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励志美文

阿林老师

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人生赢家励志美文

  【一】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这就是著名的“格兰特研究”。研究名字缘于最初的赞助者——慈善家威廉·格兰特。如今,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整整76年,花费超过2000万美元。

  这项研究选择了268名哈佛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每隔2年,这批人会接到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质量如何,事业成功失败,退休后是否幸福。

  每隔5年,还会有专业的医师去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

  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前去拜访这批人,通过面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目前的亲密关系、事业收入、人生满意度,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

  最终,这份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以下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与母亲关系亲密者,一年平均多挣8.7万美元;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一年平均多挣5.1万美元。

  在“亲密关系”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平均年薪是24.3万美元;得分最低的31人,则平均年薪没有超过10.2万美元。

  只要能在30岁前找到“真爱”——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几率。

  从研究结果来看,人生成功的关键是——“爱”。你是否觉得研究结果,太像心灵鸡汤文的调调,而认为研究不可信?

  【二】

  主持这项研究整整32年的心理学家——乔治·瓦利恩特说:

  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即,人在适应、解决问题和接受考验时采用的方法。

  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方法能让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

  反之,一个“缺爱”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选择酗酒吸烟等,这些都是早死的主要诱因。

  也就是说,这份研究用数据证明了亲密关系的重要性,让“爱”不再是单纯的心灵鸡汤。而精读君认为,想要成为一个被爱包围的人,关键不是如何去寻找更多的爱,而是学会如何与已经拥有的亲密关系相处。

  【三】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Ta身旁,来测试他们的反应。

  因为被测试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所以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

  这个实验一共进行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这个实验,实际上也与心理学中的“刺猬法则”有关。它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

  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人与人之间其实就像是相互取暖的刺猬,只有适度的距离才能更加和谐地相处,不被彼此刺伤。

  就像俗话说的“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感,设置的是物理距离或心理距离,而不是感情距离。“距离”没有固定的数字,它因人、因场合而异,掌握了距离这一门学问,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我们很容易由于交往过密,而产生矛盾。

  【四】

  《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也是时有发生:

  两个人因为彼此投缘而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双方成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态度从尊重、容忍发展成要求。慢慢地,当要求不被满足、当摩擦不断升级,挑剔和批评就会出现,到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

  很多人在与比较亲密的人相处时,常常会“形影不离”,但其实,这对于亲密关系是有害的。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文化、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处世态度和交际方式。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于亲密,这时的个性差异就会明显起来、突出起来,就免不了会发生碰撞、摩擦。

  距离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保护。消弭掉“无间”,保持一种不远不近的距离,这样才可以久远。

  刘若英在40几岁,终于迎来了爱情。在婚姻中,夫妻也是经常大半个月相互见不到面,彼此感情却一直有增无减。刘若英与其丈夫感情有增无减,与他们在婚姻中仍然保持适当的距离分不开。

  刘若英曾表示,她和丈夫这样的距离刚刚好,因为她不仅可以将单身生活打理得很好,也能通过唱歌、写作、演戏等丰富的方式充实和提升自我。

  也就是说,保持适当距离,是与亲密关系相处的诀窍之一。

  【五】

  经济学家里夫金说:同理心是人类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必得更多的同理心。

  其实,同理心也是亲密关系相处中的关键要素。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比如电影《皇家赌场》中,邦德被击中要害部位时,观影的男人们也不禁打个寒战、双腿一紧;人们走在街上,看到乞丐身上的溃烂伤口就会觉得自己身上也瘙痒难受。这就是同理心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同理心具有以下四种特性:

  ①接受观点;

  ②不予评论;

  ③识别他人情绪;

  ④与其自然交流。

  同理心让我们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对方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和赞赏,从而让交际双方顺利展开交谈。正如沟通大师吉拉德曾说:

  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气氛才会融洽。

  在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若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这段亲密关系必能长久地维持下去。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这是为什么呢?

  【六】

  同理心之所以很难做到,主要有以下4点因素:

  ①对他人关注的减少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现在学生同理心程度与30年前相比降低了40%。而这,主要是由于当代科技、社交媒体等减少了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更多的深陷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更难做到以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②对环境的理解差异

  人与人之间所处的位置、环境、背景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情况,产生的想法也会大不相同。

  ③换位思考技能的缺乏

  能够预期、了解他人的想法,自然少不了换位思考的技巧。一般情况下,缺乏以下技能将不利于同理心的产生:管理情绪、察言观色与积极倾听等等。

  ④信息储备的差异

  有研究表面,信息储备的不同,将增加思考对方心理的难度。

  既然做到同理心这么难,那么我们就放弃提升自己的同理心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同理心的拥有与个人的认知能力、人生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的慢慢积累。但是,同理心是有条件、有方法提升的。

  【七】

  对于提升同理心,精读君在此提供以下6个参考步骤。

  ①不妄加揣测他人的行为

  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的行为,有助于养成同理心,同时,也避免给他人带来伤害。不妄揣测,不以恶意看人,是最起码的尊重。

  ②拥有“下一个人”思维

  到过日本的人都会发现,日本的厕所里大多都会写着:“为了下一位使用者,请保持干净”。这是一种叫“下一个人”的概念,每个日本人在很小的时候,都被普及过这种思维。全日本的厕所都很干净,就与这种思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下一个人”思维既利于他人也利于自己。差异只在于时间。只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好事总会回到你身上。

  ③准备好接收对方的情绪信号

  管理自己的情绪,将自我情绪搁置一旁,可以让我们顺利接受到别人的情感信号。相反,当我们沉浸于自己的强烈情感中,我们就很难留意到他人的心理活动。

  要想拥有同理心,就要意识到自我内在的情感信号,并尽可能让自己保持足够的冷静,以便接受他人微妙的情绪信号。

  ④积极倾听对方

  积极倾听,也有利于亲密关系相处融洽。而且,认真的倾听对方,也能让自己更理解别人的情感,有助于同理心的养成。

  倾听,为何如此重要?倾听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请点击阅读微课让人把话说完,这么简单为什么做不到?

  ⑤学会察言观色

  言语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手段,而且在不知不觉情形下,它还会表现出说话者内心的情绪。我们可以根据对方的言语或措辞分析出其内心的真相。察言观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说话方式

  一般而言,人对他人不满,或者有敌意,人的说话速度就会变得迟缓,给人木讷的感觉;假如某人有愧于心,或者刻意欺瞒,说话的速度则会不经意加快。

  b.说话音调

  在与人交谈时,当双方意见相左,如果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则表明他想压倒对方。而那些心怀企图的人,他们说话时往往会有意地抑扬顿挫,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c.措辞的习惯

  习惯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的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通常比较强;而喜欢用复数“我们”的人,则多为缺乏个性、被集体埋没、随声附和型的人。

  ⑥提升你的“心理推测能力”

  “心理推测能力”是指,考虑别人的信念和愿望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使用慎重行事的策略来提高:

  其中一个策略就是检查。比如你在写作时,可以简单地迫使自己检查每个术语,看看是否有行话,也就是你知道,而并不是你所有的读者都会懂的词语。

  另一个策略是,告诉对方哪些可以忽略,哪些是他们必须知道的东西。比如指路时,你可以做一些提示:一直走你看到红色的门为止;还会有个一个粉红色的门,但不是你要找的门。

  这6个步骤看起来比较容易,不过只有持续的练习,才能形成习惯和本能,变成你真正掌握的技能。

  精读君认为,只有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自己已经拥有的亲密关系相处,才能更好地学会爱、感受爱。正如瓦利恩特所说:

  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