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教案

李盛老师

发问的精神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了解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的有关常识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证论点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善于发问、勤于发问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 .

  体会本文活泼、生动、富于鼓动性的语言艺术

  二、学法引导

  1.学生自学课文,找出文章中心论点,与上一课《怀疑与学问》尝试比较体会异同。

  2.细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找出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部分,并具体分析运用怎

  样的论证方法论说道理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学会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如何紧扣论点选择典型论据是学习中的难点;同样具有发问精神,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提出的疑问。对于“重点”,主要采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诵读中理解体会,对于“难点”,需要老师作一点扩展训练来完成;“疑点”可以通过让学生集体讨论的方法来澄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论理思路。

  2.结合思考题,启发学生精读部分段落,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解决本课的“难点”,化解“疑点”。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议/lw/Index.html>论文论证观点的方法灵活多样,不同文章不需要强求统一,关键取决于论证效果。学习本文,重点是通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会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了解什么是发问的精神,培养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旨是提倡发问,开头通过比喻论证,正面提出发问的精神,扣题,引出论点: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接着在简要的理论分析之后,列举了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发问精神的可贵。然后再提出反面观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中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不必多问。对此,作者从文明的进步,个人见识的局限,知识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反驳了反面论点。最后。用激情洋溢的语言,发出号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家长总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学习要好问”,甚至不少同学在.总结经验、介绍学法时总有一条“学习要勤学好问”。可是究竟为什么必须好问?这个问题真正留心思考的人恐怕不多。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从下面四句话中选出文章的论点(投影)

  A.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B.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C.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新发闻,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D.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2)理清课文论证的思路,试着用简洁的主语育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讨论后明确:

  (1)选c,“A”只是引出论题的“引子”;“B”运用了一个比喻,只是形象地说理;“D”是作为证明论点的理论论据使用的。

  (2)论证思路如下:

  (一)(1—3节):引子,用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态度引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二)(4节):点明论点:新思想、新发明、新创造常由发问开端。

  (三)(5-13节):摆事讲道理,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阐明只有善于发问,才能有所创造。

  (四)(14节):激情洋溢地发出号召。

  3.仔细研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与《怀疑与学问》一文的论点有何异同?

  明确:两文的论点从精神本质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怀疑、发问对于做学问的重要作用。不同在于《怀疑与学问》直接从两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深入剖析,并且采用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运用两个分论点支撑的方法阐明道理。

  (2)课文第一节‘‘其实这是一种损失”中“这”指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损失?

  明确:“这”指“大家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

  因为这些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中有很多道理,如不发问,便不会被发现。

  (3)找出本文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的相关部分并思考:

  1.正面论证部分列举了哪四个事实论据?所举四例有何共同点?

  明确:这四个事例,都是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道理,从而有了伟大的创造,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反面论证部分主要是反驳了什么错误观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反驳的?

  明确:反驳的错误观点是:知识和道理,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不必多问。

  主要从:文明的进步、个人见识的局限、知识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进行反驳。

  (4)第14节,提出希望,如果不用一系列问句,直接用陈述句表达出来,效果有什么不好?

  讨论明确:一连串问句,从多种不发问的后果的角度,惊醒读者,发人深思中带有劝勉的`激情,便于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积极培养发问的精神。

  (5)讨论:为什么同样有发问精神的人,会取得不同结果?

  (四)总结、扩展

  文章从如何做学问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是新发明、新创造的开端”的论点,并在正、反对比中,选用确凿的例证和透辟的分析进行论证。有直接的阐述,也有反面的驳斥,破立结合,增强了说理的说服力。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进行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出现过由于不介意而失去了有益的发现的事情,如果有,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一、二、三

  (六)板书设计

  发问的精神一(1-节)引出论点(5-3节)

  举例典型二分析论证

  正面:例证 }破立结合

  反面:讲道理 I语言活泼、生动

  三(14节)提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