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电影结尾观后感范文

莉落老师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1

完这部影片。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吧。

《苏菲的世界》小说看了一半,找来电影看。很显然,三个小时的电影在故事情节上下了较大功夫,于是情况就变成了众哲学家们依次露脸过了一遍,并且一人带着一句脍炙人口的名人名言。撇开哲学史不谈,仅谈我对苏菲这一人物的看法。

苏菲是谁。

故事分为上下两部。一直到第二部我才恍然大悟,苏菲是上校笔下的虚拟人物。苏菲的意思是智慧,永恒的,不可泯灭的。而苏菲作为这样一个人物,又是不为真实世界所感知的。而我的理解是,苏菲是意识,意识拥有着绝对的自由,甚至足以构建起强大的,无坚不摧的世界。就像柏拉图学园,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并且延续着。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是其中一员。

其次,苏菲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存在于上校的存在,她的命运是被编排好的,她最后挣脱上校的意志,跳出了故事的结局而得以永恒。

那么反观自己,又何尝不是苏菲呢?有些时候,我是否又是父母、朋友、老师的“小说”中的人物呢?我是谁?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朋友的朋友……却常常忘了作为个体而存在的自身。于是就这样小心翼翼地成为别人眼中优秀的人,却忘了原先想要做的自己。如此,我们一不小心就活在了别人的小说中,或者说在他人的标准中。就像父母为我安排的一定是最少受伤害的模式。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是‘孝’之名,其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怀疑——而没有怀疑就无法萌生孤独感,因为孤独感就是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他所说的孤独感,即是从人群里跳脱出来,做自己——当然,这样的人就是孤独的。

那个叫苏菲的女孩,其实也就是我们自身。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2

生命是无数巧合的组合。

大概是六年前的一个夏天,当我搁到电影频道时,《苏菲的世界》正好开始放映。影片开头,一段恢弘的音乐和人声相交,真正是symphonia(希腊文,意为不同的声音和谐地发声)——预示着人类思想交汇的对位。先是被影片的主题音乐吸引,震撼不仅在感官上,更在于一种瞬间的心灵召唤,颇有圣乐的摄魂力,呵呵,被我说玄了。然后又不可自拔地陷入它的情节。

很清楚地记得,当结尾处那段电影的主题乐章再次响起时,我简直有想哭的冲动,原来苏菲的世界只不过是“上校打字机下一个被操纵的虚幻的世界”,在圣乐般的旋律中,我分明听到了人类历史和智慧的回响,人声的回应则是对它的赞美,一种醍醐灌顶后的惊喜、强烈的震撼感、以及莫名的绝望感在一瞬间同时涌上心头,快要将我窒息!

说实话,我在最后那一刻才意识到电影的真正主旨,因为看到苏菲回归到那些虚构人物的世界,笑着接受他们的问候,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至此,意味着她和艾伯特走到了终点,同时也走向了永恒。当时,对于一个一直在渴望改变现状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电影带来的东西太多了。然而,不可避免的,这部思想深刻,但是布局有些混乱的电影在一开始给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障碍(比如上校在黎巴嫩的时空我几乎忽略不计,而且把苏菲和席德的时空总是搞混),毕竟我还是一普通小孩。

总之很感谢它,因为之后我马上去图书馆借了原著看,又是一次难忘的反思之旅,而我思考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一个人学会真正的思考并养成习惯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而我则经过那样一次碰触智慧火花的旅行做到了。

我会永远铭记。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3

看完电影后的第四天写一点东西。都快忘记当初电影在我心中搅起的波动了。

电影围绕看上去毫无交集的两条主线。苏菲和希尔德。苏菲,和他的哲学导师艾巴特,以及一个红发闺蜜。生活在希尔德的父亲写给她的小说里。他们拥有相似的生活,一样粗枝大叶的母亲,一样对哲学的偏好,一样的模样。她们到底是谁复制的谁?王尔德说“不是艺术模仿人生,而是人生模仿艺术。”

穿插式的叙述手法,第一次领略到是在苏童小说《武则天》,潮苦的夏日,被那躲闪来去的视觉角度绕的眩晕。后来看多了也觉得不过如此。倒是被那尾音微微上扬、短促紧凑的瑞典语迷住了。

电影最后苏菲在努力下从小说的世界里逃跑,来到希尔德的“真实”世界。其实谁能说苏菲的世界就不真实呢?她走到希尔德面前,坐下,挥手,希尔德看不见。希尔德一家团聚共进晚餐,艾巴特想要偷一点酒喝,竟是连酒瓶都拿不起。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主人公鸟和情人火见子到达欲望的巅峰的时候。火见子冷静专心地询问鸟:“先生呀,您想过多元宇宙么?”

根据休?埃弗莱特对量子力学的理解。某些宇宙可能拥有一些和我们宇宙相同的事物,而有些宇宙所遵循的物理定律可能不同,各个平行宇宙集合成一个多元宇宙。也就是说,某些我们想象中的事情,都已经实际上发生了,或者将要发生。只不过它们在另外一些宇宙里,和我们所在的这个没有任何物理接触。这些宇宙和我们的世界互相平行。这意味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投射与一个新的宇宙,们的生活宏观上是无数条穿插的时空线。

所以当苏菲从她的世界来到希尔德的宇宙,她懊恼地问那万事通的哲学导师:“我们不可能有交集了么?”此时的希尔德和父亲一起仰望天空,那位少校父亲无意中给出了解答“某一处可能存在着苏菲和艾巴特。我们除了是哲学的框架外什么都不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享受乐趣。”——倒是很美国式乐观派的回答。我想大多数的哲学家是不是也会这样。皱眉思索了久久世界本质之后,闹铃响了,他打开电视,看一会儿幽默脱口秀。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4

现在流行的书籍大多不是哲学书籍,哲学小说更是少之又少。而这本书——《苏菲的世界》——不仅是哲学书籍,更是一本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哲学小说。在这点,就可以说这是本伟大的书。我有幸读了它,心灵有了许些的触动,感觉像是触摸到那些遥不可以及的人的灵魂。这本书写得不仅仅是小说,一个故事,它包容了几代人的思想,可谓承前启后,是精神的圣殿,这是智慧的语言。

小说的主人公苏菲刚开始是并不很懂得哲学,她跟平常学生一样对哲学的认识很浅。然而,有一天,一封无名的来信打乱了平常的生活,一场思想的风暴就此到来。从此,她不断地收到一些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运用她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于是,一个哲学的世界就这样层层展开,把哲学的问题抛出来,接着引出各个流派的代表人来解释这些问题。由古而今,串联起这一座哲学的大厦,引领读者层层接近哲学的世界。

从前,我总以为哲学是很枯燥的,是难懂的,无关生活的。我想这很可能是受了以前教科书的害,教科书里往往都只是枯燥的知识点,都只是浅谈甚至是不谈。没有争论,甚至都只是一家之言,看不清全部。字是有灵性的,它可以传达跳动的思想,可以描述细微的感情,但教科书里的字是死的,毫无生气,没有哲学的辩证,没有论证,只是铺天盖地的要点,硬生生的要我们接受,实在令人生厌。可现在,我懂得,哲学不仅跟我们紧密联系,而且是富有趣味的,这正是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所受的启示。我想任何一件事,如果你没有真正的想要去了解,你就不能得其精髓,就不能真正的感受到它最精彩的地方。这本书以其故事性清晰的条理,让我们很容易进入哲学的世界,我觉得我已开始我哲学的旅程。

哲学的产生,是人类思想进步的产物。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正在于我们有思想,而且可以表达我们的思想。我们人类思想的进程跟社会的进程紧密相连,我们可以看见每一次社会的转型必将有一场大的思想革命,这其间哲学就是这思想的载体。在西方,从奴隶社会到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这其间有过早期雅典文明与希腊文化时的智者先声,有过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大变革,后来的启蒙运动更是催人奋进。在中国,也有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从而有了多种多样的社会体系。而现在的资本主义与*更是含有浓厚的哲学味。哲学,穿梭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串通起人类的整个变化历程,使后人惊叹于历史的厚重和思想的深度。

哲学,从神话开始,由自然而后渐渐地回归到人自身。在西方,苏格拉底是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可算是西方哲学鼻祖。这并不是说他最早有哲学的意识,而是他让哲学真正的成为一门学问,经由他学生和后人的发展才逐渐壮大起来。柏拉图是他得意的门生,也是哲学史上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他不仅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智慧,而且敢于创新,使其更有深度。雅典文化代表西方早期思想文化的结晶,在人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后来,一批批不同流派的哲学家的出现是哲学真正意义上与人类的文明进程联系在一起。笛卡尔、洛克、休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们将哲学发展成为影响社会的工具,不仅有了完善的理论体系,更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有了辩证的认识。

我不知道我现在称不称得上懂得哲学,但我觉得我已经入门了。《苏菲的世界》其实就是哲学的世界。本书作者乔斯坦?贾德是一个高中的哲学教师,他或许懂得我们学生于哲学的需要是教科书所不能给予的,所以写了这一步大写的书教我们来认识哲学以此来认识生活,认识我们人类的思想盛宴,认识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认识曲折的道路是经由几代人地开采而来,从而认识生命的本质,认识我们人自己。

愿我懂得,从此认真的感受生活的点滴。我想哲学不是一时的兴起的趣味,而是应该用一生去追寻,质问人生,质问生活,然后找到所需要的正确的道路。

电影苏菲的世界观后感5

对《苏菲的世界》有几种理解方式:

第一,将这部电影当做是一部对哲学发展历史的普及电影.很多人物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再到康德尼采.这些伟大人物或多或少讲一两句他们的名言后,就消失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把这部电影呢当做是知识普及,大概只有3颗星.

第二,将这部电影当做是一部将小说翻拍成电影的电影.就像史蒂芬金的《绿里奇迹》,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一样.原本的书我看了三分之二,小说除了对哲学知识的介绍外,还有就是青春的迷惘,真实与虚幻世界的惊悚,以及对神秘奇幻现象的魔幻.电影的第一部分体现了这些基本要素,但是第二部分明显感觉到了一丝不足.

第三,苏菲是你是我是他是每个人!苏菲虽然活在“世界”上(暂且不说是真实还是虚幻的),却开始去思考自己的存在.也许她真的是少校笔下的人物,她的命运已经被少校安排好了.这多像我们每一个人啊!你我他都活在这个世界上,命运却早已被高高在上的上帝所安排好了.他鸟瞰着这早已被他设计好了的世界.任何人的逃脱都是妄想,皆是痴狂!但苏菲却不这么认为,也最终逃脱了少校的束缚,成为了永恒.

我想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这样子,不为别人而活,不生活在别人的眼中.只做快乐的自己.以前有人说了这么一句话“在别人眼中的你才是真实的你.”看完这部电影我们要想想:是吗?我觉得自己感觉到快乐的你才是真实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