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学反思

马振华老师

  《五四运动》教学反思1

  刚打开历史教材第16课,我就陷入困惑当中。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但是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相当熟悉,并且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最后增加了“五四精神”。如何对高中生讲述这节课呢?针对高中生认知特点,我将教学内容整合成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四个环节:风雨如晦——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雄狮乍醒——五四运动的经过、薪火相传——五四精神、弘扬五四——时代的召唤。这样的设计在视觉上避免了老一套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按照新课程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要求,我对这四个部分的教学方式又做了各有侧重的处理:第一环节讲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我运用史料让学生分析得出信息。第二环节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通过播放五四运动视频,然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中的表格,这样避免了对初中的简单重复,又节省了时间。把重点转向对五四运动过程的总结中,设问:“五四运动两个阶段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这个问题的设计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最后的重点落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既符合课标重点,又一语中的。第三环节阐述五四运动的意义。最后一环节讨论在和平年代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讨论结束后让学生重温团歌,从而达到了情感教学目标。整个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环环相扣。

  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五四运动》教学反思2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展示了视频和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课我分为“探索五四”“回顾五四”“感悟五四”“弘扬五四”四部分。

  在“探索五四”环节,我借助电影片段“我的1919”再现历史情境。在 “回顾五四”环节播放“五四运动”片段,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感悟五四”环节,既是课本的难点,也是本课的升华。在“弘扬五四”环节,引发学生思考,以*的讲话鲜明的将五四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课堂上,沉淀在学生心中。

  缺点:本节课展示的资料较少,导致学生的讨论不足,探究不够深入。

  《五四运动》教学反思3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本节课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学习。

  1、本课从实际生活情景引入,从而引出课题。

  本课开始,设计了一个问题:进入初中,就没有儿童节了,那时属于你们的节日是什么节呢?以此把学生带入到课题,引发学生对五四这个节日由来的质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主动去了解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的故事非常简短,如果老师教给学生只要几分钟,寥寥几句话就可以说完,但真正理解它还需要下翻功夫。因此,我想教给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来理解领悟。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收集了一些信息,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这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波及了哪些国家?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课外收集资料,来加深理解。

  3、激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课上我是通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如:“同学们,看了这些和约的内容,你有何感受?你就是当时的北京学生,你是否愿意参与这次运动,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思考、理解,

  从而增强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获得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90多年前莘莘学子们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败笔之处:

  1、对学习理解能力薄弱的学生关注不够。着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让所有学生都变成优秀生,是不现实的,但让他们都有提高,总是可能的。所以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全部学生,尤其是学习薄弱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帮助。

  2、没有掌握好时间,整节课前松后紧。在课堂的结尾之处,原本设计了《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首歌给学生欣赏并吟唱,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感受五四精神给青年们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深远意义,但因为时间关系未能实施。所以,如果能在时间处理上更合理,教学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