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发潭州》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马振华老师

杜甫《发潭州》阅读答案附赏析翻译

  发潭州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解:

  ①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拟归洛阳,终因时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惟以舟为家,漂泊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本诗作于大历四年离潭州赴衡州时。②贾傅:即西汉贾谊,有才名,曾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③褚公:指初唐时书法家褚遂良,因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1)请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2)请于颔联或颈联中自选一联分析其表现手法。(4分)

  (3)诗的颔联写景很有特色,试从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4)本诗的后两联突出的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诗的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6)尾联抒情意味浓厚,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孤独(漂泊无依、辗转流徙)、怀才不遇(沦落天涯)、沉郁悲愤(忧国伤怀)的诗人形象。(每点各1分,共3分)

  (2)颔联:A.借物抒情(拟人),(1分)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那飞舞的落花为之送行;船桅上呢喃作语的春燕,着意挽留着他,诗人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情感,(2分)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1分)或:B.渲染(烘托),(1分)诗人着意刻画那岸上为相送而飞舞的落花和船桅上为挽留他而呢喃作语的春燕,(1分)有力地渲染了悲凉冷落的气氛,(1分)烘托了他那深沉的寂寥凄楚的情感。(1分)

  颈联:A.用典抒情,(1分)诗人以才高招忌而被贬长沙的贾谊以及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而被贬潭州的褚遂良自况,(2分)抒发了自己忠而见疑、贤而被谤、怀才不遇的感伤。(1分)或B.以虚写实(联想),(1分)诗人登舟而行,因身处湘地,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才高被贬的贾谊,和初唐时忠贞谏君的褚遂良,(1分)以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抒写此刻漂泊于此的自己,(1分)寄寓了作者忧愤感伤的情怀。(1分)

  (3)岸花风吹滑落,樯桅春燕作语,这本事极普通的现象,但是人以我观物,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有力地渲染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同时也表现了是人对自己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

  (4)突出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用典。西汉时期的贾谊和初唐的褚遂良在各自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诗人借古抒怀,感叹自己飘零无依的身世,抒发了忧国伤世的沉郁悲愤之情。

  (5)夜晚醉饮长沙,天明在一片春色中从湘水出发,诗人借酒浇愁, 透露出黯然伤情的心绪。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1分)紧扣题面,点明题意。(1分)引出下联启程时的情景。(1分)

  (6)尾联直抒胸臆。(2分)诗人回首一生,想到前途渺茫,不觉黯然伤神,抒发了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沉郁悲愤之情。(2分)

  二:

  (1)第二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

  (2)牖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2分)本诗描绘了一幅迷离凄清的春色图.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渲染出悲凉冷落的气氛.(概述1分,分写1分)

  (2)(4分)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①寓情于景;颔联用岸花送客、樯燕留人的景象来反衬孤苦无依的境遇.(或说“反衬”手法亦可)②拟人:将“送客”“留人‘这些写人的动作用来写岸花、樯燕,反映诗人孤苦无依的境遇和寂寥悲凉的心境.⑧用典抒情:颈联借西汉时怀才不遇的贾谊、初唐时被贬的褚遂良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④直接抒情:尾联直接抒发自己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说出一种得2分.说出两种得4分;要求结合原诗举例分析。其中,指明手法各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各1分)

  注释

  ⑴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

  ⑵湘水:即湘江。

  ⑶樯燕:船桅上的燕子。

  ⑷贾傅:即汉代贾谊 。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

  ⑸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绝伦:无与伦比。

  ⑹名高:盛名,名声大。

  ⑺回首:回想,回忆。

  译文

  昨天夜里在长沙痛饮沉醉而眠,今天拂晓就伴着湘江两岸的明媚春色远行。环顾四周,只有江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为我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我。西汉时的贾谊才能世上少有,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绝伦无比。两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名高一时,但是都被贬抑而死。这不堪回首的往事,真是令人黯然神伤。

  赏析:

  创作背景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769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

  《发潭州》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蕴含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颔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颈联是用典抒情,写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尾联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全诗在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深切感人,为杜甫晚年的名作。

  首联紧扣题面,点明题意,但又含蕴着奔波无定、生计日窘的悲辛。杜甫本来是“性豪业嗜酒”的,何况是天涯沦落,前途渺茫,所以夜来痛饮沉醉而眠,其中饱含着借酒浇愁的无限辛酸。天明之后,湘江两岸一派春色,诗人却要孤舟远行,黯然伤情的心绪自然流露出来。

  颔联紧承首联,描写启程时的情景。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岸上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的春燕呢喃作语,似乎在亲切地挽留他,一种浓重的寂寥凄楚之情溢于言表。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这原本是极普通的自然现象,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来“送客”、“留人”,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生动地表现了世情的淡薄,人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辗转流徙、飘荡无依的深沉感喟。这一联情景妙合无垠,有着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梁代诗人何逊《赠诸旧游》一诗中,有“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之句,写得很工致。杜甫这一联似从此脱化而来。但诗人在艺术上进行了新的创造,他用拟人化手法,把花、鸟写得如此楚楚动人,以寄寓孤寂寥落之情,这就不是何逊诗所能比拟的。

  颈联是用典抒情。诗人登舟而行,百感交集,情不能已,浮想联翩。身处湘地,他很自然地想到西汉时的贾谊,因才高而为大臣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他又想到初唐时的褚遂良,书法冠绝一时,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历史上的才人志士命运是何等相似,诗人也正是因为疏救房琯,离开朝廷而沉沦不遇。正因为如此,这两位古人的遭遇才引起诗人感情上强烈的共鸣。诗人是在借古人以抒写情怀。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就是说不要因为用典而使诗句晦涩难懂,杜甫这里用典,因是触景而联想,十分妥贴,“借人形己”,手法高妙。

  诗的最后一联进一步借古人以抒怀,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的情怀。贾谊、褚遂良在不同的时代都名高一时,但俱被贬抑而死,而诗人流落荆、湘一带,漂泊无依,世事不堪回首,沉郁悲愤之情在这里达到了高潮。诗人感叹身世、忧国伤时的愁绪,如湘水一样悠长。

  这首五言律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托物寓意,或用典言情,或直接抒怀,句句含情,百转千回,创造了深切感人、沉郁深婉的艺术意境,成为杜甫晚年诗作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