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活动

莉落老师

冬至节气的传统食物

汤圆

汤圆有着“团圆”的意思,冬至吃汤圆如今在全国都十分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饺子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是古代的.一句古话,在现代里今天冬至吃饺子虽然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人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馄饨

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糯米饭

在中国四海八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各地都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甜咸酸辣做法层出不穷。

羊肉汤

据说是从汉代的大将军樊哙那里传来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体内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饮食首选。在山东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汤是当地的一种习俗。

冬节丸

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

冬至节气活动

活动一:一起做手工挂饰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关于冬至节气的手工挂饰,让孩子们懂得了冬至节气的非凡意义,感受不一样传统文化。

材料可以是成人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纸板或是网上购买的材料包,手工呈现内容关于冬至即可,如雪人、饺子食物等,成人可以先带着孩子了解冬至节气的元素有哪些再进行制作。

活动二:一起寻冬的记忆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我们农人一年耕作的基本规律,也是万物轮回生长之理。每个时节都有各自不同的、只属于这个时间的细微变化,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走到户外,跟随节气追寻冬的脚步,打开五官感知冬季自然变化。

活动三:吃过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是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就像这长长的面条。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份冬至面,品味节气里的味道。

不同地区吃的面也是各不相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选择,并准备适量的面粉、配菜,让孩子跟着大人的步骤尝试操作。

配菜准备妥当,面条制作完成后,就可以烧水下锅啦。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格外香甜。

活动四:一起为小树穿冬衣

冬日天气寒冷,万物敛收,都在为来年的成长积蓄力量,小朋友们也纷纷穿上棉服、围上围巾过冬,成人可以引导幼儿,除了人类需要保暖,还有哪些也需要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带着孩子去发现,去行动,如果条件允许,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为树刷白石灰,进行冬日树木防冻工作。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小知识,并且去行动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五:一起包饺子吃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直到现在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这种时刻,自然少不了一节生活实践课啦,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从和面到下锅煮沸全过程参与,不仅能了解食物饺子的由来和意义,还能体验下厨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活动六:跟着民俗大雪腌个肉

冬日白雪皑皑,除了热腾腾的红薯是我们的最爱,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也占据一席之地,在一个飘雪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串冰糖葫芦,也是一桩美食。

准备适量的山楂果,幼儿清洗去茎梗。成人在幼儿清洗山楂果时准备熬制糖浆,幼儿将串好的山楂裹上糖浆。将裹满糖浆的山楂果晾干即可。

活动七:制作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

亲手制作中国传统九九消寒图,观察整个冬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于自己的消寒表中,九九八十一天后,寒冬就过去了。

活动八:知三候,感时令

大雪节气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冬至养生要注意些什么

1、生活起居:冬至起居注意事项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2、饮食进补:冬至进补注意事项

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是药三分毒”嘛,食补是最安全。

3、精神面貌:冬至养生注意“冬藏”,重点养心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正如“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不可大汗淋漓。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

4、日常保健:冬至针灸通穴注意事项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5、疾病预防:冬至注意甲流疫情“抬头”防治要趁早

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因此,预防流感首先要切断流感病毒的传播,如及时发现和隔离流感患者,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等;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C等;第三,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第四,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