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教案1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
建设有*的*
一、 课程标准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成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怎样建设*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确立这样一种认识。)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邓小平对建设有*的*做出的重要贡献;
2、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调查,收集和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让学生培养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道路的信念。
3、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的敬爱之情,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在 中国的新发展;
四、课前准备
教师:
1、收集相关图片资料和影视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
1、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
2、收集邓小平的事迹;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启发引导,课堂讨论活动。
学生学法:小组合作,学会收集,整理和研习资料。
六、教学过程:
说说看: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
你知道歌中所唱的老人是谁吗?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四项基本原则
十二大——建设有*的*
十三大——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请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的邓小平为中国改革开放作贡献的事迹。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影片)
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教案3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掌 握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鉴别理解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有关白话文的资料,理解原作者的主张,从而形成“新文学”的正确概念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 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讨论探索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情感态度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这些运动和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怕失败,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在思想上同当时的反动思潮展开激烈斗争,率领一批青年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新文化运动。(布置学生阅读38——41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为什么会指向孔教?(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必然兴起。理由如下[可启发学生从辛亥革命在思想观念上的影响、袁世凯统治的实质、进步知识分子的奋起等方面思考回答]: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些思想观念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震撼力特别巨大。
B.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借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掀起了一股反动的文化逆流,新思潮的斗争锋芒自然而然地指向了孔教。
C. 进步知识分子奋起抗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朝着“独裁专制、迷信盲从、旧道德、旧文学”发起勇猛冲击,掀起了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四提倡、四反对”;引用语文科关于“反义词”的概念,练习“对号入座”。)
小结、过渡:“提倡民主、科学和新道德”属于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属于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决定了文学革命的方向,文学革命则扩大了思想革命的影响。但是,就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本主义大国互相厮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毕露。人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马克思主义就被引进到了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
1、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B.缺陷:运动中对于中西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了后来。)
3、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
巩固小结
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
3、提醒学生预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节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的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在中英进出口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呢绒、布匹,但很难卖出去,相反,它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茶叶、生丝、瓷器。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中国。
[教师分析]同学们请看:英国输入中国的是呢绒、布匹。这是机器生产的产品。这一时期,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大量的产品被制造出来,本国民众消费不了,只能到国外去寻找市场。中国由于地大人多,且又经济落后,成了英国的目标。我们再-当时的情况。中国输往英国的是茶叶、生丝、瓷器。中国当时是以封建经济为主,其特点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是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自己消费。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国的农民和市场发生联系很少。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因此,外国商品进来之后没有市场。细究起来,当时外国商品在中国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清廷对外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布禁止南洋贸易,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夷人不许进内,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规定广州为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体恤地处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办法是设立“行商”。所谓“行商”,就是专门从事对外贸易的人。由于清朝体面的大吏们不能直接与未开化的夷人接触,所以采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间接管理办法以免有伤国体。二是当时外国商品初入中国时只是贵族人家的奢侈摆设,平常百姓很少有人买,甚至见都少见。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入贾府,到宝玉的屋内,看到大钟摆心里还奇怪为什么把个大称砣挂起来,站在西洋镜前,还不知道那满头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镜云:人老不知羞,花儿插满头。因此,外国商品最初在中国确实没有被各个消费阶层的人广泛接受。而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绸等在英国却非常受欢迎。中国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国上层绅士淑女、下层平民百姓的家中。当时在英国饮茶竟成为一种时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银钱来到中国购进茶叶。所以19世纪上半期(特别是20年代前),中国对英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却处于入超地位,而且这种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蓬勃兴起,急需向外输出商品,它不能容忍这种不利处境的继续,开始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
[学生回答]英国发现,从事毒品鸦片的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就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提问]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鸦片还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板书]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教师讲述]英国的资产阶级不允许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了利益,它可以不择手段。鸦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可耻的商人们输进中国的。鸦片,俗称“大烟”“阿芙蓉”,是由红-的青果汁液,经过割取、晒干,凝缩而成的软膏。红-本是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它原为药用,用于止痛、镇定,但若过量吸食,毒性便会伤害身体,而且极易上瘾。烟瘾发作时,人极其痛苦,非鸦片不可解。天长日久,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被鸦片这个恶魔侵蚀得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最终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英鸦片商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在当时,每箱(约100斤)印度鸦片成本在20卢比,而走私到中国出卖,竟可获利100倍以上,达到2000至3000卢比的高价。在暴利的驱动下,他们所信仰的-教应有的仁爱精神和作为人应有的良知被泯灭,越来越多的鸦片被输入中国。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烟土不超过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输入达40000多箱。1835年东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对华贸易的专利权不存在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都可以有权对华贸易,这些工业革命的暴发户们争先恐后地瞄准对华鸦片贸易,疯狂地向中国运送鸦片,疯狂地从中国人口袋里捞取银元,而他们送来的鸦片又在疯狂地吞食中国人。仅仅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当年,走私到中国的鸦片已达2万多箱。到1839年鸦片战争前夕,已高达4万多箱。英政府仅仅印度鸦片税一项税收就达422万多元。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达42万多箱,给他们带走了三四亿银元的财富。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表:
[投影显示]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图表中能看出什么呢?
[学生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能否认识到鸦片输入的激增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请大家根据课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据自己想像,讨论一下,归纳成几点。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随着鸦片输入的猛增,大量银元流向国外也是自然的事。这无疑加剧了中国的贫困。
答案二:从课本所选的《炮子谣》里可以看出四个字:鸦片吃人。正如歌谣所写:“我所畏者鸦片烟,-不计亿万千。”
答案三:《炮子谣》里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耗钱毁体。这从“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二句可以看得出来。
……
[教师归纳]下面我们来把鸦片的危害归纳一下:
一是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至1839年,中国外流白银多达1亿两)。二是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这是指铜钱兑换白银的比值提高了。由原来的1000文抵一两到1500文抵一两。清政府规定要以白银纳税,这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先把粮食卖成铜钱,再把铜钱折成白银交税,原来100斤稻谷卖1000文铜钱,即可纳一两白银的税。现在纳一两白银的税却需卖150斤稻谷)。三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四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五是民风日下。全国各地烟馆林立,吸食人数竟达200万。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军官将领,庶民百姓,甚至连妇女、僧尼也沾染恶习,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师提问]针对鸦片输入带来的种种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应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个小问题——林则徐虎门销烟。
[板书]3.林则徐虎门销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绩,试着评价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大家可以通过讨论来掌握。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广总督期间,就在汉口、长沙等地捉拿烟贩,设禁烟局,收缴烟土、烟枪,配制戒烟药丸,限定吸烟人定期戒绝。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则徐到广州后,-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师引导]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教师讲述]从嘉庆皇帝开始明令禁止鸦片进口,当时多出于维护道德民风的原因,那时的朝臣们谁也不愿意被人当作伤风败俗的辩护者而被指控,后来发现屡禁不止,烟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财政问题时,以大臣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出场提出新论,主张鸦片贸易合法化,并照章纳税,允许内地种植-,以国产鸦片来抵制外来鸦片,从而阻止白银外流。以林则徐为首的严禁派立即予以反对,从生产力、商业、国防等方面历数鸦片危害,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用“银荒兵弱”来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终于于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中国近代最彻底的一场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后,立即召见行商,责成行商敦促洋商们交出鸦片,有趣的是英国的商人们关心的是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收去鸦片。林则徐严厉警告鸦片商迅速无条件地交出鸦片,鸦片商们合伙凑出一千多箱想蒙混过关,哪知林则徐义正词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则徐下令封仓围馆,一面不准停泊在黄埔的洋商货船上下卸货物,停止贸易,一面将商馆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锁起来,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鸦片。当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明白解决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缴烟,3月27日,义律以驻华商务总监的身份向英商发出了缴烟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缴鸦片二万多箱。
林则徐收缴鸦片后命人在虎门镇口村码头旁挖掘了两个长宽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准备销烟。5月31日,万事俱备,林则徐搭设祭坛,庄严地举行祭告海神仪式,宣读祭海神文,请海神众水族暂行避开,以免鸦片入海伤及海神诸水族。6月22日,销烟开始,兵勇们先将池内倒入了水,然后撒盐成卤,将箱内的鸦片投入池内,浸泡半日后,再将烧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内鸦片遇到石灰倾刻便像开锅一样滚沸起来,兵丁们再用木耙在池内来回翻搅,使池内鸦片全部烧化。这样一直烧到6月25日,才将2万多箱鸦片处理干净。
虎门销烟是从嘉庆皇帝颁布禁烟令以来最为彻底、规模的一次真正的禁烟,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现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蚀的坚决性,洗刷了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耻辱。
(讲完之后,向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中虎门销烟片断,增强学生对课本的理解)
[教师过渡]当虎门海滩烟云滚滚时,一丝战云也隐隐浮起,义律将中国禁烟情况报告给英外相巴麦尊,称中国政府强行收缴英王臣民的鸦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财产。提议英国出兵中国,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建议。他的建议被英国政府接受,紧接着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板书]二、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目内容。要求:1.阅读完之后,能简述战争的经过;2.正确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3.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先请同学们简述一下鸦片战争的经过。
[板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学生简述]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1年初,英军占香港岛。清同英作战,1842年失败。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派人向英军求和。
[教师讲述]同学们请看《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
[板书]2.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讲解]同学们,关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四点,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把它归纳出来。
[学生归纳]《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议税八字。
[教师分析]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条款。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关于香港问题,我们应清楚,它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岛是《南京条约》割出去的。九龙半岛是在《北京条约》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国强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国政府才把这三个部分连同附近的岛屿全收了回来。(教师讲香港岛被割时,应结合下面地图讲解,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过渡]既然鸦片战争使清政府从领土、关税、贸易方面丧失了一系列主权,那么,这势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问题。
[板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引导]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本上最后一句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名义上、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列强控制和压迫。是丧失了部分的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它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有了一定资本主义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我们再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就会明白:《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经过讨论后得出结论)
[布置作业]
4.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
2.鸦片走私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教案5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农业*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掌握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创造性政策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
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根据《填图册》第7页的表格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 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 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改造基本完成了。(要求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1题,并在课本上作好读书标记,然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予以鼓励。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2 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3 根据21页“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初级阶段。)
4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2页“练一练”:应选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第8页第2题。
根据23页“活动与探究”,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计划范文五篇
七年级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的暑假作业数学必备
三年级火烧云补充习题答案
姥姥的剪纸同步练习答案六年级
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七期答案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高二历史多媒体教学计划
高中高效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最新资料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最新资料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基本情况总结
五年级课文水同步练习答案
青年大学习第十一季第十七期答案最新
六年级英语第八单元补充习题答案
雪儿课文同步练习答案
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补充习题答案
三年级下册肥皂泡补充习题答案
优秀高中历史备课组教学工作总结
关于学期末七年级历史教学总结
关于高一历史理论课教学总结
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