《狼图腾》名著读后感五篇

李盛老师

《狼图腾》名著读后感1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部描述、研究蒙古草原狼的“矿世奇书”。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以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的刻毒漫骂的文字符号。

如果不是因为《狼图腾》这本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的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地球和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狼图腾》是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撰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天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饶;狼族中的友情亲情;狼对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坚强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悬置未解的一个个一问: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深层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从古至今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一个从未中断的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不能不迫思遥想,不能不面对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破碎的山河和历史发出叩问:“我们口口声声称自己使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很有可能是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演变而来?”

《狼图腾》名著读后感2

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描述了大草原上腾格尔保护区的人民群众的生活。随着他的描述。我仿佛也身在大草原,感觉大草原的广阔,人民群众的热情好客,以及人与狼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那种身在草原,死后躯体依然在草原的高尚情怀。一种对死的无所畏惧,和死后那种从容处之。

狼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动物,死去的身体也会被狼吃掉。为了生存,老弱的为强壮的所杀,是为了保持团体的整体素质。对于头狼,更是一种说不出是喜欢还是害怕的感觉,敏捷的身手,超越群体的洞察力,以及对狼群的控制权,可以说狼王就是整个狼群的精神所在。

人和狼共存于一个草原。可以说是休戚相关,人们恨狼,猎狼,却又崇敬的膜拜狼。传说狼人与人是一个共同的祖先。有的狼的脸孔确实也类似于人,当然这也并非是不可能的。草原上人的智慧是代代相传的,愈老愈是精华。一辈子生活在草原,对于气候和每一寸土地都是熟悉的,他们是草原真正的英雄,不倒的丰碑。

对于古语“舍不得孩子套不找狼”有了深刻体会。牧民的孩子从小学捉狼,那些狼崽子就是靠孩子们钻进山洞,抱出来,也就是说,孩子们是冒着生命危险捉到的小狼。

在那个也特殊的时代,那些乡下的知青的命运,在特格尔草原上收到了同等的待遇,充分显示了草原人民广阔的胸怀。那些草原的小伙子,把这看成是自己的家。在一次意外中,羊群被狼群感到了冰窟,还有两个牧民也是去了生命。让人见识了草原狼群的狡猾和有组织性。由此引出杀狼的决定。但是生存环境也要维持。小说反映了大草原人民的生活和当时社会现状下的社会局面,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在当时的社会局面下的精神面貌和少数民族群众坚持真理,热爱大自然的胸怀。

我认为《狼图腾》这一篇文章可读性很高,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狼图腾》名著读后感3

有一些书是你非常感兴趣,自始自终都兴致勃勃,手不释卷;有一些书是你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感兴趣,越看越无趣,而最终放下,还有一些书是刚开始无太大兴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但后来竟看的如痴如醉。《狼图腾》就是这样一本书。

姜戎的这本书独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生存环境。以前,我从未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总以为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那是多好的一件事。作者让件事。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事物的另一方面。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教育。

上学前,我们的孩子是各式各样的: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可是经过学校的教育,最后都变成无棱角的,一个形状了。他们很乖,很懂事,不会反抗。真的就如同作者笔下那些乖宝宝似的小绵羊。慢慢地在中国所崇尚的儒家,大儒文化的熏陶下,与世无争,中庸之道,一味退避,一点点气概都没有,在现实中陶醉,就像行尸走肉般,完全没有了自我的精神。那狼来了怎么办,给它吃掉左腿后再将右腿伸过去吗,所以,一个曾是中国附庸的日本才能侵略中国吧。这样的成长起来的未来的栋梁如何能担当国家的大任呢?

还有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宝塔型的家庭结构把小皇帝、小公主“惯、宠、溺”成温室动物。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时常受到家长这样的电话:老师,家居住较远,能不能不安排我们孩子早晨值日?孩子听课不专心,可不可以往前调一调座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却不知如此温室的花儿,怎能耐得住风吹雨打?

思想决定出路,奴性的教育思想是教育不出强者。我们的教育思想需要强硬,需要狼性些。我们不愿意看到书中描绘的:狼在羊群中吃羊,其他羊都是默默地吃自己的草,或者无声地注视着这些;我们希望看到百舸争流、海燕翱翔大海,更希望看到风雨后彩虹。

《狼图腾》名著读后感4

狼,一个既遥远又熟悉的字。

狼,一种既有心计又霸气的动物。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中,狼算是所有动物中最凶猛最恐怖的了。有不少关于狼的贬义成语,如: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还有那狼外婆的故事伴随了我的童年。看着这些成语和故事使我觉得狼是一种世上最惹人厌恶的动物,直到我读了《狼图腾》才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汉人到了草原从认识狼到崇拜狼的经历和心理活动。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真正草原狼的野心和头脑。

说到狼的野心,我就得拿人的野心跟它们比比了。狼虽然老盘算着有一顿美餐,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攻击人或牲畜的。它们的野心是理智的、合理的。但是人呢?人跟狼一样会盘算着一些美好的事物,像要有权力,有名利、有金钱、有名气等。但有些人根本就学不会狼的自食其力,而是拿金钱或不正当的手段去换取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这样换来的东西还留有多少价值呢?可以说人的野心是不合乎情理的,这些野心不但不会激励自己反而会让我们误入歧途。

人的野心的质量现在是比狼略逊一筹了,现在看看狼的头脑。有句话说,“成功是准备出来的。”我认为这句话,人比狼说的次数多,可狼比人的理解深。狼从不打无准备的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等,都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狼的头脑,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是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三十六计中除了美人计,说不定其余的三十五计都是人向狼学到的。

这样说来,狼做人的导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没有《狼图腾》这本书我们又怎能相信这一现实呢?所以,谢谢狼和《狼图腾》,它们真的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德风范!

《狼图腾》名著读后感5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我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惊奇,这就是人生。

——泰戈尔

魂牵梦萦啊,我心中的那匹狼。泰戈尔说,上帝从创造中找到了自己。《狼图腾》中野性的狼从奔跑追逐中铸造自己,我沿着幻想的藤蔓慢慢在阅读中掘出内心。

随着知青,我远离城市这片钢筋水泥的森林,驻足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遥望看不见的远方,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热血沸腾的野性,我们亲近着自然之母,感受着游牧民族卑微而又庄重的图腾文化——连太阳都遮不住它的光辉。

置身在一堆低眉顺眼惯了的科研书中,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个灵魂的释放口。它是一个梦一样的境界。我想,这可能就是每个人都曾梦寐的野性生活。思绪就象一条细滑的蛇,在我的脑海中,血管中游走,摩擦着皮肤,沸腾了血液,炙烤着神经。

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千军万马早已不在,而他们心中信奉的狼图腾却代代相传。不羁的蒙古狼在荒野上驰骋,扬起的尘土似乎永不会落下。春夏秋冬,时间似乎只是一个过客,岁月只是草的一岁一枯荣,狼性不灭,像洁净湛蓝的藤格里,传奇是不褪色的。

我愿做一匹狼,自由地完结生命。时间限制不住生命的光辉,地域不能阻止生命的步伐。狼之所以被草原人敬仰,乃是因为它们的灵魂是高贵自由的,它们尽情释放生命的魅力,风一样地奔跑,享受珍贵的亲情,友情,一直不变对生命的虔诚,对藤格里的忠诚。我羡慕狼更被它们的一切所感动着,惊愕变成了崇敬。

我原做一匹狼,绚丽地度过一生。小隐于林,大隐于市。鲁迅是思想上的狼,东方朔是行动上的狼,荆轲是精神上的狼,我只愿拥有可以称为狼的一部分,即使身边的空气沉重,道路繁杂,闭了眼,心中自有一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