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一定是多样性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十几减九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2、教师通过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列式计算。创设相应的情境:
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是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顺利地引入新课。
3、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必须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验、去发现。在探究十几减九的算式的规律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学生热烈地讨论、质疑、交流,真正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合作中领悟、发现规律。在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了发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十几减9》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 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经历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3.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口算十以内的减法以及求加法中的未知数和9的分与合。学生经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这些加法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通过实物操作探索算法的经验,这就为主动学习退位减法创造了条件。
教材把十几减9的教学设计成四个层次。例题和练习第一题,主要是通过操作进行计算,重点让学生掌握3种方法;练习第2、3两题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想家算减”的方法去解答。;最后两题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发现一些规律。
新学期第一节课,有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表述不完整,特别是有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但自己不能用规范、完成整的语言表述出来。练习最后一题,从“11-9”一直到“19-9”,先请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他们观察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得数的关系,许多孩子发现了得数比被减数个位数多1,这是个能很快说出答案的秘诀,只要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答案了,发现这个规律,孩子们的计算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混淆了个位数字加1还是减1,在接下来“十几减8、7”的新课中要加强讲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 9”的计算方法。
我采取了让学生同桌合作,摆小棒,全班交流的方式,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探究15-9=?你是怎么想的,再动手摆一摆小棒,让同桌两人说说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是想9+()=15,因为9+6=15所以是6,还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10-9=1,1+5=6,我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叫“破十法”,我看已经有学生说出来了“破十法”,也没再让学生再多摆几次小棒,多说说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就忙着开始做练习题了,做题时我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有的学生说得根本不对,有的学生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做的,对于本节课刚教的“破十法”学生真正掌握的不多,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法,我只注重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没有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我明白了,在教学中,当学生探索出多种方法时,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整理,引导学生选出最优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我在教学十几减9这节课时,一开始,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算,后面的想加算减做了铺垫。一开始,同学们通过观察主题图,能够很快找出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15-9,当我问到15-9等于多少时,大部分学生立刻说出是等于6。当我再问:你是怎么算15-9时,学生似乎不知道从何下手去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让学生用学具来摆一摆,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算法,相互启发,激活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还有一种“破十减”需要学生掌握,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上课之前想了很多种方法,最后选择创设情景的方法,我希望通过摆圆片,让学生领悟到“破十减”法的过程。给学生一些引导,让回答的学生一点一点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最后再向大家介绍了此方法的名称。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这个有趣而熟悉的游园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贯穿全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喜欢的活动联成一体。通过解决“还有几个气球?”“还有几个没套中?”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只写在纸上的算式,而是蕴藏在生活中的一个个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只有经过了独立思考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合作。本节课中在探讨“15-9”算理时,就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并借用小棒来帮助和验证,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15-9”的算法,最后全班反馈与交流,从这些算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同时体验到了同伴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三、鼓励算法多样,并注重算法最优化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汇报交流“15-9”的算理时,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他们的选择,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就应加以肯定。然后在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出哪种方法最好,算法最优化的过程成了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完美的统一。
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一、灵活处理教材,创设生活情境。
想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以动画角色贯穿全课,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选择例题时,我感觉风车、猜字谜在我们的孩子心中没有太大印象,所以选择了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角色懒羊羊、灰太狼以买苹果,付钱为例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但课件中的苹果图是从网上下载的13个苹果所以例题就改变了。练习第1个,智慧棒开火车多遍口算,再总结算法,让学生体验到有的方法更简便。
二、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赵静夷是班里的落后生,从口算到做题,我时时关注她,因为没有预设到她接受知识太慢,所以导致托堂。在例题出示后我让同桌说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像崔云博说的算法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样做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习题设计。
计算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我设计了智慧圈、智慧棒、帮鸟儿回家、小小智慧星等题目,让学生在玩中学,变枯燥为有趣。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是课堂预设与实际偏差比较大,导致压堂。
二是教学评价不够多样,以后要注意。
三是课件演示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出错。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由小猴卖桃子引出问题13-9=?接着教材中出现了四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也是先把13分成10和3,先减去3,再接着减去6,;四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
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有的学生说13-9,先用10-9=1,1+3=4。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再三反思: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
这是一节课计算教学课程,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学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学习后面的十几减8、7等内容就比较轻松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备课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授课时,为了引出多样化的算法,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相关的复习题,为可能出现的算法作铺垫。在口算“13-9”时,只有个别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这是一种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理解了。值得关注的是,在我问及答案是多少时,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4”。再问他们是怎样想的,一个个不知所言。于是,我让孩子们摆小棒,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题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抽象的计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在交流摆小棒的过程中,我再帮助学生抽象出口算方法,这样,孩子们的口算方法渐渐丰富起来,有些甚至是教科书上没有出现的,有的孩子也用珠心算来算题……
尽管有些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只要正确,我都给与肯定。毕竟孩子动脑筋思考了,保护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多丰富多彩,只是由于年龄的因素,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出来,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他们的思维模式。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至于多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老师的引导和孩子的积累想结合,答案一定会水落石出。老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耐心地引导以及学生持久性地学习,逐步使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课之初我就安排了对九加几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数的复习。在探索算法这个环节,我们的学生算法并不多,一个就是“想加算减”,即想“因为9+()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一个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于平十法,班上没人想到。既然没人想到,我自然也没必要强求,所以在2者的基础上,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为是个别人的思路,所以根据举手表决有部分学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这儿请学生分别说一说10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要加上3.来帮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考虑,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想加算减”的方法。一开始我是挺高兴的,因为教材不就是要他们优化出这种算法吗?但是我联想到以往的学生,好像没有这么集中的,想法很开,学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1.学前教育:当我把13-9=?这个问题抛下去以后,几乎顷刻之间学生就举手了,而且举手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他们是有心理准备的。
2.忽视学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上课之前,我看到教材边上这样写道: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样算?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或其他学具进行操作,帮助思维。所以当我看到班上那么多学生都举手后,我想当然的认为他们肯定不能算是计算有困难的,所以就没有让他们操作学具,而是直接让他们发言了。如果让他们利用实物考虑先去掉什么,再去掉什么,想法就能比较开放了。从这点上看,我这节课处理不当之处就是没能让学生很好的借助实物进行思考,对计算的表象形成不够。
计算教学如何能利用好学具,不为学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学生能借力而学,我想是我要继续思考的地方。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想利用练习一里面的题目再加工一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同时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学生们的实际思维水平,这是我常常犯的错误。
一、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4、自身心理素质不太好,站到讲台上较紧张,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思维变的比较混乱。
二、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
由于刚开学才一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三、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学会引导的技能。
4、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四、我准备这样做:
(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几减九》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通过这课教学实践和老教师的指导评课,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最直接的是我知道了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应怎样适时介入引导,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如引导的语言有:“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谁再来解释一下?”“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和5呢?”“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我想如果我适时加入以上适当的引导,学生不仅很容易了解算法的多样性,还能理解算法的合理性、培养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会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地闪现,碰撞。其次,我觉得这一做法不仅仅适用于计算部分的教学,它还适用于整个数学学科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各个学科都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各类教育教学理论,绝不能停留在对新课程理念的泛泛理解上,在教学新方法上不仅要掌握形式,更要注重实效和本质。
《十几减九》这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学习之前教师应提前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到位,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尤其个别学生更能增强学习的自信。教学新知时结合主题图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吸引学生“入场”从整题到部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以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集中在小丑手中的气球上,引出课题,十几减九。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计算,孩子们用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一一呈现出来。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情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但能培养其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在研究《十几减九》方法时多做文章。而且能够运用“破十法”、“算加想减”的方法清楚明白地讲清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对算法进行强化。
3.加强练习,提高运算能力。针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你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同桌相互出题计算”、“游戏中计算”等,既加强了训练,又不失趣味性。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我们应通过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个别生加强辅导。
这节课我教学的是《十几减九》。让学生先看图,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初步学会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想加算减)。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从自身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精练,不会使用专业的教学术语,比较罗嗦。一个问题学生说完后,我又接着重复一遍,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让学生感到不耐烦。总的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2、不会使用儿童语言,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比较单调。只用了“好”、“很好”,没有走进学生,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好。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没有教学激情,所以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学生在课堂中死气沉沉。
其次,从学生方面反思:由于刚开学才两三周,学生还没有回到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没有走进角色,感觉学生也不太适应;再加上第二单元的内容和第一单元的内容没有联系。上学期学过解决问题,也只是让学生试着提一提,也没有当成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本节课又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就不会提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有时他们能够想到、做到,但就是不能表达出来。比如我讲的破十法,十五分成五和十,十减九等于一,一加五等于六。学生会这种方法,但就是不会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差。
第三方面,我从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反思:
1、导入新课不新颖,练习题设计比较单调。
2、在备课过程中我过高估计了学生。
3、我深刻的感悟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进教学内容中;如果老师有一步引导出错,学生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偏越远。本节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引导有误,不会引导,以至学生走投无路,无话可说。
今后打算:
1、逐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同时也逐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
2、多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虚心向老教师学习,逐步学会引导的技能。
4、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我准备这样做:
(1)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十几减9》教学反思20以內的退位減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反思如下:
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而在计算思路上也做好了铺垫。教学例1时以扶为主,出示了书上第10页的主题图,孩子们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15-9,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接着让孩子们同桌讨论,你是怎么计算的?孩子们讨论开了,接下来让孩子们交流汇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背景中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书上的主题图,使乏味的运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连成一体,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计算算式的结果。
因为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知识能力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有的解法不是很简单,不一定是最佳答案,但毕竟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它闪耀着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优化过程。
2、既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
班上的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计算15-9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思维水平上也是有差异的。王鑫:9+6=15,15-9=6;雷鸣:10-9=1,1+5=6;有的同学通过观察与思考说出15-9=6,多种方法呈现后,我不急于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两次比较、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分析、比较中,使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方法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地选择想加算减的方法。促进了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在练习中有的同学对破十法还是对新知仅知其然,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如14-9= ? 10-9=1 1 + 9=10。
在十几减九的教学中,力求方法多样,“想加做减”或“破十法”中选择一种,在交流这两种方法的时候需要适当的强调;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其中的一种方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注重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创设“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2、注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让学生合作,摆小棒,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要求他们对这些方法进行反思,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比较,谈谈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你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哪种?为什么不喜欢,你觉得它令你不喜欢的原因在哪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领会,学生对不同的算法就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
不足之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觉得在这些方面没有处理好。
1、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2、对教材的理解不透,以至于出现给计算方法的错误命名。
还有的学生确实不会,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是不能正确地表述。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工伤事故赔偿的协议书
装修协议书模板锦集九篇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2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十五篇)
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2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学语文树和喜鹊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草原教学反思十五篇)
小班教学反思汇编十五篇)
指数函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景阳冈教学反思十五篇)
9加几教学反思(十五篇)
品德与社会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反思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蝴蝶的一生
六年级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单元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观潮教学反思范文十五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Can you sing教学反思
滚动呼啦圈教学反思
安全用电教学反思(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