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童话创作中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创新

莉落老师

现代童话创作中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创新

  你们一定读过很多民间童话吧?细心的人一定不难发现民间童话中有很多定型化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它们使民间童话变得非常的通俗易懂而又有趣,因此长期以来民间童话都一直很受小读者的青睐。而我们的作家也很看重这些表现形式和技巧,经常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加以借鉴吸收,并有所创新。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在现代童话创作中对传统形式的借鉴与创新。

  首先是对传统结构形式的借鉴。

  民间童话的结构类型大都较为固定,比如有三段式、梦幻式、历险式、奇遇式、寻宝式等等。这些定型化的结构模式经常为童话作家所运用,把它移植到现代童话的创作中。比如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运用的就是梦幻式的结构方法。王葆在梦幻中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宝葫芦,可宝葫芦在满足他各种愿望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在梦醒之后,他终于明白了不劳而获的害处。王铨美的《睡在扁担上的小熊》(《娃娃画报》90.10)用的则是典型的三段式的结构方式:小熊出门旅行欲住旅店,挑三拣四总不满意,最后天完全黑了,小熊再无挑选余地,只能屈居在狐狸旅店的柴房里,靠着自己的扁担呼呼大睡。一而再,再而三的三段式故事发展,不仅将矛盾冲突步步推向高潮,而且使整篇故事充满了浓郁的趣味性。

  第二,是对传统类型化人物与意境氛围的借鉴与模仿。

  民间童话中的人物大多有固定的类型,比如“公主”、“国王”、“王子”、“灰姑娘”、“三兄弟”、“两姐妹”、“女巫”、“魔鬼”等等。同时,时代背景与时间地点也大都不确定,而往往泛指“在某某王国”“某个小山村”或者“从前在……地方……”“很久很久以前,在……国家……”等等,形成了民间童话特有的固定模式,让人一听便知这是民间童话。那么当这些特有的模式被借用来创作现代童话时,你就会有一种似乎是在欣赏传统童话的审美感觉。比如武玉桂的《公主的猫》和《方脸盘儿和圆脸蛋儿》(《娃娃画报》93.7/91.3)就非常出色地借鉴了这种模式,人物与意境氛围都与民间童话类似:《公主的猫》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猫的国度里”,人物是“公主”“国王”等等;《方脸盘儿和圆脸蛋儿》故事背景是模糊的,人物则是传统的“老公公”、“老婆婆”。然而,在传统氛围中,故事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儿童情趣。

  第三,是对传统“小道具”的借鉴。

  民间童话往往借助一些具有神奇魔力的“小道具”来演绎故事。如《白雪公主》中的“魔镜”;《阿拉丁和神灯》中的“神灯”等等。这些具有神奇魔力的`“小道具”一旦被用于现代童话的创作中,那么也一定会使现代童话染上了神奇的魔力。比如杨楠的《王七开餐厅》(《娃娃画报》93.8)借用的就是传统“小道具”式的“魔锅”和“魔铲”,来演绎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现代主题。王七凭借“魔锅”和“魔铲”开餐厅发了大财,但山上的动物却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于是动物们联合起来,救出了被抓的小动物,毁了“魔锅”“魔铲”,迫使王七餐厅关门停业,从而拯救了更多的野生动物。正是巧妙地借助了“魔锅”“魔铲”这个传统的“道具”才使得现代“环保”主题写出了新意。

  传统童话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还有很多,它们对现代童话的创作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但对传统形式的借鉴立足点永远在创新上,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其中内容的新颖独特是创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