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热土炕美文

马振华老师

老家的热土炕美文

  千阳县农村的房子一般坐北朝南,土炕临窗而建,三面靠墙,这样一个长方形的平台,就占去屋子的三分之一面积。这样建既利于采光,又便于通风。坐在土炕上,很容易就能看到院子里来回走动的鸡鸭、落在院子里的小鸟,心情也豁亮。土炕冬暖夏凉、软硬适度、舒服有加,是农家的生命之床。

  老家的土炕是由纯黄土块泥弄成土坯垒成的。盘炕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得找一块向阳的空地,从山野拉回黄土,粉碎,过晒,添麦草、水搅拌均匀,和成泥巴,再用双脚细细地踩烂,这个过程叫蓄泥。和泥其实是个细活,做出的泥坯质量好坏,百分之八十全在和泥上,它与和面的原理不差上下。泥蓄好以后,选一个日头红火的好天气就开始制炕坯,模具是现成的,规格也是一定的,这模具也不是家家都有,一般是一个村子两三副全村人借着用。将蓄好的泥装入模具,用石锤来回狠捶,捶实、捶干了,双手抓住模具的提手,往上一提,一个土坯便制成。

  制好土坯,等到自然干透之后,选一个黄道吉日就开始动工盘炕。盘炕也不是谁都能盘得了,一个村里一般有两三位大家公认的把式,而我爷爷就是一个盘炕的好把式。土炕的火路烟道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技术工程,如果一条烟道没走对,盘出的土炕,不是烧不热、烟倒灌,就是部分热、前热后不热,或者后热前不热。而我爷爷盘的土炕,不仅炕头热,炕尾热,甚至连走烟的`土墙都热。炕盘成以后,先要用温火烧,如果开始用大火烧,土坯就会像瓷器似的烧裂,炕便会跑烟。炕烘干后,还不能马上睡人,要在上面铺些麦草,让炕出汗,其实就是吸收土炕的潮气。出完汗,这土炕就可以睡人了。

  每年从深秋开始,家里的土炕总是温暖的,一床被子永远趴在暖暖的土炕上。放学回家,我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急急忙忙三两下脱掉鞋上炕,用棉被盖住冰冷的脚丫,暖和冻僵的手,还有红红的脸。那时候,吃饭都在土炕上,中间放一个小圆桌,全家人围在一起,父亲蹲着,母亲盘着腿,我们姐弟仨大都跪着,吸吸溜溜的吃得汗津津、热乎乎。吃完饭,父亲往后挪一挪靠在墙上,满足、踏实、幸福全在脸上了,母亲则坐在炕上为我们姐弟几个纳鞋底做针线活,而我们则一字摆开,爬在炕上学习。数九寒天的冬季,窗外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纷飞,连狗的叫声都冻在了夜里,躺在暖烘烘的土炕上,睡得舒坦而踏实。

  近些年,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下,土炕也在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我相信,当年曾经在土炕上躺、土炕上坐、土炕上爬、土炕上玩的人,回忆起故乡和童年的农家土炕,那份从脚到心的温暖一直留在心里。那是因为土炕记载了我们童年时的哭笑和嬉闹,土炕上洋溢着全家人昔日的欢声与笑语,土炕也记写着我们被无数次的关爱与呵护,土炕更叙说着父母抚育我们一步步成长的幸福与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