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省考行测考试宏观调控概念

李盛老师

省考行测考试宏观调控概念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总量和人均量的增加。

谁来拉动经济增长呢?

二、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

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他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而其中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称为外需。

例1. 下面哪一项无助于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

A小李投资了3000万到电子竞技行业

B孙老板今天不开心,于是买买买狂花1个亿

C孙太太一看孙老板乱花钱,于是赌气在昆明买了三个楼盘

D老孙一看败家儿子不成器,于是将名下工厂商品出口到美国,准备移民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指投资。消费和出口,他们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而其中投资和消费合称为内需,出口称为外需。ABC三项中,A是投资B和C都是消费,三项都属于内需。而D属于出口,是外需。故答案为D。

那么用什么来衡量经济增长呢?

三、经济增长的核算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需要把握住以下几个要素:

A一定时期内,也就是按流量来算啊,不算存量。

B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劳务,只算最终产品,中间的产品并不计算在内。

C市场价值是按商品货币表现形式来算的,而非成本。

D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也就是以国籍来算;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按照领土范围来算。

例2. 下列不能计入当年GDP的是:

A购买180万元的新房子

B农民当年生产的不是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

C购买的旧房子,其中支付给中介的一万元

D购买的八万元的旧轿车

答案:D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购买八万元的旧轿车。这辆轿车已经在当年生产轿车的年份算入到GDP数值当中,所以不能再重复计算。其余三项均符合GDP的含义,故答案为D。

拓展:公考行测复习古代医学家积累

(一)扁鹊

扁鹊:战国时期医学家,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被称为脉学之宗,《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二)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三)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他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四)孙思邈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学家,著有《千金方》,被称为“药王”。《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五)李时珍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其著作为《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工程问题的“另类”解法

1. 利用假设法来计算结果

例1. 某蛋糕店接到300个蛋糕的订单。已知老板一天能做30个蛋糕,店员小红一天只能做10个。蛋糕制作过程中,老板有一个周末外出,小红请了8天假,两人在外时间不重叠。问制作这批蛋糕一共花了多少天?

A. 11 B. 12 C. 13 D. 14

解析:方程法:设需要x天完成,根据工作总量=效率×时间=老板完成的总量+小红完成的总量,即300=30×(x-2)+10×(x-8),解得x=11,选A.

假设法:在实际方案中,X天两人共合作生产300个蛋糕,假设老板和小红在合作期间都没有休息,一直在工作状态,那么同样的X天就会生产300+30×2+10×8=440个,每天两人合作的效率和=30+10=40,所以所求X=440÷40=11,选A.

2. 利用时间替代(转化)快速求解

例2. 甲乙两人共同完成一项翻译工作,原计划15天完成,但期间由于甲生病休息了一段时间,结果两人从开始到完成任务共花了20天。已知甲三天的翻译量和乙五天的翻译量相当,则甲休息了几天?

A. 3 B. 5 C. 8 D. 10

解析:特值法:已知甲乙效率比为5:3,设甲乙实际效率分别为5、3,则乙一共工作20天,完成的工作工作量=20×3=60,整个翻译文件的工作量=15×(5+3)=120,所以甲需要完成的工作量=120-60=60,甲需要工作的时间=60÷5=12天,所以甲休息天数=20-12=8,选C。

3.结合比例找答案

例3. 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效率比为1∶2∶4。某项工程,甲乙合作完成全部工程的1/3,甲离开,乙接着完成余下的1/2,剩下的由丙单独完成,用时3天,完成此工程共用了多少天?

A. 6 B. 7 C. 8 D. 13

解析:特值法:已知效率比,设甲乙丙三人的实际效率:1,2,4.所以可以求出乙工作三天共完成的量=3×4=12,由题可知甲乙合作1/3的工作总量,乙单独完成1/2×2/3=1/3的工作总量,丙接着做最后1/3的工作总量,均为12.所以甲乙合作的天数=12÷(1+2)=4天,乙单独工作时间=12÷2=6天,丙单独工作时间=3天,所以共花费4+6+3=13天,选D.

比例:由题可知乙丙都单独完成1/3的工作总量,且乙丙的效率比=2:4=1:2,所以完成的工作量相同,时间和效率呈反比,所以丙用时3天,乙需要6天完成,问总时间t>3+6=9天,结合选项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