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夏商周的更替(∨)
3、西周的分封制(∨)
【中考考点】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七上p20能力要求:识记
夏朝、商朝、西周三代的更替七上p20—23能力要求:识记
西周的分封制七上p24能力要求:识记
【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二、夏商周的更替表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约公元前16--年阳城
(河南登封)桀
商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河南安阳)纣
西周公元前771年镐京
(西安)周幽王
三、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的统治
②内容:把和、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作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人类最初并没有自私心理,自私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产生的。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禅让制仍在继续
2、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年;禹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年;启d.公元前2070年;启
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年左右b.30--年左右c.40--年左右d.50--年左右
4、--年5月17日,百载难逢的奥运圣火,走进了千年古城绍兴,并以大禹陵为起点,经历了名副其实的文化之旅。大禹()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自称为“始皇帝”,建立皇帝制度
c.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d.是治水英雄,最早实行禅让制
5、(--?扬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6、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①贪图享乐②统治残暴③百姓怨声载道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8、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
【拓展视野】
1.(江苏南通卷)下列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于夏朝()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2.(河北中考卷卷)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
【学法指导】
熟记朝代顺序——夏商和西周,通过绘制表格比较记忆三个朝代的信息(时间、都成、建立者和亡国者)。特别注意夏朝出现的“世袭制”和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
明清前期的科学技术
[课标内容]
①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②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明长城;北京城及故宫;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明朝时,我国传统科学技术仍处在世界前列;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①通过观看有关影视资料或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力。
②通过对本课最后一段大字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在观看有关录像资料、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③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明长城;②明北京城及其故宫;③李时珍和《本草纲目》;④《天工开物》。
难点: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在阅读、观赏的基础上,以问题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明长城
2、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北京城
二、《本草纲目》
1、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
2、“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
三、《天工开物》
1、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2、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3
一、主体分析与设计: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怎么改?我经过一段时间地思考,决定效仿现在的一些电视访谈节目,即将我的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历史,用心去体验当时的历史,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从而体现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每门课程都有其内在的特点。历史课它的特点就在于,历史永远是发生在过去的事,学习它的人要将自己“穿越时空”回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感受。结合历史本身的特点、生本教育学习和现在电视访谈节目的增加,我尝试将历史课堂变身为“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老师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导演”,学生自己选主持人和记者,并且各小组以组为单位作为受邀嘉宾来接受采访。每一节课就是一期访谈节目,节目的背景音乐我们选的是百家讲坛的背景音乐——神话重现,创造一个历史访谈的氛围。
节目分为三个环节:
1.历史小故事展示;
2.基础知识学习,即谈的阶段;
3.探究知识的学习,即访的阶段。
现在就将一期访谈节目的整个过程给大家展示如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1)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
(2)知道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首达夷州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
(1)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
(2)识读“赤壁之战示意图”,学会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3)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2)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四、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
五、历史前置性问题的设置:
前置性问题设置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设置任务驱动,用荣誉牵引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问题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历史科目在初中比较特别,我们不能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我每一课给学生两部分预习题,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学生只要仔细阅读课本就能找到答案;一部分是探究知识,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思考探究知识。为减轻学生的负担以及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前我将八个小组分成三个大组,各代表魏、蜀、吴三国,课下查有关魏蜀吴的资料。
基础知识:1.各小组按自己所属的国家搜集资料(魏、蜀、吴三国成立的经过以及人物介绍);
2.官渡之战的表演;(学生课下准备)
3.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是什么?
4.了解赤壁之战。
5.了解魏、蜀、吴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称王者、都城所在地。
6.看课本81页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81页“识图”。
7.“各国”整理出你们各自发展本地区经济的措施。
探究知识:1.你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可以从三国分立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2.常言道:“乱世造英雄”,总结三国时期人物的一些事迹,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假设你是出生在三国时期的一位君主,你将要怎样治理你的国家?
课型:展示课
一是历史小故事展示。课前5—10分钟时间,由小组表演历史小故事,小故事的设置,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历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战,通过学生的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的记住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结果。在小故事表演时,我们要设一个驻三国时期的记者,他要带大家穿越时空来到官渡之战发生的现场。小记者为大家做报道时要讲清楚当时的时间、地点以及报道事件,这一个过程使大家对官渡之战印象更加深刻。
二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即谈的过程。由于让学生自己讲课,他们在知识点上把握肯定不到位,所以通过给他们前置性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基础知识,小主持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老师的角色,这样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当“小老师”的兴趣。基础知识的学习,主持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抢答、集体回答或是小组派代表回答等等。可以说小故事的表演,是让学生的一个“预热”阶段,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的一个“加热”过程,谈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通过以上的准备,探究知识的采访阶段,就会将这节课推向一个高潮。
三是探究知识的学习,即访的过程。历史使人明智。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有关的历史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历史,那就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探究知识中的第2道题,学生就要将自己设想为三国时的君主。一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就要进行采访,学生以组为单位,作为一组嘉宾接受记者的采访。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即将接受采访的历史名人,谈谈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而学生要总结前面学习过的知识以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主动地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不仅要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还对前面学习的进行复习。
历史访谈节目中的角色分配
首先,老师由以前的主讲者,变为幕后工作的导演,学生变成了历史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记者以及邀请到的嘉宾,现场交给学生。在学生主持或回答有问题时,老师可以打断,进行补充或改正,就像正式录节目那样,导演可以随时叫停进行指导,指导后“演员”就会及时更正自己的不足,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欲,那样会比老师站在讲台上重复强调好多遍更有效果。其实,幕后的导演未必比以前的主讲者轻松,课前老师要设计本期节目的思路,中间穿插哪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前置性问题该如何设计等等。
其次,每期节目一般选两个主持人,一个专门主持,另一个写板书兼最后探究阶段的采访,即“中央电视台记者”。这样分配的原因很简单,写板书可以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及时在课本上做笔记,在玩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
再次,是小记者,每一个时期都会选择一个驻此朝记者。如三国时期,我们会派三个记者分别驻驻蜀国、魏国、吴国;课本讲到唐朝知识时,我们就会派驻唐朝记者等等。小记者要带大家穿越时空,展现当时的历史,在这个阶段可以让记者给大家报道历史现场,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只是简单的在学习历史课本,而是回到当时的历史中去。记者带学生穿越时空看历史,就是要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回到当时的环境中去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另外,学生在评价历史时,可能比老师只讲课本知识后进行评价要更理性一些。让其他学生扮演的角色是被邀请到的嘉宾,以组为单位,在访谈阶段,邀请嘉宾回答时都是点组名,全组嘉宾起立,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这一点恰是生本教育的要义之一。
课型:反思课
本节课的学习注重先学后教,在学生自学基础知识前提下,进一步学习探究知识。三国鼎立这一课要记得人物、时间和事件等太多,通过“历史访谈节目”的录制,学生可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同时学生主持能力、采访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从刚开始上讲台战战兢兢,到现在的从容大方。尤其是历史小故事表演以来,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从刚开始不知道如何选择历史小故事,到现在的历史小故事表演的活灵活现。尤其是现场学生的激情高昂,学生的灵活变通,给很多听课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4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
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师: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探讨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和亲、会盟)。
(2)管辖: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4)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活动:请同学们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分组模拟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务
①组-针对近期发生在西藏的-,联系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一份谴责声明
②组-商定一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组-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洽谈一个招商引资的合资项目
④组-从文化、教育、民族节假日、工作时等方面制定一项民族优惠政策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道路。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师: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电气化火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些工程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样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时也能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课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最后,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5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4、小结(略)
5、作业:课后作业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人教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模板
初中政治考点维护社会公平怎么做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关于初一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五篇
关于初一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五篇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范文
川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范文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新疆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1849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746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要多少分宁夏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湖南师范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东高考排名2474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在宁夏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审计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安徽高考排名263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安顺学院要多少分广东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东高考排名94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67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要多少分甘肃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46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的数控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在内蒙古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四川高考排名142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关于高二历史多媒体教学计划
高中高效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中学历史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最新资料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最新资料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基本情况总结
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范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最新模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五篇
跟踪台风的卫星课文同步练习答案
高一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总结大全
历史学科的实用教学方法技巧归纳
初中历史有效的教学方法归纳整理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历史学科组教学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