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三边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本节课之前,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既学习按照角的特点分类,又学习按边的特点进行分类。但通过研究教材发现,要让学生真正通过操作、探究发现数学知识,目标不可定位太多,于是,本节课只让学生按角的特点分类。通过上课,我认为本节课在设计中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力。
在新知探究环节,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学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每个三角形中各有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几个直角。这个知识对他们来说很简单,但是我的重点并不在这,而是通过自己所得的数据发现问题。当学生把结果汇报完毕之后,大屏幕显示每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个数情况。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于是,有的学生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锐角个数最多;有的学生会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2个锐角。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如果没有这个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结论的。
二、教师的不断追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上,多次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规范。如当有学生发现锐角个数最多,钝角个数最少时,教师追问:“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最终得出了“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2个锐角”的重要结论。当学生自己把直角三角形的定义说成“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出示正确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时,教师再追问:“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答道:“第二句话没有说两个锐角。”教师接着问:“你认为哪一句更好?”学生思考后发现第二句好。为什么呢?学生答道:“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可以不用说。”看,在教师不断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思考问题不断深入,语言的表达也逐步规范。
三、渗透集合的教学思想
在揭示每类三角形后,我在黑板上顺势画了一个大大的椭圆,把椭圆看作所有三角形,里面分成的三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一类里面都有一个代表性的三角形纸片。这样的板书不但清新,同时渗透了集合的教学思想。
当然,在执教本节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还不够到位,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这些都是我以后应该努力向其他优秀老师学习的地方。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开课伊始,我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活动,引导学生对用三角形拼成的小船进行分类,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分类方法。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按多种不同的标准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将学生引入到按照三角形边给三角形分类的层面上?我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两种标准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进行分类,把重点放在按角分上,让学生发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点,以角的标准,将三角形分为了这三类。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看一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从而使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还可以按边的长度不同,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并能进一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交流的时间不充分,忽略未成功的学生及弱势群体学生按边分时,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等边三角形为什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没能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从这节的教学中,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这是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这节课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两个知识点:认识直角、平角、周角,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会根据图形或度数判断是哪一类角。周角的认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这节课,我们把“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作为判断平角和周角的依据,是对学生用角的组成来判断角的一个知识提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把这节课分为三个环节进行:1、学生小组分工合作量角,根据角的读数把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并说出各类角的特征。2、认识平角,这个环节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质疑——引出平角——学生用活动角摆出平角——学生用量角器量出平角的读数——探索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认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也采用了和第2环节相似的教学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周角这个教学难点,我们除了设计以上教学步骤还很好的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动态的角,和活动角操作来帮助学生认识周角。 疑问:在认识周
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度和360度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判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度还是小于180度,通过判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认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度,而不是0度,也让学生知道180度和360度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
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很多学生认为180度之后就是360度,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在评课时,有老师指出:增加这个环节有点超纲,给学生增加负担,到底有没必要增加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一个疑问。
不足:纵观整节课,教学目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不足:1、四人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形势,没有实质性的训练,学生不能很好的分配工作量,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不能很好的配合,这一点需要向生本教育的老师学习。2、时间控制不好,练习时间不足,量角的那个环节不应该在课堂上完成,应该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完成,然后课堂上再小组活动按照角的度数分类即可,这样就会节省很多时间。3、在判断180度和360度之间的图形是不是角时,教师没有指着角的符号来提问学生,指向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出错,这里浪费了一点时间。4、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在语言的组织方面还要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锻炼,还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谢谢!
学生在之前三年级时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本课是在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用活动角做角、用纸折角、用量角器画角等各种活动,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画出一定度数的角,能初步的估计角的大小。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认识各种角,第二环节是画角。对于第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带了学具盒中的活动角,通过边操作边观察,感受角是可以活动的,之后慢慢展开,得到由小到大的五种角,学生很快发现1周角=2平角=4直角,还列举了一种活动的学生尺展开是平角、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6时的夹角为平角,12时的夹角为周角等等,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折正方形纸,再次感受这3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没想到学生还折出了30°角(把90°角平均折成3份)和45°角(把90°角再次对折),还展开根据3个45°角指出了135°的钝角,真是在我的预料之外,没想到给他们一张小小的纸,他们竟折出了5种认识的角。这部分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也掌握的较好。第二部分画角,先是根据上节课记住的三角板上的三个角来画90°、30°、60°和45°的角,比较简单,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三角尺头上磨圆了,所以画出的角的顶点不够尖。接下来用量角器画角,我先让学生尝试画75°的角,没想到大部分同学根据量角的方法都能画出来,有的同学还觉得画角比量角简单,于是一起总结了画角的步骤“点点对齐,边边对齐,找刻度,连线”,画角这一环节也算是顺利的。
新课的内容就这样结束了,可随之而来的课后一大堆练习,又让我们头疼。《补充习题》上,要求用量角器量出2时、3时、4时、5时、11时30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由于要求是用量角器量,由于角的边比较的短,需要延长后再量,结果学生量出的角度是五花八门,而且误差都在5°左右(平时量角我们允许的误差是1——2度),5时很多学生量出是145°、155°,11时30分的答案更多,有160°、150°、155°、170°各种各样都有。于是只能和学生一起来寻找最佳的方法,联系学生之前举的例子,12时可以看作是周角,而钟面上有12个大格,3时和9时正好是直角90°,学生马上想出可以计算每个大格的度数,用360°÷12=30°,所以根本就不需要量,只要数一下时针和分针之间是几大格就可以了,半大格是15°,所以11时30分应该是165°。练习四中,要求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角,并且说说能拼出哪些度数的角?就这道题目足足用了半节课,先是用两个角合起来,先拼再交流,得到可以拼出180°、150°、135°、120°、105°、75°的角,接着再让学生思考,还能用三角板画出几度的角,得到可以用60°-45°=15°或45°-30°=15°的角,虽然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可是练习上出现用三角板画角时,发现好多同学还是习惯在拿量角器画角,真不知道该怎么要求他们。
《补充习题》上还出现了由两条交叉的直线引出的4个角,知道了一个角的度数,求出另外3个角的度数,还要说说发现了什么?解决这道题目,要根据一直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来求出另外的一个角,在全部算出来后,学生会发现4个角的度数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还发现对对面的角的度数是相同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角的分类》是人教验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角的分类》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一个问题的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是同一课时的两个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以我分了两个课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学生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教师尽量提供学习空间,使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活动角转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锐角,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再转出一个直角,同样要求量一量,再得出结论。教学钝角的时候,同样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教学周角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具转动的边,木条绕着它的一端转了一圈,由此得出一周角是360度。
在探索新知角的分类部分的教学环节,由于根据不同的标准,必然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另外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较弱,难免出现思维的漏洞,逻辑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机会,相互交流的平台。于是,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这样,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思维的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并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学生比较好掌握。但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则是这节课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在“大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开放以及知识的系统化三方面有所突破。整节课围绕“昨天大家都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和“你能在坐标图上分别找出其它各个角的位置吗?”两个“大问题”展开,使学生在回顾、思考、交流、讨论、汇报等开放性的学习形式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同时通过在坐标图中找相应角的位置完成对知识的系统化。
上课前一天,我布置了预习的作业。第二天上课,我主要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了本课的学习:一是“昨天大家进行了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二是“你能从坐标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先让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主要突破平角和周角的认识。接着围绕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这个问题,在坐标图上使学生系统理解掌握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第一个“大问题”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可是第二个“大问题”就需要进一步商榷了。这个问题第一次设计的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可是,这样的提问范围太大,学生的思考没有针对性,所以交流时学生说什么的都有。因此,在第二次设计时把问题改成了“你能在这幅坐标图中找到这些角相应的位置吗?”可是,问题又出来了:学生因为对这幅坐标图不熟悉或者不明白,理解成了在“图”中找到相应的角。有的孩子说这幅图上有四个直角,有两个平角。本来设计的理解各个角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在图上找角。所以,第三次设计时把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各个相应角的位置吗?”放在了引领学生找到锐角在坐标图中的位置之后。这样对学生理解题意就有了一个切实的指导,学生明白了是在坐标图上找各种角的范围,省掉了一些多余的旁枝末节,直接切中了对问题本质的研究,也便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
反思本节课对于设计“大问题”的尝试,我逐渐明确:设计“大问题”时,一要尽量指向性强,有针对性,使学生知道思考的大方向;二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对一些不好理解或是可能对学生造成误导的问题进行切实的指导,避免使学生偏离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快乐的快乐。
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由于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表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36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时或9时成90度,6时整成180度,12时整成36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来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时,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还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来,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而已。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
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另外,焦老师还在这节课中创设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角的分类》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触,对于直角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大多是属于直观的描述。本课时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地概括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地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等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重视合作学习,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次。巩固练习这一环节,教师把巩固知识融于游戏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用掌握,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真正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平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如果再在学生出现平角与周角分得不十分清楚时,抓住一学生说的周角时进行强调教学就更好了。
本节课是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尤其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经历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在共享中认识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体现了积极自主的意义,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系统,同时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2、提出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解决对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节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说出是什么三角形,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在本节课中,有良好的预设,同时又有一些随时动态生成的信息。例如:在要求学生分类的环节,初始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去分类,可以按自己的标准给三角形进行不同的分类,可又担心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也许各有不同,可能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也许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按角进行分类,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在汇报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按要求进行分类。
4、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在整过教学过程中,也有足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混乱,无条理。
2、按角分类,并且给它命名时,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三种三角形的三个角,看看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应让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使学生有一个阅读、认知的过程,这样会更好一些。
《角的分类和画角》这个课题主要认识周角和平角以及如何画一个角,并且能够对以前所学的几种角进行分类,鉴于教材的安排,想到学生的实际,于是我想先用活动角,把以前所学的几种角都引出来,便于学生对角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于是在课前我先制作了活动角——折叠的小纸扇子,开始从角的两条边旋转开始,学生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三种角的特点,明确大于0度而小于90的角,让学生继续观察,活动角的旋转,旋转到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学生由于早就预习了课本,就大声喊着;平角。我顺势再问,你觉得什么样的角是平角?让学生加深思考,有的说两条边成了一条直线,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对不对?引导学生明确:当角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说这是一个平角,顺便再用学具演示一遍,加深印象。周角的认识也是如此,关键是认识几种角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后知道1周角或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等。画角是在学生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为此我先让学生用活动角摆出特定度数的角,大部分学生能摆出特定的角,所以我通过试错的方式指导学生领会在摆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进而引出如何去画一个角,以及在画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在这节课当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光盘课件的教学,结合大屏幕打出思考题:什么叫做角的分类,你会怎样思考或怎样做?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角的分类学习感悟能力,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的权利。
从课堂的效果看,学生的发言开始有点出乎我的预料,反面的意见一度占了上风,很多同学都认为角的分类的不值得学习,太难学了。并将不值得的原因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说明,有的是从画角的重要性来说不会画,有的提到不想画角,只想笔算等等。通过学生的回答,这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孩子在思想感情认识方面的确存在比较自私,自我意识比较严重的弊端。也有一些同学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到了,特别有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提到这样一个观点,人生的价值不是按角的分类来学习角的种类。还有一个同学提到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而学习。这达到了我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角的分类来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本领而学习,去感受和体验数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从整体看有一个学生不特别满意,由于现在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自我意识很强,所以对一少部分同学感到不可理解,这种观念的存在也比较正常,所以在课堂上,我真正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学生的发言中加以引导。最后给了学生课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后完成怎样去体会画角的感受,,并通过课后的反思将怎样的思路去完成,这样大部分同学会通过自己动手画角有了一个认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客观的理解,去感悟角的分类和怎样去体会画角,进而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起到课改当中所提倡的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我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据《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量一量、操作、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环节都是为了使学生能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在这节课中,孩子们自己探索的比较多,也因为第一次尝试,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不够,教学任务虽已经完成,但我觉得还得好好深思一下自己的课堂。
一、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探究。
“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一节我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很多的。本课一开始,让学生自己口述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口述完毕后,让学生用学具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度数。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给角进行分类。于是,有的学生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锐角个数最多;有的学生会发现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3个锐角。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学生自己发现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如果没有这个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是无法理解这样抽象的结论的。在这样的操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数学也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题海”大战之后的厌倦,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二、学生在“冲突”里更明确。
不断制造认知冲突,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在学习按角把三角形分成三类后,质疑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可能出现两个直角吗?有可能出现两个钝角?会不会有平角?学生疑惑,认知冲突的形成充分激发了学生渴求探索的欲望。但是片刻后,孩子们一个个小脑袋很快凑到了一起,认真专注地研究起来。有的学生用小手比画着,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不能大于180度来反驳。孩子们的探讨的争论声中,他们对按角分类更加的清晰,明确。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只露出一个角,猜一猜这个三角形属于那种三角形?)看着学生一个个小脸上洋溢的尽是自信的笑容。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脱口而出是锐角三角形。我追问:“肯定吗?”学生有了思索,有了争论,有了冲突。之后,他们的汇报更是精彩,学生明白了每个三角形都有锐角,要判定是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学生在操作按边来分类时,我紧紧把握学生的想法,有的学生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分成三类。我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并不时地投去赞许的目光。
我在“反思”中成长
本节课,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动”起来了,思维真正“活”起来了。但在课堂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里总结出以下几点改进方案:
在学生进行给三角形分类学习之前,还应该更明确地给学生一个研究的方向,比如说:“在研究三角形的角的特点时,你们该选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呢?还有什么办法?然后再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可以快速选择方法,并且在老师讲要求的时候也提示到需要测量直角三角形的每一条边,才能找到特点,进行分类,这样的合作学习,更合理有序的。上课前,总感到内容很多,怕时间来不及,有的地方操之过急。在学生汇报按边分类时,没有更好抓住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当学生出现⑤号图形的分类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把自己的想法说具体,这样更有说服力,其实这也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最好时机。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上出现的不如意的地方,正是我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还不够到位,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等等,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的成长。我坚信,每天有收获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识
1、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学体会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1、利用知识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这样顺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引入新课,体现知识源于生活。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直角时,我直接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准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学习锐角和钝角时,我都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去感受它们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而对于平角和周角的学习,也是通过学生动手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状,并通过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数。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准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足够的学习空间。
(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长方形、活动角等。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转一转,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各种角的形成。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并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索过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深
对于教学平角和周角的认识这一知识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状,推导出它们的度数,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认识,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重了表面。
2、重点知识没有讲透彻
在讲课过程中以及课后的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各种角以及度数的掌握,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掌握的很透彻,因此我反思得出还是自己在讲授新知识时没有很好的把重点内容讲的很到位,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直线和平角的区别,周角和射线的区别,可能由于设计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考虑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就可以区别,而没有更深入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部分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错误。
4、教学程序出现次序颠倒现象
在教学完平角后本来应该直接引导学生探究平角和直角的关系,而我在教学完周角以后才共同引导学生探究直角和平角以及周角的关系,在教学程序上出现颠倒。
5、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教学语言不太严谨,比如说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准确表述等等。
6、评价方式太单调
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做的还不够,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师的激励有关。
四、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学习课标,熟话说“学无止尽”,确实如此,一天不学习就感觉自己落后于别人,因此我继续坚持每天备课时认真的研究教材与教参,以及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多方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做到每节课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适时合理的使用教学评价语言,通过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决定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课课理用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应学的知识,并且巧妙的利用评价,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关系到整节课教学的成败,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做到考虑全面,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等等,设计重点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合理的教学过程。
4、适当的运用给予学生评价,学会教学中急中生智,合理处理教学生成资源,教学机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的总结研究,不断的学习参考,虽然这方面能力的练就需要大量时间,大量精力,但我会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本课教学先引导学生根据角的类型将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围绕三角形的分类设计了一连串的学习活动:画一画、连一连、折一折、分一分、拼一拼、猜一猜等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应该说准备是很充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现作个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片段一:
有一点确实在备课过程中疏忽的,那就是:学生对角和三角形的概念似乎有些混淆。例如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观察图形,说说这个图形中有()个直角三角形;有()个锐角三角形;有()个钝角三角形。在作业中发现不少学生写有10个锐角三角形。
找了几个学生面谈,发现他们在数锐角三角形的时候是数这个图形中锐角一共有几个。看来学生将锐角与锐角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混淆了。
回顾课堂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请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在巡视中发现有几个学生画的是锐角、直角和钝角。但是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候仅仅是提醒他们几个学生“画的是三角形”,他们就更改了过来。
我想这次教学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一味地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目的。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然后再将最后一个题目提起来,让学生找找这个图形中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样的话应该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片段二:
本课在教学“猜一猜”这个环节中,充分运用了电教媒体展示性能好的特点,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在猜测第三个图形的时候,开始100%的学生认为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经过多次质问,有两三个学生举手说还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回答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带着疑虑的神色看着老师。此时,用课件演示出可能的三种情况后学生们恍然大悟,连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相信这样的呈现方式会给学生留下相当深刻的印象。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十五篇))
初中体育排球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三篇)
高二美术教学反思2篇
联合贷款协议书范本
初中体育排球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三篇)
高二美术教学反思2篇
半截蜡烛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六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教学反思
四年级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
莫泊桑拜师教学反思范文(精选四篇)
影子的秘密课堂教学反思
剪纸教学反思范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关于学生的教学反思
西门豹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我喜欢的玩具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学反思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