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读后感800字五篇

马振华老师

《爱莲说》这篇文章教会我们要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垫的恶浊世风,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起来看看爱莲说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爱莲说读后感1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众”。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如此开篇,出笔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只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此运笔之老到,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已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锒锒上口,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而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品。在赏析此文的时候,如果能感动于文中的志节,这也就是读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爱莲说读后感2

世间花卉品种繁多,特点各异。牡丹冠绝群芳,海棠娇艳超凡,水仙雅洁清馨,可宋朝的周敦颐却独钟情于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读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后我才恍然大悟。莲花的外观、精神、修养无一不让我为之动容,无一不让我陷入无尽的感染中。

作者用《爱莲说》这篇文章中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借以表现出作者自身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莲花的描写正是作者对文章中心的最好的诠释。试问,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

封建统治时期,那鸣冤的鼓声不绝于耳,可那些所遇的青天大老爷们却在后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数着做案人送来的“白花花”的银子。当今现代,家长掀着大包小包的礼品乐滋滋地叩响老师家门的人也不在少数。

莲花尚且能够做到不愿意隐退,不贪图荣华富贵,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当然,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非是指像刘禹锡那样隐居山林,从此不问世事,这是断然不可取的。如果不问世事,只关心自己,确实也可称为“洁身自好”,可是换一种方式,这就成了自私只在乎自己,而不管他人死活。

“濯清涟而不妖”也并不是指整天穿着麻衣、布鞋这就叫做“不妖”,社会总在进步,人的思想也不能停滞不前,而是指莲花在清澈的水中不断洗濯、涤荡,唯恐蒙受些微不洁的心态,这便很容易使人想起莲花素净雅致,仪态庄重的本质,而并非思想的止步不前。

《爱莲说》这篇文章教会我们要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垫的恶浊世风,要做到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爱莲说读后感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之爱,同于者何人?”与周敦颐一样喜爱莲花之人还有我。

世界上,花的品种可谓是成千上百,令人眼花缭乱,而我却独爱这一坚贞品格的莲花。

说起莲花来,她可真美啊!夏天一到,成百上千的荷叶中,无数朵漂亮的荷花缓缓展开,就像一幅画,一首诗。真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

洁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挺直的荷梗,一朵清幽的莲花映入眼帘。可世人又怎知她是从如此浑浊的淤泥之中生长,却不沾染一丝污秽,即使在清水中洗洁,也不显她的丝毫抚媚。

莲花,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恶劣,但不屈从环境。不沾染污纳垢,照样立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

初夏,一株株荷花挺立在那儿。她们姿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张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绽放,有的则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了荷花,当然少不了荷叶的映衬,荷叶像一把把大伞,为这些少女们遮风挡雨,使得这些荷花更加粉嫩,更加秀美。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我随着芳香迫寻着莲花,夕阳西下,阵阵暖风拂面,莲花在淤泥中摇曳。宛如与世隔绝的女子,即使在淤泥中也能保持独有的清白。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洁白的明月,月光洒在洁净的花瓣上,更显清幽。莲和月亮是同道中人,同样洁白无瑕,同样在夜空下翩翩起舞。

莲花,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从不受这浑浊社会的黑暗影响,始终有洁身自爱和洒落的胸襟。追求着自由,追求着理想,追求着不受世俗羁绊的独立生活,追求着完美与清幽。

爱莲说读后感4

宋朝著名的的哲学家周敦颐,又称濂溪先生。周敦颐的《爱莲说》是古代散文中的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了作者坚贞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志向。其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更是有口皆碑,广为传颂。黄庭坚还称周敦颐“人品甚高,兴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了“晋陶渊明独爱菊”,下文进一步提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陶渊明是我们所熟悉的东晋大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文辞赋中,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他优秀的作品中隐喻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他当官还不足三月就辞官归隐。他渴望人人有个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菊花不与百花争春,却在百花凋谢的寒秋悄然独放,真可谓是隐逸者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陶渊明为什么只喜欢菊花,意思是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他那追逐名利的人比起来,确实应该大加赞扬。在哪社会环境下,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在今天,仍然有一些人因为受到了失败挫折,被一时的黑暗笼罩着,就丧失进取斗志,幻想着有一个能避开这一切的世外桃源,把自己与世界隔绝,这是消极的做法,被动的也不现实,那五一会把自己包围在一个小圈子里,自行其乐,不参与外界活动,一个人如果这样活着,纵然饱食终日,可还有什么意义呢?隐居也许能办到,但避世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的社会,根本不同与那时的环境中。在改革的今天,怎么能遇到问题就退缩,遇到恶势力就隐而退之呢?从这个意义上讲隐居是自私的.也许有人说,隐居使自己不会与邪恶斗争人,很难想象会不会被邪恶玷污,征服。洁身胜于隐身。我们身处在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时代要求我们要有顽强的进取精神,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过去和今天时代不一样,时代允许也需要我们只是邪恶,做勇敢于斗争,不怕污身,勇于洁身,有所作为的“弄潮儿”。

爱莲说读后感5

漫步在公园小亭内,看着静静的湖面上布满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伞似的,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绿叶丛中,一支支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你最喜欢荷花:语文书封面、笔记本背部满满都是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说,你憧憬,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像那荷花一样!而在我的心中,你已然是一支亭亭玉立的莲花。

我们都了解你的家庭:爸爸喝酒,妈妈打麻将,哥哥也经常和社会上的那些流氓厮混……谈到你的家庭,你总是一顿,问我:“为什么你不问我,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里,不是应该变得很古怪的吗?”我笑了笑,并不作答。

你的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期末“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状里总有你的名字。你是班里同学羡慕的对象,是令老师欣慰的学生。每每在家长会,结业典礼里,都有你那小小的身影,你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可是,每有家长会时,你的身旁总是空空如也,笑容里闪过一丝落寞。

那个夏天,你因为一些原因搬家了,带着我对你的不舍离开了这座城市。烟儿,你还记得我笑而不语的那个问题吗?其实那时我想说:“你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因为你是我心中的莲花,所以我不问。

烟儿,这个夏天,你是否和我一样,望着满庭的莲花,想起远方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