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圈养?哪个才是对孩子好?

张东东老师

放养?圈养?哪个才是对孩子好?

  首先,对孩子是放养还是圈养,我们就要了解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和定义。

什么是放养?

  放养,其实就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享受快乐的童年,让孩子自己更好得飞翔!

  比如说,在孩子学骑自行车时,我们要做好TA们摔跤不去扶的心理准备。不让孩子经历风浪,又怎能有独立面对风浪的勇气和能力。

  要明白,“放养”并不是不教养。一些家长把“放养”理解为“放任”,整天在外打工赚钱,只提供经济的保障,对孩子内心的成长不闻不问。这种放任自留式的教育,很容易导致孩子变成“问题儿童”。

什么是圈养?

  在教育模式上来说,圈养就是站在条条框框中,迎合当下的教育需求,走一条规矩,秩序,科学的教育之路。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其中赵薇饰演的毕胜男就是“虎妈”——严苛教育,对女儿期望值过高,过度要求女儿,严厉之风令人敬而远之。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避免封闭式的“圈养”,要知道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这样也会导致孩子合群性和合作性的缺失。

  无论是放养还是圈养,作为父母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对孩子进行科学的“驯养”,才能塑造成为一匹“千里马”。

“放养”与“圈养”,二者择其优点

  其实,无论是“放养”与“圈养”,都有各自成功和失败的例子。两者各有利弊,最好结合两者的优点来教育孩子。

  “放养”,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更自由,在他们成长摸索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独立;而“圈养”,能够教孩子懂得规矩,在家长的谆谆教导下,能更顺利地适应社会规则。

  但是完全圈养或放养,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以二者择其优,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

  对于习惯“放养”的家长,要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不要放任自流。在孩子做错事或形成不良习惯时,及时地指出,并加以改正。让孩子知道自己被关注,也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而对于习惯于“圈养”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对孩子过于约束,让孩子有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空间。在某些简单的事情上,学会放手让孩子成长!

“放养”与“圈养”,需要孩子特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因素影响,因此,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孩子,做到“收放”有度。放养的孩子需要自律,而孩子的自律则是家长从小培养的结果。

  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放养”与“圈养”各有利弊,所以这就需要家长细心,多观察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孩子在放养过程中,有可能会比较顽皮捣蛋,经常犯错,这时候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约束,给孩子立规矩、讲道理,及时地提醒,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孩子在圈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依赖性强、没主见,缺乏勇气等,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多鼓励,让孩子多与朋友交流,去参加活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TA们学会独立思考。

“放养”与“圈养”,需要孩子特点

  现在的教育中,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过于保护,让孩子成为乖宝宝。在日本最近出现一个新名词——“食草男”,简单地说就是男人越来越女性化,不愿意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经不起失败挫折。这就是家长过于保护孩子的结果,让TA们错失了成长的机会。

  爱孩子不等于替TA们做好一切,学会对孩子放手,要知道总有一天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这个社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面对失败,面对挫折,才会知道成功来之不易,不要约束了孩子的个性,让他失去了想象力和思考的能力。

  当然,每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像一张白纸,TA们成长的环境会影响TA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需要我们的价值多花时间与教孩子,为TA们指明选择的方向,让孩子知道“无规则不成方圆”,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孩子借由父母来到这世界上,都是一个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一个合格的父母,要懂得进退,正确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