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范文

阿林老师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

  《穆斯林的葬礼》是著名的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整部小说中都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作者巧妙地将月与玉作为线索贯穿于小说之中,讲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发生在两个时代,却有着不同而又纠葛的爱情悲剧,悲剧所特有的美感被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引人掩卷长泣。

  读着书我们会跟随着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回味着生活中自己的感受,从而被吸引,被感动,为人物的生活也为自己的生活。

  全书如同书名所言“葬礼”,则必然是个悲剧,其中两个人物父亲韩子奇的爱情纠葛以及女儿韩新月的爱情悲剧,无一不体现了整本小说的悲剧色彩。爱情是主要的叙事脉络,也是主要的彰显悲剧美的方式。小说中,爱情故事最终结束在两代人的葬礼之中,带有鲜明的悲剧意味。文章的主线是韩子奇与玉的故事,但是我却从中读到了五对爱情悲剧,伤感至极。冷漠、荒凉又无助,但别无选择,命运如此,人尽散去,满盘悲凉,独留读者徒伤悲。

  首先谈谈第一对悲剧的爱情。

  即韩子奇和梁君璧。

  这两个人,很明显,没有爱情可言。他们的结合也不过是为了“奇珍斋”而已。韩子奇当年成功造好“郑和航海船”之后,得一机缘与英国爱玉行家亨特结识。于是乎和汇远斋老板翻脸,终于熬过了为汇远斋老板“卖身干活”的苦日子。

  韩子奇回到奇珍斋,顺理成章地娶了师父的大女儿梁君璧为妻,二人的结合都是为了奇珍斋。之后他们把奇珍斋办的风生水起之时却时逢日寇侵华,所以在这个时候,韩子奇带着他的玉逃去了英国避难,留下发妻梁君璧和一岁的儿子韩天星。

  这个时候的韩子奇眼里只有他的玉,没有家,没有作为一名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心。这便是悲剧的开始。

  后来妻子因为韩子奇的背叛而心灰意冷。妻子方面就是,梁君璧过于忍耐,好面子。所以当事情发生时,她想着的是家丑不能外扬,所以才会和韩子奇继续在一起以维护她所谓的面子,但过得并不快乐,处处斗气,计较,此时整个韩家只有一个空壳而已,而韩子奇和梁君璧也成了躯壳,悲矣。

  其次谈谈第二对悲剧的爱情。

  即韩子奇和梁冰玉。

  这两个人是有过爱情的,但却不幸成为悲剧。梁冰玉是梁君璧的妹妹,也就是梁家的二女儿,韩子奇是她姐夫。他们之间理应不该发生这种乱伦的关系,但是英国逃生之路道阻且长,两人只能相依为命,抱团取暖。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当韩子奇功成名就之时,“玉王”傍身,而冰玉又学识渊博,大方伶俐,他怎么能不动心?当温饱满足之时,便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包括理想和自我价值实现。而这个时候,这些东西只有梁冰玉可以给他,发妻梁君璧在国内是死是活还不知道,所以在遥远的伦敦,他们选择了在一起。

  但是他们的悲剧就在于回归。他们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如此乱伦之事当然不受待见。可这个时候韩子奇却软弱无能,不懂得为爱情去争取,而是认同发妻所言,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弃冰玉而去,不同意与她一起面对,而是要守卫着他所谓的“玉”。梁冰玉是一个接受新文化教育的知识女性,一直追寻着自己个性的爱情,她敢于挣扎亲情与世俗的牵绊,爱着自己爱的人,可她为之付出一切的男人韩子奇呢?在现实和道德的挤压下,韩子奇无所抉择,而恰恰是冰玉却怎么也忍受不了带有瑕疵的爱情,她选择毅然离去,她认为可以和韩子奇一起到老的,却终迈不出梁君璧这个坎,而裹着一身寒冷而去,我倒佩服梁冰玉的坚决,也佩服她的纯粹。

  韩子奇是虚伪的穆斯林,真正的玉奴,没有选择爱情的勇气和大丈夫的责任担当,直到死时才幡然醒悟一切皆空。

  故事的结局只能是韩子奇一生的愧疚,以及冰玉多年后回归时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场面,悲矣。

  然后谈谈第三对悲剧的爱情。

  即韩天星和容桂芳。

  他们俩自由恋爱,在同一个工厂工作,暗生情愫,然而容桂芳家里是卖切糕的,韩天星的母亲梁君璧认为“切糕容”配不上他们家的“玉器韩”。韩太太则对儿子韩天星情感进行了摧残,并一手造成了另一场爱情悲剧。她认为韩天星和容桂芳的情感不符合传统的“门当户对”,于是百般阻挠,于是从中作梗,硬是把一对鸳鸯挑拨离间,产生误会,变成陌路。

  整部书最心疼的就是韩天星,他沉默寡言,虽有自己的想法但在那个家庭里却什么都不能表达,因为他的一切都是由母亲做主。

  天星单纯善良,却遭到母亲对爱情的阻拦,他和小容子自从相爱那天起就注定是悲剧,悲矣。

  再则谈谈第四对悲剧的爱情。

  即韩天星和陈淑珍。

  他们两人根本没有爱情,但却结为夫妻,生儿育女。这当然也是韩老太太梁君璧一手操办的。陈淑珍是韩新月的同学,家境还可以,总比“切糕容”的社会地位高。韩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就是为了给儿子天星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于是豪娶陈淑珍,陈淑珍以为自己的婚姻将会很幸福圆满。实则不然,他们的结合正是悲剧的开始。韩天星并不爱她,但母命难违。这对于陈淑珍来说也是悲剧,要委屈求全地过完后半生。当陈彦淑身怀六甲之后,天星终于发现母亲对自己的欺骗,是自己爱情和生活悲剧的策划者。可是,这个破坏自己感情的人是自己的母亲,而且,考虑到妻子和孩子,天星万般无奈,只好将一切埋在心里,继续扮演好儿子和丈夫以及父亲的角色。他身处这样的家庭,也无力反抗,只能在外淋一夜的雨自我发泄,悲矣。

  最后来谈谈第五对悲剧的爱情。

  即韩新月和楚雁潮。

  韩新月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在伦敦的私生女。当年赶走梁冰玉之后,梁君璧就成了新月的母亲。新月是最让人心疼的,她美丽大方,聪明懂事,却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枷锁。韩新月和老师楚雁潮相识于北大燕园,他们都喜欢翻译,热爱文学和西语。他们因兴趣相吸引,在北大一起度过了美好而又短暂的一年师生生活。这是整部小说里唯一美好温馨的画面,短暂而又纯洁。她和老师楚雁潮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学校方面当时社会风气是认为师生恋是不好的,还会影响到楚雁潮的入党申请。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韩家。韩老太太不看好他们,说楚雁潮是汉族人,汉族人不能跟回人通婚。于是极力阻止他们,但他很疼爱新月,很想她能找到幸福。

  然而故事总是那么戏剧化,新月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小小年纪就去世了。走的那天是个雪天,白雪皑皑,很纯洁。这个世界上最纯洁的姑娘孤独地去了…她倒下了,他疯狂了,看着死去的新月,“他不可遏制地扑上去,吻着她的脸,她的眼睛,她的嘴唇,这和着泪水的吻,是他们的第一次吻,也是最后一次,是初恋的吻,也是诀别的吻”以至所有在场的人也会在这震憾人心的痛苦中僵死。

  新月死去了,所有的穆斯林都来参加她的葬礼,她头朝正北,脸朝着西方,那是世代穆斯林崇奉的地方阿拉伯的的圣地麦加,朝着有穆罕默德的方向,愿死去的灵魂再没了苦难。

  而最为揪心的数楚雁潮亲手安放新月遗体的时候,穆斯林有亲人为死者试墓的规矩,那时,楚雁潮跳下了墓穴,“泪水洒在黄土上,他不能自持,倒了下来躺在新月将长眠的地方,没有力气再起来了,不愿意再离开这里了”,“楚雁潮僵立墓穴当中,默默地痴痴的脸上毫无表情,仿佛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他的灵魂和肉体都留在新月身边了,人们啊,把黄土倾泻下来吧,把我们一起掩埋吧!”

  仿佛这世间所有的错误都由她去承担了,这位温柔美丽的天使,还没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还没和楚老师修成正果,却化为一抔黄土长眠于地下,徒留楚老师一人于墓前,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风华正茂的时候离开了,可她拥有那么疼她的天星,那么爱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后,她爱的男人还会在她生日的时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欢的小提琴曲子,对一个女人而言,这已足够。

  这本书足足有六百多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是拿着他们悲剧的一生。读完心里也是沉甸甸的,这些爱情,凄美、无奈却又悲哀。

  人性的本身所存在的弱点是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自己,韩子奇是这样,梁君璧是这样,韩天星也是这样,所以他们注定悲剧。

  然而大胆表达却未必有好的结果,这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新月是这样,生母梁冰玉是这样,楚雁潮也是这样,都难逃悲剧。

  在整个小说中,一场又一场的爱情悲剧接连或者交织着发生在人们的面前,共同演奏出一曲爱情悲歌。但是,对造成一场又一场爱情悲剧的梁君璧而言,她也是无辜和可悲、可怜的。她一味的顺从真主,扼杀人们的幸福,也断送了自己的幸福。在大家看来,梁君鐾是无情甚至是残酷和不可理喻的。但是,在她的内心,却同样需要背负着巨大压力。而且,这种痛苦和压力无处诉说,只能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和消化。尤其到最终,她的死只是通过儿子天星的一句“没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没有更多的描述和表达,如此的匆忙和随意,让人不免对其产生同情和悲悯。还有坚强和勤奋的韩新月的死去,也为悲剧性的结局。一场又一场爱情悲剧不断上演,并最终拉上帷幕,只带给人们不胜唏嘘。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首悲情的歌曲,凄婉的旋律始终回旋在整个故事之中,带着令人心痛的美好。而读者在细细阅读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跟随者作者的笔端,体验“甜蜜的痛苦”,感受悲剧之美,享用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六十年的沉浮,三代人的爱恨情仇,满纸的沧桑,满纸的沉思,那字那句那人无不透彻着灵魂的叩问,穆斯林的葬礼,埋葬的何止是一个年轻的生命?(作者:崔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

  “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这大概是读完《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心中最大的感觉了吧。

  三代人的爱恨情仇在作家霍达的笔下展现出来,或乐或悲,读者们的思想感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不定,时而扬起嘴角微微一笑,时而又不禁捂住口鼻失声痛哭。

  记得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在我十一岁那年,怀着童年时还有着的天真,看着书中所描写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只是觉得很伤心,新月、韩子奇最终都死去了,最后梁冰玉回到当初的博雅宅,物是人非。并没有体会、理解到作者在写这部小说时想要表达、揭示什么。只把故事读进去了,而并没有理解透彻。

  第二次读,也是最近一次读是我在十三岁的时候。相比于第一次读那本书,经历了更多事情的两年后的我在阅读完这一本书后,我的感情就不同于两年以前的了。三代人命运的坎坷与悲惨使我在合上书那一刻心里沉重起来。而在这么多的事件中给我影像最深的就是亨特的儿子奥利弗与梁冰玉、楚雁潮与韩新月之间的故事了。

  “ 雁归有时,潮来有汛,惟独明月不再升起。”这是作家霍达在写完书后所说。是啊,唯独明月不再升起。新月就这样永远的离开了她所爱的楚雁潮,楚雁潮也永远的失去了他所爱的韩新月。 在新月住院期间,楚雁潮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她,并向她吐露了深藏在心中许久的爱情,“爱情,老师,我们之间是爱情吗?”新月在病床上幸福地接受了老师楚雁潮的爱情。从此,两颗炙热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可是,在新月对父亲韩子奇质问下得知了自己并不是梁君璧的亲生女儿,并亲眼看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梁冰玉离家时留给自己的一封信后。韩新月精神上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旧病复发,被送进了急救室。在飞雪漫天的清晨,新月没有等到楚雁潮来到她的身边,就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楚雁潮表面上的痛苦新月的哥哥嫂子以及父母亲肯定都知道了吧,可是他心里的痛苦又有谁能知道呢?

  虽然第一次表白遭到拒绝,但丝毫阻止不了奥利弗火热的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冰玉的心开始被这个外国男孩的坚持所感动。可是,悲惨的一天如期而至,奥利弗为了买玫瑰送给冰玉,在战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出去寻找玫瑰,却迟迟不归。最终,在家人的寻找下,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奥利弗,也看见了同他一起落下的玫瑰。玫瑰终究枯萎,但我相信,奥利弗对于冰玉的那份执着而又热烈的爱却永不会凋零。

  静静合上这本书,眼中朦胧,我被深深感动。正如霍达在书中所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那只是由爱而产生的错觉。”对啊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都是因为那美好而又纯洁的爱才造就了那些所谓的“完美无缺的人”。 “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是啊,人生里,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失落,可唯独不能被失落的,就是你自己……

  想必美好、纯洁、坚强就是穆斯林之魂之所在了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就深知这不是本普通的小说,读完后,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回族玉器家族两代人坎坷的命运。事业的兴衰荣辱、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就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命运。

  小说开头韩子奇在北京相识了梁家四口,并因摔坏玉器无力偿还,跟梁玉清做学徒。古时有“手艺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但梁家只有两女:长女君璧、次女冰玉,所以,梁家不得不把独活传给了韩子奇,师徒俩为了奇珍斋的名誉接手了琢郑和宝船的活,梁玉清由于琢坏宝船,急火攻心,死了。后来韩子奇接手奇珍斋并娶了长女君璧,生下儿子天星。为了逃避战乱,韩子奇决定带着心爱的玉器逃往英国,但其妻君璧思想保守,不愿随行。冰玉在大学期间受感情创伤,不愿留在国内,便随韩子奇一同去了英国。在英国期间,他们相爱了,生下了新月。几年后,他们回到家,冰玉遭到君璧排挤,不得不留下女儿走了。后来,新月因心脏病而离世。当冰玉再回来时,这个家早已物是人非。

  起初,我不理解为什么冰玉抢了姐姐的丈夫还带着女儿理直气壮地回来。后来我明白那是有文化的新青年对爱情的“独到见解”。冰玉为了自己的爱情做出了大胆的决定,那是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追求!中国旧时期有太多的人因为门户之见,父母之命而错过了自己的爱情。冰玉虽不甘如此,曾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她的付出却也没有得到回报。新月也是一样,她是一个多么优秀、多么纯洁善良的新时期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她为了考北大,只报一个志愿,不给自己留退路!她,也是一个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努力的人。她和她的老师楚雁潮也有过似懂非懂的爱情。但命运没有给她爱的机会:新月因为心脏病过早的离开人世。最终,这两位有知识有见解的人也没有得到应属于她们的幸福。

  玉象征着财富、地位、华贵;

  月象征着纯洁、美丽、婉约。

  月忘不了玉的传奇,玉忘不了月的凄清。

  这是穆斯林华美圣洁的诗篇,这也是穆斯林美的灵魂。玉碎月冷,这凄美的故事有着诗一样的结局:暮色悄悄降临了,这墓地,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诉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这是否是在向人们诉说:新月象征着一个新的未来、新的希望?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

  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手上沉甸甸的,合上这本书时淡淡悲伤和压抑久久荡在心头。霍达这位伟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一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衰,玉与月向世人展现一幕幕哀伤的爱情悲剧。

  质朴无华的葬礼让我认识了穆斯林,从未了解过的宗教与信仰也在这本书中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宗教的传统,政治的交锋,爱恨的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个宏大又哀伤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韩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缓落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场终结了,而当我静静回首书中的一幕幕,‘玉王’韩子奇艰辛的创业,对玉的执着,对感情的无奈,直至死前含泪而终.

  有着不同观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为信仰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带着新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却漂泊他乡;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终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韩天星和陈淑彦这对被命运硬拼成的夫妻带着悲伤活着;而那个十九岁的花季聪颖美丽的少女韩新月却因先天性心脏病早早凋谢了生命之花,那一轮新月之下,楚雁潮缓缓的拉着提亲……

  起初读完这本书,我心底对伊斯兰教升起一股难言的厌恶感,说到底那是对这场悲剧的主人公的怜惜与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的鄙夷和无奈,后来了解到伊斯兰教从未禁止过民族间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剧,影响伊斯兰声誉的名族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派主义并非伊斯兰思想,也就对故事有了一种释然。穆斯林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自豪,让读者对它肃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留于我心底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一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逝少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

  2010年巢湖实习的时候,请求朋友推荐几本认为最好的小说看。一个最铁的哥们儿向我询问了几个问题,沉思了一会,张口说,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保准符合你的需要。然后滔滔不绝地给我叙述里面的故事情节。

  这是我最早听说《穆斯林的葬礼》和它的作者霍达,友人在我心间播下的种子经过时间的掩埋并没有沉寂,以后又从不同渠道的听到了对这本书的推荐和赞美,就像经过了阳光雨露的滋润,阅读的冲动使这个种子时刻都想爆发,终于,寒假前,在同学宿舍目光瞅见了六个大写的“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并将激动它翻看起来,这个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了!我借到了这本五百来页的厚厚的书,小心地放在行李包里,带回家打算寒假期间认真阅读一遍!

  昨天,当我将最后一页合上,我立即发表了一个心情,“《穆斯林的葬礼》终于看完了,脑子现在一片空白”。今天,一个同学评论,“你是指这本书很精彩吗?”我回复,“很精彩,值得一看”!

  一本好书的精彩关键在于它能吸引你看下去,从我翻开这本书两三页之后,我就毫无察觉地被一个“回回民族”的历史、风俗人情入迷了,对我国玉石行业的博大精深和玉石匠人、玉器专家、玉器迷们先是震撼后被折服,继而被梁、韩两家的兴衰搅得稀里哗啦,再到后来被韩新月和楚燕潮两人的凄楚爱情黯然神伤……

  作为青年读者,对霍达笔下的各种形象情节印象最深的无疑就是韩楚二人的爱情故事,就如楚燕潮对新月、韩子奇对冰玉所说,“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怎能不令读者心向往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对由新月之死而导致的韩楚二人阴阳相隔而潸然泪下。

  其实,读到一半时,我曾对作者锋笔突然一转,半路搞出个师生恋觉得不可理解,更觉得对楚、韩二人仅仅因为迎新一事一见钟情有点儿难以置信,更多楚燕潮在新月休学期间坚持看望新月表示相当的怀疑,这里有伦理的考虑,有逻辑的因素,有常理的判断。随着阅读的继续,边读边思,有时,甚至将书放下,间断下来才得以理出一些头绪,渐渐觉得合情合理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来,《诗经》里这个最美的民歌道出了年轻男女最普遍的情感。年青的男子渴望找到心仪的姑娘,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也盼望心中的白马王子赶快到来,青年男女孰能逃脱谁能避免的了丘比特之箭?楚燕潮,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书生,一个有思想有才华又知冷知热的青年教师,世上哪找?韩新月,青春靓丽,娇小可爱,最重要的是热情善良而又多愁善感,哪个男生不怜之惜之,倾心于她?当爱情一旦到来,当真爱真的出现,至于什么身份的悬殊、年龄的差异、父母的反对、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统统让它见鬼去吧,重要的是相爱的人能在一起,相知相爱相守,直到永久!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新月死了,被病魔残酷地带走了,最终没能和她爱的也是爱她的楚燕潮喜结连理、白头偕老,留下了楚一个人在人世间凄苦地活着,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眼泪,让我们对以后要走的路多了茫然和恐惧。

  尽管不大乐意接受故事凄楚的结局,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将这本书再次阅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