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政治经济学心得中学生

阿林老师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1

经过一年多的大学学习生活,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日常生活中的自立更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处理。而对于学习来说,最大的障碍不是这门学科本身,而是自己。如果总是告诉自己难、难、难,你就越会觉得难,但如果告诉自己很简单,并对这个学科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就会觉得很简单,反而觉得学习成了一个享受的过程。这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也深有体会。

刚开始学习时老师就说过,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来自于一个基本的生活事实,学习经济学可以让你解答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例如GDP、价格歧视、成本分析等等。随着对经济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在听新闻和读报纸时,你将对当前的时事有更深的理解。 面临经济决策时,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正在学习的经济学。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大一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每个人渐渐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认为坚持上课是最基本的。每个星期一次经济学课,一次是三个课时,也就是135分钟,所以一节课的强度很大,如果落下一次,而你想自己在课堂下补回来的话,13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坚持上课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

其次,学习贵在理解。上课仔细听讲是一个关键,不要试图写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听讲比记笔记更重要,理解在心里比在笔记本上茫然地记下一堆更实际。

而且,必须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每天抽出时间来学习。经济学的名词定义比较多,理解并熟记是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就比较方便,不必在遇到某个不知道的名词的时候把时间浪费在翻笔记上。能预习明天的内容还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而我们往往学了就过去了,导致基础不扎实,经济学的框架还没建好就想建房,最后松松垮垮什么也没掌握。要想薄发首先就得厚积。

就学习的内容而言,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内容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以及相关的经济政策。经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与一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刚开始以为是一个偏文的学科,然而不全是。首先要想学好经济学,就要有很好的数理修养;其次不仅要求理解,很多概念都必须熟记;还有就是结合实际生活加强理解;端正学习态度这就更不用说了。可见这个学科综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也要特殊对待。

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我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结合图表学习。举个例子“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用文字表达:第一,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第二,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第三,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用图表表示:< p="">

对比文字和图表,显而易见,图表表示更清晰易懂。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就可以运用图表方便的解决许多问题,但前提是必须对这个图表有足够的理解,所以我觉得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结合图表的学习非常重要,深刻的理解这个点、这个区域各代表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在看到图的时候就能马上想到,这对以后的运用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常画图,用无差异曲线刻画消费者愿不愿意、用等产量曲线刻画生产者愿不愿意、用等成本曲线刻画生产者是否有能力生产等等,都可以清楚的在图上得到体现。

在上课讲到“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时也提到一点,就是专业学习基础,现在我们关于经济学的书只有一本课本,显得很单薄,而要想在经济学这条道路上走的长远一点的话,光是一本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老师推介的几本书之余,我们还可以找一些有关经济的杂志来看,在专业领域学习并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多关注新闻,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做到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理解到经济学的真谛,让自己从被动地学习变成一个受益者。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也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有一个脉络遵循也是很关键的。我们上的第一节经济学课,老师就“经济学的发展”做了大体上的介绍,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在的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我觉得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就可以以经济学的发展为线索,经过长期的学习慢慢地积累。把单一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系统学习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学习也就成了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2

两天的课程,听了一大堆新名词“针尖式头位法”、“五品五行”、“成长6度”、“6W4H”、“边际效用”、“经济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等等,单从字面上有点难理解,但在课堂上聆听老师娓娓道来,不但轻松解惑,而且茅塞顿开。

第一天《品牌营销管理》,张镌铭老师用其丰富的实战智慧诠释品牌营销的重要性,特别是大量的例证,顿时令课堂妙趣横生。

很多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出众,让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如何才能做到?张老师说把握好一句话就行――“我、他、妈是谁?”“我”就是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品牌,“他”就是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妈”就是上帝,我们的客户。只要搞清楚这三者的关系,处理好这三者的定位,品牌、形象、营销策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品牌,我理解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但它是如何累积而来的呢?自己并未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深入去研究,我经营的朗逸商务酒店(WARM YES BUSINESS HOTEL)也走过了8年了,它在品牌战略上有什么成功之处,又有什么忽略的地方呢?许多人(朋友、同学、合作伙伴)一听到“朗逸酒店”,就会问朗逸有几家,好像在大家心目中,“朗逸”就是一个连锁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在每年两届广交会期间,我们酒店接待的外宾人数一般都达到总住店人数的70%,这在周边同档次酒店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外宾(我们酒店接待过几乎是我听到过的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宾客)都认同warm yes?从张老师这一课的.引经据典中,再加联想就把一些点滴的认知串联起来了,也豁然开朗了。为什么大家觉得“朗逸”是一个连锁酒店品牌,我觉得可能“朗逸”二字寓意天舒气朗,和风飘逸,极易让人产生温馨、温暖、舒适、舒畅的联想,符合“品名”的四易要素;而获得外宾认同也是因为英文品名(根据调查数据),因为“warm yes”寓意“温暖舒适(的酒店)正是这一家”。可见品牌效应的威力。这更促使我要将“朗逸”(warm yes)这个品牌建设好、维护好。

看来品牌建设的某一部分,朗逸获得了一定的优势,但老师说“五品五行”关键要在“品位”上下功夫,即在品牌文化建设上不断投入才会有鲜明的个性显现。这可是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啊!

第二天,孙洛平老师的《管理经济学》。本以为是枯燥乏味的课程,但孙老师用了许多显浅的例子把那些生涩难懂的经济学名词通俗化了。给我最大的启示有两个:一是市场价格机制不是建立在个人思想觉悟上的,所以要用“以利己行为制约利己行为”这个经济方法;另一是利润最大化原则(亦即边际决策方法思想)就是“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要让它影响你未来的决策”这个观点。

以前,我们在经营管理中总希望通过培训、教育、开会、学习等手段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觉悟,一直认为,只要他们觉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就高了,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就高了。无可否认,这也是一种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增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不能持续。那什么是持久有效的方法呢?孙老师说,就是要用经济手段,“以利己行为制约利己行为”就是好方法。在市场经济中,自利行为无可非议,关键在用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价格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行为,用消费者的利己行为制约生产者的利己行为。

“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不要让它影响你未来的决策”这个利润最大化原则,看似简单,实际上能做到并不容易,在决策时,一点不受过去影响,一点都不受以往的成绩、经验、失误、环境(人、事、物)等因素影响真的是非常的难,但以前未明了这个原则而受影响了,那现在弄懂了,就尽量地不要让它再来影响以后的决策了。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3

这学期我选择了管理经济学这门学科,刚刚开始有点不习惯,因为别的课程都是有书本的,而选修课却没有课本。并且,在我的认知中,文科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上到这门课程的时候,我才发现里面的内容各种各样,不仅仅是一门文科,更是一门综合课程。学习方法全变了样,管理经济学这门课让我颇有感触。

首先,我对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自我感觉众多理论中,我对企业理论听得最多。当然里面包括了成本理论,生产理论等等。

因为我对企业方面比较热衷,毕竟我们即将离开学校,步入企业,在进入企业之前,必须要对企业有一定的理解。到时候对我们的收益必然相当的可观。

其次,学习了管理经济学之后,我对金钱有了更多地认知。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出去打工,兼职。还有人花了更多地时间在学校周围上网,泡吧。这都是浪费了自己学习的机会成本。作为一名理性人,做事必须考虑其收益。有人在考试时作弊,但是在考试过程中所承受的煎熬是多么的难受。这种过程和看一点书相比,哪一个收益更高,大家自然明白。

对这门课的学习,武老师的要求是我们对管理经济学有一定的理解。能够知道周围一些围观经济学的现象,我们都觉得比较难,但是学完以后,我们做的都是有意义的。感谢老师将我们带入管理学的领域。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4

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对于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围只有三条路:

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

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从而满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

三是利用土地和林业的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市教育、人事等相关部门文件精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心为林场每位职工开通了《低碳经济》网上学习培训平台,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原来我们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是那样的平面。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围绕人类经济活动、生产、消费各个环节全面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其本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新行绿色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追求绿色GDP。

同样,在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我们要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首先,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环保经济,低碳环保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二,发展低碳环保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是产业技术水平领先就是符合经发展需求:第三,低碳环保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是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四,低碳环保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该要从现在做起;第五,发展低碳环保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气球变暖,关乎地球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个人。

对个人而言,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应该积极地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水,节电,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筷子等等。就像陈迎老师说的那样,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是和大自然的一种和谐统一。

只要你我都愿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改进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低碳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成为自然的朋友,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友好共处。

读政治经济学心得5

学习胡延杰老师教授的《管理经济学》,收获颇丰。经济学是一门偏重理论的学科,而管理经济学就是在经济学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在围绕需求、供给、成本、规模、市场等方面,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一系列的经营理论及决策支持,同时为企业管理者引入了“弹性”、“边际”工具的分析方法。深入的学习以及深刻的理解后,就会发现,枯燥的理论学习也可以是一种心灵的“鸡汤”。

在刚刚拿到讲义时,看到老师的名字,一直以为“延杰”是位男老师,等见到老师本人时,我们才反应过来。胡延杰老师总喜欢笑眯眯地讲课,大大咧咧的性格有着文科生浪漫、发散的思维,同时却更多的是理科生的严谨。生动的课程把我们长久积压在工作中的枯燥和繁琐,在瞬间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

胡老师是经历了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代人,年轻时所接触到的西方经济学以及政治经济学,再到向我们教授的管理经济学,胡老师用不同年代的经济理念做比较,让我们从她的经历中,侧面了解到中国经济转型成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意义,同时学以致用的将这些经济理论的运用、延伸以及发展到现实管理决策中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给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带来了很大的变革,而西方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否仍然适用于中国的国情呢?答案是肯定的。“市场均衡”、“需求弹性”、“边际收益”、“规模报酬”等等,虽然具有理论的抽象性,但是他们充分揭示现实的经济形态,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又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教会我们去透过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

学习不是每周的几堂课就可以解决,学习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过程,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坚持不懈人生态度。我们非常努力地想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一把“钥匙”,胡延杰老师的管理经济学就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让我们受益匪浅。很感谢胡延杰老师将这门课成功引入我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思维模式,更为成熟的运用逻辑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将正确理论以及方法运用到工作中来,分析现状,然后做出合理决策。再次感谢胡老师的辛勤工作,让我们铭记终身、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