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吴天一事迹个人心得1
1958年,年仅23岁的吴天一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高原建设青海。当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来到青海,吴天一发现这些建设者都不同程度有心慌、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有的甚至因此献出了生命。作为一名内科军医,吴天一迫切地想要医治好这些身体有病痛的高原建设者。
然而,高原病当时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还尚属空白,吴天一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高寒低氧环境的特发性疾病。但是具体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应对之策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就是60多年。
“守护好高原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价值追求,正如他所言:‘我一生只做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李晓东在宣讲会上说。
据李晓东介绍,在超过半个世纪的高原医学研究生涯中,吴天一院士常年与高山、冰川、雪地、草地为伴。“60多年来,他不仅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还在安第斯山、落基山、天山、帕米尔和喜马拉雅等地进行了长期的综合考察和探索”。
1979年至1992年,吴天一主持了历时10余年、覆盖10万人的高原病大调查,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每到一个地方,吴天一就问哪里的海拔最高。在他看来,高原医学研究必须要去高、偏、远的地方,不落下一户一人,才能准确掌握疾病分布和患病因素。
1982年,吴天一在进行高原病大调查时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车祸。当时他乘坐的吉普车行至橡皮山时,因山体陡峻、路面湿滑,吉普车发生侧翻,跌落近300米,他和司机血流满面,幸而大难不死。“作为高原医学人,没有献身精神,哪能获取一线科研资料?”事后吴天一回忆说。
在开创和发展我国高原医学事业的过程中,吴天一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全身14处骨折,40多岁双眼患上严重的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年事渐高后,心脏还装了起搏器。
60多年来,吴天一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所创建的慢性高原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作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于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为高原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首个以我国地点命名的国际诊断标准。
今年已经86岁的吴天一坦言:“现在我年纪大了,主要责任是带好我的团队,培养好年轻的接班人”。
王晋说,吴天一院士常常勉励他们——“时代在召唤、祖国在召唤、青海人民正展开双臂欢迎你,你的事业就在这里,走进大地,走进生活,你就一定会成功”。
“走进大地,走进生活”是吴天一高原医学研究的真实写照。在进行高原病普查的时候,他骑着马,赶着驮满仪器的牦牛,饿了吃点牧民的青稞糌粑或自带的干粮,晚上同牧民一起睡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帐篷里,深夜点着酥油灯整理数据资料……
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吴天一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吴天一院士正是以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年轻一辈。就像院士所说,年轻一辈生在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拥有伟大的使命和许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更应该珍惜这些机会,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王晋说。
感动中国吴天一事迹个人心得2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抗美援朝期间,年仅13岁的吴天一申请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吴天一:痰多得从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来,缺氧特别严重。他说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我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这个话也刺痛了我,这也是激发我要从事这一项研究的一个起因,一个动力。
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项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吴天一人生的黄金时代,多数是在青藏高原的调研中度过的。山路崎岖,需要骑马行进。在骑兵支队当过兵的吴天一,常常笑称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骑手。
赶着驮仪器和行李的牦牛,饿了吃冻成冰坨的羊肉,渴了喝牧民的奶茶。为了拿到一份珍贵的样本,吴天一常常要一天骑行六、七十华里。
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心脏。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慢性高原心脏病。
吴天一:应该说全身很多地方的机器都有损坏。但是你做高原,你没有这样的献出你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获得。
身体屡遭重创,而理想的火焰却愈然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透彻。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吴天一:因为要保证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铁路建设的时候,这些工人很多都要写血书的,一定要参加。
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而最终5年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
感动中国吴天一事迹个人心得3
2001年,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建设工作正式开始,吴天一当仁不让地担任了铁道部高原医学专家组组长、青藏铁路建设高原病防治首席专家等职务,为保障铁路建设者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踏上了新的征途。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健康保障领域遭遇的最大困难有两项:第一,高寒缺氧的环境对建设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第二,铁路建设的周期长、人员多,所需的科普和医疗的保障范围非常广,而很多施工人员文化程度有限,又来自平原地区,对高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认知不多。
为此,年逾六旬的吴天一不顾个人安全,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健康保障工作。他结合青藏高原特殊的环境气候、地理等因素,建立健全了卫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指导建起了40多座供氧站和25个高压氧舱站,提出了“三高三低”的急救措施,有针对性地研发了有关药物。通过这些工作,他们成功地将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从青藏公路建设时期的10%左右下降到了1%以下。另外,吴天一还将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写成科普手册,撰写了高原保健手册、高原疾病预防手册。他每年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铁路建设前线,走入职工的宿舍和食堂,将科普手册交给工人,同时用简单易懂的口头语为工人们普及高原疾病防治知识,告诉他们怎么识别高原病,怎么判定高原病,碰到高原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还手把手地演示急救措施。
青藏铁路的建设历时5年,期间10余万人参与建设,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建设者们对吴天一充满感激,称他为铁路建设中的“保护神”。青藏铁路建设完成后,前国际高山医学会主席John B. West教授受邀来到铁路沿线,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访问。考察访问结束后,John B. West教授对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高原医学发挥的健康保障作用大为赞许,将之称为国际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感动中国吴天一事迹个人心得4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线最长,施工条件最艰巨的铁路工程,每年有数万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高强度作业。吴天一被任命为铁道部青藏铁路一期建设的高原医学顾问和二期建设的高原生理研究组组长。
吴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于救治铁路建设者的高原疾病上。在他的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起23个供氧站、25个高压舱站。他提出“三高三低”急救措施,亲自撰写《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并送到每一个施工者手中。
在工程建设中,大到铁路沿线供氧站、高压氧舱的建设,小到员工起夜,吴天一都想到了,并做好了保障工作。他说:“别小看晚上起夜,很多人就倒在这‘一泡尿’上。睡得热乎乎的,突然跑出帐篷去上厕所,外面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一旦感冒就很容易发生高原肺水肿。在我的建议下,使用带暖气的卫生车晚上与住宿室对接,供建设者上厕所,也防止环境污染。”
无论白日还是黑夜,吴天一都不能放松。“很多时候都是深更半夜打来电话,说出现了什么样的病情,该怎么办?我依照病情,该进高压氧舱紧急抢救的赶紧抢救,该往下转移的就赶紧转移。”吴天一说,5年中,他进行了不下几百次的电话紧急处理。
在吴天一的指导下,在青藏铁路5年建设期间,14多万人“零死亡”,被国际誉为“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主动请缨 参与玉树地震抢险救灾
2010年,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在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高原反应严重威胁着来自全国救援队员的健康。吴天一立刻向青海省卫生厅请战,因他的年龄和身份,省卫生厅未敢答应。
“我当时就去找主管副省长,只说了两句话,玉树发生高原地震,我是从事高原医学的,我必须去,而且现在就走!”于是,吴天一任组长,率领14人组成的高原病防治专家组赶赴灾区救援。吴天一是抗震救灾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救灾专家。他说“救命如救火,一看那种情景我就豁出去了!”他不顾年事已高,走进灾情最重、海拔最高的上拉秀、禅古、扎西科等乡村,他还发挥精通藏语的优势,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疏导;马不停蹄地从一个救援点奔赴下一个救援点,为参与救灾的部队、消防官兵、医疗队员讲解高原疾病预防知识,为在震后第3天便将3000多名重伤员全部运出灾区立下汗马功劳,并成功抢救了36例高原肺水肿患者,协助卫生部制定“玉树地震高原病防治规范”……
半个多世纪以来,吴天一始终奋战在青藏高原第一线。他拒绝了内地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放弃了去美国跟年迈的父母、妹妹团聚。他说,“我的事业在青藏高原,我是‘世界屋脊’的儿子!”
感动中国吴天一事迹个人心得5
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玛多县,年已76岁的吴天一被藏族牧民团团围住。他耐心地帮牧民查看其心电图,对有异常的,再进行测量脉搏,听诊心脏情况……
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1951年,年仅14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吴天一与妻子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平壤医院工作两年。1958年,夫妇俩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毅然来到条件极为艰苦的青海,扎根在青藏高原上。
吴天一说,当时有两件事让他深深震撼。一是国家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移民或组织青年支援青海,不少人被派到海拔4000米青南地区开垦。由于对高原病缺乏认识和防治措施,产生了大量高原病人,有的人倒在了高原上,绝大多数无奈返乡;另一件事是1962年发生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从平原调来的印军发生了高原病“肺水肿”,大量的人在行军途中倒毙。
吴天一意识到,拯救生命,防治高原疾病刻不容缓。但在当时,国内对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高原特发性疾病的研究很少。于是,吴天一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有其特殊性,对自然人群普查率要达到95%以上,才能掌握准确的疾病分布和患病因素。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少。牧民们是散居的,从这家帐篷到那家帐篷,调查队员常常要骑马走上三四十里地,不但人要承受巨大的危险和不适,而且连试验设备也频频出现“高原反应”。青藏高原夜晚气温能达零下30多摄氏度,吴天一和队员们住在单薄的帐篷里,数日不能洗脸;煮熟的羊肉冻成冰坨子,用刀割下就着冰碴吃;调查队带的煤油炉子点着都费劲,面条煮出来还是生的。
高原道路崎岖,气候多变,普查、调研途中多次车祸造成吴天一四根肋骨骨折、膝盖粉碎性骨折……全身骨折多达14处。翻车、骨折、骑马过河差点儿被湍急河水冲走,都没有挡住吴天一前进的步伐,他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积累了几十万份不同海拔、民族、职业人群的调研数据,完成了高原人类适应生理最丰富的资料。
为研究急性低氧对人的影响,1991年,吴天一组织中日联合阿尼玛卿山医学学术考察队,历时45天,科研队从海平面的日本到海拔2261米的中度高原、接着到3719米、4460米的高原,再在海拔5000米及5620米的特高海拔建立高山实验室,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特高海拔人类生理资料。
日本科考队早在1985年就在阿尼玛卿山海拔4000米处设立高山实验营地,进行了长达5年的适应性训练。但刚到海拔5000米时,日方就因明显的高原反应而撤离。吴天一毅然带领中方队员最终登到海拔5620米的地方,并在海拔每上升50米,就对人的心跳、脉率、呼吸、细胞对氧气利用率等进行系统测量,并由此形成急性高山病发病机制的科学研究成果。在1992年日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高原医学会上,这项成果受到高度评价,国际高山医学学会授予他“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
1992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综合舱。动物实验后,第一次人体模拟试验由谁进去?吴天一深知有风险,但他仍毫不犹豫地说:“技术设计是我做的,当然是我第一个进舱。”当大气压从海拔8000米标准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间吴天一头疼欲裂,耳鼓膜被打穿……
对此,吴天一说,“高原医学研究和别的科学领域不太一样。研究人员必须亲身接触低氧环境,感受低氧影响。如果没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就很难得到成果。”
由于多年扎实的慢性高原病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学等普查和研究,2004年8月,在第六次世界高原医学大会上,吴天一代表中国专家组提出的慢性高原病记分量化诊断系统最为完整、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终于从各国方案中脱颖而出,被国际高山医学会接纳为国际标准,命名为“青海标准”。这也是中国高原医学界的第一个国际标准,2005年开始在全世界实施。
广东高考排名2295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9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嘉应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669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26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558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猫头鹰王国读后感10篇
聊斋志异名著大学生的读后感五篇
要事第一读后感3000字
世界名著读后感600字高中
聊斋志异名著大学生的读后感五篇
要事第一读后感3000字
局扶贫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五篇
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范文
海底两万里最新读后感800字【五篇】
骆驼祥子一至三章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甘肃高考排名37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和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100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91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工商学院和皖南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205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集美大学和徐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06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1150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963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669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保定学院的知识产权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2423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41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北高考排名2846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67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的小学教育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活法的读后感个人范文wp1
八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五篇
小说哈利波特读书笔记个人感悟五篇
海底两万里第三十七章读书笔记五篇
道德经读书笔记心得领悟五篇
绿野仙踪六年级读后感600字五篇
读爱的教育后感400字左右作文
最新名著的读后感心得范文
元旦简短温馨的祝福语句子大全
水浒传的读后心得感悟六年级
关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观后感作文五篇
最新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150字五篇
刀锋外国经典小说读书笔记五篇
爱国影片红海行动中学生观后感五篇
论语学生读书心得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