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夜行》读后感800字五篇

孙小飞老师

  《白夜行》读后感800字

  《白夜行》是一本很棒的小说,也成为了东野圭吾小说中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最多的一部,继2006年的日本电视剧版,2009年的韩国电影版后,2011年的日本电影版也已上映。

  白夜行简介

  由于母亲与自己家当铺雇的人在家里偷情,桐原亮司跑到废弃大楼的通风道里玩耍,却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好友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西本雪穗的母亲及“母亲的情人”也“意外死亡”,随后她被优雅独居的唐泽礼子收养。没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惨剧发生后度过了平静的七年,然而,桐原亮司发现当年的案子还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经开始怀疑到自己和唐泽雪穗身上了。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一除掉。

  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亲由于家庭窘迫,为了钱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出卖肉体,幼年不幸的经历让雪穗的心灵从此失去了阳光,而亮司基于各种复杂的情愫一直暗中帮助雪穗报复迫害她的人,同时也帮她一步步铲除一切妨碍她成功障碍。

  最终桐原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雪穗,用剪刀自尽,而雪穗面对桐原亮司的尸体,一次也没有回头。

  《白夜行》读后感800字

  其实关于悬疑小说的点评是很难写的,也许是因为我不喜欢在看推荐的时候有人透露书中情节的缘故吧!这本书从去年就有朋友送给过我纸质版,但因为太厚的缘故一直没读,直到前几天才一气呵成在手机上看完这本书。我是因为东野圭吾这个人才看了这本书,看过之后确实很佩服他的写作功力,在每一个篇章都犹如一个新的起点,大多是用一个崭新的人物去带读者看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故事不同的细节,但十几个章节下来,当我们串联起来每个章节的点,便逐渐清晰立体了故事主角的轮廓,特别是反复相近作案手法的描述,更是夯实了人物的特点,一层一层的更细腻的揭示这些性格特点的成因,揭露出人性的本质。另外,我想一个好的作家如果不是一个特别有经历的人,那也一定是对于人和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不然很难刻画出一个个那么生动的人物。最后,我想东野圭吾最后所有下的意味深长的结尾也是抓住人性想要“自己幻想空间”以及未来想要“更多延续”的无限扩张欲望,这确实就是人性,赤裸裸真实的人性。

  《白夜行》读后感800字

  睡前读的书,应该读恬淡、美好的故事,这样睡觉才会睡得舒服。然而我,在那么一天,读了一本书,叫《白夜行》,是在夜晚。

  在黑夜,思绪比白日更为缠绵,神经更为敏感。很难表达出看完这本书的感受,看完脑袋乱成一团,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却无语凝噎,吐不出一字。好像一个人在看星星,可以看清楚每一颗明亮的星星,却不知道北斗七星在哪个位置。

  雪穗的幼时经历残忍而黑暗,被人施以暴行,不只一人,不只一次,究竟有多么痛楚,才会变成十九年后的雪穗。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吗?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相必白夜行这名字也是依此而来的吧。也由雪穗和亮司而来……

  果然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雪穗和亮司在图书馆相识,他们看书,剪纸,刺绣,嬉戏。直到那么一天,在通风管道内玩耍的亮司,遇见被自己亲生母亲为了钱而将女儿卖给自己亲生父亲满足兽欲的情况,用那把银剪刀,弑了父。十九年中,由于责任与羞愧,亮司一直在赎罪,一直游走在阴暗的角落里。十九年后,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仍旧为了雪穗,将剪刀插在了自己胸口。十九年的时光,这算是因果,算是轮回吗?

  雪穗没有人性,不仅没有好的人性,也没有坏的人性。她认为的人性,是太阳吧……她只是夺取,夺取她想夺取的,夺取她曾经没有,曾经缺失过的。甚至为此可以让桐原亮司拍川岛江利子裸照,强奸美佳和藤村都子,杀许多阻碍自己的人。甚至雪穗自己也杀人,杀亲生母亲与养母……这里面人性太沉重了,爱也过于隐晦,甚至不能称之为爱,而因称之为羁绊,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就像虾枪和虾虎鱼一样,失去任何一个,都是悲哀。

  但是这个世界哪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啊,哪有纯粹的恶呢。我并不十分讨厌雪穗,即使她周围的人总会不断死去,她依旧有一种魅力,让人迷恋。甚至在结尾处,我仍旧可怜她,即便她已经身处上流社会了,但她却没了自己的太阳,只能像一个幽灵一样了……她一次都没有回头的离开,不能回头,也无法回头。

  雪穗和亮司,以前不可以,以后也不能够,在白天,在太阳底下手牵手一起走路了,终其一生,也不可以了……

  《白夜行》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我看了一个多月,挺久的,期间好几次都想放弃,实在看不下去。其实内容还是不错的,但我不喜欢东野奎吾的这种写作手法,之前看他《解忧杂货店》的时候,看完觉得非常惊艳,觉得他写作的逻辑非常棒。

  现在看他第二本的时候,才发现他写作的套路都是这个样子。他写的每个章节相当于独立的一个故事,既然是独立的故事就需要加入新的人物,然后这些章节里的新人物到最后结局里又汇集到一起,才给人一种惊喜的感觉。

  但当我看《白夜行》的时候,就实在看不下去了,每次换个章节看的时候,我就想放弃。因为他在每个章节里加入新的人物时,我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去重新记住新这些人物,怕这些新人物不了解的话,到后面就可能会不知所以然。

  而作者在每次加新人物的时候,又是一堆这些新人物的背景,比如还会穿插一些当时看电视的比赛,股票之类这些跟情节无关痛痒的事,我讨厌看这些背景,我只想看故事脉络,所以总感觉这些新人物的加入纯粹是为了凑字数的感觉。

  或许是我看的推理小说不多,可能推理小说必须要通过这些的逻辑结构,造成一种悬疑的感觉。但当我看白夜行到差不多三分之一时,我就猜出了凶手是谁,而接下来过程就是慢慢的去验证这个凶手真的是他,以至于看到最后完全没有惊喜感。

  之所以猜出凶手是谁,是因为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就好像作者刻意直白的把这个凶手说出来,而不是通过情结慢慢显露出来。

  我当时就想,我以后要是写小说,一定不这么写,还是喜欢詹姆斯?M?凯恩《双重赔偿》的那种写作手法,就两三个人物,然后随着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情结不断发展,这样就很容易被代入,随着情节不断深入。而不像东野奎吾写作手法一样,每当看到高潮的时候,又换个章节,然后又重新开始,看起来真的很想把书扔掉。我本以为在豆瓣书评里可以找到跟我类似想法的人,但好像并没有,都是评论内容。

  《白夜行》是一本杀人推理小说,很多人书评写的是从这本书里看到了爱情,说东野奎吾其实写的是爱情小说,还有些是说讲的是人性。

  内容我就不想多说了,既然这本书是畅销书,肯定是有其厉害的一面,可能是我比较愚钝没看出来。

  还有一点就是我心态问题,因为我现在看书好像有点功利性,我非要在这本书上,学到些道理之类的东西,而看推理小说的时候,就纯粹是看故事,并没有太多的营养,所以我就没太用心的去看。

  《白夜行》读后感800字

  黄昏微颓的阳光照射进图书馆,女孩背对窗户静坐,面前是一本翻开的《飘》,恬静专注的目光却投向坐在一侧的男孩。男孩用剪刀裁剪纸张,手法细腻流畅。

  片刻间纸张已经变成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手牵手的图案,男孩戴着帽子,女孩头上系着大大的蝴蝶结,非常精致。温柔的橘色光线穿过空气在地上投下两个人重叠的影子,随着一轮残阳静静迁移,影子无限延伸开来。

  在我的理解里,这应该是《白夜行》未写出的起点。全书没有一处明写男女主角之间的关系,然而匠心独具的东野圭吾通过一个个碎片式的故事,通过对日本社会变迁的描写和情节叙述场景的切换,将西本雪穗和铜原亮司绝望而又深刻的情感不动声色地剥露开来,直至十九年前那个硬生生扭转二人人生的下午。铜原洋介对雪穗的兽行让男孩对世界的信任和爱訇然倾塌,为了金钱出卖女儿的西本文代也抽离了幼年雪穗最后的隐忍和善良。杀父弑母,亮司和雪穗在一开始背负的罪孽极为沉重,铜原眼中蕴涵的深沉黑暗,雪穗惩治他人的不择手段,东野圭吾写来力道千钧。

  迥于中国文学的含蓄温暖,日本文学似乎更带有一种清冷气质。它像一把利刃,直捅进生活里最为阴暗的伤口,那些难以启齿的,伪善表象下掩盖的最真实的现实,像腐烂化脓的疮,伴随着惨痛的尖叫和汩汩流出的鲜血,被毫不留情地剜出。

  暗流汹涌的生活,不得救赎的爱与杀戮,这个混杂着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真相的故事,或融入犯罪、感情、尊严的和弦,即使加以对人性温情的正面描写,也无法掩盖基调的绝望和一路血迹斑斑。

  故事从容展开,破碎的拼图一块块呈现,视角不断变换,情节丰满生动,杂糅以相关人物的盈虚悲喜,最终成为完整而令人唏嘘的图画,文中只字未提的两人恋情也浮出水面。这里是全书构思最巧妙的地方。

  最终,老刑警垣润三抵达了沉睡十九年的真相。在追捕过程中,亮司选择从楼上一跃而下。虽然很难说这不是一种解脱,但是充满无望守候的人生对亮司来说具有超越既定现实的意义,也是他为什么要用死亡来对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