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逆光飞翔》观后感1000字

李盛老师

《逆光飞翔》是一部清新正能量的电影,是我个人觉得极具溫柔而富力量的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逆光飞翔》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逆光飞翔》观后感1

“凡事向着阳光,阴影就会在身后。”这段话是《逆光飞翔》的写照,故事中的裕翔双眼失明,因此有敏锐的听觉,就像俗话说的“上帝关上了你前面的一扇门,就会再为你开启一扇窗。”那扇窗更包括拥有高超的琴技﹔不过那一句话,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次钢琴比赛结束,他得了冠军,却听到第二名冷冷的说:“一定是评审同情他,才能得到第一名。”那些话就像针一样刺伤他的心,把他的努力、梦想全毁了。不管家人再怎么支持再、怎么鼓励,他还是不敢再跨出一步。他只不过想证明自己和大家并无差异,却遭到充满歧视、嘲讽的对待,谁能预料到自己一出生就是一位身心障碍的盲人呢?谁希望生命中一片漆黑?谁愿意受到众人排挤?又是谁期望每踏出一步都会感到不安?甚至得加倍努力?这些答案只要亲身体验过便明白个中滋味。唉!难怪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就如同走钢索,得处处留心,一旦成功,便赢得满堂喝采,一如战国的说客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轻易左右政治局势;反之,则摔下万丈深渊,损人又不利己呀!

这时,出现了一位贵人小洁,她渐渐踏入裕翔的生命中,并陪伴他踏出原先不敢踏出的那一步,并且把他原本黑白的人生彩绘得美丽又缤纷;同时,小洁 因妈妈爱花钱、爸爸爱喝酒,让她感到人生无味,虽然裕翔看不到,但是却很敏感的发现了小洁背后的阴影,他们两人看见了彼此的困境,也找到了彼此的未来,妈妈曾经这么告诉我:“人不能只看外表,内在有一颗善良的心比较重要”在我的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严师,她永远板着脸,她骂人时会令人停止呼吸,锐利的眼神可以划破凝结的时间,嘴巴永远都在做“运动”,每当一听到她的声音,大家总会吓得想要逃之夭夭,有人甚至还放声大哭,想当然尔,没有人喜欢她,更别说亲近她了。直到考完试的那天,我才知道之前那些“折磨”、“煎熬”全都是老师的用心良苦,因为当时上战场的我们无不信心满满,还抱回了一张张的“球棒与棒 球两颗”,这哪一样不是老师细心灌溉的呢?而无知的我们竟然生气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训练,这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人不可貌相的意思。

看完电影,很多人都泪流满面,我想他们的泪水是喜极而泣,由于主角们终于寻回自己的梦想,勇敢面对未来,不受旁人影响而耽误自己的成就,他们发挥各自专长,彷佛告诉大众----我没有不一样。除了圆满温馨的结束深得我心,男女主角生命中的不完美似乎提醒着我“身在福中要知福”,我有明亮的双眼可以饱览世界的美妙,我还有全心奉献给家庭的爸妈,把吃苦当做吃补,我更有数不清的贵人,即时伸出援手……。一部电影,无限感恩。

《逆光飞翔》观后感2

张荣吉说,钢琴前的灿烂笑容是他对黄裕翔的第一印象,那是在20-年夏天,认识这个男孩,让他开启对盲人世界的好奇。《逆光飞翔》似乎是张荣吉在对观众诉说自己在探寻盲人世界之后的心得:在黑暗的世界里,迈出每一步都需要更大的勇气。

与任何一个天才崛起的经历相似,黄裕翔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坎坷——它还不仅仅缘于别人的目光,其内心的交战也曾是他迈向成功的障碍。片中,裕翔拒绝参加比赛,理由是他童年时在比赛夺冠时,听到别的小朋友说,他是因为受到评委的同情才得奖的,因此他不想再一次忍受这种屈辱。但老师告诉他,参加比赛,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他的机会会更多,人生就会被改写。裕翔的回答是:难道不参加比赛,别人就看不到我吗?在现实和梦想之间,他最终完成了跨越,你可以说他向自己“妥协”了,但其实,他战胜了自己。

《逆光飞翔》不是一部打鸡血的励志片,它更像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那种疗伤电影,人物在彼此沟通和安慰的基础上,逐渐找到重新审视自己的理由。所谓梦想和坚持,并非挂在嘴巴上说的,而是点滴渗透在生活细节之中。李烈扮演的裕翔的母亲,有句台词耐人寻味——儿子在为她按摩肩膀时,她下意识地正告裕翔,千万不要给其他同学按摩,因为你的手是用来弹钢琴的。突然间,你可以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盲人可以从事的职业只有那么有限的几种,但无论在什么时候,母亲都不愿儿子向命运妥协——即便人人都说,从“启明学校”来的孩子不适合上正常学校,但她依旧放手让儿子和别的同学一起上课和生活;她深知儿子在童年时被比赛伤害过,但她依旧相信,钢琴终究离不开儿子的生命,即便面前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未来,但音乐永远是儿子有且唯一可以从事的职业。

母亲的这种坚持,极大程度的影响了裕翔,即便他嘴上不说,但所有人都该看到:一个失明男孩,能如此豁达地面对没有一丝光亮的世界,一定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在支撑着。裕翔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女性助他完成梦想,除了在苦难中微笑的母亲,还有一个同样陷入自我怀疑的女孩以及一个慧眼识珠的老师。以戏剧性为出发点,影片放大了女孩小洁的戏份,张荣吉大胆的地方在于,他让男女主角在电影开场49分钟时才相遇,而在之前的篇幅中,仅仅是平行推进两条故事线。但小洁帮黄裕翔过马路的桥段,又丝毫不显突兀,原因是,裕翔曾在第一次去学校那天,听到过对方的声音。这一细节的设计,精巧而让人温暖。张荣吉细腻地呈现了裕翔的特有的表情,他微笑的模样平静而开心,但在他看不见人的眼神之中又夹杂着一种敏感和忧愁,这种朴实的本色表演,令人震撼。

对于张榕容扮演的小洁这个角色,张荣吉曾说,他是想要找到一个人和裕翔对比:裕翔看似不完整,可是他又有很多的幸福,很多的完美,张榕容看似很完美,但心里有很多缺陷。对裕翔而言,他虽然看不到,他可以用心用声音感受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东西在视觉上是最具美感,也许舞蹈是一种,舞蹈当你没有办法看到它展现的时候,如何知道它的美?小洁是一个喜欢舞蹈的女生,和裕翔对比可以看到彼此的不同。”从两人在片中的对手戏来看,张荣吉显然在小洁这个角色身上挖掘到了更多的东西——这个拥有一个不靠谱的母亲和不靠谱男友的女孩,因裕翔的一番话而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对方告诉他,假如他能看见这个世界,那么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自己一个人行动,逛一逛街,而不是总在别人的目光下生活。而裕翔所描述的一切最美好的憧憬,小洁却早已拥有——影片优秀的地方在于,两人的相互感化,并不靠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的豪言壮语拉推进,彼此捋清自己拥有什么和想要什么,才是挣脱藩篱的关键所在。

当小洁站在“国际甄选”的舞池中央时,她在意的并非成功与否,而是她知道如何把握自己已经拥有太多的人生,她对别人态度的转变便是明证。而裕翔在黑暗中丝毫不受干扰的弹琴,则显现出他对希望的极力追寻,因为从他碰触到小洁那“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脸蛋”时,他知道自己从来都没有被世界抛弃。裕翔的妹妹问小洁,“你是不是我哥哥的女朋友?”这是影片最打动人心的一幕——它关乎爱情吗?或许,它走得更远。

“逆光飞翔”是一个精准而优雅的片名,影片中,处处可以感受到象征着希望的“光”,也作为一个潜在角色贯穿始终。在描摹小洁在裕翔脑海的形象时,略带光感的视觉经验和美妙的影子,显示出了韵味十足的光影层次,而光线与空间里各种复杂声音的交融,也将男女主角的主观感受在银幕上表现出来——“通感”,是影片在视听效果上最突出的感受。那种迷蒙的光影,与特意放慢的镜头速度,形成了一种类似主观镜头的错觉,而在小洁展示舞蹈的画面中,透过肢体和缝隙穿越而来的“逆光”,也充满了一种带有神性的美感,舞蹈老师那句“不要急,那么美的身体,需要慢慢展示”,与画面气氛达到了完美契合。

这是一部需要坐定才能欣赏的电影。

《逆光飞翔》观后感3

昨天和朋友去看了电影《逆光飞翔》,感觉相当不错。

电影属于典型的台湾小清新类型。故事讲的是,男主角天生就看不到任何东西,但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并在母亲的建议下去学钢琴,最终考上大学。而女主角则是一位在奶茶店里工作的服务员,她热衷于舞蹈,但因为母亲的反对,不能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她当然也想上大学,但她的母亲只允许她读那种仅限于大学毕业后可以赚很多钱的那种专业,女主角不想与自己的梦想有冲突,只好放弃读大学的机会。

故事发生在男主角上大学之后,然后在某一天遇上了女主角。本来这类校园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爱情,然后是结局,要么在一起,要么不在一起。但导演在这方面明显不安常规出牌,并没有让男主角和女主角手牵着手、或者拥抱和接吻这样的场景出现,他将最后的想象空间留给观众去思考。你可以想象他们在一起,毕竟他们亲密过;你也可以想象他们不可能在一起,毕竟他们一个属于正常人,一个却有着先天性缺陷。

男主角和女主角的共同特点是都心怀梦想,他们本不相识,但因为一个机会,他们相识了。你可以将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相识看作是纯属巧合,也可以将其看作是幂幂之中的安排。如果单单是两个普通人的相遇当然属于巧合,但他们一个热爱音乐,一个热爱舞蹈,这样的结合就不仅仅是巧合了,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天作之合。

同时电影的画面和背景音乐也相当不错。其实对于我这种花痴型的观众,这类校园、爱情、青春、励志型的电影只要片中的女主角漂亮便可以了。导演在这方面做到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我很喜欢。

好吧,剧透先到这里,大家还是抓紧时间去电影院看好。说说其他方面的东西。据说,这部电影将代表台湾去角逐国际上的多项奖项。在今年国产电影烂片泛滥的时候,《逆光飞翔》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大陆的导演总是想拍出很深奥的电影,然后以为可以从中探索出很深奥的道理,最后才发觉自己拍的电影除了自己谁也看不懂。其实电影题材取材于身边就好,像香港的《桃姐》,故事讲的就是少爷和仆人的亲情关系,但简单的亲情故事却感动了无数的观众。有人说,我们大陆也需要一部类似《逆光飞翔》这样类型的电影。个人表示绝对赞同。

这几年我们大陆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信你可以看看我们的票房成绩。但真的让你印象深刻的,让你不用想就会说出那是一部好电影的电影几乎没有,这是我们骄人的票房成绩背后让人觉得尴尬的地方。可能是我们出的烂片太多了,大家一下子没有了判断,只能挑选那些烂片当中没有那么烂的电影去看。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电影跟我们的足球一样,偶尔会给人一点希望,但一点希望之后便是更大的失望。总之,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逆光飞翔》观后感4

如果不试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做多少?

——题记

所谓梦,就是因为过去而成形,但现实于未来,梦只会存在于时间的流动之中,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经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只要梦想还在,我们就绝不会一直是庸人。

主人公裕翔,天生眼盲。他弹得一手好琴,却不想参加任何比赛,但他从未放弃过内心的梦想。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虽然缺少了观赏了这个世界各种色彩的权利。却使他更加懂得用心感受生活。他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去熟悉经过多少棵树,多少根柱子能从教室走向琴房,又有多少个柜子到达寝室。双手触及的地方都是他走过的路。默默地,就这样独自摸索,独自行走,就算有无数次跌倒,甚至与死神擦肩而过。也会因最终到达终点而释怀,人生的过程也是这样吧,磕磕碰碰就走到了尽头。

我忽然明白,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梦想,总被归咎为现实,但是大多的祭奠并不是一种英雄主义。梦想不只是说说而已,说的太多,只会忘记去做。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做。放弃是一个坏习惯,失败是一个间歇性耳光。当时可能很疼,但打着打着可能就习惯了。生活的决定权一直在自己手上。是做一个孬种,还是一个英雄,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你得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去改变你还能改变的。到了一定时候,抱怨是没有用的,那只会让你变得像一个求才不遇的酸秀才。选择一种你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在规划了半辈子的蓝图后,却在实施时发现自己已经老了,这是人生最糟糕的状态。想选择一条不甘平庸,改变,进取的道路时,却从一种安于现状的方式生活,最后抱怨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人生。

在结尾的时候,当所有人因为舞台上四个人的尽情演奏正如痴如醉的时候,舞台突然停电。那一刻舞台一片漆黑,正是这样的漆黑里,只有裕翔的钢琴没有停下。在他的世界里并没有黑暗,那温暖而强烈的钢琴声,虏获了每一个人的心。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裕翔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裕翔们在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我们要做的,不过是静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听听你心里的声音。然后去做你要做的事,这才对得起夹在期盼与回忆之间那段拧得滴水不剩的青春。

《逆光飞翔》观后感5

裕翔三岁就失去了光明,上帝给裕翔的眼睛关上一扇窗, 但是却给了他敏锐的听觉音乐天赋。他独特的音乐天赋使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开明的家庭环境也让裕翔享受到不一样的童年。妈妈送裕翔去台北念大学时一路上两人没有说话,裕翔耳边一直充斥着城市的钢筋水泥,裕翔知道他就要离开妈妈了。裕翔的独立让他想要自己从宿舍走到琴房。妈妈抓着他的手一个一个台阶、一根一根柱子教他触摸,然后终于能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完成。这也暗示着妈妈能放心裕翔一个人上大学了。

小洁是个普通的女孩,虽然时常臭脸,但是一旦跳起舞来就仿佛坠入天堂。小洁虽然热爱舞蹈,但是家里不让她念书,于是她搁置了舞蹈的梦想。裕翔和小洁的第一次相遇是裕翔大学报到那天,小洁在学校发传单,那时小洁没看到裕翔,而裕翔没有听到小洁的声音。第二次相遇是在社团招新上,阿清问裕翔他喜欢什么样的女生,裕翔就听见小洁的声音了,而小洁还是没看到他。第三次相遇裕翔在车水马龙的路边,热心的小洁停下车来帮助裕翔,这一次小洁看见了裕翔,并且在慧心小学里看到裕翔的琴技,他们成为了朋友。裕翔和小洁说如果不去试试,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哪,正是这句话鼓励,让小洁日后能重拾舞蹈。裕翔和小洁回家乡那段中,在花房里成片的文心兰,象征着舞者,这令小洁深受感动,裕翔虽然看不见,但也一定能感受到文心兰的美丽。

小洁带裕翔去海边,平软的沙子让裕翔卸下了对未知的恐惧,更是因为小洁的引导,他才敢放心去触碰无边的大海。我强烈要求这边要放《很靠近海》啊!裕翔和小洁都在为各自的梦想而努力着。在一帮“损友”的帮助下,裕翔最终沾上了青年钢琴比赛的舞台上,他也战胜了一直萦绕在耳边的恶魔。当整个世界都暗下来,裕翔仍然流利地弹过黑白琴键,一束光照下来,裕翔成为了焦点。自此,裕翔成名了。

小洁去参加了国际舞团的甄选,她没有录伴奏带。但是平行时空下里裕翔的琴声给了她力量,让她犹如天鹅般,慢慢体验舞蹈的魅力。小洁失败了。但是可喜的是她重返校园了,并加入了芭蕾舞社,至少她离梦想又进了一步。

影片平实之中又带着励志,温情中又来点幽默。对于台湾电影的现状,太多的小清新片讲述的是青春里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逆光飞翔》算是一种“另类”,但又固守着台湾本土的优势,再加入黄裕翔真人真事还亲自出演实属不易。

“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即使眼睛看不见,心还是能感受到梦想的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