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头电影观后感范文

王明刚老师

十字街头电影观后感1

看到修复版的《十字街头》纯属偶然,到九院看牙没挂上号,才随机晃入大光明,那里正在举行个见面会,还见到了赵丹和白杨的儿女。修复的画面效果不错,不过声音貌似不在修复工程之内,以至于我时常得通过英文字幕了解台词。

如此之老的国产片,想当然是部革命电影,然而本片虽然反映了诸如工作难找之类的社会问题,其主体居然是一部屌丝爱情喜剧。原来它是诞生于1936年的民国片。作为开放时代的国产片,《十字街头》非常明显的借鉴了同时代的好莱坞喜剧的剧情桥段,如《一夜风流》里住在隔壁的一男一女互相损的喜剧桥段,不乏欢乐之处。在片中还听到了不少耳熟的音乐,虽然音效很差,但貌似都流传至今。

最大的缺点大概是演员的表演显得做作,尤其是女主角。它的故事在今天不足以起到足够的娱乐作用和感情触动,但是保护电影遗产无论如何是要支持的。

十字街头电影观后感2

大学生老赵、阿唐、刘大哥和小徐四人毕业后,即面临生活的严峻考验。刘大哥刚毅坚强,在民族存亡关头,回到北方老家投身抗战;小徐消沉懦弱,找不到生活出路,企图自杀,后返回家乡;阿唐性格乐观,随遇而安,替商店布置橱窗广告糊口;老赵对生活充满信心,当了报馆校对,并租了工厂区一个前楼房间栖身。不久,老赵家旁边搬来一位新邻居———绸厂女教员杨芝瑛,两人在种种误会中建立起感情……

电影《十字街头》的导演沈西苓被称为“怪物”,影片的剧本情节是在一个寒夜里和一群不得志的社会青年彻夜长谈得到的灵感,而出演和参与制作这部影片的几乎全是新人,而就是这些新人加上这个“怪物导演”攒出来这部《十字街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白杨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梦中情人;赵丹正式成为大明星;沈西苓更是被许多有心人爱戴;而吕班、沙蒙、赵明、崔嵬、汤晓丹这些后来的著名导演都是由《十字街头》引领进了电影生涯,如果能看到这么多朋友后来的成就,英年早逝的“怪物导演”沈西苓也许在另一个世界也会开怀地笑起来……

十字街头电影观后感3

在看《十字街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这不就是欢喜冤家式爱情片的“鼻祖”?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相识过程颇为有趣:互有好感的两人住在同一个家庭旅馆,隔着一层木头隔板互相恶意捉弄,并不知道对方是谁。而随着双方身份的逐步揭开,一出出“好戏”接连上演……

电影中有一个颇为戏剧性的时刻,当杨小姐看到赵先生的照片后,脸上的表情由愤怒转而变成欣喜和期待。这体现了编剧对恋爱中的女性心态的把握。然而我又在想,如果照片上并不是英俊的赵丹,而是个其貌不扬的人,杨小姐会不会报警?

《十字街头》里的爱情故事,虽然也有“英雄救美”的狗血桥段,但更多的还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而最终影响他们情感关系的,正是两个人的双双失业。在《十字街头》里,穿插了一个迫于生活的压力和对社会的绝望而自杀的青年,但故事的主角赵先生和杨小姐还是重新振作起来,开辟新的生活,电影虽然反映了现实的困境,却没有走向消极,给人以希望。

《十字街头》的影像表达方式已经非常电影化,比如当表现一个人所想时,画面上会叠化出现他所想的影像内容(这一点在《马路天使》里也被频繁使用)。又如赵丹和同伴画“雌老虎”那一段,画面在全景、人物半身特写、纸上画像的特写之间来回切换,借以表现人物动作、表情和纸上的画,准确而生动;同时,这一段里,导演有意识地对声音进行使用,当两个小伙子最兴高采烈的时候,上楼的脚步声响起,起初两人以为是隔壁邻居,没想到竟然是房东太太,声音在这里很“有戏”。

十字街头电影观后感4

与《马路天使》同一年出品的作品,显然,这部电影也是左翼的特质,但是没有《马路天使》批判的那么激烈,最开始的高楼拍摄,俨然和《马路天使》取法如一,一开始便宣告了主题,在上海这个魔都,现代都市空间中,人们都是仰望高楼大厦,个体已经被挤压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于是,知识分子大学生,一开始就面临着失业和自杀,生存空间被挤压殆尽……影片中同一屋檐下的男女主角,因互不自知,闹了很多笑话,戏剧便出于此,这个设置其实是延续至今的,当两人相识后,加入的就是感情戏,亲吻一场,虽然是女性幻想,但是也是十分大胆的,最后,双双面临失业下,影片也到了尾声,影片点出了主题,要上前方去,学刘大哥救国,不学小徐自杀,然而,影片也就截止在次,他们迈步前行,今后的是呢?

谁也不知道,所谓十字街头,就是面临人生的选择,前后左右,怎么都是选择,但是选择哪条是可以决定的,选择的后果却是不可知的,只好自己承担……

如张英进所言,电影中渲染的是从个人到集体化,四个独立的个体,最后团聚一起,或者说,这是一种号召,当每个人走投无路,自己便要归入群体,这便是唯一的出路……影片用了大量新闻报纸生产的场面,无非是要借着剧情揭示社会现实,但是过于重复的频率,以及过度场面的不自然,其实是在美学上有所损失的……电影其实描述了每个人的力比多,比如男主角,他是性饥渴的,小唐便大胆揭示了这一点,于是他在采访女主角前,便幻想着,掉到水里,当女主角失业,他便要求同居,女主角也是性萌动的,她竟然幻想着和男主角相遇接吻,小唐是靠语言来发泄他的力比多,女主角的姐姐是从女主角口中说出了她处于性需求的状态。

于是,这四个充满着力比多的人士,最终将奔赴救国,于是力比多被转移成了热情,救国的热情,这便是左派影人要宣扬的意识形态……

十字街头电影观后感5

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收看了你们的这档“十字街头”节目,记得最初看的一集内容是讲为一位城市的交通协管员举办一场吉他演唱会的梦想,在一个小时的收看过程中,想的很多还写下了一些观后感。于是就与这一节目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经收看了十多集的内容。借这个机会,我想写下本人对这一节目的一点初浅的观感,请你们指教。纵观这一节目,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中有两个环节内容的设计更值得肯定和总结。

一、社会对“圆梦者”真诚的祝福和关爱,传播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新型社会伦理

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即运用各种形式,各种手段,让十字街头上的陌生人对即将的圆梦者表达一种祝福和关爱。而且每次的形式和载体都不一样。如包汤园、剪蝴蝶、结绒线、写毛笔字、挂中国结、写心愿卡、制作烛台,这一设计,既很好的弘扬了这些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民俗,也使这一节目的文化张力得到了凸现。而更有价值的是借助这些“媒介、道具”,传播的是一种温暖人心的新型社会伦理观念,让人们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利益博奕中迷失自我、丢失人性。

二、帮助平民实现人生梦想,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和谐理念的有益实践。

这个节目中每一位圆梦者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些渴望实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梦想。这是他们内心的“精神高地”,这些梦想也是多姿多彩的。有因年龄因素较难实现的梦想。如一位八十高龄的老教师,希望在有生之年在给自己的学生上最后一堂课。;两位身居上海边缘的原著上海老人,想目睹新上海的风资,瞻仰南浦大桥伟岸的身驱;有的是在实现自身理想过程中,受到家庭影响而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如一位酷爱编织绒衣的中年女子想举办一个用自己织的毛衣时装秀。有位酷爱拉丁舞的老阿姨的学舞生涯得不到爱人的支持。也有受到自身工作条件、家庭条件影响而无法实现的梦想,如一位交通协管员想举办自己的吉他演唱会,一位能干的家政服务员无暇把自己的家收拾干净, 这些林林总总、缤纷多姿的平民梦想,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上海人的精神趣味和人生追求。这个节目如此关注平民的梦想,其意义是很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