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发展数感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2、关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关键问题是要给学生多大的探究空间?我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作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具有较大探究问题的空间,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等,学生们结合直观图的观察,逐步发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并且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不能只在一个单位“1”中表示,而且大于1,分子和分母同样大时,分数等于1。为最终概括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定义作铺垫。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包办代替,硬性规定,而是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而且,还改变了“问→答”这种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方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在交流中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做到了不仅关注实现知识技能领域目标,更加关注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
分数的再认识,再一次看到这一课的时候,自己还是感觉这么的陌生,心里的感觉真不是滋味?为什么怎么说呢?记得自己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新教师会教的时候上的就是这一课,那一次没有上好!在那之后,自己看到关于这堂课最有价值的就是上法,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夏老师上的这堂课,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今年,张齐华老师也演绎了这堂分数的意义。最近再看黄老师的《活的课堂》,看到了黄老师的这堂课。三节课看下来,自己似乎还是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简单清楚的理解这样课。给我最为深刻的理解就是一节课反映的是一种理念。
夏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张齐华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地方就是单位“1”,老师直接从单位“1”入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当单位“1”规定之后,2表示多少?3表示多少?二分之一表示多少?黄爱华老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的课堂为出发点,把学生的课堂资源进行吃哦过分的利用。想到这里,一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要上的课是什么?要反映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自己简单的设计了这样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回顾以前已经知道分数的含义,学生似乎说不出来,这是,教师马上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说一说分数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材料时候,再让学生知道,这里的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个信封就是单位“1”,做到单位“1”的认识;环节二:让学生猜一猜,一直一个图形四分之一是一个小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这之后,让学生思考着先画一画,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反馈,教师提供出四个孤立的小正方形,问学生?这样可以么?讨论?出乎意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四个小正方形不是一个图形?一时间有点束手无策,但是马上追问:“能不能看成是一个图形呢?”从而做到单位“1”整体的提升,并让学生举例深化感知;环节三,出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让学生提升分数的意义,不断完善。
《分数的再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懂得整体“1”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所以本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拿彩笔”、“看书”、“吃蛋糕”等多个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彩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节课,大多数的学生能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参加讨论问题,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探究交流数学知识,构建自己有效数学理解的场所。所以本课我力求做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把学生推向学习的前沿,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反思与发现的空间和时间也给了学生,把发现的权利交给了学生。为此本节课教学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对学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学生却没有给予肯定的回答。新课伊始,教师通过谜语、故事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可惜,教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分数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致使导入新课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无疑,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我在想:教师必须了解学情,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对于学情,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每一步骤。
二、教师投入了全部的教学激情,学生却没有受到熏陶与感染。课堂几次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令教师手足无措,甚至沁出了汗珠。我在想:教师的教学机智应该提升,才能适应课堂教学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生成”。
三、教师注重了“引”,却“引”的不够恰当,致使得出的结论很是费心、费神、费力。我在想: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习的主人获取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教师要充分的课前预设。最大可能地想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形,并寻求相应的处理办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四、教师注重了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文本资料的准备,却没能把这一切储备在自己的头脑中,使得教学中曾经出现了大脑一片空白的即时现象。我在想:教师课前必须充分的准备,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完备。
另外,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有必要说出来,和大家共勉。
整合教材。改个别学生的“分铅笔”活动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拿纸片”活动,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是为了人人参与,人人动手,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清楚的理解分数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安排的活动,我创设了有趣的情景,设计了精巧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对分数进行“再”认识。
一、创设丰富的情景,促进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1、“拿铅笔”。
刚开始,我出示了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这三幅一分别是平面图形、直线、实物,让学生在回忆中说一说分数的意义。然后让三个学生从三个文具盒里拿出全部铅笔的二分之一,结果他们拿出了不同的数量:四支、三支、四支。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数量却又多有少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经过大家的讨论,他们明白了“因为整体的数量不同,所以,他们的二分之一的数量也不相同。
2、“说一说”。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又安排了“看书”“画图”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活动中再一次感受“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的结论,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分数的认识。这样突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题。
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
“为什么同样是拿出全部的二分之一,结果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极具挑战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必须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参与学习,他们只有在主动地观察、分析、争论的过程中才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这无形当中策进了他们的主动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三、精巧的练习,一题多用,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能力。
1、一个整体的三分之二是8个圆,那么它的整体可能会是什么图形呢?
让学生感受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求解过程,并且理解整体的形状不唯一,但是数量都是12个圆。
2、改变这12个圆的颜色,其中4黄、3蓝、3绿、2红,问:黄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激发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入理解。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那么表示方法也不一样。
3、在整体12个圆不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做到使黄圆占整体的六分之五呢?这个题目打破了以往练习的传统思维,学生只能通过自己改变黄圆的个数。来改变分数。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原因,这道题并没有展现出来。
四、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1、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或者练习完汇报自己的答案后,我应该请其他的同学做小老师进行评价。
2、本节课,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后,我没有及时利用学生的生成性的发现。导致中间的节奏过慢,影响了整节课的进度。
通过这节赛课活动,我认识到了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的差距,相信自己通过这节锻炼,会给我的教学生涯带来很大的、积极的改变。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大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周教学工作反思
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大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第一周教学工作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物理教师教学反思
雨后的森林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物体一课教案的教学反思
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部编版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的教学反思
关于面积单位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7篇)
二年级语文寒号鸟教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一年级课文古诗两首的教学反思
苏教版的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