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成为放逐者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死亡诗社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1
影片讲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和一群年轻学生的故事。老师的思想别出心裁、与众不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思想过于超前,这本不是一件坏事,却不被当时的大多数人接受。这大多数人,包括老师的同事、上司也就是校长、以及学生家长。而学生是理解并接受他的,因为他适应了年轻人的天性,让他们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影片以Neil的死亡达到高潮。我们说一个人自杀,是要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的,举个例子来说,我国今天,许多人因为适应不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思想冲击还有的个人信仰缺失而自杀。而我注意到影片首映是在1986年6月的加拿大,所以说这部电影的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还要大,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的论坛一类形式的诗社,更没有什么第二课堂活动,学校传统的管理制度更让人觉得压抑沉重。
作为Neil的父母——如果我是Neil的父母,我肯定会为儿子的表演天赋和才华感到骄傲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啊!而他的父母却百般要求他成为一名所谓体面的医生,禁止他的一切兴趣爱好,这个就有点儿极端了。
Neil的死,有学校,有家庭,有社会的责任,老师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原因,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么为什么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老师的身上呢?
因为,久负盛名的学校要保住它的名誉。这个学校如果要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就必须牺牲一个可怜的老师的利益,老师只不过是一个替罪羊,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最小的螺丝钉,一个人的力量是无力改变长久形成的庞大的传统教育体制的。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之所以存在那么长的时间,也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之处。
作为先驱者,Neil的这位老师的牺牲意义是很大的。任何一项革命或改革,都必然有先驱牺牲。毕竟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在教育也在趋利的时代,我相信像Meil老师一样正直的教育工作者依然大有人在。虽然一小步一小步的,但在坚定地在改变我们的理念。
令人欣慰的是,影片的最后,大部分学生都站在桌子上为默默地目送老师离开,这也是这个老师最大的欣慰吧!也赋予我们了一些对当今教育体制的深刻的警醒和思考。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2
电影《死亡诗社》是北美高中的电影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高的评价。电影中,威尔顿预科学院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贵族学校,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可是新来的基廷老师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学生们解放思想、展示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力。虽然这些“离经叛道”的教育方法,激活了孩子们的聪明才智,春风化雨般让学生对学习着了迷,却因为不符合学校与家长传统、保守的教育理念而糟到学校和家长的反对。在尼尔家长扼杀他的兴趣导致尼尔自杀之后,基廷老师被当作替罪羊而开除掉。在基廷恋恋不舍地离开时,孩子们深情而绝望的呼唤声永远回响在教室里……
我想看了这部电影,大家可能有两方面的认识。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在西方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一方面,电影所反映的家长、学校和社会大环境,与我们的现在情况是有点相似的,都是比较注重传统守旧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现实中我们老师及学生对教育的渴望,与电影中师生的渴望也是比较相似的。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评价,网络上有大量的影评,不再赘述。这里,我想通过几个人的例子来阐述我的一些观点。
第一个人是欧阳代娜。在她的经验中有三句经典“在社会大课堂中学步”,“在继承与扬弃中探路”,“在开创中阔步”。她原本不是教师,经历过多种职业之后,在鞍山十五中搞了8轮20年的教育实验,自编教材、自创教法,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她曾经让自己初三的学生参加考高语文考试,高出高考平均分10分多。这一切源于她曾经在“延安抗小”的学习经历:“学生们可以自编教材,要了解什么知识,就走到社会上,向各部门去‘采访’。比如要了解社会治安,学生们就去局采访有关人士。自然课讲到大豆,孩子们就亲手种植大豆,观察它的叶子和根系……”
第二个人是孙维刚。他是一名普通数学老师,在学校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学校领导商定了方案,实施了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教育实验,搞了三个轮回,将教学与生活融入到学生中去,让那些“只拥有一只翅膀的天使们”(原本是没有学校愿意接收的“双差生”)“拥抱着飞向天堂”,将原本招生困难的北京22中学变成一所“名校”。他的3轮实验班一步一个脚印,方法措施日益完善,教育效果明显,素质教育和文化课成绩都突出。特别是他的第3轮实验班,班级40人,有22人考入清华北大,轰动全国。他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第三个人是蒋自立。我们的恩师,他在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把自我教育提升到历史的新高度,使之与他我教育形成互补。他的教育工作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用行动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启自己的教育实验,仅仅班会材料、班级活动记录本就写下几十万字,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总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被推广到全国。
与以上类似,李镇西老师从年轻时候就有点“叛逆”,开始了自己“一个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长期坚持下来,取得很大成就。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像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无不是在一线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他们提升了自己,影响了很多人,也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
其实,我们有很多一线老师也在做一些改革与创新的尝试。但是,时代不同了,由于现代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更加日趋完善,实际我们一线老师拥有改革与创新的机会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也更加困难了。我们现在经常呼唤“大师”,呼唤教育实践家,但是他们都要从教育的一线中走出来。或许,我前面列举的前辈们是时代的产物,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在历史中留下庄重的一笔。我们也有很多一线老师正在向前辈们学习,如果我们现在不从实际出发、结合现状努力实践,我想我们的困难比他们还要大,因为来自社会和学校的种种约束可能会导致教育创新的中断,甚至根本没有机会去尝试。那些通过几个月到一两年就完成的各种“课题研究”,与前辈们动辄十几年的实验、反思、比较、总结、再实践、反复论证等研究相比,显得多么浅薄而寒酸,甚至有的人自己都不会使用自己“课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我们很多老师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初,都曾经拥有很多憧憬和向往,都曾经有过很多“叛逆”想法或行动。我们也曾经充满激情地去做,然而我们都曾受到过挫折,也曾经迷茫过。正如黎辕老师刚才在群中所问“到底基廷老师做的对还是错?”其实,对与不对,都是基于我们的价值观念。如果基廷老师做错了,那么《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就不可能放到北美高中的教材中。无疑,在西方发展的某一阶段中,教育的问题也曾经很突出,甚至在今天,电影也具有现实的启发与教育意义。电影中反映的社会背景与我们现在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毕竟我们国家还处于转型期,客观上必然存在着一些教育问题与矛盾。我认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或许,这样的电影也能走进我们的教材中,间接反映我们的思想观念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有人说,古今中外,教育的创新从来都来自民间。尽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总是伴随着伤痛,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还是要多一些信心,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与创新,努力实现个人的成长。“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经过努力,我们也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激活他们的天性,做一些对孩子们非常有益的“其他事”。
或许,我们需要未来家的眼光、改革家的气派、实干家的精神,在互联网技术的背景下,站到时代的前列,陪着孩子们一起奔向未来。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3
《死亡诗社》是一部外国励志电影,它简直是我从出生以来看过的最感人的一部电影。
电影讲的'是基丁老师教导他的学生们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的故事。一些学生们偷偷违反校规办了“死亡诗社”,每天晚上跑出校门交流诗作,最后被一个叫“卡梅伦”的叛徒告密,诗社里的半数学生被开除,深受学生爱戴的基丁老师也被牵连,一起被开除。看到影片末尾基丁老师离开学校,跟同学们告别的时候,我的眼泪如决堤的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太感动了。
真正的爱是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宠爱?是给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还是为他规划一个锦绣前程?不,不,都不是!是给与他自己选择的自由!
父母生下孩子,抚养他是父母的义务,教导他是父母的职责。但如果像电影中尼尔父亲和那些校规那样处处约束孩子,那就不是教育,那与绑架无异。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能随意操控别人。爱是无边的,但爱的方式跟爱同样的重要。电影中尼尔父亲和学校那样严苛的管束,名义上是对学生的爱护,希望他们不走歪路,而实质上却适得其反。
影片最让我感动和羡慕的是基丁老师,他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而影片的最后,那么优秀的好老师却被学校无情的开除了,太可悲了。故事虽然是发生在很多年前的国外,却很值得现在的我们好好反思。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4
元旦期间看了《死亡诗社》,觉得这个影片拍的很不错,值得一看。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影片被当作教育影片被广泛推荐给一线教师看,是为了向基丁老师学习吗?基丁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确很新颖并且值得借鉴,但他却把好的教学方法用来教了不合适的学科和不合适的对象。
坦率地说,影片的悲剧结局基丁老师应该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基丁老师如果去教授一些表演艺术类,或者是如何写作的课程,应该会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可是他的学生偏偏是要上耶鲁,哈佛,将来成为牙医或律师的未来社会精英,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外显的激情是危险的。
这里又要提鲁迅的“黑屋子”命题,把关在黑屋子的人叫醒后却没有能力打开黑屋子,这岂不是更残酷的事情?对此鲁迅没有给出答案,也许这是大家都猜不透的难题。同样,鲁迅也是非常反对青年学生上街游行的,以免被某些势力利用,充当了炮灰。对此我是同意的,有时理智看上去是不近人情的,但却是正确的。
而基丁老师就是充当了“叫醒者”这样一个角色,而当他的学生被开除,自杀,甚至到后来自己也被辞退时,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而最后站在桌子上大喊“我的船长!”的同学们,结局也会是被开除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这样的。
我想,基丁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却没有告诉孩子们如何去掌控激情。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来说,如何掌控激情,让激情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也许更重要。
死亡诗社观后感篇5
《死亡诗社》这部影片充分体现了一位处于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的教学片段,对我的感触很大。
故事发生在美国 一所顶级私校,当时学校的培养方针是非常固守传统,从来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及兴趣,学校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进名牌大学。基丁先生的出现,一下子使原本压抑的校园变得生机勃勃。基丁先生也是在这个传统固守的环境中成长的,他深感保守的教育思想所带来的束缚。因此他用满腔的热情引导学生们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模式。他让学生 撕前言,捂住 学生 眼镜做诗,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从不同角度思考,看问题。并且能从每个学生的个体出发,让 害羞 , 胆怯的托德变得自信等等。船长基丁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在当时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许多人并不理解 像基丁这样有思想有个性的老师。
故事以尼欧自杀后达到了最高潮。自杀事件导致了基丁老师的解雇,但学生们不顾校长的阻止用基丁老师教他们的方式向基丁老师表示了他们的敬意。 虽然结局以学生 基丁老师的失败为结局,但那是壮美的失败,因为他们醒悟了,反抗了,虽然失败了,但自由的心一旦点燃就无法熄灭。
结合现在的教育, 也能够从一些方面折射出当今教育考试制度与提倡素质教育的矛盾。有时真的是非常矛盾,你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必然要去适应这个大环境。从内心出发,我还是非常欣赏向基丁 先生这样的老师,他的教学方式新颖、活跃,能让每位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是真正体现个性的教育。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1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91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和皖南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205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活着读书笔记600字初一作文五篇
最新端午作文300字五篇
读神秘岛的心得600字
高中林海雪原读书笔记感悟
活着读书笔记600字初一作文五篇
最新端午作文300字五篇
读神秘岛的心得600字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集美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15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963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669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保定学院的知识产权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338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和云南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328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活法的读后感个人范文wp1
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小说哈利波特读书笔记个人感悟五篇
海底两万里第三十七章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领悟五篇
高中林海雪原读书笔记感悟
背影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最新昆虫记读后感800字五篇
初三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大全五篇
彼得潘读后感300字精讯文
初中济南的冬天读后感范文
四月你好心情超级唯美说说文案大全
外国电影勇者行动观后感范例五篇
喜迎元旦优美句子(100句)
初三观看大鱼海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