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AI未来》读书笔记600字范文

张东东老师

  李开复《AI未来》读书笔记600字

  《AI未来》是著名天使投资人李开复老师写的一本著作,是一本实用性的书籍,是一本商业类畅销书。作者从阿尔法狗战胜围棋高手柯洁的故事出发,引出了中美两国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截然不同的态度。并从人工智能利用的四要素(大量数据、热切的创业者、人工智能科学家、友善的政府政策)出发,对比了中美两国在这些要素上的差异,从而认为,由于数据、政府政策的优势,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极大概率上会和美国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进而深深的改变未来的世界格局。

  作者在回顾了四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基础上,憧憬了人工智能将会带给我们的改变。与此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人工智能将带给我们的严重问题:失业和财富分化将可能带来的巨大的社会不稳定。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工作替代,会存在两种情况,一对一取代和彻底清除。

  基于自己患癌的经历与反思,作者认为,硅谷精英所谓的“再培训、减时间、重分配,以及全民基本收入的”方案,是无法解决人工智能危机的有效办法。

  作者认为,人与ai最大的不同,是人有爱,有感情,而这是ai无法拥有的。所以,解决人工智能危机最好的办法是:人机协作。让ai负责例行的、重复的优化工作,让人类负责需要创意和战略思维的工作和处理人际关系。这需要投资人投资思想的转变,由追求利润最大的化的投资方式,转变为以服务影响力投资的投资方式;这需要政府的全力以赴,没有政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全世界应该携手来解决人工智能的危机,要充分借鉴各国的独特优势,比如韩国的资优教育计划、日本和瑞士的工匠文化、中国的家族文化等。

  李开复《AI未来》读书笔记600字

  如果说《生命3.0》是对人工智能的一次宏观展望,那么《AI.未来》则是作者用自己的微观体感,详述了以现在为原点的前后几十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李开复老师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教父级人物,曾经是谷歌、微软等顶尖公司在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内很多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大神,都曾经是他的下属或者学生。在这本书里,开复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和独特视角,梳理了互联网浪潮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这两个人工智能重点国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更为令人感触的是,开复老师用自己一段与死神之间的对话,向我们点出了人类与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读完之后,我感觉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认识之旅,也是一次对人生意义的自省之旅。或许,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最终会变成人类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人类不仅仅是在做一个辅助自己的工具,同时也是在做一面镜子,一面让我们更清楚认识自己的镜子。

  李开复《AI未来》读书笔记600字

  人工智能的四次浪潮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改变世界的呢?开复老师把人工智能的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一波浪潮:互联网智能化

  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们收集了大量用户上网的数据。所谓互联网智能化,就是利用这些数据给用户贴标签,从而利用人工智能算法作为推荐引擎:这些算法了解、研究、学习我们的个人喜好,从而推荐专门针对我们的内容。

  根据我的理解,这一波浪潮是互联网平台的智能化,是属于基础建设性质的智能化,是后面几波智能浪潮的基础和前提。当然,这也是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中低垂的果实,我们现在已经完全身陷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了。

  李开复《AI未来》读书笔记600字

  第二波浪潮:商业智能化

  如果说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基础是给互联网用户的浏览贴标签,而商用人工智能则是给传统公司数十年来积累的大量专业数据贴标签,比如保险公司的理赔记录,银行发放贷款的记录,等等。在此之前,这些传统的数据并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出价值,直到人工智能进入到这些领域,运用算法在这些数据库中找到了人们往往会忽视的隐形联系,使得这些数据焕发了新的生命,也同时重新定义了这些行业的游戏规则。比如你可能永远都想不到,一个人输入自己生日速度的快慢,手机电池的余量,有可能影响TA在申请贷款的审批额度。

  商业智能化也已经在我们身边处处发生,但是这一波浪潮所使用的,依然只是人们行为的历史数据,对于人们实时行为数据的检测与收集,从第三波浪潮开始。

  李开复《AI未来》读书笔记600字

  第三波浪潮:实体世界智能化

  第三波浪潮就是把人工智能延伸至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大量的传感器及智能型器材,把我们的现实世界转化成可悲深度学习算法分析与优化的数据。

  开复老师把这波智能化称之为“感知智能化”,是在计算机键盘和手机屏幕之外更多途径的对人类活动的感知。人们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步移动,都有传感器(智能音箱、人类识别、人体感应器等)进行收集,这些传感器无处不在,并时刻连接在网络上,使得“上线Online”这个词变得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几乎无法分清自己有没有在线上。开复老师把这种状态称之为“线上线下融合(Online-Merge-Offline)”,简称OMO。这将是O2O之后的下一个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完全整合起来,把线上世界的便利性带进线下世界里,把在线下世界里感知的内容带到线上世界里。”

  我觉得这应该就是IoT的最终形态,人们生活在这个万物互联的环境中,自然分不清线上与线下,大部分情况下也不必分清,只要享受实体世界智能化带给我们的便利就可以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数据和个人隐私将被逐步重新定义,也必然面临不少挑战,然而,我觉得,人类追求效率的天性将使得这个趋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