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五篇

秦风学老师

《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大全(1)

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海上钢琴师》

如果要有一个榜单,评选哪些电影让人看完后,心底思绪涌动却不知如何说起,那么《海上钢琴师》一定会榜上有名。它不像《肖申克的救赎》一样震撼人心,也不像《阿甘正传》一样励志热血,它更多像一杯酒,甘醇苦涩,回味无穷,像一条清溪缓缓流过你的心底,不知不觉占据你的心思,你不知道如何形容,可就忍不住想。

故事发生在一艘名叫“弗吉尼亚”号的超级油轮上,一个弃婴被拾到并取名1900。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钢琴天赋,自学成才从而进入了船上的乐团。因为音乐在船上他结交了朋友麦克斯,因为音乐,他遇到了心爱的姑娘。他动摇了,他想要追随他们离开自己从出生起就呆在的游轮,但却在悬梯的中间站住了,他望着尘雾蒙蒙的纽约,眼中充满了迷茫。他轻轻脱下了帽挥向他从没涉足的纽约,又慢慢地走回到船上。后来的他,常常望向碧蓝的大海,一言不发。数年后弗吉尼亚号报废了,人们想要销毁这艘船,四处流浪的麦克斯在卖掉跟随半生的小号时听到这个消息,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拼命上船寻找1900,可最后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同沉入他的大海。

这部1998上映的影片,不止一次让人怀疑1900是否真的存在,因为他的绅士,他的对梦想的执着,以及他高超的琴艺都使人深深折服,让人怀疑1900是不是麦克斯幻想出来的,或者说这是导演想要给每一个人看的,现实与梦想。现实落满了平庸与肮脏,但梦想的蔚蓝又是如此遥不可及。面对生活,我们充满疑虑,但在我看来,我们不必要在踌躇与徘徊中浪费时间,只要在梦想与现实中找到平衡点,依然可以怀揣梦想,在自己的大海里自由翱翔。

1900出生在海上,生活在海上,他没有出生证明,陆地上也没有人知晓他,大海对他来说更像是家,太过于纯真与美好。他可以通过钢琴云游四海,洞察人心,通过钢琴与他人深谈,通过钢琴击败每一个不相信他的人。可他却不善用语言来表达对女孩的倾慕,遇到烦心事也只会躲在房间里偷望大海。

弗吉尼亚号上的一切都太过熟悉,熟悉到钢琴键盘上的划痕都一清二楚,熟悉到每次演奏前,小提琴手一字不改的开场白,他都铭记于心。对1900而言,这种熟悉感与纯真感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在船上,他可以用有限的琴键奏出无限的乐章,可在陆地上,在光怪陆离的城市里,一切都如森林般陌生,还要随时提防凶猛的野兽。简单的大海,亦或说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他追求的一生。

所以在麦克斯劝他下船时,1900回答道: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而你现在要我走下甲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演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1900不愿下去的陆地,其实就是是他不想去触碰的陌生;

1900离不开的船,就是他离不开的熟悉感。

我们有多少次想躲在舒适区里,逃避接下来的陌生与恐惧,想远离现实,坚持自我想法,挣脱世俗?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1900一样纯真与出世,大多数人和麦克斯一样,遵守着这个社会的规则,落入尘埃。因为社会会摧残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让他与船同亡。

1900就是我们的理想,他可以完美地掌控钢琴,可以在其中自由驰骋,可以为坚守精神世界的安宁而放弃功名、金钱,甚至生命。他是我们精神的乌托邦。

而麦克斯,入乡随俗,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你和我,陷入现实中的欲望与诱惑中,最终辗转流浪,卖掉了跟随半生的小号,为生存而奔波。

我们都是麦克斯,却也都向往着1900的生活。我们感受世界之大,却不知道哪条路是方向;面对太多选择,却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喜欢追根究底,虚度许多光阴,在出世与入世间被迫选择。但其实我们没必要选择,生活没有必然选择题,就如同鲁迅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要你想就可以在出世与入世间找到自我的空间。

河南小伙小时曾梦想用牙签造出大船、小鸟或是树上的一片树叶,他苦练多年,在这期间扫过大街,做过外卖员,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后用牙签还原了郑和下西洋的宏大场景。

相声大师郭德纲少时学艺,来北京闯荡,怀着一颗站在舞台上说相声的梦,对抗所有人的嘲讽,曾跑到别人的社团乞求收容,被拒绝,却不放弃,建立了德云社。

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可以不苟且,也可以不入尘。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心存孩子的无畏,像大人一样奔跑。

“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可只有少数人记得。”生命有限,而我们无穷。在现实中,怀揣那份初心,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坚信梦想,奋力奔跑,就一定会到达梦想的彼岸。这就是我看完《海上钢琴师》悟出的人生道理。

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大全(2)

而整部影片对于一九零零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彷佛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末了一九零零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彷佛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要是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应。彷佛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大概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一九零零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明美国,越是崎岖潦倒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一九零零背道而驰。

正如一九零零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消灭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实在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如许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部片子本身也许并不想表达什么意义,就象一九零零那样漫不全心的弹奏和忧郁,他很单纯,地道,迷茫,却不需要任何支撑力,就象在风暴中他也能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他的华尔兹乐章,一九零零不停想听听海的呐喊,却最终没有上岸。爱便爱了,忘便忘了,想往便想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如许举重若轻的一生,象是从未放弃过梦想与寻求,又象是从未有过梦想与寻求。就象海一样。

我觉得毛孔象通过了微电流,如许宿命的哲学的无法可想的对话,我们的生命也象一幅挂在墙上的画。有什么样的色彩、怎样在尘土和光影中慢慢陈腐、怎样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悄无声息的失下来,或许都有过如许一次对话。

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大全(3)

电影结束了,黑白字幕缓缓划过,我却不忍关掉视频窗口。凄婉的小号声,声声切入心中,悠扬,却沉甸甸地压在胸上。心中的忧伤像是浓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这珍贵的悲哀,把时间条拉回他在虚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遗弃在船上,被锅炉工养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莱蒙·1900”。他是天生的钢琴才子,在船的舞厅里,他在风暴中与钢琴起舞,他在音乐会上用音乐描述人心,他是钢琴的灵魂。然而,他被环境束缚在船上,尽管世界从他身边经过,他却不敢走进这个世界。

他一生都没有离开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亚号”。他也曾爱慕那位平凡但出尘的姑娘,却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却在舷梯上望着无边的世界迟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进他内心的朋友,却拒绝与他下船而选择死亡。

如他所说:“世界是一架拥有百万琴键的钢琴,那是上帝的钢琴。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怎么选择其中的一条?怎么选择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一个人生?我无所适从,只能选择一种方法死去。”于是,战争结束后,他留在船上,在无声的演奏中和破旧残废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尽。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幸福是他心中的远方,生活的梦想始终存在,可他一生畏缩至死。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所缺失的与命运抗争的尊严和信心,使他习惯了孤独,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为了一个永远存于心中的悲剧。

看罢,我不由得想到远方,想到自己。我也像1900,默默问自己:“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但内心还未告诉我答案。尽管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学习着,努力着,可我是否只是简单地为活着而活着,心中却没有那样一个自由与诗意的远方呢?还是,尽管我心中有这样的一个远方,却因理想与懒惰的矛盾而踌躇不行呢?

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大全(4)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当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感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感情应当都是他应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我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我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我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必须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我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感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充满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当进取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当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中小学观后感大全(5)

今日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一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最终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可是他却拒绝下船,最终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仅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明白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可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以往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我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齐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可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完美。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齐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本事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必须会到达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