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常用意象诗词鉴赏五篇

王明刚老师

高中的常用意象诗词鉴赏1

挽歌

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1]。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2]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3]来相送人,各自还 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4]同山阿。

【注释】

[1]嶕峣:高耸的样子。

[2]幽室:墓穴。

[3]向:当初。

[4]托体:寄托身体。

【赏析】

挽歌原本是挽柩发丧的时候所唱的歌,是哀悼死者的歌。后来,人们会在亲朋好友死后作挽歌以示哀悼。本篇是陶渊明作的挽歌的第三篇,是作者生前写给自己的挽歌。在前两篇中作者描述了人刚死的时候和即将发丧的时候的情景,本篇描述了发丧和下葬时候的情景。

这首挽歌流畅、豁达,尤其是最后两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两句是陶渊明作品中的名句,鲁迅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引用过,意思是:或许亲戚们还 留有一些悲伤,其他人停止了挽歌也就没什么好悲伤的了。人死了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是把身体寄托到山里罢了。

高中的常用意象诗词鉴赏2

登池上楼

谢灵运[1]

潜虬[2]媚幽姿,飞鸿[3]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4]渊沉。

进德[5]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6],卧疴[7]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8],褰开[9]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10]。

初景革绪风[11],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12],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注释】

[1]谢灵运:会稽人,东晋著名诗人,因小时候寄养他处,故小名“客儿”,后来人称谢客。其祖父为东晋名将谢玄,因此袭封康乐公。主要成就在山水诗,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一生著述甚丰,原有集二十卷,后来佚失。明朝有人整理出《谢康乐集》。

[2]潜虬:潜伏的龙。

[3]飞鸿:天上的鸿雁。

[4]怍:愧对。

[5]进德:为官立德。

[6]穷海:偏远的滨海之地。

[7]卧疴:卧病在床。

[8]昧节候:不知道季节变换。

[9]褰开:打开窗户。

[10]岖嵚:山势险峻。

[11]绪风:冬天寒冷的残风。

[12]豳歌:出自《诗·豳风·七月》。豳,古代地名,在今陕西郴县。

【赏析】

这首诗是谢灵运作品中传诵最广的一篇。当时谢灵运担任永嘉太守,大病初愈的他登上高楼观景,写下此诗。

在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抑郁的心情和对放任偏远地区的不满情绪。登高望远本打算缓解郁闷,没想到满目的春色更增加了思乡之情。诗的最后两句:“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意思是: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时间过的漫长,难以安心。真正有德的隐士,不追逐名利、不随波逐流,所以能安心处世,没有烦恼。这两句诗中既表明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又表明了向古人学习,决心归隐。在写下这首诗半年之后,他果真就辞官归隐了。

高中的常用意象诗词鉴赏3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1]善养士,志在报强嬴[2]。

招集百夫良[3],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4]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5]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6]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7]更流涕,羽奏[8]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9],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10]。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注释】

[1]燕丹:燕王的太子,名丹。荆轲是战国时著名的刺客,受燕丹之托,去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后被处死。

[2]强嬴:指暴虐的秦朝。嬴,秦王的姓氏。

[3]百夫良:百里挑一的雄俊之士。

[4]素骥:白马。

[5]饮饯:饮酒饯行。

[6]宋意:燕国的勇士。

[7]商音:古乐调的五音之一,其声凄凉 。

[8]羽奏:羽音,古乐调的五音之一,其声慷慨。

[9]顾:回头。

[10]怔营:惊恐不安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关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咏史诗的特点是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边叙事边抒情。本文也是如此。

开头四句是引子,作者描述了燕丹为了报仇招募了荆轲。接下来着重描写送别的场面,篇幅占了全篇的一半以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极力赞扬荆轲的那种不负知己、敢于牺牲的侠义精神。荆轲在途中的情形只用了四句,最后献图失败的描写只用了两句,这些都不是本诗的主要部分。作者在最后四句抒发了对荆轲的惋惜和崇敬,同时暗含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悲愤。

陶渊明写作这首诗时,正值晋朝与南朝宋的更迭之际,他忧国忧民,便作了这样一首激情悲愤的诗。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豪情的一面。朱熹在《朱子语类》里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高中的常用意象诗词鉴赏4

木兰诗

唧唧[1]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2],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 见军帖[3],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4]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5]。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6]。

万里赴戎机[7],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8],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9]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10],雌兔眼迷离[1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1]唧唧:叹息声。

[2]机杼声:织布时织机发出的声音。

[3]军帖:古时候征军的名册。

[4]市:购买。

[5]溅溅:激浪声。

[6]啾啾:马嘶叫的声音。

[7]赴戎机:奔赴战场,参加作战。

[8]转:军功每加一等,官爵便相应升一级,叫做一转。

[9]郭:外城。

[10]扑朔:乱蹬乱蹦。

[11]迷离:游移不定。

【赏析】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合称“乐府双璧”。

诗中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之后拒绝了朝廷的赏赐,回到父母身边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花木兰孝敬父母、保家卫国,塑造了一位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的女英雄的形象,被人们长久传诵。更以小见大,表达了当时北方人民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意愿。

这首诗的风格古朴刚健,体现出了当时民歌的特色。设问、比喻、对偶等手法的应用,对于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让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

高中的常用意象诗词鉴赏5

拟咏怀

庾信[1]

寻思万户侯,中夜 [2]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3],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4]连珠下,萤飘碎火[5]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6]?

【注释】

[1]庾信:字子山,因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因此又称“庾开府”,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担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是宫体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庾子山集》。庾信的《拟咏怀》是模仿阮籍《咏怀诗》而作的组诗,共二十七首。本首原列第十八,描写了诗人眼见自己年事日高,却滞留异国,不能建功立业的忧伤。

[2]中夜 :半夜 。这里是说诗人夜 不能寐。

[3]梦蝴蝶:据《庄子·齐物论》记载,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竟然分不清在梦中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 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4]露泣:意为露珠下落,就好像是在哭泣流泪一般。

[5]碎火:形容萤火点点的样子。

[6]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易经·系辞》里有“乐天知命,故不忧”的话,诗人反其意而用之,意为古人虽有“乐天知命”的古训,但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还 是忍不住忧伤。

【赏析】

诗人虽然名义上是车骑将军,更兼仪同三司的显要官职,但实际上是既没有实权,又没有俸禄,反而落得生活贫困,悲愤之情可想而知。

这首诗的手法和阮籍《咏怀诗》之《夜 中不能寐》相近,只写出了深深的忧愁之情,但并没有明说因何忧愁。诗人自负其才,本以为能建功立业,博得万户侯的功名,孰料如今却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比起阮籍来,诗人的心情更加痛苦。最后两句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虽然也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但内心的忧思还 是不能得以排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