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奖章个人事迹

马振华老师

五一奖章事迹1

___,男,__岁,中共党员,外科主任医师,大学毕业,现任__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院党委副书记。系__卫生科教管理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__分会常务理事、__医师协会常务理事、__区科协委员、__市科协常委、__市医学会副会长、__市外科专科学会主任委员、__外科学科带头人。

作为一名医生,他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心系群众,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中,治病救人,医德高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堪称医生的楷模。

作为一名院长,他锐意改革,实现科技创新,励精图治,克己奉公,10年如一日,勇当医院改革的急先锋,把智慧奉献给了钟爱的事业,把一家普通医院创建成“三甲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有口皆碑,医德高尚称楷模

见过___的人,无不为他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顾一切的精神所佩服,在___身边工作的人,无不被他病人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赞叹。

___是人民的好医生,廉洁行医,廉洁行政。他的高尚医德,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

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___视病人胜过自己、胜过亲人。

2004年11月9日中午11时,___正在给慕名而来的一群农民患者看病,他妹妹焦急地打来电话,说刚从老家来__的母亲突然晕倒了。他放下电话对病人说:“麻烦你们等一等,我出去一下就回来。”他匆匆跑回家里,发现76岁的母亲脸色青紫,嘴唇紧闭,不省人事。他抱起母亲就往急诊室跑,让急诊科的值班医生给母亲检查抢救,未等母亲完全清醒,病情平稳,就又匆匆回办公室去给病人看病。

看着表情还是那样平静如水、态度还是那样和蔼可亲的___,谁也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母亲正在急诊室里抢救!如今讲起这件事,___的表情依然平静。他只是淡淡地说:“这些病人很多都是从农村来的,我赶在中午给他们看病,他们下午就可以搭车回去了,不然要在__过夜,对他们可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啊!”

生命有限,激情无限。只有视病人赛过父母的人才有这种激情,才能产生这种超常规的行为。

同事们都称___为“拼命三郎”。自担任院长以来,他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天都工作15小时以上。只要不出差,他都坚持每天为老百姓看病,夜间查房,每周主持1-2台手术。这些年,他曾创下这样的记录:一天连续做7台手术,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27小时;连续七天七夜吃睡在病房,监护手术后的重症患者,直至病人转危为安才走出病房……

1997年4月15日,南防高速公路发生特大车祸,亲赴现场指挥抢救的___,毫不犹豫地对已经停止了呼吸的伤员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一次又一次地把伤员腥臭无比的唾液吸出来,硬是把伤员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目睹此情此景,伤员的亲人不顾自己也身体受伤,“扑”的一声跪在___面前……

身为医院院长,他更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已任,每年都带领医务人员下乡义诊,10年间走遍了全市各个乡镇广大乡村。

成果累累,医术精湛乃名医

“当医生就要当名医,不当庸医误人生命。”这是___的座右铭。从医以来,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多年来,他致力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和科研,在反复多次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种独特的治疗前列腺炎的方法,治愈率高,而且无痛苦、疗效快、花钱少,深受患者欢迎。他还率先应用带蒂膀胱壁瓣肌瓣管代尿道手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缺损获得成功,属__首创,并于2001年成为省级科研课题。

他作为医院泌尿外科的创建者和学科带头人,在__沿海地区确立了泌尿外科的地位,尤其对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他造诣高,为数以千计的家庭解除痛苦,带来福音。“幸福家庭”,这是许多经他治愈的不育症患者发自内心的感激。

走上领导岗位后,___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勇当科技兴院的急先锋。他先后成功主持和领导省、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和自选研究项目20多项。有5个项目获省级科研立项。撰写的20多篇见地独到的医学论文在和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自制吻合管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研究》等19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__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成为__科研成果最多的医学专家之一。同时,他大胆引进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颅内创伤出血肿瘤微创术和不损伤粘膜阴道紧缩术、全套腔镜技术等数十项高难诊疗技术,以及重症急救、特殊诊疗,均达到了__、国内先进水平。在他的带领下,近10年来,全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03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5项,成为全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最多的医院之一。

技术全面,医术高超,医德高尚,___用实际行动把自己锻造成北部湾沿海乃至__的名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同行的尊敬,2005年荣获中国医师行业奖——第二届中国医师奖(__一个),成为全国医师的楷模。

二次创业,勇当改革“领头雁”

___廉洁自律,建章立制,模范带头。自1995年7月担任医院院长以来,他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勇当改革“领头雁”,满怀豪情地带领全院职工进行第二次创业,努力谱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10年间,医院资产总额从2700万元增加到1.64亿元;业务年收入由2000万元增加接近9000万元;建筑面积由3.08万平方米增加到6.76万平方米;医疗设备总价值从852万元增加到3572万元;职工人员由560人增加到965人,高级职称人数由24人增加到77人;临床医技科室由15个增加到34个。继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称号后,医院于2001年和2003年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和全国首批“医疗优质高效,百姓放心医院”。

20多年来,___在平凡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党和人民也给了他医师行业的奖——中国医师奖、全国农村科普先进个人、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荣获自治区荣誉勋章一枚;从1995年至2003年,连续三次被授予“__市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先后20多次被评为市局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五一奖章事迹2

钟南山1979年至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伦敦大学圣巴费勒姆医学院学习。在英国进修期间,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1981年回国。他用实际行动与自己的学识赢得了那些曾经傲慢人士的尊敬,他一句:祖国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还很贫穷的祖国,他放弃的东西,正是很多人倾其所有所追求的东西!阅读钟南山坎坷多舛的人生传奇,你会汲取一种无私无畏的力量,确定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树立起不懈追求的信念,奋发有为,坚不可摧!

五一奖章事迹3

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却又传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光辉英雄的存在。他不求回报,一生艰苦奋斗,献身医学。称他为二十一世纪的华佗,毫不为过。他,就是正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钟南山院士。

磨难是金·助成长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 这一人生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我们已经数不清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 竭心尽力·抗非典

2002年12月,在广东,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感染。之后的几个月,SARS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里广泛的传播。同年3月世界各地均传出病毒感染者。此刻,疫情刻不容缓,而钟南山,也已整装待发,准备背水一战。那一刻,钟南山这个名字,便与疫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如果没有他,非典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但是,在我国人民的共同抗击下,抗击非典胜利了!在我们看来,钟南山这样做,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危险。但,对钟老来讲,这些似乎都不足挂齿。是啊,他已经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从未考虑自己。他对我们的贡献已无法言表,是新中国的一大伟人。

再度出山·共战"疫"

今年一月,时隔十七年,病毒感染卷土重来,新型冠状病毒这只恐怖的恶魔在荆楚大地疯狂肆虐。短短一个月间,全国确诊人数达到了数万例。疫情严峻,八十三岁的终老再度出山,驰援武汉。此时的他,已有满头白发,在其他人都在养老的年龄,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加入了这次战斗。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吃不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不好打。病毒比当年更加狡猾,传染源每一日都在扩大。但,抗击病毒的我们也比当年更加强大,医疗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底气!抗击疫情,我们一定赢!

中华民族是汪洋大海,风和浪不会将其掀翻。这个特殊的时节,相信祖国,相信大爱,因为,我们有身先士卒的钟南山们!齐心合力,此战必胜!

五一奖章事迹4

“电器土专家”这一称号,徐国华是授之无愧的。

说他是“土专家”,只因他是位普通的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也不算高,然而,就是这位普通的员工,24年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_务于企业,保证了企业多年来生产用电无事故和电 器设备长期的安全运作。

其实,徐国华心里明白,自己只有高中文化,要想炼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因此,他对电学书籍表现出一种异常的痴迷,只要出差,总忘不了到书店去转一转,遇到好书,他会如获至宝,有时苦于囊中羞涩,就只好站在书店里阅完后才出来,为此,他当然吃了不少“冷面”、遭了不少“白眼”,但过后又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他不但自己持之以恒地学习技术,还带着大家一起学,经常利用工余时间,找资料、编讲义、绘电路图片等分给大家。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掌握技术,还不定期地举办电工业务培训班,从电机、变压器到半导体可控硅,把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

在徐国华所带过的徒弟眼中,他简直就是电学能人,不但懂电学理论知识,更会用于实践,也会自己发明创造。1995年初,高华公司新产品pvc粒料设备安装时,有一台主要设备图纸只在关键部位标了几个空框,一旦该部位发生故障,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防患于未然,徐国华一有空就仔细检查设备,对着实物和图纸认真研究,经常忘了吃饭时间,终于利用设备的用途和原理,为所有打空框的部位绘上的详细的电路标识。1996年,该设备果然发生了故障,因为对徐国华补绘的图纸没有多大把握,大家一筹莫展。徐国华果断地按照自己补绘的图纸,判断出故障点,及时更换了一只电子元件,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1996年6月,为公司聚氨酯车间和化肥堆场深井供电的地下电缆发生短路接地故障,使生产面临停电威胁。紧急情况下,徐国华勇敢上阵,而排除故障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探定地下电缆的故障点,然而,当时公司还没有任何探测工具,凭着对全公司地下电缆电线的了解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徐国华琢磨出了几套测定方法,几经筛选,终于研究出一套新的测定方法,并自制了一个土探测仪,几番周折后,故障点找到了,两根电缆迅速地修复了,供电告捷,他却累得瘫在了地上。

徐国华不但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不遗余力,对外单位的求援也是尽心尽力。1996年,高邮水泥厂一台磨球机因电机无法启动造成内部结块,而停产待修。时值水泥销售旺季,该厂领导十分着急 ,请了几个单位的电工都未能解决问题,最后慕名找到了徐国华,他很乐意地接受了,连续三个晚上蹲在磨球机旁排查线路,回到家后更是废寝忘食,查资料、画图线,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帮助该厂改进了原电机电路,并成功地为其设计了一套助启装置。该厂领导非常感激,要重金酬谢。徐国华却这样回答道:“我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挣钱的,至多只能收一点劳务费,其他的钱我不能要。”

五一奖章事迹5

自公司开展学习“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丽同志先进事迹宣讲会活动以来,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宣讲会,在听了李艳丽同志的讲话之后我深有感触,从建厂初期,正是因为有一群像李艳丽同志一样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立足本职工作,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公司才能发展壮大。

在李艳丽身上,我学习到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和乐观向上,面对工作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更好的工作态度,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同时还要带领身边的群众想方设法制定计划,克服人员少、经验不足等各种困难,啃下一块又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还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尽心尽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差距补足短板。以先进为榜样,充分调动身边同事的积极性,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劳模精神,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力量。(赵云辉)

在参加了公司举办的道德讲堂暨“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丽同志先进事迹宣讲会后,感受颇深。她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成长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作为李艳丽的同事,我感受颇深。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离不开她平时的勤学、好学,离不开她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更离不开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原来劳模就在我们身边,榜样就在眼前。我为有这样的同事由衷感到高兴。对于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行动,不能说报告会完了事情就结束了,我们要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落地生根、盛久不衰。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要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己的技能,不断地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适应工作要求。在本职岗位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为公司的“心脏”平稳运行作出自己的贡献。(李成然)

一滴水的力量可以穿石,一颗种子的力量可以破土,看似微不足道却力量惊人,看似平凡却很伟大。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丽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这段话。

李艳丽是建厂初期就参加工作的“老员工”,印象里的她总穿一身工作服在大大小小的电器设备旁边忙碌着,她为人谦虚礼貌,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力“老司机”。4月29日李艳丽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通过李艳丽的先进事迹再次走进李艳丽,不得不佩服一个年轻的*女性技术工人,拥有十年如一日坚韧的毅力和恒心,立足本职岗位、勤学苦练、不忘初心、爱企如家,把个人梦与企业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变成个人自觉行动,把生产一线作为实现自己理想、体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

李艳丽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为之奋勇前行,润鑫的昨天是像李艳丽这样老一代工人打拼出来的,润鑫的今天则需要你、我、他共同努力奋斗,站在*、面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我们只有不等不靠,真正做到“四更一好”,才能为公司打造千亿级中铝铝产业西南基地助力、为坚决打赢安全环保质量和扭亏增盈攻坚战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滴水石穿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水不断下滴,可以洞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而这个成语让我真正有所感悟,源于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艳丽同志的先进事迹。

技能大赛那天,笔试时,她审题认真,答题全面;面试时,她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实作时,她思路清晰,操作规范。那一天的表现,让所有考评员都对她竖起了大拇指。而那一天的表现,并非是超常发挥,是日积月累的经验,是滴水石穿匠人精神发光的一天,她的奖章不是因幸运而获得,而是靠点滴积累铸就。李艳丽从不懂路线图到熟记路线图再到绘制路线图最后到优化路线图,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步能攀到高峰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步路,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成长的奠基石。

作为纪检人员,党纪法规的知识、审计专业知识都犹如小水滴一般,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能最终打破工作的瓶颈,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