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题指导
第一步:找出矛盾。矛盾关系:同一素材下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则这两个命题互为矛盾关系。
既然我们已知所给命题中一定有真有假,同时又知道矛盾关系中必然存在一真一假,那么找出矛盾关系,即可确定真假命题所在范围。
第二步:绕开矛盾。虽然知道了真假命题一定存在于矛盾关系之中,知道了范围,但是也没有办法确定到底谁真谁假,但此时其他命题的真假我们一定可以确定出来,则绕开矛盾根据其他命题的真假来得到确定信息即可。
第三步:回到矛盾。根据已知确定信息从而判定矛盾关系中谁真谁假。
例题:张三、李四、王五参加考试打听结果,了解了三种不同的说法:①三人都考上;②三人中有人没考上;③张三没考上。
经过确认,以上说法只有一个是真的,则有:
A、 三人都没考上
B、 张三考上
C、 仅李四、王五考上
D、 三人都考上
【解析】真假话问题,第一步:找出矛盾,这三句话的逻辑术语分别为:①,所有是;②,有些非;③,张三非;①与②互为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第二步:绕开矛盾,只有一句真话,一定存在于矛盾关系中,所以③一定是假话,则③的矛盾是真话,即张三考上了,故答案选择B。
练习:六年级的某节语文课,甲乙丙丁四个学生中有一人没来上课,其他三人都来上课了,老师在事后询问时,他们做了如下回答:
甲:乙没有来
乙:我不但来上课了,还回答了问题
丙:我迟到了一会,但直到下课才走
丁:如果丙来了,那就是我没有来
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说了谎,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丁没来上课
B.乙没来上课
C.丙没来上课
D.甲没来上课
【解析】:每个人所说的话转化为逻辑术语为,甲:乙非;乙:乙是;丙:丙是;丁:丙是→丁非。第一步:找出矛盾,甲乙所说话互为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第二步:绕开矛盾,丙丁所说话一定为真,可知丙来了,并且丁没有来,因为只有一个人没有来,所以那个人就是丁。第三步:回到矛盾,根据题意只有一个人没有来,而那个人是丁,所以甲说是乙没有来就是假话,所以说假话的就是甲,本题选A。
拓展:行测考试儒家思想
1.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
(1)著作:《论语》,不是孔子本人所写,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整理。孔子本身述而不作,《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为其守灵而写的回忆录。
(2)思想:仁:仁者爱人,孔子强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都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礼:周礼,孔子非常推崇周礼。“礼”强调等级有序,什么样的身份做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张三穿越到古代成为一个大臣,特别喜欢金黄色,不能用金黄色装修房子,在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用金黄色,大臣不可以使用。
(3)在乱世孔子强调爱人、等级有序没人愿意听,大家都忙着争霸,因此由为政转向育人,在教育上的贡献体现为兴办私学。孔子是最早进行民办教学的人,提倡“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接受教育),也称孔子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的祖师爷。
2.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
(1)仁政:更有针对性,主要针对统治者,是对统治者提出的希望,希望统治者要有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希望君主要爱惜民力,将老百姓放在重要的地位。
(2)义:孟子强调道义,认为无论是君还是臣,都要遵守道义,不同的身份道义不同,君王的道义是实行仁政,臣子的道义是要忠心不二,儒家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3)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体现孟子的主张。
3.荀子:
(1)代表作《荀子》,其中名篇是《劝学》,考试经常考查里面的名句,比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文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引用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出自《劝学》。
(2)荀子在哲学上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常”指规律,意为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是明君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是暴君而灭亡,体现唯物主义的观点。制天命而用之:人要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后并利用规律,强调尊重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礼法并用。孔子提倡礼制,强调自我修养,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仅靠礼制不够,还要有法的约束,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子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继承了荀子重法的一面。
拓展:公务员行测复习言语技巧分析
例1:筹算应用了大约两千年,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功不可没。但筹算有个严重缺点,就是运算过程不保留。元朝数学家朱世杰能用筹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其数学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因而____。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筹算方法的____是个重要原因。
A.形同虚设束缚 B.销声匿迹片面 C.后继无人限制 D.难以为继约束
【答案】C。解析:第一空,从文段可看出属于因果文段,可以由因推果,原因是“他的方法难懂,运算过程又不能保留”,结果肯定不是形同虚设,也不是销声匿迹,排除AB选项。接下来看,题干中提到“中国古代数学不能发展为现代数学”说明没有继续下去,所以C选项更合适,D选项强调“难”,并不能说明没有继续下去。第二个空,筹算方法限制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而不是约束发展,因此C选项更合适。
例2: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____”,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A.以管窥天 B.削峰填谷 C.大而化之 D.等量齐观
【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此题是没有判定标志的解释关系,所填空格的呼应点为后面的“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呼应点为一句话,那么空格处一般会填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词语,据此首先可以排除A和C选项,因为AC两个选项明显与“掩盖个体差异”没有关系。剩下B和D两个选项再进行词语辨析。B选项可以用语素联想法来看其意思,削峰填谷,削掉山峰来填补山谷,就是把差异给掩盖掉了。D选项等量齐观,不同的事物相同看待,意思上似乎也与“掩盖个体差异”相似,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词一般用于否定,跟同日而语之类的词语用法相同,所以排除。还需注意,所要填的空格带引号,既然带引号,说明填的词会比较特别一点,B选项相对更加形象,故选B。
山东高考排名213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青海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北京高考排名158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822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3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哄女友睡觉的童话小故事七篇
为什么元宵节要猜灯谜
大寒节气的养生食物及注意事项
消防安全手抄报图片简单大全
份行测考试推理判断题解析
公务员行测考试逻辑题分析
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地貌常识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
教资多久出成绩,教资面试完成绩多久出
河北高考排名494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184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807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99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平顶山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海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209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在山东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江苏204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523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82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363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26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263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四川高考排名2352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4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613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教资多久出成绩,教资成绩合格线
教资多久出成绩,什么时候查教资成绩
公务员行测考试论证模型指导
贵州公务员面试技巧整理
公务员申论考试公文思路
份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原文化说明
份公务员行测考试人身自由知识点
份公务员行测考试雕塑发展常识
份公务员申论备考史记常识
份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禁忌
份公务员申论应用文导言写作方法
公务员申论考试三大误区总结
份公考申论写作结构分析
份公考申论综合分析题浅谈
份公务员申论考试言语理解题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