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关于感恩讲座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张东东老师

  于丹感恩讲座观后感1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抉择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饿,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完这个讲座后,我的感触很深。这个讲座总共分四讲:一是树立目标;二是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三是学会感恩;四是抵抗挫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讲与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教授讲了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千难万难都是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每一个人,没一个事物。有的人想感恩却不会感恩。我来说说,当别人帮你时,及时说“谢谢”。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对父母也是感恩。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性。一次,于丹教授女儿的花篮破了,便嚎啕大哭。于丹教授把花篮用彩纸包起来,比原来的还好看。她女儿破涕而笑。我从中明白了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很可怕。要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可以换来飞翔、自由,挫折又何尝不是呢?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教授对现代青少年的主要病症,做一个积极奋进的快乐的自己。

  于丹感恩讲座观后感2

  感恩教育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或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的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几句话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么成效。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感恩教育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一直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为孩子付出,但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亲人的爱?

  二、通过影视资料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没有遭受过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没有体验过艰苦奋斗的艰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看一些抗战题材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长征》等,这些影片形象直观,感染力很强。另外,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用过的手枪,指战员们用过的云梯和机枪,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学会珍惜。

  三、通过生动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知恩图报的美德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韩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赠;首阳之饿人受赵盾活命之恩,在赵盾危难之际,便舍命相救的故事。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会知晓感恩图报的美德。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没有读过许多书,可以没有许多知识,但是,他必须懂得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知恩图报。我们一定要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让孩子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用更多的爱来回报社会。

  也许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太无私,以至于孩子对这份爱非但不珍惜,反而感觉父母唠叨。因此父母要学会做“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如父母不妨告诉孩子,自己工作时会很烦恼、很辛苦,养育孩子也很辛苦。父母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是因为爱他,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安慰、照顾,等等。一旦父母学会了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们就会懂得孝敬父母,对父母感恩。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捐献活动、扶贫活动等等,让孩子体会他人的辛酸与苦难,让他们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父母,融入社会。惟有学会感恩,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于丹感恩讲座观后感3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讲座:勇敢承担爱与责任。于丹老师对孩子孝敬父母,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都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讲座开始,于丹老师讲述了一个孩子和大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树,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无私的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树走到了最后。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这不就是每个当父母的所追求的吗?能拥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父母们,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倾其所有,但现实却不是故事,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当今社会,空巢老人,不孝顺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初衷无法实现呢?接着,于丹老师又给我们举了一些现实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宝,物质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经不是什么贬义词了,而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标准”。孩子就应该操心学习,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过问。所以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回家以后,忙得不亦乐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这么做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周围人的关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责任心。

  于丹感恩讲座观后感4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感恩讲座观后感5

  今天我看了北大于丹教授的感恩讲座,看了这个讲座我深受感触,讲座的主题是-----感恩教育。

  于丹老师先讲了孝道,说岳母刺字和周恩来敬母的故事,有一个人特别让我感动,他为了救母亲,偷偷给母亲捐了一个肾。现在的小孩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但却只知道家长为自己付出一切,而不知道回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父母天天宠着惯着她,所以得了“公主病”,一次妈妈烧水时不小心把手烫伤了,此时小女孩正在看电视,妈妈就把烫伤的手伸到小女孩眼前,只听小女孩严厉地哄到:“去、去、去,别挡着我看电视!”虽然这是一个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却能反应一个孩子的孝心。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我特别关心我妈妈,她要是哪不舒服,我就会想一切办法让她好一些。

  第二点,于丹老师讲的是发现,她讲了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有一个老师找来了10名同学,对同学说:“今天我们要走过一个小黑屋,一定要跟着我走,因为那里有许多机关。”说完就带头走进了小黑屋。进了黑屋,伸手不见五指,同学们都紧跟着老师一直走到了头。同学们想:这也没什么难的啊!这时老师打开了灯,同学们吓坏了。原来他们刚才走过的是一根独木桥,独木桥下竟是一个鳄鱼池!老师让同学们走回去,没有一个人敢,在老师不断催促下终于有两个同学回去了。这时老师又打开四盏灯,同学们这才看清楚,原来鳄鱼池上面有保护网。这时零零散散又过去几个人可是最终还是有两个同学没过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要勇敢的面对,要去发现,只有不断地发现才能看出生活中的另一面。有人说生活像一锅烧开的水,每个人融入到生活时的态度都是不同的,有人会被生活给煮软了,有人会被生活把内心煮硬了,而有些人会融到生活这锅开水里,像茶一样让生活有滋有味。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默默地付出了一切,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不要把父母的健康置之度外,做一个讲孝道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长大后要主动寻找机会,而不是去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