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梁实秋教案

莉落老师

《鸟》梁实秋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

  难点:托物言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说出来(生说诗句)……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

  1.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定居台湾。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

  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3、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

  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

  3.“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评国min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但到入川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剧变。他是国min党的参议员,参政会议长汪精卫投敌不仅使他愤慨,也使他感到受了愚弄;到重庆后,又目睹达官显要在大发国难的财,“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在官场比比皆是。于是一种由失望引起的幻灭感使这个本来就对老庄比较亲近的士大夫文人产生了思想危机,于是他转向独善其身,追求心境的平和。为了获得心理平衡,他采取“一切只要随缘”的态度来对等生活,寄情于巴山蜀水之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处世,以超然的目光来审视尘世万象,《雅舍小品》中的散文正是在这种心境下产生的.。1938年12月,他在《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上发表了“编者的话”,他说:“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有的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关的材料,我们最为欢迎,但是与抗战无关的材料,只要真实流畅,也是好的,不必勉强把抗战截搭上去,至于空洞的‘抗战八股’,那是对谁都没有益处的。”这段话在当时的文坛引起轩然大波,曾引起过文艺界的“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面对左翼人士的批判和声讨,梁实秋没有作过多的辩解和回复。《雅舍小品》可以说是他上述主张的艺术实践,或者借用台湾文学史家周锦先生的话说,《雅舍小品》正是上述主张遭到批判之后他的一种“无言的抵抗”。

  二、听写字词 (见课本“读读写写”)

  三、整体把握:

  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2.理清文章结构

  四、思考探究

  1.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

  2.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

  3.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

  4.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5.文章2、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五、写法思考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 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练习

  鸟被关在笼子里引起了作者的同情,请为世界爱鸟组织写一句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