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1942有感观后感心得体会五篇500字

秦风学老师

  1942观后感1

  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最后的结局也让我有着无法言说的压抑和心痛。

  1942年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大旱而且蝗灾,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但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队伍。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这真是让人义愤填膺!

  饥饿离人们的距离开始变得那么的接近,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场面。孩子需要养活、生病在床的母亲需要买药,人们含着泪水卖掉自己的孩子、曾经一起患难的妻子,换来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值钱,但当生存遇到威胁的时候,它又是那么的值钱,人们无奈的只有用亲人去换取救命的小米。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灾难才能最终避免。

  1942观后感2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一九四二》这部影片。看后我的心里特别的难受。脑海里不断闪现着电影里的场景。

  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旱灾,三百万老百姓饿死。在这时小日本又跟我们作对,每天炮火连天,蒋介石只顾处理战争的事情,河南的灾情来不及处理。蒋介石根本不愿相信河南真正遇到了灾情。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直到看到记者拍到狗吃死人的照片,他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展开救援。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走了好多日子。老东家辛辛苦苦储存的粮食被土匪抢走,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死去,儿子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孙子最后被自己闷死,弄得家破人亡。老百姓病死饿死打死炸死,看得我胆战心惊。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走,为了活着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走下去,似乎前面就有活着的希望。

  在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把自己卖了换了 四升小米,为的是让孩子活着。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是能求活着。看到这我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老百姓真是太苦了。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妈妈说在过去她的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这个样子。不像现在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感受到挨饿挨冻的日子。

  如今生活幸福的我们,看到这一幕幕真实、血腥、恐怖的画面时,简直无法可想那时有多少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我感到非常的难受。这一切,不禁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生活在这样一个幸福的年代的我们,和那时的孩子比起来是不是幸运很多。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1942观后感3

  我对冯小刚执导的影片一直很关注,《唐山大地震》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昨晚观看了<一九四二》在大上海影院的首映。电影结束后,我一直沉浸在《一九四二》那血腥而又悲惨的岁月之中.....。

  冯导用如此大手笔拍下这样一部巨作,它显示的是一个敢于揭示历史真相的中华民族的气度,是一个不忘贫穷落后被人侵略、任人宰割历史的坚强民族!唯一使我遗憾的是,看完以后还有两点不了情:一是影片好像还短了些;二是好像自己也跟那位美国战地记者走了一遭,大有一种只是看了一部大型灾难历史纪录片的感觉,似乎还缺乏一种更催人泪下的刻画人们心灵世界的动人故事情节。

  影片中大碗影星的演技个个都十分了得,国际关系的处理也十分微妙。《一九四二》这部电影把当年河南灾荒造成的凄凉和难民们悲惨的命运刻画的如临其境,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一笔勾画出来,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把苦难深重的灾民推向绝望深渊的丑恶嘴脸全部揭露出来,把70年前那段天灾加人祸造成的三百万人死亡的大灾难历史追忆给后人永世铭记!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灾难不计其数,因为许多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的关键不在灾难本身,而是在于灾难一旦发生后,国家当权者与政府是如何去面对和处理的?《一九四二》就是要告诉人们,过去的“蒋家王朝”与今天的人民政府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关爱人民和领导救灾的生动事例举不胜举,我想这也就是冯小刚导演拍这部巨作的真正教育意义所在.....。

  1942观后感4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天气晴朗,我去看了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片名叫《1942》。

  1942年,在河南发生了一场在旱灾,电影《1942》为我们揭开的正是那段尘封已久,逐渐淡去的河南记忆。

  河南因为一场旱灾,群众发生了吃的问题,在河南有一位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迫,由于旱灾,河南的人民开始逃荒,老东家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他们漫无目的地走着,在逃荒的路上,日军多次轰炸,横挡,逃荒的人们死亡惨重,国民党也抢走了他们的东西,由于没有吃的,只能吃被磨碎的树皮,为了让家人活命,许多年轻女子,都把自己卖了出去,让家人有了少许的口粮,他女儿被选中了,范殿元很高兴,因为女儿能活命了,一家人都能活了,但当女儿走时,他去很伤心,因为女儿不能在身边陪他了,他继续走下去,活下去,但他有生的希望时,他与其他逃荒的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这时他已经是一个孤零零的人,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决定竟是“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这一场天灾人祸从天而降,许多人要么就是在饥寒交迫中死去,要么就是在鬼子的枪林弹雨下死去,许多中国人背信弃义投靠日本人,因为政府迟迟没有军粮,这正是那时政府的腐败,让1200万个生命惨绝人寰,多么悲惨的社会,多么痛苦的人民啊!

  新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人们还记忆犹新的是那一年的汶川大地震,胡锦涛同志,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现在一个崭新的汶川呈现在我们眼前,今天的人们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自豪,何等的荣光啊!

  新旧社会对比,如今社会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1942观后感5

  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

  我明白这是正因《一九四二》。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这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让这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咱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以前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咱们在《一九四二》中能够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我原以为中国导演不喜读史也不具史观,拍不出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具有历史凝重感的作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