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李盛老师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1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它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它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的又一重要学习内容,并且为以后的约分、通分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使学生学起来轻松,积极主动,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探索新知时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虽然是高年级的孩子,但是学生对于故事还是无法抗拒的,当问学生,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都兴趣高涨的回答:喜欢。然后表现出的那种认真的态度是难能可贵的,设计这样一个分蛋糕的生活故事情境,使新知蕴含在故事中,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课堂不枯燥无味。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图、联系旧知识,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获得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去。

  三、注意通过类比推理,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得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在内容上、在语言叙述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这对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是非常有利的。教学时,我注意利用知识之间的这一内在联系来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效果很好。

  四、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行。本课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学生都很有求知欲,很想继续探索下去。又利用学生的合作实操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引导,使得教学流程顺利而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前后呼应。当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就带领学生回到开始设置的故事情境中去解答一开始大家的疑问,这样的设计使整节课做到了前后呼应。本课由于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学生用的时间比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比较仓促,还有一个题目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以后教学要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凑。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触颇多,教学真的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追求更求真务实的课堂。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教学了数学第四单元中分数基本性质,整节课我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设计了根据除法商不变的规律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等数学步骤,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课堂上,我首先出示有关商不变的规律的复习题,引导学生回忆商不变的规律,然后又复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从这些已掌握的旧知识出发,思考“分数中的分子分母会有什么规律呢?”。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因为有原有知识的基础进行迁移,学生很快猜想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分别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并用阴影表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因为我没有出示书上的折法,学生折的方法比较多,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有个性的学习,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让学生观察组织语言证明这三个分数相等,因为折法不一样,学生说的也就不一样,有的同学说把三张正方形的纸放在一起,看阴影部分重不重叠,有的同学说因为三张纸同样大小,而阴影部分又都是其中的一半,所以三个分数相等?。这样,学生猜想出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得到了验证。

  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也使我认识到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但同时我发现无论怎样进行设计,多考虑的一定要是学生。在本节课中,由于对一些学习差的学生关注的太少,他们在学习这一节课时产生了困难。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的过程中经常出错。合作探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应该不断地完善。这些都应该是以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3

  本节课教学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实践运用,拓展延伸——总结反思,评价体验”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应用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探究方法和数学思想,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综观全课,反思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问题情境是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一个充满疑问和好奇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本节课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充满趣味的“阿凡提的故事”情境,当学生们被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时,教师设问:“阿凡提为什么哈哈大笑?”“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由此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展开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探索,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精神愉悦,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2、自主探究,经历过程。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课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和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等问题的引领下,进行观察比较、独立思考、推理交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经历了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自主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了得到培养。

  3、指导学法,感悟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从“学会”走向“会学”。本节课中,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比较”、“猜想”、“归纳”、“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总结阶段再次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重点提炼探究知识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还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4

  在一年一度的实验老师研讨活动中。我选择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授课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大胆利用“猜想和验证”方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得到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进一步地主动学习,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迁移引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正迁移,所以我在开课伊始板书:“2÷3”,然后故作神秘地说“我能变出一个和它的商一样的除法算式,你能吗?”学生纷纷举起了手,变出了一个又一个除法算式。“它还能变。”根据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将这个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一个除法算式变成很多除法算式,那一个分数能不能也变出很多分数呢?”帮助学生意识到商不变规律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定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的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学习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经历学习探究的全过程。我创设了探索场景,让学生首先猜测分数是否也有与除法同样的性质。接着充分利用直观手段,设计了折纸涂色的操作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三个分数之间的相等关系,接着引导学生一起探索这三个分数之间存在的规律,从而把具体的知识条理化,使学生获得具体真切的感受,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分数大小相等的算理。归纳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总结出规律后找出规律中的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再提出为什么这里的相同的数不能为零,并通过商不变性质的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关注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先进行基本练习,深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认识,通过应用拓展,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如游戏:老师写一个分数,你能写出和老师相等的分数?你能写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题2/7的分母加上1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该加上多少。此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辨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此话的真伪,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想到2/7=[2+()]/(7+14)=6/21,所以6—2=4的方法,还有部分学生提出更简洁的方法。思路如下:分母加上14,就表示分母增加了7的2倍,扩大到原来的3倍。同理,分子也必须同时增加2倍才能使分子扩大到原来的3倍,从而保持分数值不变,所以分子应该增加2*2=4。创新思维的火花在学生中闪现,体现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的沟通联系时,只是对照两句性质进行,没有举出具体的例子。如果能让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归纳方法从“特殊”到“一般”推进从而得出结论,就使得结论的得来更科学。

  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反思 篇5

  针对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应用反思如下:

  一、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学时要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本课时的教学通过分饼这一故事情境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听教师讲完故事之后,学生能说出三个孩子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说出三个猴子分别分到每张饼的。接着教师提问设疑,导入新课。

  二、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深入感知分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的过程,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让学生用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即平均分成2份,给其中的1份涂色,并用分数表示出来。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在动脑,得出分数1/2,因势利导,在两次对折的基础上再对折,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2/4)再次对折呢?(4/8)……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正方形的纸有没有变化?(没有)阴影部分的面积有没有变化?(没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得出:1/2=2/4=4/8,引导学生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经过总结得出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对此进行巩固后,再引导学生说出:0除外。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经历由“猜测———动手操作验证———得出规律”很快地突破了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巩固练习,围绕中心。

  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呈现,学生在此过程中兴趣盎然,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

  四、总结升华,结束本课。

  最后,教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生进行补充,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今后的学习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