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2024届参考)

老师

高考志愿填报关乎孩子大学四年及以后的未来发展,可谓是重中之重。选大学选专业同教育孩子一样要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而不是眼前。这样才能为大学毕业时的择业以及以后人生的发展提供好的基础。本文孙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希望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校!

一、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预览

观察到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98分到558分,录取位次在42370到4065区间,下面是历年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

1、长沙理工大学(B)在山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6567名;

2、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5905名;

3、长沙理工大学(B)在山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202名;

4、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5288名;

5、长沙理工大学(B)在山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2821名;

二、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1、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山西 理科 本一B 516 26567 44
2022 山西 理科 本二A 498 35905 5
2022 山西 文科 本一B 522 5952 8

2、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山西 理科 本一B 536 21202 50
2021 山西 理科 本二A 504 35288 5
2021 山西 文科 本一B 554 4783 8

3、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山西 理科 本一B 558 22821 44
2020 山西 理科 本二A 520 42370 5
2020 山西 文科 本一B 548 4935 6

4、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山西 理科 本一B 529 22015 37
2019 山西 理科 本二A 518 26985 2
2019 山西 文科 本一B 548 4744 4

5、长沙理工大学在山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山西 理科 本一B 538 21646 40
2018 山西 文科 本一B 558 4065 4
长沙理工大学在上海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长沙理工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取分数线
四川音乐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长沙理工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和重庆科技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长沙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取分数线
衡水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长沙理工大学在贵州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三、长沙理工大学的属性和师资力量介绍!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现有金盆岭、云塘两个校区,设有22个教学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500余人。自建校以来,为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40余万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多年连续保持全省高校前列。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淀了“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其中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6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40余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宣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