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以及关键句,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体会它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人格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感悟。
3、体会作者用心观察自然,以及正面描写、联想想象、环境烘托、对比反衬等写法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感受高原,感知柳树
1、学生欣赏青海高原风光图
2、学生认读词语并选词描绘青海高原风光。
广袤无垠深邃
青草覆盖凝滞
青石嶙峋铁铸
寸草不生赭红
3、师生补充介绍青海高原,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
4、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插图。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学生看图描绘。
5、在作者陈忠实的眼中它又是怎样一株柳?学生读课文1、2小节。
找出两小节中的反义词。(标出:平常神奇)
6、作者说它“平常”是因为——(学生结合第8节介绍作者家乡)
7、质疑:司空见惯的柳树,作者为什么要说它“神奇”?(板书:神奇?)言为心声,读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二、品读词句,感受“神奇”
1、学生默读课文5至7节,圈划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之处,写下批注。
2、学生集体交流,品析词句,体会“一株柳”成长的艰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7节。
(1)样子神奇(“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绿得苍郁,绿得深沉”“撑立”“锻铸”)
(2)萌发神奇(“遥远”“随意”“恰遇”“有幸萌发”“持续的干旱”“全毁了”“一茬一茬……旱死”“熬过……却躲不过”“绝不宽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3)壮大神奇(“一次又一次摧毁”——“虐杀”“冻死”“铺天盖地”“雷轰电击”“劈断”;“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复苏”“重新抽出”“多么顽强的精神”)
3、学生整理交流所得。填空: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它从()来到青海高原,熬过(),躲过(),奇迹般地萌发。它经历过(),经历过(),在()后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顽强地壮大。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树干和树枝();叶子()。使人感到()。
4、整理填空,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从遥远的河川
来到青海高原
熬过持久的干旱
躲过严酷的寒冷
奇迹般地萌发
在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中
冻死了
又复苏
在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中
劈断了
又抽出新条
一次又一次摧毁
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顽强地壮大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
树干和树枝
呈现出
生铁铁锭的色泽
粗实而坚硬
叶子
绿得苍郁
绿得深沉
给人以生命伟力的
强大感召
5、用“有的……有的……”或“要么……要么……”或“或者……或者……”的句式说一说青海高原上没有其他任何树的原因。
6、小结:这平常傍水而立,看似弱不禁风的柳树能在高原上萌发、壮大是神奇的。
三、对比讨论,感悟品格
1、作者望着青海高原一株柳,又联想到家乡灞河旁的柳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学生速读第8节,找出一句。(出示“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2、学生欣赏灞河柳树与青海高原一株柳进行比较。
3、出示表格:
学生自读第8节,根据表格的提示交流青海高原一株柳和灞河旁边一片柳的'生活道路与命运有什么差别。
4、学生交流比较后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5、引读第9节。
6、学生结合前文讨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
“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指什么?
成就了“一片”什么样的“绿阴”?
为什么它能在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中成就这样一片绿阴?靠的是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第9节。
7、最后一句仅仅是在写一株柳树吗?学生再读最后一句,把联想到的写在课文插图旁。
学生交流写话。
教师小结:一棵树、一个人,乃至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要有这种不抱怨的态度、不畏怯的勇气、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只要全力以赴抓住“一线希望”,就能从“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中走出一片天地来。
四、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言为心声,要想写好文章,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外,更要睁开心灵的眼睛读懂自然之美、自然之道。1998年陈忠实凭另一部小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2、作业:
读读写写——阅读茅盾的《白杨礼赞》,与《青海高原一株柳》比一比,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样子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萌发(想象)言为心声
壮大
课后反思
课终于上完了,课后反思三个问题,以寻找一些今后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值得吸取的教训。
一、为什么要上这篇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值得学生细细咀嚼品味。
二、怎样上这篇课文?
我备这一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次备课:把文本当作沙滩,带着学生去捡珍珠,然后让学生把珍珠磨成珍珠粉,吸收其中营养。基于这种想法,备课时我尽量找出文中有价值的词语(如“神奇”“望而生畏”“敬畏““伫立”“撑立”“虐杀”“摧毁”“锻铸”“奇迹”“不可思议的奇迹”“起死回生”“艰苦卓绝”“一方独立的风景”“一方壮丽的风景”)企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析词语,理解词语内涵,从而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但是,当教案完成后,发现课堂教学问题琐碎,以词语教学为单位,不符合六年级年段目标。第二次备课:把文本当作大山,带着学生去登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风景。基于这种想法,备课时我理出了课文的层次:青海高原——柳树的样子——柳树的萌发——柳树的壮大——与灞河柳树对比——柳树的精神。教学每一个段落,都从文中找出一句关键句,从关键句切入,带动理解整段,达到对各个层次的充分理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试上后感觉教学中教师牵引的痕迹太明显,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第三次备课:把文本当作草场,把学生放牧在草场上,让他们自由地吃草,各取所需,吃饱吃好。基于这种想法,备课时从“神奇”一词切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交流,关注重点词句。试上后块状明显,基本能达成教学目标。所以研讨课上我的教学设计以第三次备课的结果呈现。
三、上得怎样?
1、学生素质好
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课堂上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神奇”自读自悟,充分地地展开交流讨论,各抒已见,语言丰富,思想深刻,朗读感人。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写话只有两位学生交流。一位学生从不幸者的角度谈如何对待坎坷的命运,他把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内涵统一起来,显然课文增强了他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另一位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幸运者的角度谈体会,他对未来可能遭遇的挫折已经作好了心理准备,甚至渴望着经历一番考验,在磨难中进一步成长、成熟。学生精彩的发言使课堂充实而丰富。可惜,读后感交流得还不尽兴,学生对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认识以及对课文的理解没有更充分的交流展示。
2、老师要加油
作为教者的我,因为顾虑课的容量多,想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想多说,忽视了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职责,对学生的发言概括提升还不到位,使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层次不清晰,没有体现出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另外课件的制作还不够契合文本,如果进一步增加音效、视频,也许会更利于学生展开想象。此外,对文本的解读还有不到位之处,对散文的文体特点、课文的核心价值等还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课文死水教学反思范文
花样跳绳教学反思案例
八年级历史上册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
课文死水教学反思范文
花样跳绳教学反思案例
八年级历史上册血肉筑长城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反思
数学课年月日的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与反思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与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课后教学反思范文
音乐是好朋友教学反思
最新安全教育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反思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