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来源。
2、通过听故事,看图书,互相讨论,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知道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活动准备:
1、已经找到周围的水资源。
2、有关水循环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的方法,谈论水从哪里来。
1、教师:你们知道家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讲述自己知道的内容
二、感受故事,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1、教师讲述一遍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哭呀?小熊和小鹿找到了湖,他们为什么还要哭?
(2)山羊也来了,他想了什么样的方法呢?为什么小熊,小鹿小山羊还是要哭呢?
(3)最后谁来了?他们为什么会高兴得笑起来?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讲述水从哪里来。
三、了解水循环的来源过程。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提问:水会流完吗?水是怎么来的呢?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有关水的循环图?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提示,讲述水的来源。
四、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节约用水。
1、教师:人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2、教师: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五、了解环保的重要。
教师:除了节约水,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比如,如果我们的雨水变成了酸酸的,那我们还能喝吗?
教师向幼儿介绍有关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们破坏环境,到处排放污水等等)
讨论:怎样才能使大家喝上干净的水呢?
六、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科学区域,收集并展示关于环保方法的宣传画,让幼儿观察进一步感知水的重要。
2、日常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的曲调创编《水从哪里来》的歌曲。
3、活动延伸:有条件可以带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一下水处理。
4、家园共育: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节约用水。
设计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孩子对水有一种特殊的兴趣,我们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去探究水的一些科学现象。“谁是水的好朋友”这一活动,正是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比较、发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尝试分类,使幼儿在玩水过程中对这种现象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某物品(糖、盐等)溶于水,某些物品(沙、泥等)不溶于水的现象。
2、了解科学技术将水溶解现象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
3、培养幼儿对水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糖、盐、油、泥沙、味精等物品若干,分别放入透明量杯内,外贴形象生动的标签,并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签。
2、透明量杯若干,搅拌棒、小勺子、纯净水、饮料等。
3、提供红、蓝桌各一张。
4、饮料、凉开水、纯净水、草莓晶若干;
5、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着清水的杯子:这个水娃娃好孤单,谁愿做它的好朋友。
复习认识糖、盐、油。水娃娃请我们帮忙找一找,谁到水里不见了,谁就是它的好朋友。
(二)引导幼儿观察这三种物品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1、交代操作注意点,不要同时放二种物品,如果水浑浊了,就换水再进行试验,记住谁是水的好朋友。
2、提问:你找到了谁是水的好朋友?
3、讨论:还有谁可以做水的好朋友?
(三)扩大尝试范围,并进行分类。
1、介绍能溶入物品的名称。
刚才,我们已帮水找到了两个好朋友:盐和糖,现在有更多的娃娃想做水的好朋友,它们是谁?(分别介绍物品的名称,帮助幼儿复习认识物品标签。)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分类。
将水的好朋友放到红色桌子上,不是水的好朋友放到蓝色桌子上。
(四)了解水溶解现象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而成的饮料。
│纯│ │凉│ │饮│
出示│净│ │开│ │ │
│水│ │水│ │料│
└─┘ └─┘ └─┘
请幼儿观察两杯水有什么不同。介绍纯净水的由来。
1、请幼儿品尝、比较。
2、讨论:这三种物品有什么异同点?
3、看录像“纯净水制作过程”
4、讨论:饮料是怎么来的?
小结:这些都是根据水溶解的现象,工人叔叔运用科学技术而制作的。
(五)自制饮料(草莓汁)
活动延伸:
1、把泥沙、油这两样物品单独尝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与父母一起自制饮料。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活动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乐趣。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1、提供一些幼儿降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海绵、毛巾等,分别放在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活动过程
一、雨从哪里来。
1、集体演唱歌曲“春雨沙沙”。
2、小朋友想想雨是从哪里来的?(雨是从天上下下来的)
3、如果天上很久都没下雨,农民伯伯种的庄稼快要枯死了,怎么办?(告诉幼儿可以实行人工降雨。)
二、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1、今天小朋友来当一回“降雨师”,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1)、可乐瓶降雨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喽!
(3)、毛巾雨:将毛巾吸饱水,一挤,下雨喽!
(4)、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手水淋下来是大雨。
2、请幼儿分享自己是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3、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能来降雨呢?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1、花草树木渴了,请小朋友为它们下场雨吧。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降雨方式,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
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3、 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
1、 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 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成熟植物细胞
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过程。
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离开)
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离。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
问:在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
问:细胞液减少,颜色加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分减少,浓度增加造成的)
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发生质壁分离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
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问:把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
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通过细胞的纸币分离和复原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1) 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
(2)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根尖分生区时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吸胀吸水,根毛区的细胞是形成中央液泡的成熟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
问:根毛区的细胞能进行吸胀吸水吗?
问:死亡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吗?
根毛区的细胞吸收水分以后,要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利用。
二、水分的运输
[课件动画显示植物根吸水、利用、扩散的全过程]
1、根毛区细胞 ——层层细胞——根导管
根毛区细胞——层层细胞间隙——根导管
2、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植物体各部位
三、水分的利用:
根吸收的水分只有1~5%留在植物体内,供植物利用。
四、水分的散失:
根吸收的水分,除了极少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以外,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经叶片表面的气孔散失掉了。通过气孔散失掉这么多的水分有其特殊的生理意义。
水分散失的意义:吸水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五、合理灌溉
植物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吸收水分,但是不同的植物一生需水量不同,一株向日葵一生耗水约30千克左右;一亩稻田,在整个生长期间耗水大约30万千克左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不相同(如小麦一生的需水量曲线图)。这些水分绝大部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水去获取最高的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进行合理灌溉,既不影响产量,又能达到节水的目的。
教材分析: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活动过程中,孩子对水有浓厚兴趣,他们对水真的是百玩不厌。在本节活动中,运用科学活动梯式教学法,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运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参与兴趣;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分享交流的方式了解水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运用多种方法齐心协力帮水宝宝搬家的成功感,以此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感知水会流动的特征。(重点)
2、能大胆尝试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帮水搬家,引导幼儿动手体验玩水的乐趣,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难点)
3、萌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以前玩水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水的特征。
2、物质准备:自制小水路;玩水材料:水盆、水筐、注射器、海绵、空矿泉水瓶、毛巾、纸杯等;植物、平衡木、拱形门。
活动过程:
一、通过帮水宝宝在小水路上玩滑梯活动,幼儿亲身体验,了解水的会流动的特征。提问:水宝宝在水路上会怎样?小结:水会流动,并能从高处流向低处。
二、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帮水宝宝搬家。
1、教师出示搬水工具:矿泉水瓶、纸杯、注射器、海绵等,幼儿自选物品,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每人自选一样物品,试一试帮助水宝宝搬家?提醒幼儿保护好水宝宝,不要把水宝宝弄丢。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帮水宝宝搬家的方法。提问:你是用什么材料帮水宝宝搬家的?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小结:水会流动,并且通过小朋友的帮助,水宝宝成功的搬进了新家。
三、延伸活动,引导幼儿感受水的重要性,萌发节约用水的情感。
1、帮小白兔解决缺水问题,体验成功运水的乐趣。
2、分享交流,感知水的重要性。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艺术教案:制作扇子
母鸡萝丝去散步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五篇)
课间活动安全教案
小班艺术教案:制作扇子
母鸡萝丝去散步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圆的周长优秀教案(精选五篇)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课间活动安全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四篇
跳水教案五篇
科学活动教案汇编8篇
有趣的图形宝宝中班教案
美术圆圆的大西瓜教案
吸水大班教案
风筝课文教案参考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水果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