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这是一部世纪名著,从1946年出版至今,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1200多万册。作者弗兰克尔(1905-1997),犹太人,著名的心理学家、医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这本书,作者只花9天就完成的书籍,我反复花了半个多月才算基本读完。
难得可以通过此书,随着作者去亲历奥斯维辛等几个集中营的生活,了解这段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人为灾难。正因为是幸存者的笔,它的真实性就毋庸置疑,它的震撼力就永葆青春。关于二战集中营这段历史,再精的历史学家,再厚的历史著作,在这篇亲历者的文字面前,均显逊色,犹如打扮过的美女无法胜过质地纯真的美女一样。
很多老人讲述,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对比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真的不相上下。可惜,南京大屠杀的国际影响远不及集中营,甚至有些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健忘,甚至否定。如果当初也有一个弗兰克尔式的亲历者,以书籍的方式将南京大屠杀记载下来,该多么有意义啊!
----养成书写的习惯很重要,平常的记述就可能成为不朽的佳作。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意义疗法)来论述追寻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突出的重点是后部分(意义疗法),前部分(在集中营的经历)是后部分的铺垫和衬托。
我不是搞心理疾病的学术研究,意义疗法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很难去评价。但作者的思路我很认同:对于过去因打击、创伤、失败、迷茫、困惑、压抑、空虚等因素造成的心理疾病,很多都是从原因分析、开导鼓励、帮助安慰等方面去治疗,这样只会让病人陷入无穷的痛苦回忆或虚无失望之中。而作者采取向前看的态度,从未来入手,从希望入手,以追寻生命的意义入手,以责任为支点,来改变病人的心理环境,从而忘记过去的不如意,找寻自己的责任,迎接希望的未来。
这本书最佳词汇就是“责任”。与尼采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句话异曲同工。作者对责任与自由的论述非常经典:他视自由与责任为一枚硬币的两面。
窃喜美国当政者还没有听取作者的建议,在西海岸建立一尊责任女神。要不然,唯我独尊、横行霸道,以东海岸自由女神为标榜的美国,到处宣扬其自由主义,弄得世界怨声载道。从风水学的角度讲,如果在西海岸再添加一尊责任女神来镇住的话,你叫我们中国如何去超越?
美国高举自由的大旗,行利己之实。什么国际秩序,什么美国优先,无处不显自私利己,不顾他人得失。这样的自由能行得通,能走得远吗?看看华尔街的贪婪,看看校园的枪支,看看政党的厮杀,看看黑人的穷苦。就明白美国华丽外表下不安的心。
转头看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举国扶贫,全民医保,构建和谐社会,输出维和部队,推动一带一路,倡导命运共同体,等。无处不显责任担当,无处不显利他精神。就懂得中国朴实外表下的淡定。
----小到个体,大到国家,责任是自由的源泉,自由是责任的表现。
以责任为支点的意义疗法,在心理疾病治疗的应用来讲,我相信弗兰克尔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为什么别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就没有被广泛宣传,甚至无声无息呢?
借用一句俗语来做不恰当的类比:“有钱说真话,无钱语不真”。当然这里不是说作者“有钱”,而是有“亲身经历”。正因为作者经历了集中营非人般的生活,能侥幸存活下来,这段人生经历就是这本书最值钱的地方。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经历的苦难不亚于弗兰克尔,书中描述福贵苦难而顽强的生命力也不亚于作者的经历。为什么《活着》没有《活出生命的意义》那么有影响力?也是这个道理:作者有其史实般的经历。
作者从1942年被抓,到1945年解放,经历那3年生死存亡的心路历程,辅以作者对职业兴趣的孜孜追求,在一个个生死抉择的瞬间,自己看到身边的情形,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再来总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早已胸有成竹了。从集中营出来修整一段时间后,花9天时间,就一泻千里,一气呵成。
作者获知失亲丧妻的重击后,没有忧郁不振,没有选择复仇,而是选择和解宽恕,用自己的余生来诠释《活出生命的意义》。除了继续从事一生钟爱的心理疾病治疗和研究,还写书(39部著作),还任教(哈佛、斯坦福等),67岁学开飞机,80岁登阿尔卑斯山。
中年的弗兰克尔在经历集中营那段黑暗的岁月后,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并且用其余生来帮助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生命之光:实事求是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是消除一切心理疾病的手段。
阅读此书,除了能帮我们追寻生命的意义,激发自己找寻生命的意义,思考接下来该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外,也给我另外一个启发。
这个启发是由几个串联起来的时间节点组成的。
1905年出生于奥地利。3岁,决心要做一名医生,经常花几分钟琢磨生命的意义。16岁,参加一个成人教育的哲学研究小组,演讲时说:“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哪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负担起生活的责任”。25岁,在维也纳大学诊所担任精神病专家。34岁,维也纳犹太医院,罗斯柴尔德医院任精神官能症主任。37岁,入集中营。40岁,集中营解放出来。41岁,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后面的经历就不赘述了。上述时间节点,给我们一个很强的信号就是:作者的兴趣是从3岁就开始有了,并且一生在兴趣方面工作。作者长期从事生命意义的探寻工作,并且16岁就悟出来“责任”是自己研究生命意义的基石。
二战纳粹集中营,虽然臭名昭著,但从某种意义来讲,成全了弗兰克尔。正是在作者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给予他这个生死历练的机会,让他在心理学的职业兴趣研究上,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最后,摘取弗兰克尔一句话:“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他一生 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阿尔卑斯山 。
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幸免于难的他,很欣赏尼采那句“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并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营,只有囚头狱霸才能享有吸烟的特权,他们每周能获得定额奖券,而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后几天监狱生活的犯人则是吸烟者当中的特例。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兰克尔关注的并非多数人丧生的原因,而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幸免于难。亦逐渐强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地祈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为争权夺利。
人们或者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他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其外在命运的。
在这本著作给作者带来极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告诫学生的是:永远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当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当你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成功将降临于你。
记住: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王姊妹送给我们的一本书,它的作者是从德国纳粹死亡集中营中幸存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看了这本书,不由得激起我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让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长篇大论来谈论的问题;然而,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以各种方式回答这些问题,否则我们便枉称为“人”。
世间万物,不外乎三种。
一种不在意自己的存在,那是无生命之物。当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直冲向木星之时,它不会作出任何避免毁灭的动作。
第二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那是有生命之物。任何生命体都会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包括植物。树木虽然不会走路,但它们的根系会选择朝水、肥充足的方向生长。虽然有些物种似乎有“自杀”的行为,比如鲸会集体在岸边搁浅,但都是事出有因,并非真的不想活了。史铁生曾说,若鲸真会自杀,人类就应该去买鲸的作品来读,因为会自杀的物种一定是有思想的(大意如此)。
第三种,就是我们人类了,我们是为存在的意义而活着的。所以,虽然我们与动植物同属有生命之物,但并不是时刻都为存在而奋斗。有时,有人会因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而自杀;有时,有人会为了比自己生命更有意义的事去主动赴死;也有人,可以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只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生命有意义。
有人会说:人生其实没有意义,但为了活下去,我们得为我们的人生找出些意义。的确,当我们处于后现代社会的时候,“意义感”的缺乏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为什么当人类能够成功应对各种疾病的今天,自杀却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存在反而成为结果,先有思后有在,存在就变为依靠“思”而不能独立的依附者。所以,这句名言可以有好多变体:“我赚钱故我在”、“我行善故我在”、“我有老婆(老公)故我在”、“我有子女故我在”、“我爱故我在”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是否存在没有了信心,只能依靠外在之物来证明内在之存。
究其根源,实在是人类远离信仰而致。当人不再相信人是上帝所造之后,人就只是无目的、无意义的随机过程的产物,因此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试想,一只猴子抓起一把沙子随意撒出去,无论沙子组成什么图案,那堆沙子都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其存在毫无目标。若是沙画艺术家,用一把沙子精心做出精美的图案,那这堆沙子也就有了意义和价值,因为是艺术家带着某个目标而做成的。当然,艺术家可能会因为不满意或是各种理由,把他们所做的画抹去,但就在沙子逐渐形成图案的过程之中,沙子就已经实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了啊。所以,大卫在《诗篇》139篇感言:“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虽然,从自然过程看,似乎只是无数个精子中的一个与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进而在母腹内生长发育的结果,但这一过程其实都掌握在造物主的手中,每一个胎儿都是奇妙可畏的创造物,这就已经决定了胎儿的意义与价值,何需再从外部寻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呢?
有一首歌常被一些人误当成赞美诗,就是《感恩的心》。然而,这首歌的第一句歌词就证明了它并非基于世界观,就是“我来自偶然”,而的信心则会说“我受造奇妙可畏”,我是来自必然的。而更奇妙可畏的,是我们蒙神的救赎,竟是在万古之先就决定了的:“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提后1:9”当我们确认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充满了贵重的价值与奇妙的意义之时,我们就再也不被世上各种患难和劳苦愁烦所困住,也不会再为各样的诱惑所摇动,我们的心灵可以归回安息,不再以外在之物证己之存,而我们所作一切,只为荣耀真理,而不必为自己证明什么,不必为自己实现什么价值。
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掩卷长思,我似已明白,却又似仍有许多不明白。然我已知我意义与价值之所在,不在于我做出什么事,而在于生命放在我身上的计划与目标。当我从前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但我现在想作点什么的时候,为的就不再是自己的价值,而是真理的荣耀。当我在床头有所思想,思想有所得的时候,那就是真理的荣耀!
(编者注:本文作者李虹和妻子诗盈是一对极不平凡的夫妻。他俩都因重疾被“压在轮椅上”,然而,他们却是坚强的“彩虹战士”,是一对“微笑着的灵魂伴侣”。是坚定的信仰,让他们把精神的力量转化成内在的胜利,让他们在苦难之中发出赞美,并成为了许多苦难之人的安慰者、陪伴者、帮助者。他们曾共同写下一本书《七米爱情》记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感悟。在去年maia’s举办的“美好的相遇”第二期征文活动中,夫妻二人同时参与,李虹先生的文章《心灵共舞》获得此次活动的唯一优胜大奖,而诗盈女士的文章《人生最好的美容课》也获得了佳作奖。)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庄严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曾觉得它十分“鸡汤”,一度想放弃不看。但又想我与它的相遇也算得上是缘分吧,于是便将其看完。幸好,它也没有让我失望。
作者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个心理医生。书的前半部分提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介绍他的意义疗法。也正因他前半生的经历,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分量。正如书名所言,意义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它突出的是人作为主体所应具有的价值和尊严。在弗兰克尔看来,人是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追求其生命的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满足本能和欲望的需求,或者是去适应社会和环境。
一、拥抱生命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主要关注的是其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的本质。而在对意义的追求遭受挫折时,人往往就会通过追求权财、追求享乐来得到替代性补偿。或者干脆误以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那些具体而实质的东西。因为错把非目的作为目的,甚至饮鸩止渴,故最终造成的恰是他们生命的堕落与流失。
而在集中营的环境下,只有看到生命的意义,人才有机会生存下去。而人在遭受痛苦时,也是能看到其意义的;正因为看到痛苦背后的意义,所以才有了承受痛苦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在弗兰克尔看来,这些痛苦其实都是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这看起来很“鸡汤”,其实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即使在遭受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无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意义疗法也能让人正视死亡。人的生存值得与否,这其实是一切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是个人心中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较量,正如《人都是要死的》这部小说的主角福斯卡所说,“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而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是要胜过死亡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必然要消逝的,但也是可以被尽量开发的。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做过的一切事情,这些永远都不会被否定,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从这个层面上说,他是永恒的。作者指出,“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它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苦难。”
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弗兰克尔选择了拥抱生命。
二、承负自由
意义疗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分析,但弗兰克尔着眼的是生命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意义疗法试图唤醒患者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但其方法不仅仅限于讲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而且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在这方面,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谓是分道扬镳。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无意识的,而这往往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欲望。因为这些本能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压抑,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症状。这无疑是在暗示压抑欲望是恶的。这套理论的潜在观点其实就是说人是受制于本能和欲望的,它只承认人的动物性,而否认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弗兰克尔则提出人应当是有更高追求的,在内不能受制于本能,在外不能受制于环境。
书中说到,就算经历了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人仍然可以葆有其人性的光辉。这是作为人所不能抹灭的尊严。客观环境是外在加与的,但在如何去面对环境方面,人应当是自由的。他在不能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其实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
作者举到罪犯的例子。他说,“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所有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厌恶这种解释,反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在是否选择犯罪这一点上,他们是自由的。
这些话真是给今天那些心理分析家、公知和民主控们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他们总会为罪犯的行为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而替他们摆脱责任。而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把一切都归咎到政府与体制身上,而罪犯往往是无奈的、被逼的。公知们通过追溯犯罪原因的方式,从而消解掉了罪犯的责任,把它嫁接到外界上去。而罪犯其实只不过是那些公知们进行反体制的工具罢了。在这里,受害人往往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无辜者。反对体制,无非是因为体制违反了人性、抹灭了个体。反体制其实只是关怀生命个体的途径或工具罢了。而那些公知的行为无疑是把工具和目的弄反了,为反体制而反体制,个人反成了牺牲品。在这其中,他们并不把罪犯当人看,抹灭了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
三、尽性俟命
其实,就算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遭遇再残酷的命运,人也是可以选择去捍卫其作为人的生命尊严的。当然,人并非十全十美,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也因为有这少数,我们就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就足以能够让我们相信,无论这世间多么险恶和丑陋,也还有一些如金子般赤城高贵的心灵。对此,弗兰克尔更是喊出,“成为这样的少数人!”我们不能去要求其他人,但至少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能够超越--的,他们在本能与环境之间,能够有“我”存在。这是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价值与尊严。而无论最终的命运如何,人皆可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上不愧天,下不尤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古人那些铿锵有力的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读懂了这些话,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儒家,才算是读懂了中国的士。其实对于行道,他们早已绝望。然而对他们来说,仁就是其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才有舍生取义之说。生命本来就是为了去实现其意义,去实现它的庄严与崇高。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已经有无数的先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是光一般的存在。尽管弱小、尽管微茫,但只要有,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就永远是前仆后继。正如张雨生所唱,“即使再寒再冷的雨夜里也有一盏小灯火,别放弃希望。”
最后,我想以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尾:
“不要以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须知光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我们当用眼中的光明照亮这个社会。”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558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37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1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神秘岛读书心得500字大全
我的梦想500字作文六篇
踏青清明寻找红色印记节日文化直播心得体会五篇
除夕祝福语大全简短90句
神秘岛读书心得500字大全
我的梦想500字作文六篇
踏青清明寻找红色印记节日文化直播心得体会五篇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福建高考排名91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和皖南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205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集美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15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963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669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保定学院的知识产权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南农业大学在天津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江苏高考排名166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烟台科技学院和上海电机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318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活法的读后感个人范文wp1
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小说哈利波特读书笔记个人感悟五篇
海底两万里第三十七章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领悟五篇
除夕祝福语大全简短90句
最新关于祝福宝宝一岁生日的语录80句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作文300字合集10篇
读完了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作文五篇
骆驼祥子阅读笔记500字范文六篇
英雄之城影片观后感学生作文五篇
劳动节热爱劳动的祝福短句80条
家风家教心得体会观后感范文五篇
中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的作文五篇汇总
教师个人学年读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