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吴蓉瑾直播观后感

阿林老师

时代楷模发布厅吴蓉瑾直播观后感篇一

“云课堂”、红色教育,时时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云朵校长”

吴蓉瑾爱孩子,希望了解每一个孩子。特别是2004年开始担任校级干部后,她非常渴望借助技术手段来了解每一个孩子,并真正做到大规模因材施教。

2009年,吴蓉瑾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学生的答题时间、正确率等信息,分析学生的学力,探索因材施教。她也因此被家长称为“云朵校长”。

如何通过“云课堂”实现因材施教?

吴蓉瑾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一名四年级学生平时聪明活泼,课堂表现也很积极,但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老师们通过数据分析和课堂观察发现,他做题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停顿,原因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找到问题后,老师告诉这名学生,老师观察发现他很适合学射击,鼓励他去上射击课。

射击十分有利于注意力训练。经过一个学期的射击课程,这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像这样被“云课堂”改变的学生还有很多。

吴蓉瑾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也重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2005年,带领学生们去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时,吴蓉瑾发现,“学生的眼色是散的”。她感觉,如果一个中国孩子不能了解中国的历史,甚至于对中国共产党都不熟识,是一件可悲的事。

吴蓉瑾因此决定创办一个讲的内容学生能听得懂的红色小讲解员社团。她还特地请专业讲解员到校教第一批的15名小讲解员筛查信息、写讲解稿。同年暑假,小讲解员们迎来了自己在中共一大会址的第一次单人讲解。

吴蓉瑾至今还记得,那天天气炎热,中共一大会址没有空调,小讲解员的额头冒着汗,后背也湿了。现场有位老先生一边拍照,一边赞叹,“这很好,这样的故事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祖国江山未来有人”。

16年来,孩子们的讲解已从普通话版扩展到了沪语、英语、快板书、连环画等方式。这个以孩子之口、从孩子视角讲党史故事的社团,至今已在近千场的讲解中服务数万人次,红色种子已然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

谈及自己为什么当老师时,吴蓉瑾回忆,6岁上小学时,父母由于单位比较远常常不能按时接她放学,无数个傍晚是老师给了她母亲般的关怀,她也因此学会了呵护和爱。16岁进师范,是老师教会了她宽容和鼓励。26岁在工作中,校长教会了她细致和尊重。她就像花蕾一般汲取着养料,生长并绽放。

“从当年到今天乃至将来,我想我每天能如此不知疲倦、永葆激情地投入工作,那是因为我知道,身为人师,哪些事情是我必须做的。这是我的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并且化作一腔的炽热情感。”吴蓉瑾深情说道。

时代楷模发布厅吴蓉瑾直播观后感篇二

在小学教育最平凡的岗位上,在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城市中,她始终赓续红色初心,追逐时代之光,耕耘国家民族的未来。

她是理想信念的播种者。创建16年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小讲解员社团培育千名红领巾党史讲解员、服务对象几万人,成为传播红色文化、传递红色火种的重要力量。

她是情感教育的倡导者。持续17年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惠及10万人次。

她是教育均衡的践行者。足迹遍布全国多个贫困地区,担任校长的远郊薄弱学校已成为令人交口称赞的家门口好学校。

她是智慧校园的先行者。率先开展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需而学的“云课堂”模式辐射全国250余所学校,助力因材施教。

赤子之心,蕴持伟力。她就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吴蓉瑾。

2006年的暑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小志愿者,他们平均年龄只有10.2岁。在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中,他们习惯性地看向会址的小天井,他们的校长吴蓉瑾正在那里向他们投以赞许的目光。

吴蓉瑾所在的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如何让信仰的种子从小播种在学生心间?16年前,正是她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吹响了红色文化传播弘扬的“红喇叭”。

如何引导学生们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吴蓉瑾带领学生们开展调研,一同学党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钻研演讲技巧,用互动学习、深度参与的方式,吸引学生传承红色精神,树牢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

16年间,“红喇叭”社团已培养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过千场,被亲切称为“传承路上的小不点”。而陪伴着小讲解员的吴蓉瑾,却始终坚守如一,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16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学生们每一次的精彩绽放。如今,在吴蓉瑾的推动下,“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已经成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全校所有学生均可以用普通话和英语讲解,并形成了全校爱国主义教育全学科育人体系,给予“拔节孕穗期”的孩子们精神给养。

已经就读华东理工大学的庄启良至今仍然坚持着这样的志愿服务,他感慨,“这么多年,一大的讲解词始终铭记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心中永远种下了一粒红色的种子,生根发芽”。

吴蓉瑾明白传承的力量,更懂得教育的意义和育人的价值。“构建孩子的健康幸福人生,就不能忽视学生完善人格和心灵成长。”吴蓉瑾说。

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开始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这10多年来,每周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坚持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并已开设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

从最初引导学生宣泄不良情绪,到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直至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她和同事们一起写出了几千篇案例、两本研究专著,帮助青年教师学习、设计相关课程,开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成为区域共享课程,惠及学生10万人次,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片绿洲。

她也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她是学生眼中的“云朵妈妈”,也是家长眼中的“秒回校长”。只要学生需要,她便倾尽温热。

她说:“教育就是以心换心,唯有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走进孩子的心灵,完善孩子的人格。”

2018年,嘉定区与黄浦区合作开办了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作为特级校长,吴蓉瑾受组织派遣流动到此担任校长。3年实践将这所远郊薄弱学校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赢得百姓口碑。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吴蓉瑾的梦想,而她也用自己的脚步与实践丈量着优质均衡的理想。作为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她多次前往青海、贵州、云南等教育薄弱地区,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并为万名校长提供在线教学。她牵头承担了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两所市郊学校8年的委托管理任务,以及四川省都江堰市天马山中心小学的重建和支援工作,受助学校教学质量进步明显,学生学业成绩均由区内、县内末端变为名列前茅。

身处*改革潮头,吴蓉瑾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她在全国率先提出“云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十几年中,她带着师生投身于“云课堂”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她探索的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室”概念,随时、随地、随需助力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课堂进度、学习习惯等,用数据读懂学生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推动个性发展。吴蓉瑾还牵头开发了多个“云系列”产品,“云手表”“云厨房”“云剧场”“云随行”等均申报了专利。“云课堂”模式也已被全国250余所学校学习与采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心怀“国之大者”、心系“立德树人”、心向“复兴之梦”,吴蓉瑾就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抒写着无悔时代的教育人生。

时代楷模发布厅吴蓉瑾直播观后感篇三

上午进校时间,淡水路上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门口,校长吴蓉瑾像往常一样,微笑着迎接学生。“云朵妈妈好”“云朵老师好”“云校长早呀”背着书包的学生娃争着唤她,叽叽喳喳。

这个称呼怎么传开的?有人说,可能是学校开始做信息化建设以后,开办“云课堂”,开发“云手表”,久而久之,大家爱这么叫。可小朋友们却说,“不是的,因为她像云朵一样温柔,爱着我们,爱着学校。”

饱含着对学校的深情、对学生的真情、对教育事业的热情,这位“云朵老师”耕耘27年,一串坚实的脚印,伴随着她的教育梦。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今年寒假,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今年的寒假亲子作业是“爸爸妈妈带我找回忆”,聚焦温情。爸爸妈妈带孩子找一段过往的回忆,用几句话记录下来,拍下一张合影。校长吴蓉瑾说:“和睦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产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顾过往,也是帮爸爸妈妈回忆温情时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她倡导情感教育,时刻思考着,如何让孩子更全面发展,更幸福成长。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向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

“究竟什么是情感教育?”吴蓉瑾的“徒弟”兼同事贺春秋老师至今还记得,那一年她初到一中心工作时的问号。“师傅”的一句话她印象深刻:“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17年来,吴蓉瑾和教学团队一起,筛选打磨数百节经典情感教育课,构成了包括八个板块,二十个专题的学校情感教育课程。除了预设课程,课程还包括生成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间的突发事情和热点问题。

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她还开设了上百节情感教育示范课,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

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有着独一无二的红色底蕴与丰厚的党史学习资源。吴蓉瑾发起成立了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全国第一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小讲解员社团。16年来,小讲解员毕业了一茬又一茬,讲解方式也从普通话讲解,拓展到沪语、英语讲解,还创新了快板演出、连环画展示等多种形式。而陪伴着小讲解员们的吴蓉瑾,始终坚守如一,放弃了每一个双休日和节假日,默默守护着孩子们 ,每一次的精彩绽放,见证着理想信念的种子静静播撒。

她说,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穴道”,这个“穴道”可能是特长、可能是兴趣点、可能是隐藏的情绪、可能是独特的品质,找准这个“穴道”点下去,学生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毕业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会收到一张小卡片,上面有吴蓉瑾的微信号,还写着:有困难找“云朵妈妈”,任何烦恼都可以。

有一段时间,吴蓉瑾突然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同事都好奇,都知道她酷爱喝咖啡,而且她有偏头疼,每天必须拿一杯浓咖啡镇定的。原来,毕业生里有位孩子病了,不吃饭,身体也受到了影响。吴蓉瑾辗转得知后主动联系,陪她散步、吃饭、聊天。她还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我最喜欢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东西多吃一口,我们一起努力。”大约是第400天的时候,她的朋友圈有了最后一次打卡:“为了一个美好的承诺,我戒了400天咖啡,尽管这段时间很难受,但是为了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那个孩子说:“云朵妈妈把戒咖啡挑战当作一个仪式,和我一起调整状态,一段新生活即将开始,云朵妈妈会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变化,教育如何改变与坚守”

新学期,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孩子,每人都领到一本精心设计的“作业自评本”: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时心情好不好、家长评价孩子完成作业的态度是不是认真、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音体美作业也有相应的设计……作业自评本上,学生将每一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一一记录,家长将孩子完成作业的状态和老师沟通,老师根据大多数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调整和完善。

时刻关注学生需求,学习特点,将更多新技术、新的思想火花融入教育进程。“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急剧变化,教育有怎样的改变与坚守?”吴融瑾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探索之路艰难,但她却从未因为艰难而停止不前。牢牢把握教育的“不变”,关注人的全面成长,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变”则是要驾驭新技术,借助技术的力量赋能教育教学。

在校园里,大大小小云朵无处不见,有看得到的云朵形态,更多的是融入课堂的新型教育手段。2010年起,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云课堂”致力于在现代教育大背景下,进一步探索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那一年,包滢蕾老师一毕业就来到了学校。一次头脑风暴中,吴蓉瑾提出了“云厨房”的想法,并且让包滢蕾当“大厨”,教孩子们做简单的饭菜,通过短视频做成课程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课,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跨学科的融合,也在学校有了雏形。之后的每一年,面粉节、鸡蛋节、面条节……结合着中国的传统节气,“云厨房”成为了孩子们培养综合素质的另一个课堂。

之后,学校又研发了适用与教育教学的“云系列”:“云课堂”、“云厨房”、“云课桌”、“云手表”、“彩云图书馆”等,希望通过探索、实践,为每一个孩子创造随时、随地、随需的学习空间,记录他们的成长体验。而“云系列”的开发也不断在提升课堂的品质,学生的学习能力。

包滢蕾说:“回头看看,吴校长的每一次创新,都走在前头,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刚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压力好大,但之后发现,校长会陪着我们加班,帮我们找专业人士解决技术难题,也就充满了创新改革的动力。”包滢蕾说,吴蓉瑾就像个领航员,带着她,就一直向前冲。

当下,“去屏化”、“无感知”、“护隐私”地采集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数据,勾画学生的数字“学习画像”,是吴蓉瑾正在探索的新课题,她期待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学生特点,借助技术的力量更好地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借助新技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放学后,学校会议室常常灯火通明,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数据。比如,以往只能看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借助新技术,就可以知道在学习过程当中,思维模式是怎样的,甚至细微到这个孩子在做题过程中,笔触停顿了几次。从单科目分析,拓展到多科目全面立体调研,当这些细节被关注,就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培养好学生是不变之道。

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学校在保持学业水平领先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指数持续上扬,学业负担指数持续下降,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作用显著。目前,学校二年级以上学生都已具备简单的编程能力,在国家级信息科技相关竞赛中共获奖30个。

“我乐在其中,我觉得很幸福”

“想起四年前,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时我惴惴不安的情景。当时新校园刚刚启用,还有一群来自于五湖四海、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而自己的女儿又是完全零基础入学,女儿会不会不适应,学校的发展会怎样,让我感到非常迷茫与担忧。今天的她,尊敬师长、成绩优异、自信、乐观、勇敢,各方面都表现突出,成为我心目中理想的模样。为女儿高兴的同时,心中更多的是感恩。太多像我一样的学生家长感谢学校为孩子们营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感谢吴校长兢兢业业对学校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力……”隽先生的孩子就读于嘉定区与黄浦区合作开办的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

作为特级校长,吴蓉瑾受组织委派流动兼任这所学校校长三年。学校刚开办时,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来,全校只有六个教学班,整个校园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而现在它已经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她还多次到青海、贵州贫困地区开展教学、培训。只要学生需要,尽己所能。

不过,出差再远,吴蓉瑾都有个原则:尽量将外出课程安排在下午。因为这样来得及当晚赶回,第二天一大早站在校门前。记忆犹新的一次,吴蓉瑾出差时间长了点,到校那天早上,好几个小朋友问她,“你怎么没有在校门口等我们?”“我没有看到你,云朵妈妈我很想你!”听到这样的话,吴蓉瑾心底甜甜的,也软软的。

看看她一天的时间表:上午6:30左右到校,梳理安排工作;8:30起,学生做操、上课,她完成管理、教研等工作后,开始巡视,从一楼到五楼,一个来回3000步左右,三趟,差不多就有万步。

“我很喜欢当老师,看到学生就很高兴,就会笑,”吴蓉瑾说。看孩子们上课,看孩子们吃饭,看孩子们午休,“学校里准备了小抱枕,中午看他们睡觉很好玩的。”满目欢喜,溢于言表。

等到放学,校园里渐渐安静下来,吴蓉瑾开始继续做案头工作,科研、备课,对比老师做的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质量分析表……至今,她依然保持着习惯:每个学期盯着一个年级全程批改一次作文,并写分析报告。花费大量时间的她,被同事、家长们称作“铁人校长”、“秒回校长”,因为她深知,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吴蓉瑾的朋友圈里,几乎每天都有一个熟悉的场景出现——爱的走廊。常常是忙到深夜,准备离开前,拍下校舍,那一刻定格的,是满满热爱,无声坚守。

有人曾好奇,每天这样工作,家庭怎么办?“我有个非常支持我的家庭,”吴蓉瑾道出甜蜜的秘密:“我的先生下班就会来这里陪伴我,然后我们像初恋一样手拉手回家。”尽管忙碌,她每天一定和儿子充分交流,每个双休日都花两小时送他去松江的学校。

“有人问过我,是不是因为工作放弃了生活。没有!”她说,“我乐在其中,我觉得很幸福。”

时代楷模发布厅吴蓉瑾直播观后感篇四

“时代楷模”吴蓉瑾:引领成长 不负使命

吴蓉瑾常被人叫作“云朵校长”。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学校做信息化建设,开办了“云课堂”,开发了“云手表”。可她的学生们有更朴实的理由,因为她就像为孩子们遮风挡雨的一朵云。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位“云朵校长”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上海教育电视台记者日前来到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对这位“云朵校长”进行了专访。

在吴蓉瑾的朋友圈里,每天都会很准时地看到几条消息——“爱的学校”和“爱的走廊”,吴蓉瑾说,每天打卡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定。从实习开始,吴蓉瑾就一直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任教,她很喜欢在学校里和孩子们相处的感觉,吴蓉瑾说:“用句大白话讲,能量满满!”

情感教育是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特色,尽管身为校长的吴蓉瑾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她始终坚持每周都为同学们上情感教育课,吴蓉瑾希望能够教会孩子们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教会孩子们以健康积极的情绪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曾经,吴蓉瑾的一只眼睛因发炎导致红肿,学生们都看到了,于是就有学生在当天的晴雨表中写道“小白兔的眼睛长到吴老师的脸上去了......我真希望小白兔的眼睛快点好,不要影响我们吴老师那样漂漂亮亮的样子”,吴蓉瑾认为只有经过情感教育浸润的孩子,才能够写出这么富有情感的句子。

情感教育课程是如何在家长群体中获得理解和支持的?吴蓉瑾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曾经有位学生写了篇文章,提到他爸爸的袜子很臭,家里唯一可以站起来的袜子就是爸爸的袜子,在文章的最后,这位同学说“爸爸经常出差,不太有时间陪我,常常几天闻不到爸爸的脚臭味,不知道为什么我很不习惯”,这一句的情感流露,让他的爸爸妈妈理解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除情感教育之外,信息化教育是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又一特色,吴蓉瑾表示,每一个小孩身上都有一个穴道,如果能够找到这个穴道,那孩子一定会被激发出来,但是如果找不到,那孩子可能就会被埋没,现在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使是相同的结果,技术也能帮助我们发现不同的过程,进而了解孩子们不同的学习品质和不同的学习能力,更快地找准他们的穴道,做到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能。

“信息化”常常被认为是冷冰冰的词语,但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信息化”被赋予了温度,这温度源自于吴蓉瑾校长对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关注,源自于她对学生的爱。吴蓉瑾介绍,在新生培训的三天时间里,她会不断地把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脸对应起来,通过眼睛看、脑子记,不断地强化,这样一提到这个孩子,他的形象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吴蓉瑾说:“我把人家的24小时活成了我的48小时,时间压缩在里面,但是我觉得很幸福,尤其是看到家长,他们看到你记得孩子的激动......小孩子拿起电话来,我就知道他是谁,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做老师的不就享受这些吗。”

时代楷模发布厅吴蓉瑾直播观后感篇五

2021年9月新学期,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一(2)班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他坐着轮椅,由妈妈在教室陪着一起读书。他有专门的课表,除了一(2)班,一年级的所有教室都向他开放。

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按照之前的病情发展,他也许只能活到6岁,由于家长的精心照料,他的生命得以延续。他有一个愿望:上学。

孩子的愿望能实现吗?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毫不犹豫地答复:不应该剥夺任何一个孩子求学的机会。

于是,卢湾一中心小学便在暑假期间开始为这名学生的入学做准备。年级组长、班主任提前家访,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并为他定制了课表:学籍在一(2)班,但每天到一个班级进行相应的教学。无法上体育课?为了他,学校把整个一年级的课程进行了调整,让他享受到所有在教室里可以享受的课程。

他拿着为自己专门定制的课表说着:“课表上的每门课我都很喜欢,都想上。”他甚至燃起了希望:某一天能够在专业指导下参加体育课,“体育课时哪怕不能参与,就在旁边看看小朋友玩,我也觉得很高兴。”

让特殊孩子随班就读,在卢湾一中心小学并不是个例。作为一所公办小学,该校实施全纳教育,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此前也曾经接受过患脑瘫的学生等特殊孩子随班就读。

渐冻症孩子的笑脸深深打动了吴蓉瑾。“我们去关心他,孩子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这对每一个孩子难道不是一种教育吗?” 在吴蓉瑾看来,情感教育的精髓就是情感互动交流。

情感教育,是卢湾一中心小学的特色,吴蓉瑾常年推动情感教育,用自己滚烫的情感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充满爱的学校”。

什么是情感教育?这是吴蓉瑾的徒弟、卢湾一中心小学教师贺春秋在2004年成为一名新教师时最好奇的问题。吴蓉瑾的一句话让她印象深刻:“离开健全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动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会爱。”

2004年起,吴蓉瑾和同事们探索构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体系,探索研发的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近10万人次。她将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每周的学校课程之余,她都利用15分钟的时间,亲自给学生上情感教育课,与学生们搭建起心灵交流的桥梁。

如今,情感教育已开辟出三条育人途径:课程、活动、交际。用民俗文化滋养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动之一,主题每五年轮转一次,包括中国年俗老上海风情主题、中国戏曲主题、中国发明创造主题、中国四大名著/中国动画主题、中华美食主题。

十几年来,亦师亦友,耳濡目染,贺春秋眼里的吴蓉瑾,既是师傅,更是一位有爱的智慧姐姐。

让贺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时间,吴蓉瑾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当时我挺好奇的,因为身边人都知道她酷爱喝咖啡,而且她有偏头疼,每天必须拿一杯浓咖啡镇定。后来得知,毕业生里有一个孩子病了,不吃饭,师傅便跟孩子做了一个约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东西多吃一口。从那之后,校长就每天都在朋友圈里发戒咖啡打卡。大约是第400天的时候,我看到了她最后一次打卡:为了一个美好的承诺,我戒了400天咖啡,尽管这段时间很难受,但是为了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这个孩子也说:“‘云朵妈妈’(指吴蓉瑾)把戒咖啡挑战当作一个仪式,和我一起调整状态,一段新生活即将开始,‘云朵妈妈’会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师和学生的眼中,吴蓉瑾就是这样深爱着学校,爱着每一个孩子,拼尽全力,而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