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识记有关老舍文学常识
B-了解记叙文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阅读目标: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再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位同学能够将你所了解的关于老舍的信息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两名同学相互补充完成,教师最后整理,帮助学生记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幼年家庭贫困。1913年近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我们曾经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创作于老舍先生在济南任教期间。
老舍先生在英国游学时,写出了他的英伦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著名长篇小说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名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因其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第二部分,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
B热情好客——10自然段
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
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
E乐于助人——11自然段
F坚强——13自然段
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为了自己的二女儿留下的四滴眼泪。下面同学们迅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母亲为儿女所留下的“四滴眼泪”。
为哥哥留下的眼泪——3自然段
我升学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毕业时留下的眼泪——13自然段
我23岁时未被母亲的愿望时留下的眼泪——14自然段
思考这些眼泪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出——“五四的母爱”的主题。
4、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同学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这些影响的所在呢?下面同学们一边在阅读一遍课文,以便找出这些句子。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风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 、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5、重点分析13自然段
母亲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私的、伟大的。课文中最能体现母爱“无私”和“伟大”的就是第13自然段。现在同学们迅速度以下课文13自然段,看一下这一段讲了几件事情。同学们可以根据你的判断,讲这一段分成几个小的层次。
几分钟后,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A、母亲筹款送我上学——“母亲做了半个月的难”
B、母亲送二姐出嫁——细节描写
C、母亲送儿子返校——母亲的心理变化——“笑了”“愣住了”“叹出一口气来”“给我一把花生”“走吧,小子。”
6、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二、两大部分(介绍作者,讲读课文)
三、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2、准备课堂习作联系,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的父母,或者用日记或书信的方式,写一篇小文描述一下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周星期三)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课后记录:
(第三周星期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
“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今天第一节课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虽然课前设计,自认为已经很详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感觉到有不妥之处。
1、导入的重新设计
《我的母亲》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并且带领同学们一起诵读一句关于母爱的名言。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感觉到学生缺少责任感和对父母社会的感恩的心,上课学习积极性差,而且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所以,就布置学生让他们回家后好好的看看整日为自己操劳的父母,想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感恩的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意识到这样的导入,游离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所以就改成了引导学生一起读单元提示,领悟到本单元第一课是《藤野先生》到这第二课的《我的母亲》都是回忆性的文章,而回忆性的文章应该如何学习,回忆性文章中内容的如何计和安排,这样的一个总结加上引导,带学生开始学习第二课《我的母亲》,明确回忆性的文章应该选择以往的难以忘怀的事情,表现被回忆者的思想感情和品行,观察角度多是当年的视角,不是单纯的对被回忆者的评价,重点写的是难以忘怀的典型事例,让读者自己体会感悟。本课《我的母亲》语言平实,选取了作者童年少年的视角来写,选取了母亲的几件令其难忘的事情,表现母亲的品行。这个重新设计的导入,似乎长了些,但是与课文学习紧密相关。
2、课文学习要深入
《我的母亲》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教参设计的,基本上解决了教参上出现的所有的难点重点,包括课后的练习题。但是这样一个泛泛的学习,缺少深入的研究,如何把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入呢?有关母亲的事情都找出,并且分析了母亲的品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在写与母亲有关的事情时,要写上一件表现母亲有刚气的事情呢?问题就在于这里作者要表现的是,母亲并不是一个性格懦弱的人,性子绵软的人,而是因为作为一个后母希望家庭的和睦团结团圆,希望全家人都好好的,一切都如同她丈夫在世时一样,其实母亲所有的忍让和忍耐包括对作者严格的教育都是源于对丈夫的深沉的爱,这种爱都发展到崇拜的程度,所以她希望,虽然丈夫不在了但是儿子在她的教育下成为了像他老子一样的人,希望丈夫的孩子们能如同以前的一样的生活,她严格教子,她宽厚待她那些非亲生的孩子。忍让是因为爱,严格也是因为爱,胡适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充满了爱的母亲。这样的一个深入研究,才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明了母亲那些做法的真正背景是什么,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母亲的品行,她的善良、宽厚,仁慈和崇高。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出现,就是因为当时备课太草率,没有真正的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是需要耐心而细致的,备课更是如此。
3、在教学设计上,学生活动还是太少
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效果才会更好,这节课,如果加上更多的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如学生在课上完成《能力训练》,能把课文多读几遍,思考问题的时候,能真正的动脑动口……
学生自有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存在的问题,不能一味的埋怨学生,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的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让学生走上学习的正途上来。所谓的教无止境是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
2、引导学生通过整体阅读、重点体会、品味语言几个步骤进行文本学习。
3.能借助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白学习课文的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2、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重难点分析:
1、体会作者所说的“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的真正含义。
2、理解母爱的无私,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老舍先生笔下塑造的母亲形象,体会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颂、感激、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阅读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搜集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走近老舍。
(一)说说你了解的老舍先生。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自己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二)教师介绍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杰出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体味母爱,走进文本。
(一)学生背诵有关母爱的诗句,吟唱有关母爱的歌曲。
(二)教师小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古今中外有无数赞美母亲的作品。老舍先生在母亲去世快一年后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我的母亲》,以此作为回忆。让我们走进老舍和他的《我的母亲》,去感受这位语言大师如何赞美母亲。
三、初读全文,把握文章脉络。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同桌说说老舍是
如何赞美母亲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四、品读课文,围绕话题体会“母亲”形象。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温情提示:可以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进行概括。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交流自读课文情况。
预设: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概括。
1.勤俭诚实,做事认真。通过语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终年没有休息……残破的`铜活发着光。”来感受。
2.母亲乐于助人,不怕吃亏。通过“给亲友邻居帮忙……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来感受。
3.母亲的坚强。通过语句“北平有多少变乱哪!……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来感受。
4.母亲对子女的爱。通过语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我由师范毕业……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来感受。在这部分,还有许多细微的词句,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中细细品味。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体味母亲情怀。
(一)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用一句格言式的话写下感受。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二)学生伴随音乐读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读完将自己格言式的感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音乐
二、默读课文,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学生默读课文,看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反馈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和语句。结合课文前面的导语,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
1.“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留着。”
2.引导关注第六自然段,“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3.重点通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
(二)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并总结:母亲的勤劳诚实,做事认真,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等良好品质及做人的宗旨,都是通过身教给予“我”深刻久远的影响,因此是“生命的教育”。课件出示总结
三、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特色。
(一)课件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二)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其他类似的语句,品味作者平实而又千变万化、意蕴丰厚、充满韵味的语言。课件出示交流内容
四、书写生字。
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学生有困难的不多。重点指导“衍、倡、籍”的写法。重在引导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五、小练笔。
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写一个片段,告诉大家你们之间的亲情故事。课件出示话题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将丰富的情感蕴含于平实的语言之中。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识记字词,揣摩语言,学习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表现母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叙议结合表达中心。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要点:抓住文章截取的亮点重点分析,通过细节深入分析母亲细腻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字词教学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导入新课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感受母爱
四、交流互动 合作探究
1. 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四个片段: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泪珠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2.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质疑交流
1.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2.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七.自主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华,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八.课外拓展
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写法,写自己的母亲
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相关配套练习)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难点:
学会怎样表达人物品性,怎样表达感激之情。
一、导入新课:
上课!(起立!老师好!)请坐!我是这学期实习老师,我叫李静。(板书姓名)这节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播放《母亲的勇气》,2分40秒。(打开幻灯1,打开超链接)
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想呢?(单击鼠标,呈现问题)请同学起来回答。(感动、伟大、母爱的无私、母爱不会因距离和时间改变方向)(单击鼠标,呈现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母亲的文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切至幻灯2)
二、教学目标:
先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切至幻灯3),同学们来齐读一下。
三、胡适及其母亲简介:
接下来我们来简单的认识一下作者胡适。(切至幻灯4)A同学你来读一下。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1917年任北大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读的很好,请坐。同学们看完胡适的简介之后有什么感受呢?B同学来说一下。对,胡适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那么这位伟大的学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切至幻灯5)C同学你来读一下。
(冯顺弟:年幼时勤快贤惠。16岁嫁到胡家,与胡适的父亲胡传相差32岁。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胡传病逝。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这23年间,仅婆家和娘家,共死去七个亲人:三子胡洪佩、父冯振爽、妹冯玉英、弟冯成厚、长女胡大菊、长子胡洪骏、长孙胡思明。)
读的很好,请坐。同学们早读的时候都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现在又看了胡适母亲的简介。现在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胡适的母亲》(切至幻灯6)
(用一个词来形容胡适的母亲:
我觉得胡适的母亲是一个------的人)
可以讨论一下,略停顿半分钟。D同学你来回答一下。好,请坐。E同学你认为呢?用的是课文中的词对吗?在课本的哪一页哪一段?好,同学们标记一下。
四、整体感知:
同学们对母亲的形象已经有所认识了,下面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来默读文章,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写了一篇这么长的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感情呢?(切至幻灯7,呈现问题)
(一)导入
屏幕显示:
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写着《我的母亲》——老舍,右下方是老舍图像。左边字幕: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书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二)审美阅读,情感体验
1、母亲的形象美
老舍的母亲并不识字,她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毕竟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那么,在老舍的眼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跟着作者走进他贫寒的家,去认识那位伟大的母亲。
学生阅读思考、概括,屏幕显示:
母亲的形象美 勤俭诚实
吃苦耐劳
热情好客
谦让随和
善良坚强
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12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17段也有这段话:“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再找出本文中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体验母亲的真挚情感。
例①:(三姐出嫁时)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例②: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内心情感:
①作者以简洁的神态、动作描写,在极短的篇幅内将母亲内心对儿女难舍难分,又怕儿女为自己担心而强抑悲痛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笑”、“愣”、“叹”、“递”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画出了母亲此时此刻心潮的起伏线:由高兴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再强忍失望之情“平静”让“我”离开,读者不得不叹服于母亲那颗宽容慈爱的心。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母亲的情感美宽容
无私
坚忍
(三)情感表达
听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读者与他一起体味人间这弥足珍贵的真情。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这时,要求同学们搜索记忆的点滴,展现生动的细节,抒发真情。
教师补充:
“儿女各奔东西后,对母亲是一种温柔的煎熬,也许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你还是把儿女的照片和音讯当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信物……”
“娘的脚冬天也是裂很大的血口子的,娘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
“母亲的话却有些颤抖:‘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
……
(四)拓展
推而广之,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古到今,有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
补充资料:
孟母为了选择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三迁其居,培养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亚圣”;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用苇秆在沙地上画字教他认读,成就了一代文豪;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一代名将,千古英雄……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永恒之光孟母三迁
欧母教读
岳母刺字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
(五)总结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 . 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极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言: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犏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2、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02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二、检查预习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吹笙(sheng) 侮辱(wu)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庶祖母(sh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噪、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提示及要求。
2、抓住字词关键句、段。
3、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辩清字型。
4、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5、理清文章结构。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有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质?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⑴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⑵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的责罚我。
⑶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气。
⑷ 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⑸ 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的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带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为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一生活动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颂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自己的怒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管束、 责罚、 气量、 广漠、 质问、 宽恕、 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粗词语的含义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的待人 接物的和气,如果无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意义,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谈白描的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研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时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出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叫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低级。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期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任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容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的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的词藻的推砌,对母亲之爱到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时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意,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教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 ”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的更深,“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的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子情、敬母子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子真、子纯,动人心眩。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 ,可选一些优秀的作品。
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如:游子吟(猛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的归。
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辉?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母亲》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小结: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转──《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深远影响,向我们再观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从中了解和感情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时中喊有真挚的感情,既表现了自转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仍感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一、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并在阅读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培养。
任何文本或话语都是由一定言语材料组合而成的,它外显为一定的语言文字形式,内含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语文课的味道在于"细读品味",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碰撞情感的火花。
二、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节选自《胡适自传》中"九年的家乡教育"部分,文章重点不是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写母亲对胡适的训导和影响,表达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读来让人感动不已。
三、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干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从作者质朴的文字中品读出母亲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通过此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体味母亲、学会理解、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重点写了母亲对胡适的言教和身教,整堂课立足这一点,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段、句、词来感受和体会母亲对胡适的教育和影响。因为母亲这种的教子方法与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胡适的心理,从而理解母亲的这种独特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照片、简介。
学生谈对胡适的印象、感觉。
教师引出课文:许多名人、伟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二)与作者对话。
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的是什么感情?找到直接抒发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段落(4、13两段)并朗读,细细品读关键词句,如:第4段中的"恩"和第13段中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都"等词句,从中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感情,并理解文章主旨:感激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和极大极深的影响。
(二)与文本对话。
从4、13两段中的"训练"和"影响"分别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两部分内容:5-7段、8-12段。
1、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
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能会生发出一些独特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谈到"我能够理解胡适母亲教子方法,我从中感受到母亲对胡适的期望和慈爱";也可能谈到"如果我母亲也这样教育我,我一定受不了,胡适怎么会忍受得了呢";还可能谈到"母亲每天唠叨,我会嫌她烦,不理她"等等,一些因为学生不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个性理解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寻胡适的心理,在讨论和品读关键词句中感受母亲对胡适的教之严中深藏着爱之慈,深藏着母亲对胡适的期望,教案《浙江省优质课《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点评+反思》。也正因为母亲这种独特的"做人训练",使胡适一步步朝着"完全的人"发展。
2、母亲对待他人和对待胡适的态度是不同的,胡适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由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细微处,找到母亲与其他人相处时胡适的所见、所感:母亲如何对待我的败子大哥,如何对待我的两个极难相处的嫂子,又是如何面对浪人五叔。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中感受母亲的宽容、仁慈、温和的性格;同时学生也找到体现胡适当时的心理的句子,如第8段中"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第9段中"我渐渐明白…"、第10段中"我总听见前堂…我开了房门…"从中深入体会胡适当时的心理,感受母亲对胡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3、引入材料:梁实秋谈胡适、彭红《好人胡适》,具体感受母亲对胡适极大极深的影响。
引入材料:胡适的《奔丧到家》和《先母行述》中的语句。进一步感受胡适对母亲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四)朗读最后一段结束本节课。
设计创意:
1、直入主题:课堂一开始,学生在问题"胡适对母亲最想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的引领下进入作者心灵,直接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在品读词句中深化自己的感受、深刻领会文章主旨。
2、促进生成:在"与文本对话"环节中,问题:母亲对胡适的"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对此你如何看待?这一教学问题的设计,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促进课堂的生成。
3、文本细读: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细微处品读文章,在咬文嚼字、反复涵咏的过程中交流感情、碰撞思想,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解、思考母爱及深远意义。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3.从文中获得有益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4、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味探究法 ,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者介绍
现代诗人、学者。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9岁起熟读多种中国古典小说。
五四运动前后曾任《新青年》杂志编辑,为新文化运动著名人物,也是最早尝试白话新诗的创作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胡适论学近著》、《白话文学史》(上)、《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等。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选自《胡适自传》。
三、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
文绉绉( 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穈( mén)
庶( mén)祖母:旧时称祖父的妾 翳( yì):旧时称祖父的妾
2、理清脉络
(一)“我”的童年 1-4 铺垫引入
(二)“我”的母亲 5-13 主体叙述
四、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切入对课文主体的学习。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提问:哪个词语最能反映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感谢)
作者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赏析探究
1、在第一部分找出一个能概括“我”性格特点的词语。说说形成这一性格特点的原因。
文绉绉—— 身体弱 母亲管束 乡人认同
2、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的哪些事件?作者感到惋惜的事有哪些?
(1)童年学习和游戏:喜欢看书爱学习 最活泼的游戏
(2)失去了两次机会:不能学音乐 不能学画画
3、前3段及第4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童年生活,除了看书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撼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前3段为下文写母亲作铺垫,而且与结尾相呼应。
第4段自然过渡,引入对母亲的回忆。
4、4-7自然段哪些句子概括母亲的品行?在文中划出。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是我的
严师,我的 “慈母。”
5、 文中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来表现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 每天要“我”反省错误
(2) 督促“我”勤奋学习
(3) 惩罚“我”说轻薄话的行为
(4) 为“我”舔病眼
6、 概括这些文段的内容?
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与慈爱。
五、体会情感
文章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爱戴和感激之情,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 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例:“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从这些极为平实的叙述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六、课堂小活动
(本文段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她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日夜操劳,作出了无尽的奉献。我们的父母也是如此,下面,请大家仿照本段落的写法,讲讲发生在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并谈谈你的感悟。)
七、作业:完成一课一练。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特点: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文章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3、教材处理:
教学本文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学生情感体悟和语文视野的开拓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此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
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3)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4)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来组织教与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揣摩--作品感悟--课外拓展”的学习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中以竞赛活动、媒体演示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积累、表达交流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自然、质朴含义丰富的语言。
3、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四、教学互动过程具体如下: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前布置)
1、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②了解作者及相情况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抓住关键句、段。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2、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舔去(tian) 侮辱(wu)
(2)速读抢答: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4)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6)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3、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
(1)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表现母亲的恩师事情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表现母亲的“刚气”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2、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即文章最后一段。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4、请学生再选择一些类似的语句并把相关词语标示出来。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1、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2、请学生发言。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为把课文向课外综合实践延伸,结合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并结合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学实际,教师布置学生分组,用一周的时间去准备以下内容:(综合性学习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
(1) 收集有关母爱的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组)
(2) 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组)
(3) 收集有关母爱的歌曲歌词;(歌曲歌词组)
(4) 收集有关母爱的音像作品;(音像作品组)
(5) 收集有关母爱的感人事迹;(母爱故事组)
(6) 准备有关母爱的写作交流。(各生均需做)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
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二、讲析第12节:
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
1.分两层:
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⑶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也可以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三、讲析第13节:
齐读第13节
主要写三件事:
1. 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 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 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罡,“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四、品味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五、讨论:
“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语言朴实但却情深至诚。我们在学习在学习文章之余,品位作品的语言之后,对这份深厚的母爱亲情,又有什么感想呢?
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来探讨如何来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伟大无私的母爱(结合毕淑敏的散文)
《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对此深信不疑。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最近,刚刚完成了《我的母亲》的课堂教学更觉先贤之说的正确。于是整理了教学的设计并附上反思。以期“能自强”。
第一步:根据学情定目标
作为中职一年级农业专业的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部分阅读方法。通过第一册教材的学习,初步了解了散文的特点,积累了必要的知识。
学生可以明显区分写人记事的散文与写景抒情散文。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合作交流能够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90后”的职校生个体发展差异大,辨别能力比较弱,对感情的关注、理解有待加强。但他们都渴望认识社会,而且参与性比较强。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认识。
综合以上论述,我设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
目标一:把握文章内容,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概括母亲的形象。
目标二: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质朴之中蕴涵深情的语言风格。
目标三: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
其中,“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概括母亲的形象”为学习重点;“品味文章质朴之中蕴涵深情的语言风格”为学习难点。
第二步:综合考虑定方法
我在本文教学中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组织教学。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建立合作交流的平台,突破学习重难点。
第三步:课堂实施
(一)激趣导入
在课前休息时我就开始播放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营造学习氛围。上课后,我展示形象直观的图片。并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提问引出了“母亲”这一形象。再由“母亲”这一话题引导提示:“今天我们学习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所作的《我的母亲》,了解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位母亲是怎样教育出如此优秀的孩子的?”
(二)自主学习
1.在课前自主学习这部分,我安排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字音、字形、字义,了解作家作品等。我在课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抽查,并让学生互相点评。
2.课内自主合作学习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运用的能力。我提出了问题:提炼母亲的品性,概括母亲形象。我引导学生自主设疑,学生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①文中写了胡适母亲哪些事?揭示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②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围绕第一个问题,为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可望而又可及,我指导学生要尽可能科学地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逐步解决。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对问题做了如下分解:①文中哪几小节内容写了母亲的事?②文中写了胡适母亲与哪些人的事?③写了胡适母亲与这些人的什么事?④这些事体现胡适母亲怎样的品性?我又提供表格帮助学生降低问题难度。学生通过筛选文本资料,认真思考、合作探究后得出了结论。
第二个问题学生也用同样的方法顺利找到了答案。各小组积极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我顺势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学生由刚才的分析过程自然总结出:文章是通过把人物放在特定环境中,叙述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三)发现质疑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文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处发问。由我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生活经验,结合文体特点逐一解决。并由此引出了“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并不仅仅只有言传还有身教。”这一话题。
(四)深入剖析
我播放了《妈妈洗脚》这一则大家熟知的公益广告。并由广告内容总结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抛出问题:“胡适从母亲的教育中受到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很快给出了答案。
(五)归纳总结
利用问题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做了两方面的归纳总结。既让学生对课文有更为系统的了解,又指出了学习写人散文的方法,同时还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六)拓展延伸
提供了阅读素材:诗歌《游子吟》,短文《耳光》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同时引导提问“这些作品都是怎样塑造感人的形象、表达真挚情感的?”借此进一步指导学生要从典型的事例入手表现人物形象(例如母亲缝衣服,父亲打耳光等),还要注意体会选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七)作业布置
我布置了两项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1.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一次脚),并与父母交流各自的感受。
2.用笔记录下和父母在一起的感人瞬间。可以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一封信。注意选取典型事例,表达真实情感。
《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教学让我感受很多:
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感动让我感到我自己的小小的成功之处:我选用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法学法。通过发现质疑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拓展延伸环节我通过比较阅读、感情表达,不仅延伸了感情,贯穿了德育内容,还紧扣语文教学的特点,切实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从作业和测试的反馈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热情很高,课时表达出来的语言并不十分贴切,基本的语文知识也掌握不足。如何将语文知识教学更好的贯彻到教学中去是我应该反思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内容,课文追述难忘经历,展现生活画面,揭示母爱的伟大,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学习老舍的写作方法,感悟情真意切的语言,体会真挚的感情,在写作时要说真话,表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立足文学单元,通过本课的学习,读母亲的形象。体会老舍从母亲身上受到的是生命的教育,进一步感受老舍的人格魅力。
2.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的伟大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体会作者强调母亲给他的“生命教育”提升学生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又步入了一个文学单元——“平民写家”老舍。我们走入了老舍的世界,做了很多事情,大家想一想,这段时间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生:我们读了老舍的《养花》
看了电影《骆驼祥子》
上网搜集了关于老舍的资料
―――
师:是啊,我们了解了老舍的生平,读了很多他的作品,还看了电影,对老舍有了初步的了解,老舍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很真实的人,从别人对他的评价和他的生活,不难看出他的人格魅力和性格。他善良,勤劳,淡泊名利――。他的母亲给他的影响很多,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老舍先生回忆了他的母亲,大家回忆课文,文章围绕着母亲都写了些什么?
明确:
(1)日夜操劳
(2)与人相处
(3)遇事冷静
(4)筹集学费
(5)独自过年
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这作者走入字里行间,走入老舍的内心。走入老舍的情感世界,去体会老舍与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出示中心话题
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这样写到“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中心话题:
母亲传给“我”哪些好的性格和习惯?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以及你读的作品和搜集到的资料来谈一谈,并体会着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后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生:小组学习
三、全班交流
预设1 日夜操劳——勤俭诚实
(1)“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①从这里体会到什么?
②为什么母亲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③想象,是怎样的劳作让母亲的手终年鲜红微肿吗?
(2)“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的雪白。”
①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②母亲是怎样将这样的袜子洗得雪白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
③为什么母亲要这么做?
(3)“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补到半夜。”
白天,母亲辛苦劳作,晚上还要忙到半夜,可以说母亲日夜操劳啊
(4)“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拓展:母亲这些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成年后依然保留着。在老舍的《养花》一文中写到“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小结:母亲用她那双“终年鲜红微肿”的双手,教给我做人要认真,要勤俭,要诚实,要热爱劳动。
预设2 与人相处——有求必应
①“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她宁吃亏,不逗气。”
从这可以看出什么?
②“有求必应”是什么意思?母亲还会为别人做什么?
小结:母亲的宽容忍让教给我如何帮助别人,如何与人相处。
预设3遇事冷静——坚强沉着
“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①结合资料和看过的电视,谈谈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拓展:
1、原文“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2、祥子被日本兵抢车的情境
②母亲在那样的情境下真的不着急,不着慌吗?那她为什么不哭?
③想象母亲是怎样做的。
小结: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为子女撑起一片天,她只能“将心横起来,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母亲用自己的坚强教给我在困难面前要冷静要沉着。
预设4 筹集学费——无私奉献
“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母亲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①这句话隐含了什么?
②想象母亲怎样筹到这笔“巨款”的?母亲都做了些什么?
③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结:正是母亲的坚持母亲的付出让作者有了这样的成就,母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子女,母亲这无私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预设5独自过年——理解大度
“我回到家中――母亲笑了―――她愣住了――叹出一口气―― ‘去吧,孩子!’”
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
②“笑”包含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③“愣住了,叹气”又为什么?
④“去吧,孩子!”为什么这么说?
小结:读了这段文字,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母亲多么渴望与儿子一起热热闹闹的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一平静的反应下,掩盖了多少理解,多少深情啊。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理解别人是多么的可贵。
师:就是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母亲,她用自己的行动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母亲的勤劳、谦和、善良、坚强,给了我一生的影响,这就是母亲给我的生命的教育,她给老舍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我”对母亲也饱含深情,饱含思念,作者在最后三段把这种情感展现给我们,请同学们带着体会读一读最后三段。
1.自己体会读
2.指名读
师:通过朗读,你读到了什么?从那感受到的?
生1:老舍很害怕失去母亲,从“怕怕怕怕”读到的。
生2:老舍失去母亲之后非常的伤心,从心痛,心痛!
四、作业
师:学完这篇文章,你对老舍又有了哪些了解呢?课下写在你的小本本上。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幼儿园动物的尾巴教案
精选大年初一春节祝福语48条
暖心春节QQ祝福语集合41句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幼儿园动物的尾巴教案
不是为了分数教案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班降教育爱干净讲卫生教案范文
三年级下册独果教案
乌龟滚下坡的教案
爷爷的毡靴教案
小学语文识字学词学句教案
在走廊和楼梯上教案
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葡萄教案设计
虫虫虫爬小班分享阅读活动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乘法教案:练习八第1到5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的老师教材教案
寒假安全知识教育优秀教案(精选9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
大班语言谈话心愿树教案
小班冬天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小鸟音乐会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