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0字
这本书的确让人思考很多东西,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的话。
书中前五部的标题十分的对称:
一.轻与重
二.灵与肉
三.不解之词
四.灵与肉
五.轻与重
其实在前面的五部里面昆德拉已经完全地表明了他对于生命的存在的思索,后面的两部只是一个任务性的总结和交代而已。书中的重要的问题我整理了一下,大概如下:
一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轻还是重?轻代表的是舒适、轻松、没有责任和义务,而重则代表的是沉重、痛苦、对他人的爱和义务。如果你明白了他说的轻和重是什么,那么你就知道为什么书名叫做《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
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个神秘的“众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从反面说“永劫回归”的幻念表明,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象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依,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它象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某次战争,某次未能改变世界命运的战争,哪伯有十万黑人在残酷的磨难中灭绝,我们也无须对此过分在意。
然而,如果十四世纪的两个非洲部密的战争一次又一次重演,战争本身会有所改变吗?会的,它将变成一个永远隆起的硬块,再也无法归复自己原有的虚空。
如果法国大革命永无休止地重演,法国历史学家们就不会对罗伯斯庇尔感到那么自豪了。正因为他们涉及的那些事不复回归,于是革命那血的年代只不过变成了文字、理论和研讨而已,变得比鸿毛还轻,吓不了谁。这个在历史上只出现一次的罗伯斯庇尔与那个永劫回归的罗伯斯庇尔绝不相同,后者还会砍下法兰西万颗头颅。
于是,让我们承认吧,这种永劫回归观隐含有一种视角,它使我们所知的事物看起来是另一回事,看起来失去了事物瞬时性所带来的缓解环境,而这种缓解环境能使我们难于定论。我们怎么能去谴责那些转瞬即逝的事物呢?昭示洞察它们的太阳沉落了,人们只能凭借回想的依稀微光来辩释一切,包括断头台。
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象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可是,沉重便真的悲惨,而轻松便真的辉煌吗?
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可是在每一个时代的爱情诗篇里,女人总渴望压在男人的身躯之下。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
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正是提出了这一问题。她看到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区分实在幼稚简单,至少有一点难以确定:哪一方是积极?沉重呢?还是轻松?
巴门尼德回答:轻为积极,重为消极。
他对吗?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轻、重的对立最神秘,也最模棱两难。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毫无疑问,米兰昆德拉是一个天才,用他的在短短的一两页中便把读者忽悠的晕头转向,颠三倒四,在迷迷糊糊中就被他灌醉了,然后缴械,举手投降。这两页我不知道读了有多少遍,每一次读的时候都是五体投地,因为他讲的东西似乎就是那么回事儿。而且我也从他那里学会了这个强大的忽悠技巧,如果……那么……,如果……就……,于是……。条件必须是高大上的,而且结论也必须是高大上的,那么你的文章也自然就是高大上的了。我就是这样被他忽悠瘸了,呵呵
其实人家是有真货的,否则也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引用了尼采的轮回观,他说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视角去看生命的话,你就会觉得生命变得重似千斤,难以承受。相反的来说正因为生命和历史一去不返,所以再沉重的事情到最后都变得像一缕青烟一样那么的虚无缥缈。
所以最后昆德拉的结论是沉重对于生命来说是有意义的,纵然有时是痛苦的,难以承受的。然后小说的节奏就开始了在轻与重之间徘徊从而凸显这一主题。
米兰昆德拉的结论是对的,但是他的证明方式我称之为诡辩式的。他大侃特侃的时候,其实偷偷地把自己的前提假设藏在了背后,然后你就跟着他的思路被忽悠的云里雾里。他的证明逻辑的基本前提就是:上帝的存在=轮回的训在,然后通过假设轮回观的过于荒谬性来说明轮回观的错误。因为轮回观是假的,所以上帝也是不存在的。当然他的重点不是证明轮回观的正确与否,而是引出轻与重的问题。但是他的人生思想实实在在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上帝是不存在的。
然而上帝的存在不等于轮回的存在,因为一个是真宗教,一个是假宗教。他证明了假宗教是假的,然后就说世界上没有真宗教,这是不负责任的。
所以昆德拉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得到这个结果其实有点扯淡。因为如果真的有一位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话,那么世上所有发生的一切看似微不足道,在神那里却都是重要的。没有一件事情会被落下,纵然人不再想起来,纵然罪犯可能会逃脱世界上法律的制裁,纵然没有知道过你默默的爱心和付出,这都不再是问题。因为神都知道,看见了,并且记下来了。
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希伯来书4:13和合本)
二
到底我们的所碰到事情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如果是必然的,那么它就是有分量的;如果是偶然的,那么它就是毫无分量的,甚至是不足挂齿的。
“非如此不可吗?”
“非如此不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这句歌词写得是一种沉重的决定,当这个决定无比沉重时,我们才知道自己做的是沉甸甸的,有实在意义的东西的。当小说的主人公不得不去接特蕾莎回来时,他觉得爱和责任把他逼到了墙角。这种必然性是沉重的,要付上代价的。
相对而言生活中的那些偶然的事情就成为了没有意义的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相遇呢?他们的相遇好像是那么的偶然,那样的随意。我如此珍视的女人,甚至为了她愿意牺牲自己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女人,竟然来自于一个偶然的相遇!这太荒谬了,他甚至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托马斯除了胃的压迫感与归来后的失望感以外,觉不出一点儿同情。这个问题在这个夜晚困扰住了托马斯。
邓丽君的那首《如果没有遇见你》其实就说了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被歌词深深打动的原因。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仅仅存在于一件偶然的事情上,这也太让人悬心了。想到这里的时候谁能够不捏一把汗呢?其实我们的出现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个直接牵扯到的是整个的宗教观,哲学观还有我们的基础物理理论。
如果从哲学上来看,其实它就把这个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分为了两类,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一个相信世界就是一堆物质在乱碰而已,它是完全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堆没有任何思想,美,自由的物质突然间碰撞出来了生命,后来这些生命进化成了我们。呵呵,扯淡!所以我相信世界宇宙是由一位无限智慧的上帝创造掌管的,这不是随机,不是巧合,不是概率的问题。一切都有他的美意,就如圣经上所说: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从宗教上来说,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在神学上争吵了上千年,并且在中形成了两大流派,各执牛耳,互不妥协,甚至曾经为了这个问题互相杀害过自己的弟兄姐妹。这两派就是加尔文主义和阿民念主义,而且两派中都产生影响世界的大神学家或者是布道家。我们从他们生命的见证中可以知道它们的的确确是神的仆人就像加尔文和约翰卫斯理。然而现在的很多极端的还是不谦卑,称跟自己不一样的是异端这个很有趣,这让我想起来了物理上的争执。
在物理的基础理论上,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个现代物理基石的严重不可调和性。就像爱因斯坦的那句非常有名的话:上帝还掷骰子吗?当人们发现测不准原理的时候,很多的传统的科学家都快疯了。他们无法接受这个物质的世界是建立在这些我们永远不能掌握的事情上(他们觉得这就成了偶然性的了)。我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越准,那么我们就测量它的动量越加不准,反之亦然。哈哈,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上帝更大的智慧,人类在古代想建造通天的巴别塔,上帝让人类语言变乱没法沟通。现在人类妄想通过物理的世界建立一座可以预知一切的巴别塔,结果是明显的——神用测不准原理变乱了他们的语言。但是亚当的后裔们是不会妥协的,他们比较聪明,至少是比那些钻了牛角尖的(极端的加尔文主义或阿民念主义者)聪明多了。科学家们仔细地审视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证据,发现他们的逻辑都非常的清晰,现在来看完全没有错误,但是的的确确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他们就谦卑下来承认了自己的无知,相信这两个伟大的理论还有一些致命的我们暂时还没有发现的问题,所以他们正在探索全新的超越这两个理论的物理理论,例如现在流行的弦论、平行宇宙说等等。
然而很多“执着”的们还在那里争辩,到底一切都是神预定的呢还是人、天使、魔鬼可以自由选择呢?客观上来说圣经中支持加尔文主义和阿民念思想的经文是差不多对等的,我们却没有像人家世人一样谦卑下来,承认自己或者自己支持的圣徒的无知,执拗到底。如果神的智慧是超越预定论和我们认知的自由意志的范畴呢(而且肯定是完完全全超越的)?我们前辈们已经回归了圣经,为什么我们不能在他们的基础上更加地回归圣经,建立更接近神心意的神学理论呢?我们却一直站在他们留下来的遗物上,指着说:这就是圣经。这是一种悲哀,人类认知的悲哀。我称之为不可沟通性,在大学写的《孤独论》中有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可以发给你看一看。
当然我们现在是在写读后感,分析解剖这部天才之作,所以可能会鲜血淋漓,心是心,肺是肺,肝是肝。缺少了很多的美感。其实原作绝对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我建议大家自己亲自去认识一下。那些美是自然的美,在有意和无意之间的美,不是我们这样的呆板和直接,所以大家不要被我这把手术刀给忽悠洗脑了。
三
究竟我们的存在的意义是在于肉体还是灵魂?如果灵魂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那么我们的肉体是不是就只是一个皮囊而已?我们是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呢?如果肉体是这么的真实,而且沉重的让我们难以承受,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身体而负责。这时候身体的忠贞才会有意义。
小说中主人公托马斯和特丽莎一直因为一件事情两个人吵个不停,就是关于肉欲和爱情的观念。托马斯认为他是爱特丽莎的,而且他还有很多的情妇,他的这些情妇只是他的生活方式而已,与爱情毫不相干。特丽莎就是因为他的这些情妇而感到惶惶不可终日,痛苦万分的。其实很多的男人很喜欢这样的状态,我只是“”而已,肉体上爽一下就行了。大家都是抱着玩一下的心态,一夜情之后谁也不见谁,谁也不用负责任,何乐而不为?不单是现在很多男人是这种心态,甚至现在很多女孩子也认为生活就是这样的,这是整个社会整体的道德堕落,也是末日的征兆之一。
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被这样的哲学思想深深地毒害过,感谢上帝的保守和带领,没有闯下大祸。历史上的诺斯底主义把世界分为灵界的和物质的,并且把它们对立起来,认为灵魂至善物质至恶。物质的恶不会影响灵魂的善,所以我们在世界上可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及时行乐。当这样的希腊哲学思想侵入时,就产生了诺斯底派异端。因为物质是恶的,有罪的,所以基督肯定不是以肉体的形式存在于世上的,他是以灵体显在世界上的,也就是说诺斯底派不承认耶稣是真实的历史的有肉体的基督。(米兰昆德拉在书中就提到了诺斯底的观点,并且大为赞赏)约翰在书信中驳斥的就是这种异端。
我当时的想法虽然与诺斯底派完全相反,然而本质上是一样的错误。我认为的是罪只能由灵魂中出来,肉体物质等等都是中性的,所以犯罪肯定是心先犯罪。比如人偷东西那是因为先有了贪心,人会强奸那是先有了淫念,人会打别人是因为先有了仇恨等等。如果我的良心上没有伤害别人的恶念,肉体行为上的那么肯定就是中性的了。所以我如果想和别的女孩子睡觉,那只是我的肉体需要而已,人家也愿意的话这算什么罪呢?这只是肉体上的一种需求与解决,并不涉及灵魂上的道德。所以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把自己的人生观建立在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上,物质与灵魂对立的二元论上(纵然我的这种二元论正好是与诺斯底派相反的。)还有一些圣经真理的掺杂上面。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道德败坏,肆意妄为,还自我感觉良好,直到上帝把我从一个浪子引导到他的家中怀抱里,感谢主曾经重重地管教我,没有任凭我。
梦境和现实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们”?我们的潜意识和梦境在引导着我们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活幻化出的这些无聊的东西?这个问题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近现代的心理学到最后的一个死结。
如果你看整个小说的话,它描写了大量的梦境,有的匪夷所思,有的惊世骇俗,有的惊悚可怕,有的温柔甜蜜。这些梦境其实是在告诉读者作品中主人公的潜意识的形态,而且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这些潜意思,被束缚的下意识是我们生活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意识包括自己日常的礼仪行为都被社会环境压抑住了,真实的我就像海洋水面下的冰山,我们表现出来的意识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如果你想要寻找自由寻找真我,那就去潜意识里寻找吧,去梦境中和你最基本的欲望中寻找吧。人最基本的欲望是什么?弗洛伊德说是性。大学时的我说是的。当然《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作者米兰昆德拉也说是的。
从小(记事起)我就被男人的欲望驾驶着,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小时候那么爱表现爱出风头都是为了吸引女孩子的目光,当看到一些诱惑性的图片就会血脉喷张。然而因为社会的道德说教和教会的教诲,总是因为自己想这这些东西羞愧难当却又无法自拔。当我在大学里读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时候,发现他说的太对了,是的完全正确!原来这是我正常的欲望,我没有必要羞愧和不安,因为每个男人都是这样的。自慰不是什么罪,和女朋友开房也不是什么罪,这是人类进步繁衍的动力而已。直到去年上帝改变了我。
我陷在这样的污秽中无法自拔,纵然已经结婚还是会看黄色网站会自慰,寻求婚姻以外的激情和满足。从初中起就有的顽疾,当我在属灵上有一场争战(和灵恩派的人士辩论启示论的问题时),神为了他自己的荣耀,把我从这种男人的邪情私欲中拯救了出来。我真的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从记事起就困扰我的邪情私欲突然间消失地无影无踪,我体会到了真正的自由,耶稣说的:神的儿子若叫你们自由,你们就真自由了。那时候有半年的时间自己一个人在温州,因为老婆怀孕了在老家养胎,所以没有任何的房事。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个时候如果你也不自慰的话,你肯定会梦遗,做很多的绮梦,然后释放压力。(大家可以参考初中生物课本,或者红楼梦第六回,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那时有件事让我刻骨铭心,那天我去拜访教会的一名弟兄,当天晚上就在他的家里过夜。当我睡觉的时候梦见一个非常淫乱污秽的场面,在梦中我想到这是得罪神的,就赶紧祷告主说:主啊,求你不要让我看到这些得罪你的东西!并且醒了过来认罪祷告,过了一会儿又睡去了。这次睡着睡着梦见魔鬼和我在辩论,我站在一个屋顶上,他站在一个对面的屋顶上。他细数我以前犯过的多么败坏的罪,并且说我这样的罪人根本不配上天堂,我越来越觉得可怕恐惧,但是我还有力量说:纵然我非常的败坏污秽,然而耶稣已经替我的罪死了。所以上帝已经称我为义了,然后我就醒了。醒过来的那一刻心脏特别疼,然后我就去敲昭民弟兄的门,让他为我代祷,然后就平安地入睡了。
从那以后那半年独居的时间里没有了任何魔鬼的搅扰,我自己也没有主动去犯罪得罪神。我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以前在亚当的罪里,所以从我们有罪的经验中提取规律,就把这些完全扭曲的欲望行为当成了自然正常的本性,所以犯罪也不再脸红可耻,就像使徒保罗说的良心好像被烙铁烙惯了。当神用他奇妙的手把我从这样的泥潭中拉出来时,我才发现什么才是正常的和自然的,才知道真正的自由(人被造时未堕落以前的那种自由)是多么美好。那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性的需求的,老婆又不在身边,自慰是罪,梦遗也是罪,那不可能嘛。可是神让我经历了没有绮梦的,睡眠中单纯肉体上的遗精,到醒了我才知道。这个是我从初中进入青春期以来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愿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他!
关于这段经历这里有详细的记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
卑鄙的我在试探上的软弱
所以灵魂和肉体不是对立的,它们是一体的,这是圣经中告诉我们的。无论身体还是灵魂哪一方面不按照上帝的律法行都是犯罪。而且人或者最根本的目的乃是荣耀神,而不是服侍自己这些败坏的欲望和邪情私欲。其实保罗在圣经中早就反驳了两千年后的弗洛伊德: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哥林多前书6:13和合本)很显然这个“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表示的是一种扭曲的荒谬的死结,这个死结就是一直困扰弗洛伊德的:到底是潜意识的欲望(败坏的罪性)驾驭着我们的行为呢?还是我们的意识可以掌控驾驭自己的潜意识这座大的冰山呢?他到死都没有解开这个结。但是神为我们解开了,神说他要叫这两样都废弃,身子(活着)不再是为了淫乱,淫乱也不是为了活着,他给了我们全新的方向就是为了荣耀主!也给了我们荣耀上帝的能力——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和合本)他更新了我们让我们有能力去侍奉这位又真又活的神!
四
个体与整体哪一个是更为重要的?我们应该为了整个国家牺牲数以万计的微小的个体呢?还是纵然让这个庞然大物倒塌也要保证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呢?
想起了有名的道德悖论:一个听话懂事的小孩子在一个废弃的铁轨上玩耍,还有十个小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在使用中的火车轨道上玩耍,这个时候火车来了,而你有机会把变化铁轨,让火车避开那十个孩子,然而代价是牺牲另一个在废弃车轨上玩耍孩子的生命,你会怎么做?
有很多人觉得让这个没有犯错误的孩子来替那十个熊孩子的担当犯错误的后果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你凭什么又有什么权利剥夺一个无辜者的生命?我知道很多的人都会义愤填膺说出这样的话,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一个孩子的正确要远远重于十个熊孩子调皮的生命,我也是这样觉得的。但是我们如果加码呢?假如那个铁轨上是一百个人呢?上千个人呢?你要不要牺牲这一个无辜的孩子?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心中就开始游移不定。这时很多人觉得牺牲那一个换回这么多人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到底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现实的世界中也许的确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也许有很多的历史的确如此。我认为这个问题最恐怖的不是人到底选择了让哪一个生存或者让哪一个毁灭,最恐怖的乃是有些人在潜意识中愿意当这些生命的绝对控制者,就像这个问题的背后,它反映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你有权利,你有能力决定这一切,你可以决定谁生你也可以决定谁死,纵然很难选择(也许会很痛苦),然而这绝对会吸引很多人来尝试选择。因为人人都愿意来主宰一切。
历史上有太多的人喜欢玩轻与重的游戏,拿自己的理想主义来和人民的生命比较轻重,在这个天平的取舍间,他们得到了一种莫大的满足。这是一种最恐怖却也是最吸引人的游戏,也许第一次做决定的时候会心跳加速、寝食难安,也许第一次牺牲很多自己的子民时,他们也会心痛不已,泪如雨下,自愧自责,但是经过几次这样的挣扎,这些棘手的在道德生命与政治经济间找平衡的问题反而成为证明自身伟大和卓绝不可或缺的药物。这也是他们自我神化最关键的一步,时代伟大的舵手和领袖(自己去脑补)哪个可以不是沉溺在这个游戏中,难以自拔呢?
该怎样面对这个问题呢?我们如何回答呢?我的回答就是要谦卑,相信神!也要逃避自我作王,自我神化的诱惑,求主保守我们不要被权利的陷阱所迷惑!当然遇到道德悖论和瓶颈的问题,我们也无法逃避肯定是要做出选择的,但是不要依靠自己,乃是要相信神依靠上帝。因为神能为我们成就我们想象不到的奇迹,他超越一切之上!所以这样的问题对于不信耶稣的人是绝境,而对于我们则是试炼我们信心最佳的机会。
求神给我们能力在我们个体与整体发生碰撞时,可以坚守信仰,但是温柔谦卑甘愿受屈,可以用忍耐、温柔、饶恕、慈爱、包容、受苦来荣耀我们的上帝!
也求神给我们谦卑在有决定整体的权利时,甘愿把这样的权利交托给上帝,交托给祷告和真理,珍视每一个生命,公平地对待所有的人,也可以问心无愧地向上帝交账!
求神给我们爱心永远不会忘记弱者和每一个个体的痛苦,在每一个有神形象的人身上都能爱人如己。
求神给我们勇气永远不会因为多数人的反对而背叛少数人坚持的真理,也给我们勇气敢于为那些处于劣势和逼迫中的微小个体发声。
求神给我们智慧能够在个体和整体间找到平衡,在良心与利益间找到平衡,在今世的生活和永恒间找到平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0字
1985年,著名翻译家韩少功根据英文版本翻译了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成了译坛上的常青树,为中国读者所熟知,至今魅力犹存。18年后,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博导许钧翻译了昆德拉这部最负盛名的作品,改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两个书名看起来差不多,其实传递的意思不太一样,原书名‘生命中’的范围太广,是一个总的概念,包括了死亡在内的一切东西;新书名中的‘生命’二字单指生命本身,多出了许多的哲学意味。
这虽是一本小说,却很难懂,昆德拉上来就要与读者探讨让人头痛的哲学问题。昆德拉苦心孤诣地要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到小说的核心部分,即引入到“轻与重”的讨论当中。在那里,他要为我们撬开一个解读该小说的缝隙,透过一丝微光,让我们看到昆德拉受难的灵魂。
开始读的时候,删去无法感悟的文字,追求情节的起伏跌宕,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托马斯、特丽莎、萨宾娜、弗兰茨的情感的纠结而废寝忘食,泪眼朦胧。再读,思想上饱受的折磨……以致之后多次拿起这本书,总在想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何必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还能够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已经爱上这本书,也就把它放在床头,时而在夜深人静时,尝试着与它对话,撩拨心灵的弦。
有一段关于特丽莎的心理描述:“在一个陌生的国家里生活就意味着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他自我国土之网来支撑他:家庭,朋友,同事。还有从小就熟悉的语言可帮忙他轻易地说他想说的话。”正是这种游离于母体之外的不安定感(生命像一根鸡毛那样轻飘飘),使特丽莎坚决地离开瑞士,与她深爱的托马斯不辞而别,回到她正处于灾难中的祖国。在布拉格,仅有在某种心理需要时,她才依靠托马斯。而在瑞士,由于失根,她事事都得依靠托马斯,那她就不得不一辈子重复深夜里的恶梦。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自我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经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人生除“重”之外,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景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到托马斯在开始离开他的妻子特丽莎的几天里,托马斯确实获得了自由。他又回归到了单身汉的生活,整天能够呼吸令人心醉的自由气息。可是不久,失去职责的“轻”就让托马斯难以承受,他发现自我原先更需要承担家庭职责的这份“重”。
小说中,最让人费解的难题是,“轻”到底指的是什么?到了昆德拉那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这如何不引起人们的怀疑和费解呢?“轻”之所以让人不能承受,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沉重的轻”是人生的一个困惑,对于活在自我身边活生生的人,漠视、排挤他、打压者不乏其人,多一份同情之泪,多一次举手之劳的掌声,多一句鼓励话语。那样,会有什么变化呢多关心自我身边的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只要给自我身边的人献出一点点,自我的心境会改变,生活也会是另一个样貌。
我还在读这本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0字
看着我书桌上那本厚厚的外国作家的名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是我在8月中旬买的。所以读的时间比较紧凑…况且这本书本身就有点深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当时在网上查过,这本书的推荐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决定就买它了!
一本挺厚的书…此刻最终看完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这本书比较趋向于成人化,但我觉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读!可是要做好重读的准备…
有人对我说:这样一本小说,不仅仅难懂,并且读来让人饱受思想上的折磨。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就不要打开它。打开也毫无意义。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或许还能够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一开始我还不相信,但当我读了之后,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资料并不难懂,难以理解的是作者无处不在的议论!很痛苦…真的好难读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历史性的人物、剧作…比如作者从“永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以往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轻”这一字无疑是文章的文眼。说到“轻”,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就是有位国王要他的手下比赛,看谁是大力士。比赛的资料就是谁能将一根鸡毛扔过墙。很多人都是以失败告终的。然而有一位大臣十分地聪明,他将整只鸡扔过了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将整只鸡扔过墙,何况是鸡身上的鸡毛呢!没错,最终是他赢了。靠的是他的智慧!“轻”之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看来,我们以前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可是气来。到了昆德拉那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昆德拉真是不走寻常路噢~
一开始,还没读这本书的是时候,看书名…好深奥…难以理解。
读完这本书,虽然有的还是不明白,可是大致有个轮廓。昆德拉揭示了人类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但他和我们一样,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永劫回归”是不可能的。民族历史、个人生命都仅有一次性,没有初排,没有草稿,选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我们不选择媚俗,又能选择什么呢安知抗击媚俗的决心和勇气不是另一种更大的媚俗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可能避免媚俗呢如果媚俗不可避免,那么所有“沉重而艰难的决心”不都是轻若鸿毛吗
这又是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由此对生命的终极意义表示了怀疑,而那是我们的前人认为理所当然而又坚信不疑的。我们无可选择又必须选择,我们反对媚俗又时时刻刻都在媚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0字
这段日子,一向在读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虽已经是第三次阅读了,可是依然,会迷失在这未知的孤独的空灵世界中。
文字是何等的神奇,米兰昆德拉所描绘的那种奇异的,炫目的,却又是彻底失落的,茫然的世界,让我的灵魂确实体会到了什么,可是,那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不足以化作语言上的充分理解。很多文字,被他丰富的,又自然的填充到这个书中的世界中来,探索人性,探寻生活,似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最深处,都被这样的诘问了;我们的生活,也被这样的揭露了;这一切充满了嘲讽的意味,也充满了彻底的叛逆。
经过特蕾莎的描述,米兰昆德拉用童年的创伤所带来的思想的沉重,赋予了她脆弱却又执拗的性格。对于特蕾莎来说,表面看来托马斯的背叛是沉重,而事实上,她的沉重感来源于她的思想。她一向在这个思想的重压下,不堪重荷。而对萨比娜来说,背弃是轻的,其实并不是轻,而是无法承受的一种逃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托马斯也许和萨比娜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吧。又或者,他们才是一类人,都是背弃了自我的人。书中有这样一句:“从此,萨比娜明白了,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萨比娜是一名捷克画家。而书中的萨比娜就是背叛原有生活的,逃避原有模式的,充满着矛盾的集合体。米兰昆德拉居然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冷漠的,又流畅的叙述这个故事,这些冰冷的,又闪着诱人光芒的文字,让人心清冽也让人心蛊惑。
米兰昆德拉的文字,潜入到了我们的灵魂深处,以彼世的目光投向一切价值标准。所以,他所写的这个世界,是陌生的却又是让人觉得心底熟悉的世界。一切的价值标准被击破,一切的谎言被揭穿,并不是那么直接的批判主义,却比起直接的形式,更加彻底,更加深入人心。
在思维幻灭的夹缝中正是米兰昆德拉所描述的生存。而这种生存,却又是在他的笔下被抨击得粉碎。轻飘飘的语言,淡漠的,客观的,把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命与思想生存的最基本的谎言,轻轻的摔得粉碎。在思想的领域中,恐怕,米兰昆德拉是我所见的走得最远,探索得最深的一位作家。
我总觉得,人的思想,是不能细细的去推敲的。每一缕思绪铺开,摊平,就不如一闪而过时候那么美丽了。太多的思绪这么铺开来,置身于阳光下,那么,它们也许就是平凡甚至丑陋的灰尘罢了。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自我为自我创造的谎言中。每一片思绪都能纯净到不包含任何杂质,恐怕纵使是佛祖也难以做到,所以,佛要说的是,看透,勘破,悟道了。而我又认为,在人复杂而又深刻的思维中,是离不开谎言的。
在人的大脑飞速的运转中,思维不可能被苛求成纯洁无暇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任何一种思维都不可能存在完美,如果人觉得幸福,就要忽视不愉快的或者欺骗自我说一切都很欢乐,从而获取幸福感。这其中的取与舍,轻与重,是人有本事驾驭的选择。也是人类成为发达的被大脑所支配的聪明的动物的基本标志。
其实,我一向很逃避反复的来看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也许这是人的本性。谁都不期望对生活看得太清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太透,对生命和思想看得太过真实。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得难得糊涂吧,可是,米兰昆德拉的文字,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那种近于旁观者的态度,又会让你在不经意间打开心扉,渴望去阅读。
每次看完这本书后,都有些地方让人很困惑。作者看似散落,自在的文字,蕴含着很多思维。看似混乱的故事,也包含着人对自我以及伴侣,还有这个世界的一种奇异的情感和批判。
在轻与重之间,也让我产生了很多不解,很多疑问。而这些压抑在心中的疑问,似乎,在阅读的时候,已经让我心领神会。却不敢去诘问自我,不敢去追根溯源。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这些不能承受的轻打败的。它就像是某种空气中微弱的粉尘,却让我们不经意的吸入到灵魂深处,从而让我们一生都受到它的影响。
虽然,在米兰昆德拉的笔下,难以看到完美的人,完美的情节,可是,这书的结局,卡列宁的微笑这一章,文笔是多么美,多么让人心震撼。那种近于完美的平静,并不是真正平静,而是一种无边无尽的孤独,可是孤独又是每个生命存在的形式,不是吗?全书中仅有卡列宁是在温柔而平静的微笑中死去的,让人心多少也在这书的最终一节获得安宁。
读完全书后,我突然理解了,弗朗索瓦.里卡尔对米兰昆德拉的评价,说他的文字思想是某种哲学意义上的撒旦主义形式。的确是这样的,米兰昆德拉是在以一个撒旦的视角,来洞悉这个世界,洞察所有人的内心深处。他严厉,不留情面的控诉。在建立牧歌然后又摧毁这个牧歌。让我们的灵魂在一次次的倒下后陷入近于绝望的挣扎。
三次阅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了,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书的背景是战争与流离失所。而书中的人的思想,也是在战争着,也是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也许,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中本身也是一个完美的质疑与幻灭主义的结合,而到达的效果,就是把人放在了无可放置的地方,把人的思想解剖到无以解剖的地步。说他的作品是撒旦主义形式一点也不为过。而米兰昆德拉那穿透一切的思想,本身,也是那么含混,那么充满了疑问。正是这些分散的思想打开我们阅读的兴趣,也正是这对一切都持着怀疑的态度,让我们一向在书中寻找最终的牧歌。
合上书页,已经夜里十点钟了。混乱写下了这些文字,我实在无法有条理的梳理自我的思绪。也许此刻的心境,与大部分看过这本书的人的心境相近吧!总之,此刻想好好的睡一觉,然后,珍惜完美而宁静的生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0000字
用两周时间读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就在犯难这篇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因为这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小说,不以讲故事的技艺取胜,它讲的不是翔实的故事,而是生活的梗概,就像块五仁月饼,不管面皮是怎样的故事,只要能包进哲学、心理学、政治、宗教、音乐等各种馅,那才是精华,耐得起吸收,也耐得住时光的打磨。但不要就此误以为这块五仁月饼外表必定土得掉渣,相反,它外形同样姣好,用语充满哲思,又丰富连绵,嘲讽低调又极尽辛辣;叙事结构有点像电影手法,略有点松散,但切放自如。就本质而言,与其说它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本哲学书。所以书评并不好写,只能写写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以聊表本书曾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迹。
文中多处引用了尼采,开篇就提出尼采的“永恒轮回说”的意味所在,即如果世界是无限轮回的,残酷和美丽都会一再重复出现,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无法承受的重负;但如果轮回不存在,既不能与前世对照,也不能在来生修正,人生就成了永远成不了画的草图,一切不能被原谅的,似乎都有了被原谅的理由,没有重负的人生就真的轻松吗?显然不是,这就是本书探讨的第一个主题——轻与重。
在我看来,四个男女主人公中萨比娜和托马斯的抉择着重点出了这个主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捷克是一个消灭个性的乌托邦,萨比娜在父亲的管制和社会的压制下荒蛮成长起来的,一生都在叛逃,她的画作外表明媚,内在晦涩;她能感受到的教堂的“美”,就在于“它是一个被遗弃的世界”;她酷爱墓地,认为那里才是人间的天堂;她跟不羁的酒鬼结婚、离婚,再做不同人的情妇。她叛逆成瘾,无处安定,就像一片自由的云,想走就走,想留就留。似乎什么都发生了,其实什么都没发生。发生了固然悲剧,什么也没发生却更加悲剧。成长之初背负得过多,长大后就想一古脑甩掉所有,及至以后看到负担就畏惧,再无法背负任何东西。轻飘飘地无立锥的能量,像无脚的小鸟,真真是不能承受的轻负,宁愿能够重些,把生命留住。
托马斯与萨比娜很像,都处于世俗(媚俗)对立面,他与父母、前妻、儿子断绝关系,从前半生种种牵绊中脱身,成为所谓完全自由的人。但事情总会有转折,六个巧合的桥段就把特蕾莎推到 托马斯面前,以爱情的名义。于是托马斯在爱情之重与自由之轻之间迂回,爱人与情人兼得,不愿让渡两者的好,也必受两者的累,特蕾莎重复做着不同的恶梦,但主题只有一个。而另一个转折是事业上的,托马斯不愿在对当局屈从的道歉信上签名,从而丢了前途光明的手术刀的工作。这个动作背后很难说是基于民族大义或责任感,更多是基于对众人推搡绑架的消极抵抗。总之,在半推半就间,他承受着这两份生命之重,似乎生活变得轻松了,这就是诡异之处:看似轻巧的实难承受,看似沉重却容易承受。很难说每个决择是该避重就轻,还是相反;也很难说托马斯夫妇最终被驯服的田园牧歌生活是真美好,还是真无奈。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或可以与前世今生比较,但人生只有一次,注定无法衡量内心的冷暖。你能因为它是未经排练的生活,而轻视仅此一次的生命体验吗?非此不可时,是因为珍惜;别样亦可时,是因为豁达,有所为有所不为。
“只有一次”的生命体验,却还要麻烦地分出灵与肉。动物没有灵与肉的区分,人在成其为人之前也没有灵与肉的区分。照作者的意思,人能从镜中、水的倒影中辨认出自已,就是人痛苦的开始。看来,镜子的发明不是为了正衣冠,而是为了让灵魂辨认出属于自己的肉体,这个肉体也通过镜子来依稀分辨出灵魂的模样。造物主这样发明,难道是为了让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拆分两者吗?女人似乎很难做到,特蕾莎不能,交付肉体的时候,灵魂在哭泣颤动,叫嚣着屈服。而男人似乎很容易做到灵与肉的分离,托马斯为擅长这种分离苦恼过,至少他应该为此而苦恼过,于是他找到了一种解释:他只是为了寻找女人与女人之间那百万分之一的不同,似乎女性之“我”的不同就只藏于那百万分之一的肉体不同之中。
特蕾莎其实也在寻找那百万分之一的不同,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灵魂上的、能使她区别于她的母亲、能使她区别于托马斯的其他情人。特蕾莎在母亲的恨意和嘲弄中长大,充满自卑和不安,需要借助外力来寻找那点自我:小时候借助于镜子,长大了借助于爱人的目光;当在爱人的目光中寻找不到自己时,她屡做恶梦,以梦中哭泣的灵魂来提醒自己的不同。如果放弃寻找自我,让自我混入人群,不分彼此,也许就不会有疼觉,但同时也放弃了灵魂的识别。
本书还单列出一章“不解之词”,讲的是弗兰茨与萨比娜这对情人之间交流的“狭径”和沟通上的鸿沟,其实这又何止是恋人之间,它也是人与人之间“不解之词”。他认为革命和游行是美是力量,她认为那是媚俗;他喜欢群体的狂欢,她喜欢一个人的独舞;她要个性和隐私,他要绝对的真实和透明。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憎恶,一切都可追溯到成人之前的经历。另外,正如文后附着的短评所说,这是两种牧歌,一种是集体的牧歌,像一场伟大的进军,不管向什么地方进军,目的都是为了消灭个性和界限,走向大同,带着理想的浪漫色彩,但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往往会导演出荒诞闹剧;另一种是个人的牧歌,是一个隐士加孤独者的世界。就像如今有些媚俗的正能量,不可否认,在群体的狂欢中,需要的正是可以推波助澜、润泽心灵的正能量,负能量如同大粪,让人不敢正视,尽管它们客观存在。我们需要别人注视的目光,所以媚俗无可避免。
最爱的小狗“卡列宁”走了,这个名子取自小说《安娜卡列宁娜》,是它主人最爱的一本书。它提醒人们时间只是循环往复,而不是一去不复返的;它代表人类之初在伊甸园里的幸福生活,可以灵肉合一;它代表一种不求回报、不想改变对方的纯粹的爱;它代表着人类的悲悯,它最后投给主人的目光让人无法承受,不能言却说尽一切。最爱卡列宁的临走前留在人间的微笑。
最后以文中提到的尼采一个小故事结尾:尼采正从都灵的一家旅店出来。他看见门口有一匹马,车夫正用鞭子在抽打。尼采走到马跟前,不顾眼前的车夫,一把抱住马的脖子,大声哭泣起来。这是1889年的事,尼采早已离去,他也一样,远离了人类。换言之,他的精神病就是在那一刻发作的。而我认为,这件事赋予他的行为以深刻的意义。尼采是去为笛卡尔向马道歉的。就是他为马而悲痛的瞬间,他的精神受到了刺激(他因而与人类彻底决裂)。
后记:这篇文实在难写,不属于笔者感性的风格,因此前前后后花了五六个小时来写,终于还是写完了,也算是一个对自己的交代。
山东工商学院和皖南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205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集美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15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963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语文老师培训心得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观后感
唯美爱情句子伤感
儿童节优秀祝福文案欣赏
儿童节优秀祝福文案欣赏
读书心得体会550字范文
偷影子的人读书笔记600字优秀范文五篇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669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保定学院的知识产权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161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和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东软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黑龙江高考排名1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活法的读后感个人范文wp1
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小说哈利波特读书笔记个人感悟五篇
海底两万里第三十七章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领悟五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左右中学生
皮囊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哈利波特的观后感作文500字五篇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心得领悟六篇
红楼梦个人读书笔记心得500字五篇
赤壁电影的观后感例文范文
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范文六篇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小学范文
美好心情的早安暖心句子80句
飞屋环游记的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