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国史知识点

马振华老师

公务员行测国史知识点

1.辛亥革命于1911年10月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2.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同年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任书记。

5.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会议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6.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7.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公务员省考行测语句衔接分析

例1:医生诊疗费用的低下与药品加成的过高,共同形成了以药养医的现状。它保证了公共医院在数据上的收支平衡,却导致了“大处方”“新特贵药”“过度医疗”等现象的出现,让医生和患者都容易成为扭结的医疗制度及以其为轴的社会冲突的代偿者。前一段时间,患者魏则西的去世和医生陈仲伟的遇害先后引起舆论大潮,两件新闻被附会了各种情绪,最终________________。其所展现出的,正是医患双输局面长久酝酿出的情绪瞬间决堤的效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局面

B.形成了喧闹的群体舆论冲突事件

C.异化成为群体对群体的谴责和喊话

D.造成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形成与扩散

【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我们会发现整个文段说的是医患关系的问题。根据话题一致性无法排除选项。

第二部:梳理行文脉络,医疗费用降低整体来说是保障民生的一件好事。文中虽然并未提及,但我们要有所了解。文段开篇说了为了让医院的收支平衡出现了药品加成的现象和以药养医的顽疾,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医生和患者成为了“扭结的医疗制度”的代偿者。接下来列举出了两个当下非常惹人注目的新闻,由“最终”可知,这两件新闻导致一个结果。后文中“其所展示出的...”中的“其”指代的就是上文的一个结果,什么样的结果呢?是“医患双输局面长久酝酿出的情绪瞬间决堤的效果”。

第三步:分析选项,通过分析我们可知,空出信息应该是两个新闻事件导致的结果,而选项A中“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对立局”面和选项D中“造成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形成与扩散”是药品加成的结果,并非两件新闻事件导致的结果,可排除选项A和选项D。由分析我们知道这个“结果”是“情绪瞬间决堤的效果”,B项中“冲突事件”和C项中“谴责和喊话”都可以体现,无法排除。我们在通过其他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题干中讲的是医患双方之间的关系,所以选项C说的“群体对群体”更为严谨。其次,B项中“喧闹”一词,用词随意,不和文体色彩,相比较而言;D项则较为准确,其中“异化”一词,也能表达出,政策本身的出发点虽好,但是由于体制操作不当使结果适得其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行测复习计巧

(一)合理安排做题顺序

前两次复习,因为没有明确的做题顺序,做题目时很混乱,刚开始想要全部做对,给自己增加信心,在前面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导致后面很多题目没做,顾此失彼,结果就是50分都不到。总结前两次经验,这一次在做题时,我先做了言语、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再做常识和数量题,也学着适当舍弃了一些常识怪题和不懂的数量关系题,等时间充裕再攻破这些难题和怪题。因为言语、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所占分值比例大(大概75分),所以我会先做这一部分的题。而常识和数量关系所占分值小(25分),且难度很大,耗时太多,所以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这方面。

(二)学会“舍得”;舍,而后得

说实话,我一直都是在论坛里学习各位前辈大神的经验,在我迷茫时,看到了一篇关于“舍得”的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很感谢这位前辈!看过之后慢慢领悟到了“舍得”的真正含义,也学会了怎样去高效率地进行复习,让我不再迷茫。从这篇文章里面,我学会了舍弃那些耗时低分的难题怪题,合理安排做题顺序让得分明显进步,我学会了舍弃一锅粥的训练方式,专注的训练带来复习效率的大幅提升,我学会了舍弃那些扰乱双眼的资源,帮助我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有舍才有得,舍而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