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陈迹已随风 就此讽谕当世人 ――杜牧之《过华清宫》(节选)前附:过华清宫
杜牧
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品读之:
历史陈迹已随风 就此讽谕当世人
―――杜牧之《过华清宫》(节选)教案
潘林峰
教学目标:
体会杜牧诗歌(本诗为七绝)的风格特色。
教学课时:
半课时
教学流程:
1、简要介绍一下诗歌创作的背景和作者创作情况。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文学家)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写了不少忧国伤时、感怀身世之作。
骊山上的华清宫是唐玄宗的行宫,唐玄宗后期骄奢淫逸的生活很多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时过百年之后,诗人经过华清宫,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一组形象鲜明、寓意深刻的咏史诗《过华清宫》,借人们熟知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含蓄有力地讽刺了晚唐帝王们的荒淫享乐,规劝当朝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2、诗歌的体式:
近体诗里面的绝句,七绝。(从格律看,它是受格律的限制的,比如句数、字数、押韵、对仗来看等等。)
3、学生朗诵诗歌,并注意字词解释:
骑:注意两首诗中该字的读音
4、诗歌意境和诗意的品味
第一首:
故事讲解:
据说荔枝为南海(今广东一带)所产,生于蜀的杨贵妃好食荔枝。唐明皇为博得杨贵妃一笑,不恤人命,千里飞骑送荔枝,害命伤财。
诗意品读: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从长安回望骊山,东西绣岭,繁华似锦,想像中百年前的情景尤是如此。
百年前的某日,山顶行宫(华清宫),千重山门依次而开,莫非战祸又起、军帖又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嘶人乏,红尘随蹄起,莫非果真军情紧急?
却是妃子破颜一笑!谁会知晓竟是给贵妃送来了鲜荔枝,“无人知是荔枝来”!愤极,亦荒谬至极!莫大的讽刺啊。
第二首:
故事讲解:
安史之乱征候频显,而糊涂荒淫的唐明皇居然一无所知,虽有派使渔阳探访,却终被佞臣奸人所愚。玄宗依旧歌舞升平,“霓裳”一曲舞,舞破中原河山,才下来,仓皇外逃至蜀中。悲哉!
诗意品读: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新丰那边的绿树林扬起了黄尘,探听安禄山动静的使臣飞马回来了(得禄山贿赂,他们带回“不反叛”的信息)。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于是,一片歌舞升平,骊山千峰依旧《霓裳羽衣曲》,表面的太平却已隐伏危机的号角。
直到叛军攻破潼关,进逼长安,玄宗和贵妃才(注意诗中的这个“始”字)从骊山华清宫上下来,仓皇外逃避难。
虽说是叛军攻破中原,又何尝不是玄宗沉溺享乐,自己舞破中原的呢?!可叹啊!
5、朗诵:注意停顿,读出杜牧的清新俊爽,体会诗人这组咏史诗的思想感情。
6、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
《过华清宫》教案教学设计2
过华清宫 (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的】
一、 诵读;
二、 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一、 理解诗意;
二、 准确掌握字词意思;
三、 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长安回望绣成堆”
【学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意;
2、了解背景材料,包括作者信息;
3、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4、复习以前接触过的作者的诗文。
课堂教学
一、 导入课文:杨贵妃是哪位皇帝的宠妃大家都知道吧?(唐玄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了解唐玄宗是什么样的皇帝,还有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这些现象的。
二、 杜牧,字牧之,晚唐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又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三、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误国所作。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史书记载,许多差官因为帮杨贵妃运送荔枝,都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四 、 范读全诗:要求:注意听朗读时的感情,同时注意停顿特点——七言绝句2、2、3顿或4、3顿。
五、 研习课文
(一)、首联: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思考:为什么是从长安回望骊山?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送荔枝者直奔京城长安却不见皇帝和贵妃,只能回头送往他们的行乐之地骊山。诗人从侧面说明了皇帝终日作乐,不理朝政,昏庸腐朽的生活。
思考:如何理解“绣成堆”及其深层的意义?
明确:“绣”指的是骊山上的东绣岭、西绣岭,同时又指山上佳木葱茏,花繁叶茂,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宛如一堆锦绣,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这从侧面描写了唐玄宗对贵妃过于宠爱,以及其骄纵奢华、辜负民意、贪图玩乐的`生活。
(二)、颔联:山顶千千万万的门依次地打开了。
思考:在这句诗中点睛之笔是哪个词?为什么?
明确:“千门”。首先“千”是数字虚用,不一定就是一千扇门,而是指很多扇门。描写了骊山上建筑群繁多,再次表明了统治者骄奢淫逸,贪图享乐的生活。也描写了送荔枝者的道路艰辛,表明当时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苦。
(三)、颈联:一人赶着马车飞驰而来了,惹得妃子开怀地笑了。
思考:“骑”是什么意思?在学过的课文中哪里有出现过?
明确:读音为ji(入声),这里是一人一马的合称。古文中大多数都用此意。如《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乐府诗集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讨论:这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明确:承上启下句。解释了上文“千门”为何打开,并引出下文马车运的为何物。同时引出“妃子笑”,妃子为什么在马车来时就笑了?这里成功地制造了悬念,引起读者的疑问和兴趣,为下文的解释埋好了伏笔。
(四)、尾联:没有人知道这马车上是载着贵妃最喜爱的荔枝来了。
提问:读到这一句有何感想?
明确:开放性提问,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全诗以“回望”起笔,逐层地设置悬念,最后揭露谜底。全诗没有难字,清丽俊俏,活泼自然又富有深意,同时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借此诗揭露了唐玄宗的为讨好杨贵妃而任意妄为做出的荒唐事件,有力的鞭挞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以此告诫后人。
七、 课外拓展:作者诗文主要风格:
设问:杜牧的诗文我们以前接触的有哪些?说说这些诗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明确:《江南春绝句》、《赤壁》、《泊秦淮》、《清明》、《山行》、《题乌江亭》、《阿房宫赋》
特点主要分为两类:1、《山行》、《清明》属于写景抒情诗。其特点主要是清新明朗、色彩鲜明、情景交融、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2、《赤壁》、《泊秦淮》、《江南春绝句》、《题乌江亭》、《阿房宫赋》等属于咏史怀古诗。其咏史怀古诗多写得才气纵横、气势磅礴、强烈的忧患意识、忧郁、发人深思等。
七、 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黄莉惠
李约《过华清宫》诗歌鉴赏(译文)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本诗运用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翻译..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杜牧诗三首之《过华清宫》《题乌江亭》教案
《杜牧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4、熟读、背诵《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题乌江亭》。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特点历史事件的看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归纳、演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之前我们学了李白、杜甫的诗,今天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李杜”的诗。大家知道“小李杜”是谁 吗?
二、 课前预习
1.文学知识小测
杜牧: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因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区别(李白)(杜甫)。著有《樊川文集》。
2.杜牧的诗作
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谕、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咏史诗成就最高,他运用史料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把历史、现实和个人思想融合在一起,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阐发自己对历史的独特见解,十分有新意。称为“二十八字史论”,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他的咏史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题乌江亭》。
三、 明确教学目标。
四、 学习《过华清宫》(其一)
1.写作背景介绍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是唐代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2. 请你描绘一下诗人“过”华清宫时看到和想到了什么情景?
历史事件:杨贵妃吃荔枝。
3.诗人通过怎样的写作技巧来展现其对看到的景象的态度、目的?明确诗人的态度和目的。
诗人态度:批判、否定。诗人目的:
借古讽今,反映帝王贵妃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写作技巧: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
4.小测:对杜牧《过华清宫》(其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唐玄宗命人远途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描写,深刻揭露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B.起句写从长安“回望”骊山,“回望”点明了题中的“过”字。
C.前三句对荔枝一字未提,只在“红尘”二字中有一点暗示,结句才委婉地揭出谜底。
D.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情景交融,含义深刻,风格清新而明快。
5.小结:咏史诗鉴赏步骤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
五.分小组按照以上步骤品读《题乌江亭》。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4、 你从这首诗中悟出怎样的人生道理?
参考:1.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2.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3. 借古抒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
4.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六.拓展阅读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参考: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抨击南宋委曲求全)
——王安石认为:败势已定,民心向背,历史规律不可背
七.咏史诗小结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 B、怀古人 C、忆古事
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古人——A、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B、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诗歌鉴赏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教案
《过华清宫绝句》并《题乌江亭》
教学目标:
1、体会两首咏史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2、背诵
教学重点:上述1、 3
教学难点:上述2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学习《过华清宫绝句》(七绝、咏史)
一、了解写作背景简介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
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 “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
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
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三、研讨诗歌:
1、起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写写哪里的景色?
——写华清官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收之意,有双关意味。《雍大记》云: “东绣岭在骊山右,西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应为想象之词。
2、 次句“山顶千门次第开”写华清宫的景象。“次第”的意思是什么?说说这个词在句中的作用。
次第――依次。
作用:山顶千门依次打开,可见守门者早就奉命等候,显出皇帝对送荔枝一事的极端重视,表现唐玄宗的荒唐和杨贵妃的恃宠而骄。由此一词可见全诗主旨,实为枢纽之词。(杜甫:江头宫殿锁千门)
3、最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要吃的荔
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当时“以驿马驰递,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者甚众”; “妃子笑”的背后,正是封建统治者不恤民力,呈一己之私欲而置民于水火之中的形象写照,而这不由人不联想到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教训。“无人知”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一骑”知, “妃子”知,皇帝更知。这更点出了皇帝为讨妃子欢心而做出的极为荒唐之举。
3、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什么情感?
――讽刺
四、概括主旨: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
五、总结写作特点:
1、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此诗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见于其中。“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
议论者为最上”
学习《题乌江亭》
一、了解写作背景并解题: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鸯了这音诲。 乌江亭,文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和县一带杜牧多次经过, “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时,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自刎而死。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唐书法家李阳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
二、研讨内容
1、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 “事不期”,难以预料。
2、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诗人认为怎样做才是男儿?借此批评了项羽的什么做法?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 (补充资料: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 批评他一旦失败便自刎身亡的项羽难当“男儿”二字。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1、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之语“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的概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
4、第四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呼应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照应第一、二句,意谓假如能“包羞忍耻”的话,胜负还是难料的。
三、讨论;此诗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人生哲理?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
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四 主旨: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和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对比阅读)
杜牧《过华清宫》赏析及注释
过华清宫杜牧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二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作者】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诗、赋、古文。诗学杜甫而有独创,骨气豪宕,风神俊朗,尤擅七律七绝,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唐诗》存诗八卷。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品评】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呢,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山东高考排名55604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510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在山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锦州医科大学的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新家乔迁之喜祝福语
送朋友的乔迁新居经典祝福语
搬家乔迁祝福语
女生节微信祝福语
小学生舞蹈教学计划(通用五篇)
初二英语教学计划十五篇)
七年级下册英语的教学计划(精选五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五年级计算机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高二数学随机抽样教学计划
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音乐教学计划范文(通用五篇)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教学计划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7篇)
小学四年级卫生与保健的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教学计划二年级模板汇总四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精选三篇)
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三篇
音乐第六册课程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十五篇)
关于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体育第五册教学计划
有关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