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十四篇)最新

黄飞老师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1

当下,疫情尚未结束,战斗还在继续。目前,全国已有多省市对清明祭扫作出相关安排和规范。3月1日,天津首先发布通告称,今年清明节期间,殡仪馆、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暂停集体共祭、植树区安葬等群体性活动。广东、辽宁、北京、上海以及南京、无锡、温州、锦州、鞍山、深圳等省市,也陆续发出通告,暂停组织公祭、江祭等群体性公祭活动。但网络祭扫、云祭扫等新方式,为市民打开了另一扇窗。这些“因时而变”的举措,就是为了有效避免人员聚集,阻止疫情的传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共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祭扫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一种“刚需”,具有一定的仪式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也是清明节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但我们在承认传统仪式的同时,也不能拘泥于仪式,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进入*,更应“因时而变”,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的主基调。传统的“现场祭扫”,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还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而今又面临疫情的风险,实行清明祭扫预约制,或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更是确保安全的需要。特殊时期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对逝者的告慰。

近年来,各地通过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祭扫,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现在,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地政府部门推出的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新服务,更是为我们文明低碳祭扫创造了条件。疫情关不住思念,距离隔不断亲情。只要我们怀着真挚的情感,网络祭扫、云祭扫同样可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

清明祭扫,未必需要让烟灰飘散。将祭扫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不过是仪式上的变化与丰富,没有改变清明祭奠已逝亲人的精神内涵,所以也应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种方式。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2

昨天,我们去多媒体教室参加了“文明祭扫,从我做起”的活动。参加这项活动我有很大的感受。

这次的活动主要讲的是文明祭扫,也就是网上祭扫,祭奠地震遇难者和革命烈士们。

网上祭扫文明快捷,又能跨越时空。这种网祭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民所接受。以前,人们祭扫都是烧纸钱,放鞭炮,破坏环境,又容易引起火灾,是极不文明的行为。近年来,国内已诞生多家祭祀网站,在互联网上十分活跃。“5.12”之后,就有不少网友自发行动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汶川特大地震遇难者灵堂共同祭奠。

祭奠死难同胞,缅怀革命英烈,对于我们是一次生动感人的爱国教育,我们立誓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不负先辈们的重望,用勤劳和智慧开创明天。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3

日前,浙江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清明期间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扫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暂停组织群众集中祭扫、骨灰撒海等集体性活动,倡导群众采取网络祭扫等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待疫情结束后再开展现场祭扫。

这对于一些习惯现场祭奠的人来说,不免有些遗憾。清明时节雨纷纷,寄托着我们对先贤的思念;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墓前,通过一系列仪式,将堆积在心底对亲人的思念倾诉出来。

清明时节也是一年里万物吐故纳新、生机勃勃之时,此时郊外踏青,感受天地灵气和百花芬芳,令人心旷神怡,许多家庭在外出扫墓之余到野外踏青。

然而,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于疫情尚未结束,若是大家都扎堆去扫墓,就难免会形成大规模群体聚集,这对疫情防控来说是很大的隐患。不论是出于对疫情防控的重视,还是为大家的健康安全着想,当前都不宜提倡集中性的现场扫墓。

该《通知》中所倡导的网络祭扫,不失为时下祭祀亲人和表达哀思的一种好方式。虽说网上祭祀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计,但事实上,网上祭扫因其绿色、安全等特点,是这些年来民政部一直在积极倡导的文明绿色祭扫方式,也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据了解,浙江境内的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城镇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单位,都通过、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为民众提供免费网上祭扫服务,即方便又简单。

网上祭祀虽然不像现场扫墓那般身临其境,但多了互联网特色,比如网上纪念馆中包含了祭文、留言等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上香、献花等高仿真的祭祀操作,同样能传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扫墓重在表达哀思。事实上,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比如,古人最初祭奠方式也不是烧纸钱的,而是用动物祭祀,后来又用木头替代,自发明了纸张后,才改用更为方便的纸制品。所以,传统习惯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变革而同时保留精神层面,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清明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令人欣慰的是,该《通知》并没有对祭扫的方式进行一刀切,而是根据实际,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在网络祭扫之外,还给出了代为祭扫和预约祭扫的方式。这充分体现出了政策的灵活性以及对民众不同偏好的尊重。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四月,一个追思的月份,一个缅怀的月份。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及其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加强我校队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低碳、绿色祭祀的意识,根据区局、区文明办《关于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的通知》,我校于近期积极组织,开展了学生的网上祭奠活动。

一、马上行动,策划方案

自接到《关于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后,学校行政小组马上召开会议,经过商讨,由学校大队部制定活动方案,并通知班主任及信息科任老师进行分工协调,利用信息课安排全体学生参加此项活动。

二、环环相扣,落实具体

为使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我校大队部设定了几个环节。

1、营造宣传氛围,号召积极参与。大队委利用红领巾广播站,讲述简短的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祭英烈”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氛围。

2、上网搜集信息,宣传英烈事迹。学校组织队员上网查找英烈的相关信息,并把搜罗的信息张贴出来,使全校队员们对先烈们了解得更深更具体。

3、全员参与网祭,表达敬意与思念。我校花了近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在学生电脑室分批次进行此项活动。在信息科任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们成功登录到中央文明网的“网上祭英烈”栏目,进行网上参观,网上献花,网上鞠躬,向烈士留言的活动。小学生们有感而发,键下了一句句稚嫩的话语,留下了深情的敬仰。“青山有幸埋忠骨,大地永记英雄史。永记革命先烈,共编中国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等。

有的学生写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美好的学习环境,认真读书,认真做人!”“感谢伟大的烈士们,我会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奉献!”……参与的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思念,意义深远。高年级学生悟性高,一下子便能娴熟地操作。此后,开展“手拉手,兵带兵”形式,由高年级学生带一个低年级学生,耐心教导如何进入网页、输入名字、鲜花、网上鞠躬、抒写寄语等。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得该项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参与率极高,全校641人,活动率达到100%。

4、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号召学生带动家长,通过“英才计划”向家长发送信息,文明祭祀。

三、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今年的网上文明祭奠活动,同学们都觉得收获很大,既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锻炼了学生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

“网上祭英烈”是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的特殊教育,也是环保教育,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它将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使少先队员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更加牢记幸福来之不易,铭记烈士的丰功伟绩,倍感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奉献祖国、服务祖国的*信念。

此外,在4月3号我校组织30名队员代表连同中心小学30名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我镇__景区革命烈士碑进行祭扫活动。活动中,队员们兴致勃勃地进行清扫杂物,无比庄严地敬送花圈、瞻仰烈士碑,雄心壮志地许下,表示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以革命烈士为榜样,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5

按照区文明办的要求,我局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通过在清明期间组织开展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网上文明祭、清明防火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激发干部职工豪情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更好的工作。

一、开展缅怀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4月_日,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到泉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参加人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默哀一分钟,敬献小白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悼念之情。并参观烈士陵园展馆,瞻仰革命战役中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献出年轻生命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生前遗物。

二、配合开展清明森林防火活动。清明前夕,我局深入挂钩的虹山乡松角山村调查摸底,了解清明期间防火的部署工作,并配合村干部入村入户加强防火宣传,倡导文明祭扫。清明期间,派专人到现场督促挂钩村认真落实森林防火检查,确保各项防火措施、工作落实到位。同时,清明期间办公室严格执行清明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切实落实防火情况日报制,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发生。

三、宣传并践行“网上文明祭”活动。清明前夕,向全体干部职工宣传“网上文明祭”,引导干部职工进行“网上文明祭”,并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号召干部职工为先烈们献一束鲜花,发表一片感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纷纷上网献花、献言,抒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6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适时举行简朴、文明的祭奠仪式,一方面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另一方面借以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先祖们的优良传统,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在梅州,文明低碳扫墓早已深入人心,网络祭扫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当前夺取战“疫”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清明祭扫亦应随“疫”而变,大力倡导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文明简约的祭扫方式正当时。这样做说到底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体现的是一种公共责任,也是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的创新实践。

寄托哀思、缅怀故人,需要的是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与现场祭奠相比,在网上点击鼠标向先人鞠躬、献花,以点灯、寄语形式遥寄哀思,少了喧闹,少了污染,既符合绿色安全、防控疫情的要求,也契合清明节“清洁而明净”的本义。这样的祭祀方式既不扰逝者清净,又能沉淀生者的心灵,何乐而不为?

经历这场疫情,“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今年的网络祭扫或许是权宜之计,但置身于现代社会,借力移动客户端、微信二维码、小程序等现代科技手段,网络祭扫完全可以成为新的习俗。

让网络祭扫成为时尚,政策指导、保障机制应该主动为这种意愿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比如,网络墓园与实体墓园要无缝对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便于将逝者生平、照片、友人纪念文章等上传到网络空间追思缅怀。只有把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位,并求得制度化的正解,才能持久地激活“互联网+祭扫”的动力。

当然,移风易俗有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改变过程,网络祭扫要渐成主流,既需要大张旗鼓、入脑入心地教育引导,更需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文明示范。心诚则灵,感恩抒怀,健康文明的祭扫,才是对先人的缅怀。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7

在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来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按照市精神文明办通知要求,我校组织全校师生登陆中国文明网网站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就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具体活动完成情况:

1、领导重视,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利用3月31日升旗仪式时间召开师生共同参与的动员大会,对本次活动进行统一布置,要求人人参与,共同缅怀先烈。学校少大队也利用“课间广播”时间向师生进一步宣传发动并一起学习了革命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

2、进入相关网站,进行祭奠活动。这次活动主要是采用学校集中组织活动的形式,在学校里,信息技术教师利用信息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寄语活动。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同学们的寄语文字质朴、感情真挚、令人鼓舞,充分展示了当代小学生对革命先烈满腔热爱,立志学习先烈的高尚情操。

3、阅读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缅怀革命先烈,在清明节三天的假期中,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有关革命英雄故事的书籍,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深切的怀念和无限的哀思。

4、倡导“文明出行,平安清明”活动。学校倡导师生假期“文明出行,平安清明”。引导大家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表达对家庭先人的怀念之情,推广网上扫墓和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二、本次活动效果明显,体会深刻。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我们少先队员以后一定要心怀爱国之情,胸装报国之志,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8

梨花风起正清明。临近清明时节,人们怀着诚挚的感情,缅怀祖先,祭扫先人,纪念前辈的功德,寄托后人的哀思,这不仅充分表达了国人感恩思源的优秀文化传承精神,同时,也是人们对先辈践行孝道的一种形式。

今年我们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使得人们不得不足不出户,宅家抗疫。而大规模的人群聚集活动如清明祭扫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很可能让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抗疫成果毁于一旦。3月24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倡导全省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推出集体祭扫、网络祭扫、委托祭扫三项服务。

倡导文明绿色的祭扫方式既响应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号召,同时也表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习俗不断创新的意识,更是满足了现阶段全社会成员的共同需求。祭祀的方式可以改变,内心的追忆和思念从未改变。

疫情当前,“网络祭扫”不失为一个寄托哀思的好方式,更是一种时尚文明的新方式。有不少网站设置了网络祭扫网页,清明时可以进行网上扫墓,并且在这个网页中献花、留歌、点烛、留言,把自己的哀思表现出来。“网络祭扫”既可以避免人群聚集带来的风险和因燃烧纸钱等带来的火灾隐患,也方便、快捷,避免舟车劳顿。同时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方式拜祭,既符合绿色文明的祭祀理念,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将发挥更大作用。

清明祭扫主要是寄托哀思,怀念亲人,关键的是在于自己的心意。逝者已逝,真正的孝顺不是在祭扫先人上铺张浪费,而是要珍惜眼前,尊老爱老,让老人每天生活快乐和幸福,才是的孝顺。文明祭扫,绿色祭祀,才是清明节的本意,网络祭扫亦见真情。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9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为深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英烈褒扬纪念工作,积极营造崇尚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根据中央和省市要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决定从3月中旬到4月上旬集中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网上祭扫活动。

一、开展网上祭扫。疫情防控期间不组织聚集性祭扫活动,畅通网络平台,推行网上祭扫,单位和个人可通过中华英烈网站,登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动专栏,进行网上祭奠,抒写感言寄语,表达对英烈的感恩和敬仰。

二、创新活动形式。各单位、社会团体、中小学校要拓宽祭扫渠道,充分利用自有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广泛开展“致敬英烈”主题征文(诗歌)、英烈保护知识网络答题、感念寄语征集等活动,做到“足不出户”瞻仰烈士陵园和线上祭扫。

三、学习先烈事迹。大力宣传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进程中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宣传在抗击疫情一线牺牲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致敬疫情阻击战中的“逆行英雄”。

四、勇当时代先锋。在学习英烈事迹和精神的同时,更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坚定崇高理想信念,增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为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名城美丽宣化做出新的贡献。

清明追古思今,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表达;推进移风易俗,是时代发展的历史要求;加强疫情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我们做文明祭祀的带头人,积极参与网上祭扫英烈活动。把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和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向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先烈们致敬!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1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殡葬与祭祀,自古就是一件大事。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们会缅怀先人、祭祖思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祭扫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我们发现,烧纸钱、燃鞭炮正逐渐被鲜花、网络等祭祀方式所取代,这种绿色的方式让传统的清明节回归“清静”与“文明”。

血脉里的眷恋,鲜花祭祀成主流。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相比从前每到这时墓园的烟熏火燎,现在更多了几许肃穆和清雅。白菊花、白百合、马蹄莲......越老越多的人选择用鲜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清明扫墓,意在追远,一束菊花、一个鞠躬、几许默哀、良久静思,仪式肃穆而不敷衍,情感饱满而不轻慢,反而比嘈杂而奢靡的祭祀有意义的多。

到哪都是心意,社区公祭寄哀思。“其实心意到了,在哪里都一样。”现在很多社区每到清明都办起了社会公祭活动,为不能回乡的人们提供了祭祀的平台,为流血流汗的英烈们带去一份哀思。社区公祭是大家的,是社会的,吟一首诗,颂一首歌,拉一首曲,便是对逝去的亲友献上最真诚的哀思,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的怀念之情。这种活动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同时更加深了清明祭扫的意义。

借力“互联网+”,网络祭祀成风尚。“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如今清明祭祀也插上了网络的“翅膀”,让远乡游子也可以为亲人献上一份思念。全新概念的“云祭扫”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链接,了解逝者生平,进行瞻仰、追思和祭拜;“网络墓园”与各公墓实体墓园进行对接,园区还可以代为祭扫。这些方便、环保的祭扫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越来越深得人心。

清明,祭如在,倍思亲。多元化的祭扫方式不仅给大家带来了便捷,更让文明祭扫蔚然成风。文明祭扫,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以“清明”的方式让节日更添意义。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11

清明节上坟扫墓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古已有之,2008年,国家把清明节正式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由此可见,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辈的节日,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点。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凶险的新冠病毒疫情夺去了3000多国人的生命,让2020年的清明节更添愁思。人们希望,亲往墓前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然而,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虽然形势向好,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复杂,不扎堆、不聚集已然成为一种防疫共识。而传统的祭扫模式,会造成人员聚集,让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剧增,燃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奠形式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火灾隐患,上海倡导“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三项便民服务措施,正当其时。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着力推行提倡自然、科学的生态绿色安葬,上海的“集体祭扫”“网络祭扫”等祭奠形式虽然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便民服务,或将在今后予以固化、延续。因为此举符合绿色文明的现代殡葬发展理念、改革方向,有助于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殡葬文明新风尚。

我们看到,针对部分市民有落葬需求、个别市民因特殊原因需要现场祭扫的,上海市还实行了“预约落葬”和个别“预约祭扫”,不搞“一刀切”,在确保防疫安全及民众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慎重对待市民的个性化祭奠要求,充满人性化关怀,让2020年的清明节又增加了抚今忆昔、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的厚重意义。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本就当传承传统,又与时俱进。防疫时期的清明节“网络祭扫”等新方式,既寄托了缅怀先人的情思,也符合绿色环保、防控疫情的要求,契合民俗民意和时代潮流,故受到民众的认可。毕竟,无论何种方式,心存思念,真诚祭奠,感恩抒怀,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节日含义。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12

今年清明节期间,市烈士陵园落实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开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活动要求,全面开展“网上祭扫英烈”活动,大力营造关注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守护英烈的文明祭祀浓厚氛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避免人群聚集发生聚集性感染,市烈士陵园积极搭建“网上祭扫英烈”活动载体,满足群众“足不出户”祭奠英烈愿望。广大市民可通过中华英烈网、致敬“2020清明节祭英烈”专栏和市烈士陵园合作网站网上祭奠板块进行线上祭扫,为英烈敬献鲜花祭拜,向革命英烈表达崇敬之心,感激之情,传承之志。

届时,市烈士陵园还将策划实施主题祭扫活动,提供个性化线上祭扫服务,即为每座烈士墓擦拭墓碑,敬献鲜花,为烈属提供代为祭扫服务,并拍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社会各界群众线上瞻仰烈士陵园、网上祭扫英烈。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1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清明节的资料,对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原来清明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仅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更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清明节这天下起了小雨,我央求妈妈带我去烈士陵园扫墓。妈妈告诉我现在有一种更文明更环保的扫墓仪式,问我想不想尝试一下。我当然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却见妈妈打开了电脑,难道妈妈要上一会儿网吗?我着急地催促着妈妈,只见妈妈很快打开了一个网页,“网上祭英烈”这五个大字醒目的标在网页上。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看现在有许多网上祭英烈的网络平台,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实现我们的愿望,而且这种方式更符合当今环保、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听了妈妈的话,我大吃一惊,竟然在网上也可以祭拜英雄烈士,真是太酷了。

我迫不及待地要试一试了,妈妈让我先不要急,让我们一起看看仪式的内容吧。其实祭奠仪式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鞠躬、献花和留言,网上的主页被装饰的庄严肃穆,背景是蓝天白云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革命英雄群雕。上面有一段话:清明节到了。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清明节里,让我们一起缅怀他们,为他们扫墓吧!我和妈妈怀着崇敬的心情为英雄们鞠了躬,献了花,最后该留言了,我想了很久终于想了一段话:“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你们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

2022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活动个人感悟篇14

实地祭扫活动会带来人员聚集感染的风险,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不能取代的位置。每到清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即使工作再忙,也不会忘记给故去的亲人献上一簇鲜花,或烧上一些清纸,以寄托深深的哀思。

清明节的这种习俗,既是一种与故去亲人情感的交流,同时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它既是一种以实地为基础的祭奠活动,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心理活动。而人们对亲人的追思,既要有实物,更要有实地,俗话说,睹物思人,睹地思情。

然而,社会发展到今天,可供祭奠的场地越来越少,今后也只会更少,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诉求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意识到,烧纸不仅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同时,也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实地祭扫虽然是一种文化习俗,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任何文化习俗,都是人的精神以及心理活动外化的产物和表现,而任何文化习俗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总会随着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地演变着。但任何文化的存在与延续,并不在于它最初的形态和样式,而在于它不断地与时俱进,既要保持它抽象符号的根本意义,又要随时调整着自己的身姿,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互融合。

从根本上说,祭奠活动还是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本身,有着巨大的时空穿梭的调节量。俗话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心有多深,情意就有多长。因此,祭奠亲人的根本之义,并不在于非要有个实地场所,也不在于那些必须点燃的清纸,而在于心里的惦念,和只可对亲人说的的那些内心絮语,只要心里存在这些意境,即使足不出户,在心里冥思故人,也会是一次对亲人完整而素美的祭奠。

在疫情尚未结束之时,清明节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候,一些地方印发通知,鼓励以网上祭扫等方式寄托哀思。从疫情防控需要来说,这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而从文化习俗的传承层面来说,无疑,鼓励网络祭扫也是一次恰当的、符合时宜的鼓励举措,这会使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文明进步的步伐产生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