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计划四篇

阿林老师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为做好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科研室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导室工作计划,结合学校教科室的“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的推行,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教育教学法规,落实素质教育和自成教育。通过数学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渗透终生数学教育思想;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到必要的数学知识,并通过数学课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自强成才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班以农村孩子居多的班级。他们虽然大多朴实善良,但因为从小家长管不上,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较差。通过一年半的努力,本班数学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无论从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已初步形成。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数学思想方法已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但一些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数学知识上一些拔高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的同学人数还不理想。

  三、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16章:分式;第17章: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

  第19章:四边形;第20章:数据的分析。其中前四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选择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做到堂堂清、天天请、月月清。

  6、开展分层教学,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这三类学生。

  7、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和教案。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特别是姜盼丽同学,进行个别谈话,重点对一些基本知识和一些关键知识进行辅导过关,为其以后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铺平道路。并通过实例教育,让他们树立自强成才的信心。

  五、全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第1——4周 第十六章分式

  第 5——6周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第7——8周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第9——12周 第十九章 四边形

  第13——16周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第17——18周 复习 检测

  一、本学期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确立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目标的具体做法。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上)的五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

  妙在开窍。因此为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我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转载自,请保留此标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同时在言行上,教师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

  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

  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教学研究计划

  课堂教学与数学改革是相铺相成的,做好教学研究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本学期将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犎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犞岫猿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三章犑凳 本章通过对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进而导出无理数的`概念,从而把有理数扩展到实数。教学重点: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和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平方根及其性质;有理数、无理数的区别。教学关键提示:从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从而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与性质。

  第十四章犚淮魏数本章主要学习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并从函数的观点出发再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教学关键提示:应用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分析函数问题,建立运用函数的数学模型。

  第十五章犝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学关键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并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116分,不及格的学生仅有7人。总体来看,成绩还算不错。七年级尚未出现两极分化,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学习。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在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大功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四、教学设想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778论文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六、培优辅差计划

  优生辅导计划:加大难度,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班级取前10人,每周开展活动一次。

  差生辅导计划:狠抓基础,立足课本,提高信心,激发兴趣。班级取最后10名,每周辅导一次(或二次,视章节难度)。

  七、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辅助活动

  备注

  预备周

  8.25—8.31

  制定计划

  1

  9.1—9.4

  11.1全等三角形(1)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判定(3)

  2

  9.7—9.11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判定(3)

  11.3角的平分线性质(2)

  3

  9.14—9.18

  数学活动、小结(2)

  单元测试

  4

  9.21—9.25

  12.1轴对称(3)

  12.2作轴对称图形(2)

  5

  9.28—10.30

  12.2作轴对称图形(1)

  12.3等腰三角形(4)

  6

  10.9—10.16

  12.3等腰三角形(1)

  数学活动、小结(2)

  单元测试

  7

  10.19—10.23

  13.1平方根(3)

  13.2立方根(2)

  8

  10.26—10.30

  13.3实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

  重点:

  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难点:

  获取数据时,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自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

  提问:上节课小明想了解周围的人是否具有节水的意识,设计了一个统计活动,请同学们回顾他经历了哪些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提问,帮助同学们回顾简单的统计过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顾过程,全班交流后汇总。(学生可能不是很全面的总结出来,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从事一个统计活动要经历的过程:(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实施调查;(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作出决策。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板书课题

  二、 引导自学 理解概念

  1、学生活动:自学课本160页的内容,了解总体,个体的概念。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举例理解: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

  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

  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

  课件出示: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1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你认为该如何进行调查?引导出抽样调查

  2、学生活动:自学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学生活动:初步体会普查的应用与局限性,从而引出抽样调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自己体会两种调查方式的区别,加强学生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下一环节的自主研究。

  3、自学检查:调查方式的选择(个人独立完成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回答.)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

  (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普查)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

  (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抽样调查)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抽样调查)

  4、结合以上实例,尝试写出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 普查 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

  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

  缺点 普查 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 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5、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2)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活动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6、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好,下面的学习,同学们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学习吗?

  教师活动:提问: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

  课件展示: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课件出示课本图6-5)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课件出示课本图6-6)

  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课件出示课本表格)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

  (2)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

  全班交流:

  小组内讨论完后,学生可以在全班内交流。

  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颖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三、课堂小结:

  1、基本概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么优缺点?

  3、 谈自己这节课学习方法上的收获与感想。

  四、课堂作业:习题6.2 4、5

  板书设计

  普查与抽样调查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

  2.普查、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抽样时: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样本的大小.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解概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重难点的突破上,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和归纳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全面,还有部分学生的主观性较强,忽视了理性的判断,也影响到突破。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合理给出客观的结论。

  现在是不是感觉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数学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计划进度表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工作将围绕我市和我校开展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我们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1、 按教务处统一部署,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的新课程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新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九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 加强备课组的常规管理。

  一周开展一次备课组会议,了解、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情况。配合教务处一月一次对各教师的备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学案和教学中。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学案,布置练习,统一考试。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

  (四)加强资料建设

  我备课组要编写或选用符合我校实际、课堂适应、学生欢迎的上课资料和训练检测资料。初步摸索出适应学生实际的小单元检测资料,电脑备份,以便选用,资源共享。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抽空将平时教学心得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为自己和本组积累教学财富。

  (五)开展课题研究

  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学习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既要向学生教方法,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积累方法。要把立足点放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探究学习”中来。要注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在教改方向上,九年级主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试能力上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重点是把学生尽快地引上正轨,同时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验。以培养优生和缩小后进生作为教改的突破口,用鼓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赞赏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各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确立自己的教改课题。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做好开学初的准备工作,讨论制定本学期我备课组的教研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确定集备教研活动时间。

  2.组织学习新课标以及教学改革的有关文章。

  3.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各项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十月份:

  1.开展集体备课、组内开课,组织讨论,进行课后反思。

  2.开展集体备课、组内说课,组织讨论。

  3.组织好期中复习材料。

  十一月份:

  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十二月份:

  教学资料库建立、交流单元测试资料。

  一月份:

  1. 总结积累教学案例每人至少写一个教学后记,或整理一篇完整个案(含教案、实录、教学反思)或完成一个教学案例。

  2.做好期末复习、考试。

  3.期末考试、寒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