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指南针教学反思

王明刚老师

做一个指南针教学反思

  首先我想说公开课是积淀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方式,虽然它的过程有点漫长与痛苦,但课后细细回味,还是能品尝到丝丝甜味。上个学期末接到了要承担公开课的任务,于是在期末的时候就开始早早的进行了准备,在大致浏览了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稿教案,可当时已经接近期末,所以未能在班级内试教。本学期一开学立马拿着自己的教案准备了充足的器材,进行了第一次试教,但上完以后发现,我把学生想象的太完美了,很多的教学设计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之后我又进行了多次试教,并多次修改教案,最后呈现了平淡的一堂科学课。通过本次教学我也收获了以下一些经验,供大家一起分享。

  一、分析教材,找准定位。

  本次教学设计我6改教案,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我没有把握好教材的重点所在,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而是一味追求把教学设计的与众不同,希望有新的亮点出来。因此第一稿的教案把重点放在了用距离来比较磁力大小的变化和磁铁不同摩擦方式使磁针磁极发生变化的探究上,却忽视了制作课最核心的内容,所以一开始就走了一段大弯路。后来经过几次试教,慢慢地将教学中心回到了指南针的设计与制作上来了。

  其次是我对学生了解也不够全面与深入,由于我们的科学课专用教室是到去年11月份才陆陆续续完工的,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也是陆续到位的,我们的这批孩子一直是在教室里上科学课,因此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机会不多,动手能力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以至于让他们在筷子上用细棉线打个结的任务,完成起来也变得非常艰难。

  因此我想说阅读课标、理解教材、分析学生、找准定位是上一节公开课的必备前提条件,只有做透了才不会走弯路。

  二、团队合作,寻求帮助。

  现在我对于“好课是磨出来的”这句话深有体会,虽然我这堂课不是一节好课,但如果不经历磨课这一个过程,我的课也许会更糟糕。而磨课的前提要有一个团队,不断的提供好的建议与意见。我的这节课得到了多位老师的帮助,如我的徒弟楼老师,虽然我们的关系是师徒,但我一直觉得我们之间的学习是相互的,最初的试教课,我们也都一直相互的商讨着。其次是夏校长,虽是从音乐专业毕业的,但在科学教学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因此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拥有扎实而深厚的功底。夏校长的一句话点醒我这梦中人:“本次活动主题是技术与工程,那你的课就要突出设计与制作。”也正是这句话使我的课没有走的太偏。除此之外,教研员及第一实验小学的两位杨老师的听课与分析,使我这堂课各环节的衔接变得更加的流畅与合理。为了让这节课熟记于心,我找到了集团内银河小学缪老师的帮助,借用他们学校的学生进行试教,同时她也帮我再次优化了几个细节。一路走来,感谢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领导和专家们。在我们学校科学学科也许只是一个小的`团队,但在区内我们科学组就是一个大团队,我也相信,只要我在群里寻求帮助,我们团队的老师们一定会给予我帮助的。“好课是要磨出来的”,而我们科学学科就有一个好的磨课团队。

  三、考虑细节,力争完善。

  其实没有一节课可以称得上完美,我能做的只是寻求更加的完善,那么这里需要我们考虑的就是细节。我的这节课中,团队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细节方面的建议:1.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场地的南北,有必要在场地上贴上显眼的南北两字;2.为了让学生有所思考,提供了不能磁化的弹簧片这一材料;3.在板书时考虑把知识点所要蕴涵的层次关系也体现出来。4.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将绳子系到木棒上,则给学生提供了双面胶;5.为了让学生呈现多样的作品,在材料提供上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可选材料。我所想到的,我所做的只有这些,我想老师们听了课后肯定还会有更多好的点子,这也是我所可以改进的方向。

  也许我的这节课离杭州市教研员徐老师对于《技术与工程》一类课的要求相差甚远,但不管如何,一次磨砺就会有一次收获,也会促使我的一次发展,就在2019积淀自我,发展自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