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读后感500字

黄飞老师

  篇一

  这本书英文版叫《The coldest winter》,作者是一名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莫里斯.艾泽曼,书中以独特观点,客观的事实,有别于中国对朝鲜战争的宣传与描述。还是值得一读的。

  书中总体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述参与战争的美国,朝鲜,韩国,中国将领的事迹,生平介绍,还有一些政治领袖的生平事迹,后半部分讲述朝鲜战争的状况,从地理位置,作战各方人力,武器种类,数量,后方补给状况做了详细介绍,中间穿插讲了日本,朝鲜,韩国,美国领导人的性格,事迹。

  从书中的文字间隙还是能够感受到朝鲜战争的残酷,无情,和在我印象中的朝鲜战争很不相符。

  中国军队,参加朝鲜战争的初期,高层决定摇摆不定,林彪拒绝领导参加抗美援朝,大批的年轻中国士兵死在异国他乡,在没有苏联帮助空中掩护下,用士兵的生命去抵挡美国的炮火,太过惨烈,同时,中国军队的补给严重供应不上,吃不上,穿不上。美国军队,初期兵力分散,正好让中国军队以游击战的方式各个击破,美国的指挥混乱,没有强有力的高层指导,高层远离战场,不熟悉状况,制定作战方略,造成致命的失败,但是,美国的军队优势也很明显,负责也不会造成我方军队多于美国几十倍的伤亡,武器,装备先进而充足,空中支援对地方可以造成大面积伤亡,情报搜集手段先进,作战决策灵活。

  战争这个绞肉机,让多少生命白白牺牲,但愿永远没有战争。

  篇二

  那些在战俘营进行了顽强斗争,保持了共产党人本色的英勇崇高的战俘们,在通过通往中国的门时被当成英雄,受到了5名中国高级官员的欢迎。但后来他们被带到满洲的一个集中营进行再教育,凡是和西方打过交道——即使在战俘营里——的人均未受到信任。几年后,这些勇敢仗义的人们被释放送回老家,却被自己的家人当作叛徒而极力回避。他们回到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却只能给予低下的工作。一位姓张的战俘,原先是位中学校长,被降级使用当了一名教师,几乎每天都要站在桌前为其罪过忏悔。一年后,他又被降成看大门的。他对此略有微词,被判了10年徒刑。一位姓丁的战俘回到家里后,他的妻子被迫同他离了婚,他的一个女儿因缺乏医疗而死去,另一个女儿因被人奚落是“叛徒的女儿”而离家失踪了。丁先后几次被监禁,前后加起来达12年之久,直到1983年才被释放。在朝鲜赤胆忠心的为毛泽东打仗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1959年被从国防部长的位子上赶了出去,10年后在中被折磨至死。

  如果这些真正信仰者还没怀疑并受到了惩罚,那些曾经被保证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良好对待的前国民党士兵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篇三

  看这本书请对下面几个方面有个思考:

  1.谁侵略了谁?

  2.我们挡住美国飞机大炮坦克的代价是什么(看完了请不要流泪)?

  3.到现在来看我们付出几十万人生命,无数宝贵物资的结果是什么?(只是建立了一个金家恐怖国家,但现在还时不时恶心我们一下,但是无偿的援助到现在都不能停;当然我不懂政治,原来一个政治缓冲地带这么重要啊!)

  4.这么大的战争的事情,是不是一个人拍板就可以决定了?

  5.谁是输家,谁是赢家?(原来我们做了一次冲头,明白过来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

  6.谁在虐待俘虏?(也请查阅一些相关书籍,双方俘虏后来的命运是这么大的差别!)

  7.美国人用了细菌武器吗?

  相信看过这本书后,你还会有更多的感触。

  关于朝鲜战争写的人很多,要非常全面是很难的(当然俄国,中国,朝鲜,美国等国家档案馆中的非解密档案如果你都能看到的话,应该说是很全面了),立场也不同的,作者自认为是“世界公民”,基本上来说没有明显的立场偏向。开始我看到前言中说作者约翰.托兰是中国人的老朋友,我一惊!以为又是一本我们的教科书了,还好,不是这样的。当然通过翻译和“技术处理”是免不了了。

  篇四

  美国知识界对朝鲜战争深刻的思考。朝鲜战争类图书畅销冠军,普利策奖得主的生命之作  风靡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军事界的巨作,经权威机构审读,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美国“记者之父”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全面描绘和剖析这场 “为平局而死” 的战争,一系列关乎历史和未来的新结论,发人深思。被美国新任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Hebert McMaster)列给特朗普总统准备的必读书单。中文新版增加三万余字,经中国军事科学院权威专家审读。言必有据,800多条材料出处首度呈现。  极度残酷的朝鲜战争,苦战三年,后为何要重新回到三八线? 原本计划三周结束的闪电战,拖延三年,成为巨大的泥潭。对立双方达成协议,回到起,恢复作战前的势力范围。哈伯斯塔姆穿过战场的迷雾,揭大国博弈的真相。 ★ 美国一系列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半岛困局?凛冬将至,历史是否会重演?  1950年冬天,长津湖战役,美国精锐部队险些全军覆没。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决定性战斗,联合国军从此退出朝鲜。双方在恶劣的严寒天气下展战斗,均遭遇重大伤亡。书中详细描写了美军陆战师突破层层包围,成功撤退的过程,有如银幕重现。  “美国恺撒”麦克阿瑟遭遇生平的滑铁卢,黯然走下神坛。 麦克阿瑟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二战后成为远东权势的美国人,连总统杜鲁门也要退避三舍。在朝鲜半岛,他狂妄自负的一面被战场的局势无限放大,尤其是在仁川登陆后,他的一系列错误战略让美国在战场和政治上都陷被动。麦克阿瑟在朝鲜耗尽了自己的荣誉资本,黯然回国。  三十万美军在鸭绿江畔虎视眈眈,中国要派兵朝,却只有一个半人支持。 麦克阿瑟一心要将战火烧向中国连夜召紧急会议,计划出兵朝鲜。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没有人肯积极回应,除了,只有“半个人”(指周恩来)同意出兵。

  篇五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先生的《漫长的战斗》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叙述那场残酷战争的历史著作。作者从朝鲜战争揭幕战——三八线冲突写起,以准确、生动而幽默的笔调,对美军增援韩国、汉城失守、大田兵败、釜山外围站、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坠入毛泽东的陷阱、长津湖溃败、血腥大撤退以及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三八线附近的防守与进攻等战争具体过程,进行了刻画和描述。同时,对围绕着战争展开的和平谈判、战俘营里的战斗、麦克阿瑟被革职、李奇微的对策及李承晚造反等内幕活动也作了大量披露与分析。作者力图从“世界公民”的角度,透过美国普通士兵的眼睛观察、反映朝鲜战争并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