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 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教学目标:
1、以“月”为线索,赏析本诗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发挥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感受诗中美景。
3、缘景明情,把握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理、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的时候,心中总是会产生无限遐想,也自然会想到一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诗人们总是对月亮怀有深厚的感情,这就是一种“月亮情结”。
1、思乡怀亲之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师: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更有位诗人因为这轮明月而成就了一篇千古佳作,这首诗被成为“孤篇横绝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春江花月夜》,而那位诗人便是张若虚。板书课题、作者
二、诗歌美读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整体感知诗歌意境。
2、学生齐读
三、以“月”为线索,具体研读课文
﹙一﹚展开联想和想象,置身“月之景”。
1、全诗主要写了哪些意象,在众多的意象中哪一个意象是能统摄全诗的意象?明确:月。
2、全诗哪几句是集中描写月下美景的?
明确: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皎皎空中孤月轮”。
指名读
3、紧扣“月”这一意象,请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优美语言来描绘月下春江美景。
配乐营造气氛,请学生有感情的读自己的作品。
示例:看,那春江潮涨,潮水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浩茫茫一片仿佛与大海相连。霎时,一轮明月在浩瀚无垠江面上,随着洪波翻涌冉冉升起。顿时,万顷江波之上笼罩了一层空灵、迷蒙的月色,水光粼粼,月光莹莹。江水宛然前行,环绕着一处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郊野流淌。溶溶月色弥漫在这开满鲜花的树林里,柔柔的月光在花瓣上浮动,像是撒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朵在月光的照映下仿佛冰山上盛开的雪莲一般晶莹剔透,散发出圣洁的光芒。这时,天空中飘洒、飞舞的流霜,沙滩上洁白、柔软的细沙都与月色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4、教师小结:诗人用月光统摄群象,采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最后将笔墨凝聚在了一轮明月之上,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的春江月夜图。
﹙二﹚领悟“月之理”
1、望着高悬于空中的那轮皎洁而孤独的明月,诗人想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乐,请一名学生朗诵本节。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以下诗句包含的哲理有什么不同?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
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教师总结:
他们都感慨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所以有人说这是少年似的哀叹,轻烟似的惆怅。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三)鉴赏“月之情”
教师导:光照千古的明月之所以永恒存在于天地之间长明不衰,好像是因为它在等待什么人。“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子、思妇?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这轮明月也表现得极为多情。
1、在游子思妇相思的图景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月亮的多情?
明确:“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及“落月摇情满江树”。
2、赏析“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写出月因浮云游动,光影明灭不定的动态。
(2)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3、赏析“落月摇情满江树”一句。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一个“摇”字将无形的离情写得形象可感,也使整幅画面充满了动感。一个“摇”字,可以让人联想到月光的浮动,开满鲜花的树林在微风中的摇动,浩阔无垠的江面上水波的荡漾。同时让读者仿佛看到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的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让读者仿佛听到这离情飘落时还伴随着细碎、空灵的风铃的声响。
一个“满”字让人感觉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溢着、荡漾着、萦绕着这种浓郁的、哀婉的但又略带甜蜜的相思之情。
4、教师小结: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的。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
5、朗读最后20句。
四、再读全诗。
五、课堂结束语:
诗人张若虚将众多意象巧妙地统摄于一轮明月的光华之中,汇成了月之景、月之理、月之情交融的优美深邃意境。在时间线索上,诗人也以月为纽带,整幅画卷按照月亮初生、高悬、西斜、落下的顺序徐徐展开。月亮落下有再升起来的时候,诗人通过月落、月升的循环往复给我们传达一个“永恒”的讯息,让读者感受到了春江花月夜中景、理、情的永恒之美,并促使我们在纯净、空灵、迷朦的月色中不断地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愿同学们美好的人生路上永远有一片皎洁的月光。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1.抓住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意象),进而借助联想、想像,体会一种春江月夜的画意诗情。
2.学习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在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境。
教学重点:
1.读懂诗意
2.抓关键字词把握文脉,抓关键句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张若虚仅存两首诗,而恰恰就是这其中一首诗使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有人评价说张若虚是“以一诗而压全唐”,足见其诗的艺术成就之高。闻一多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今山东)兵曹。唐中宗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唐玄宗初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三、预习初读: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①滟滟(yàn)②皆似霰(xiàn)③捣衣砧(zhēn)④碣(jié)石
2、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1)标题是《春江花月夜》,涉及到五种景物,作者重点写了哪种景物?怎么写?有何特点?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意象,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从结构层次上说,一绘江月之景、二阐人生之理、三抒相思之情。
1、【原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意译】
春天,江水浩荡潮势汹涌,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3、【简析】诗人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赏析“生”字: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生”是“涌出”,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可谓妙笔生辉。唐代诗人好象对这个字情有独钟,象张九龄在他的诗作中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句子、王湾也写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谓一字一境界,着一“生”字,境界全出。
二、读译析第二节:
1、【原诗】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意译】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像细密的雪珠。月光象白霜从空中流下,所以霜飞无从察觉,它照得江畔的白沙和月色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3、【简析】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叙)。诗人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明月朗照之下,滟滟的水波,花草丛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树,银色的沙滩,一切是如此的清丽出尘,神秘朦胧。请简析这四句诗的意境: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着世间万物,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细腻传神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三、读译析第三节:
1、【原诗】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意译】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3、【简析】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叙)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也许后来大诗人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以及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只是此句的翻版。而第四组的起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与刘希夷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则如出一辙。
这几句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整个人类则是代代相传的,宇宙也是亘古长存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诗人的情绪是“哀而不伤”。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四、读译析第四节:
1、【原诗】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意译】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一片白云缓缓地飘走,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3、【简析】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承“江月年年只相似”而来的: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叙)月光下江水流动,诗篇也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请评析“悠悠”两字的表达效果。最神奇的就是这白云一片,悠悠来去,一笔带出离人怨妇的主题。“悠悠”是“飘动的样子”,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没有点出抒情主体,但是更使人想到思妇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更有余韵。“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令人想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五、第五节
1、【原诗】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文---纹)
2、【意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这时二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送信的鸿雁能飞很远但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3、【简析】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叙)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赏析“徘徊”二字: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亮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月色,却又“卷不去”,“拂还来”。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析)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又凭添了几重愁苦!(评)
六、读译析第六节:
1、【原诗】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意译】
昨晚游子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相距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3、【简析】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叙)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二字渲染并加重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简析末句的意境:“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情”强化了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它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笔触细腻传神,意境深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教材分析:
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钟)
五、小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国共产党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美好的早安QQ祝福语合集45条
美好的早安问候语语录21条
爱的妇产科中的经典台词
大鱼海棠里面的台词
捉迷藏语言教案
幼儿园大班新年活动设计教案(精选8篇)
课文物种起源导学教案设计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关于找骆驼教案汇总五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案
课文两只小狮子教案范文
毛毛虫变蝴蝶教案十五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设计及反思
哪座房子最漂亮优秀教案设计
小班公开课教案:悯农
三年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教案三点水
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