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雨水节气的饮食习俗及气候特点

莉落老师

雨水节气饮食习俗

南方饮食习俗

春 笋

有个成语叫雨后春笋,形容是下雨后春笋都纷纷长出来了,春笋的出笋期主要在春季。竹笋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跟茶叶一样,也有雨前、雨后之分,不过在味道上面倒是区别不是特别大,“雨水”后的春笋长势凶猛,几天就老了,变成竹子,而雨水节气生长的春笋刚刚好。“雨水”吃春笋,一来吃它的鲜嫩,二来也是取一个节节高升的好意头。

或许人们对于春笋的喜爱,也只有大熊猫能够相媲美了,而且大熊猫吃的生的,而人可以烹饪各种菜肴,笋之味,一言以蔽之,就是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美食家李渔,将笋称为“至鲜至美物”、“蔬食中第一品”",就连肥羊嫩豕也难望其项背。如果把笋和肉同煮、盛在一个碗里,会吃的食客都会“食笋而弃肉”。相信这种感觉很多人都体会过。

春笋这样的绝妙食材,烹制的时候越简单越好,现代人的做法比较多的是油焖春笋,或者蒸煮,历史上的白居易就是将鲜笋放到饭锅里同蒸,保留原汁原味。

爆 米 花

南方雨水节气要吃一样零食:爆米花。爆米花诞生于宋朝,雨水节气吃爆米花这一习俗,至少从元朝起就有了。当然,当时的爆米花和现在还不一样,这个习俗的来源,还要从雨水节气客家习俗“占稻色”说起。

最开始“占稻色”是通过爆糯谷占卜收成,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爆米花即“炮谷”,赣南客家多称之为“米炮”,在雨水节气,把大锅烧干,再把糯米、稻米放进去,米粒在高温下爆为米花。

每一季的稻米都要爆米花,后来逐渐 演变成了雨水时节吃爆米花,以期许今年的好收成。

罐 罐 肉

罐罐肉是比较小众的,主要流行于四川。在巴蜀,当地的民俗管“雨水节”又叫做“接限”。因为四川地区深受道教文化影响,而道家认为人的寿命都是有定数的,将这个定数称为“大限”。雨水时节,正是孕育新生命的时候,老百姓就借着美好的寓意,来为家中的老人增福添寿,以延缓他们的“大限”,这就叫做“接限”。 这一天,儿女们要送给父母的礼物就是罐罐肉了。

罐罐肉的做法有点像红烧肉,选用上等腊猪脚,再经过洗净、切块、腌制等工序后,与海带、芸豆、桂圆、大枣等配料一起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这个是要非常有耐心的,等炖好以后,封闭,然后带去父母那里,到达时温度刚刚好,启封时满屋飘香。

北方饮食习俗

荠 菜

南方人雨水节气吃的时令食物是春笋,而北方人则是荠菜,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

雨水节气,荠菜刚好生长并非常嫩的时候,老百姓会在这天采集后吃,荠菜是一种普通易得而又味美、对人又十分有益的蔬菜,因此成为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北方很多地方在雨水节气有吃鸡蛋和荠菜的习俗,如今荠菜依然得到人们的喜爱,并有种植的荠菜上市。

龙 须 饼

龙须饼是北方的特色小吃,形似龙须,香甜酥脆。雨水节气吃龙须饼还有个美好的传说,说是当年武则天当上皇帝,玉帝知道以后勃然大怒,给司海龙王下旨,三年内不能向人间下雨,百姓那真是民不聊生。

管天河的龙王知道以后,怜悯人间,于是违背玉帝的命令,向人间下了一次大雨。玉帝得知以后,把龙王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作为惩罚。百姓为了纪念龙王,就在雨水节气这天吃龙须饼,于是就成了习俗,龙须饼现在是北京的特色小吃。

爆 米 花

北方的爆米花与南方的爆米花不同,南方是大米,北方是玉米。爆玉米花的来历还是跟降雨的龙王有关,龙王被压在山下,玉帝刻了一个石碑,石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返灵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

老百姓为了解救龙王,于是就寻找能开花的金豆,但始终没找到,后来人看到了玉米,玉米金黄金黄,看起来就像金豆,而且玉米一炒就开花,于是家家户户炒玉米爆花给玉帝看。

玉帝也不能食言,就免了龙王的罪将它召回天庭,重掌风雨大权,不久人间普降春雨。于是在雨水节气这天,家家户户都炒玉米做爆米花吃,逐渐成了习俗。

通过南北方雨水节气饮食习俗的对比发现,这些习俗的行程都跟当地的气候以及饮食有关系,而形成了特色的节气饮食文化,其实也包含了对于今年及来年丰收的期许。

雨水节气气候特点

气温回温攀升至0 ℃以上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

雨水节气期间,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降水雨量增多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

1、日常保健

1.1、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1.2、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1.3、洗头及时吹干。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2、饮食调理

吃食物以平性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3、调养脾胃

雨水时节,养生应该着重强调“调养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