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课文教学分析

孙小飞老师

节约用水课文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两个教学内容,即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统计活动经验,提高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生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备一定的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分析的能力。这一节活动课主要让学生亲历对水资源贫乏信息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对条形统计图的简单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运用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决策: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三、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数学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会理性的思考,学习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享受数学文化的薰陶。具体目标定位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如何进行材料收集、整理;学会如何进行交流和表达;学会如何运用实验研究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发现问题、科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四、活动准备:

  1、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状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2、调查本地水价,自己家某月自来水公司发票一张。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

  4、每位同学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节约用水的欲望。

  (课件)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的2.6%,而可饮用水仅占淡水资源的1%。(课件:扇形统计图)

  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水频频告急(课件)。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二、交流信息、分析统计图了解水资源贫乏及水的使用情况。

  1、小组合作学习,了解水资源贫乏情况。把搜集到水资源贫乏情况的材料在小组内发布,并说明资料来源,然后各组再派代表汇报调查情况。

  2、分析南岳区近几年日均用水量条形统计图(课件),从中发现问题:存在较严重水浪费现象。

  3、观看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课件),激发学生去研究生活用水浪费的具体数量。

  三、实践操作(滴水龙头演示实验)测量滴水龙头具体的漏水数据。

  1、做滴水实验,作好实验记录。

  2、运用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测试量表。

  实验测试表

  四、运用实验数据,结合课外调查,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节约用水的方法。

  1、解决问题:

  ①按照这个滴水速度,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少天?

  ②学校水龙头共(

  )个,南岳区水价(

  )元/立方米。如果学校里的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算一算,学校每年应多支付多少元水费?

  2、讨论:怎样做才能节约用水?

  五、总结全课。

  激励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养成科学思考的习惯,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开展问题解决的教学环境。

  教学伊始,通过图片反映出地球上可饮用水的`贫乏有限,然后用条形统计图分析说明用水量的逐年剧烈增加,创设一个矛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方面是水资源的有限,一方面是水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最终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激起学生探求这个问题的强烈欲望。调查一个水龙头的滴水情况时,通过学生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量表,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水浪费现象的惊人,这也为最后开展如何节约用水的讨论作好铺垫。通过学生讨论,踊跃发言,整堂课达到高潮,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精心创设这些学生熟悉的情境,才能让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更好地体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堂课本人尝试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提炼出这样一系列关于水的问题:①地球上水的情况?②地球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淡水的情况?③淡水的使用情况?④淡水的浪费情况?⑤照这样浪费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⑥我们应当怎样节约用水?并且通过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测量滴水量,这条数学知识的主线把这些问题联结起来,使之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活化与数学化的统一。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上述联系学生生活,较富有情趣、带有探索性和广泛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

  感受比较深的是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得到了激发,课的最后,通过数学知识运用,解决二个问题,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迫切性、现实性,明白了要珍惜水资源的道理,产生了要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要告诉周围的人,要节约每一滴水的积极情感,较好地体现了既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七、评析与研讨

  这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重组,设计科学。

  授课者没有把节约用水简单地作为一个知识点来教学,也没有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了深加工和再创造。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围绕节约用水,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迫切性。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组织教学。

  授课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多层次、立体型的生活大课堂,把节约用水这个理性的认识贯穿于学生的一系列的活动之中。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淡水资源贫乏的资料,课中让同学们具体分析本地区水的使用量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授课者精心选择一个水龙头的滴水情况,让同学们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可变的、生成的教学资源滴水量,进行一时、一日、一年的滴水情况计算,可谓独具匠心。全体学生参与积极,研究的兴趣浓厚,结论也通过学生的思考呼之欲出,体现了授课者较深厚的教学功底,以研究性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3、学生的情感培养不断丰富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

  对于一个身边淡水资源并不贫乏的学生,授课者不仅仅让学生作一个调查(如上网查资料等)而且还通过多媒体展示,良田干涸,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等画面,第一次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水的使用情况,授课者选择了近几年本地用水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思考,同学们又一次从情感上感受到了水的使用量增加多么快。对于水的浪费量究竟有多大?授课者精心选择了一个小小水龙头的滴水情况组织研究,分析计算结果,让学生内心充满了深深地震惊!这样以小见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今后该怎么办?授课者选择了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两个问题,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要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此时,情感体验达到高潮,整堂课学生情感体验逐级强化,其中包含授课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