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2)指名读,强调: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
炸了营似(shì)的
(3)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1)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这一组组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为之感概。我们不禁要问: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常举动呢?你能联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谈一谈吗?默读全文思考。
2、学生必然会回读到课文的第一部分,及时鼓励学生能够结合上文进行理解。通过回读第一部分的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到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细心无私的照料与关爱,他们之间才建立起了如同亲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后,海鸥才会出现不寻常的做法。
(五)小结全文:
如今,在翠湖边,市民为了纪念这样一位关爱动物的老人,为他修筑了一座铜像。(出示课件)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季节,就会有许多市民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它们喂食。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在人们中间传承下去!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题。
一、课标要求
本课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学法分析
首先,高二学生对海明威可能比较陌生,教学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多寻找一些课外资料,以期能对他的作品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本文虽然是节选,但是文章依然很长,所以,教学中尽可能的理清小说的行文脉络,如老人与鲨鱼较量的五个回合;其三,本文充满了哲理和象征的韵味,但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所以应该联系生活实际。
三、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写作风格
过程和方法:
1、梳理小说的脉络,并提炼主题
2、学习运用反衬、内心独白等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3、学习本文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学会坚强、勇敢、永不言弃的精神
2、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解析教学难点:小说的象征意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学习
四、教学流程
1、梳理小说情节
一个老人,一片大海,年迈的老人在海上到底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请学生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老渔夫桑地亚哥驾舟于海上连续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在别的渔民的奚落中,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然而,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残骸。本文节选的就是从鲨鱼出现到老人回到渔港的部分。
提问:小说节选部分共有老人与鲨鱼的几个回合的较量?对象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五个回合,分别是与鲭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犁头鲨鱼斗、与星鲨鱼斗、与群鲨鱼斗
教师补充:一方是孤独的老人,一方是强悍的无数鲨鱼,一方是弱者,一方是强者,他们的较量,谁会胜利?
提问:老人与鲨鱼较量的五个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结果怎样?老人的身体状况又怎样?大马林鱼状况怎样?
学生回答:
第一个回合:用鱼叉(丢)、绳子(断)老人手受伤大马林鱼被吃掉40磅
第二个回合:刀子(钝)、桨老人手伤严重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个回合:刀子(钝)、桨(断)受淌血半个身子被咬烂
第四个回合:短棍手痛得厉害
第五个回合:短棍(丢)、舵把(折)极疲乏仅剩残骸
教师补充: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老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捕到了鱼,但是,尽管他费尽力气,勇敢搏斗,但是最终的结局,得到的却是一副残骸。有人说,老人成功了,有人说,老人失败了,你认为老人到底是失败还是成功?
学生讨论后回答,发挥其自主性。
教师明确:
失败者,奋斗两天却一无所获;成功者,老人在不断的挑战中,战胜自我,精神上的胜利者。
提问:从小说情节中,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坚强、勇敢、无畏地面对痛苦的硬汉子的形象
2、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
在人物塑造上,小说采用了反衬法和内心独白等艺术手段,使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提问:学生找出对鲨鱼的描写并概括
回答:速度快、嗅觉灵敏、身子强健、战斗武器好
提问:如此精细的描写鲨鱼的特征有何作用?
回答:两者对比,反衬老人的勇敢、智慧
教师补充:何为反衬,借助于对立面之强来烘托主体性格之强。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小说中,不少地方都极力描写鲨鱼的勇猛、凶狠,从而衬托出老人桑地亚哥的刚毅顽强。
提问:每一次搏斗之后,小说都写到了老人的心理,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回答:战斗之后的一种缓冲,无数次心理的描写,让人看到老人的内心,从彷徨走向坚定,他有过后悔,但最终战胜自己,收获精神食量。
3、重要语句的理解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解析:这是老人第一次回合之后的内心独白,也是此小说的核心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人桑地亚哥的生命理念。整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前句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自然与社会当中,必不可少要面临一些坎坷、磨难,这些磨难、坎坷完全可以造成躯体的消灭、消亡,这是人生命的脆弱性。后句,面对挫折,只要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拥有一颗坚强的心灵,那么,人类执着奋斗的精神将永不磨灭。
4、象征主义
题目是《老人与海》,而表明上,小说是写一位老人及其在海上的经历,但实际上,老人的形象极具概括性,他已经超越了一个人的存在,而成为了人生的一种象征。老人桑地亚哥就是“硬汉子”的代表,大海则是生命旅途的象征,鲨鱼则是我们行走中的“强物”,厄运的象征。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走在人生路途中,不可避免我们都要遇到挫折,被厄运所阻挠,只有经历与“鲨鱼”的较量,才能成为强者,唱出最美的歌。
5、教师小结
生活中,能压倒一切的不算是强者,不被一切所压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所以,你应当首先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充实自我,以最大的热情去拥抱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向我走来,我将向什么样的生活走去,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懈努力,以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课前准备】
学生: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师: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1、快速默读七单元导读,明确单元目标及重点:
师:请打开书113页,快速默读七单元导读,划记重点要求。
师: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些具体的。
师相机板书:
体会情感
2、导入新课:
师: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师:首先,我们一起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他们之间那真挚的情感。
师板书:
21、老人与海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汇报:出示词语:
塑料、饼干、节奏、乐谱、抑扬顿挫、停歇、吉祥、营地、企盼、急速、褪色、撮、亲昵、啧啧、驻足观看、滇池、旋涡。
指名认读,相机指导读,再齐读。5分钟。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分钟。
生:课文主要写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师:概括得很简练。
⑴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再考考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出现了?
生:13自然段。
⑵ 师:你读课文很认真。如果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和”字改成“对”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句子: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生:“对海鸥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是说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而且海鸥对老人也像亲人一样。
师:你理解得真好,你是已经读懂了。
“对”是单方面的,“和”是相互的。你看,一字之差,意思就大不一样,也正因为这个字,这句话在课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你发现了吗?联系上下文看看。2分钟。
⑶ 生: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谁能解释一下?(承接上文的什么?引起下文的什么?)
生:前面写的是老人很喜爱海鸥,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后面写老人去世后海鸥来为老人送行。
师:那根据这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段?
生:两段。
⑷ 师:请再看看课文,能不能给这两段取上小标题。
生:第一段是老人关爱海鸥,第二段是海鸥送别老人。
师相机板书: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师: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第一部分,你认为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生:老人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
生:老人生活很节俭。
生:……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生活简朴?
生:第2自然段:老人外貌: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师:这是有关老人的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从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勤俭的老人,穿戴的和用的东西都是褪色的过时的。
师:还从哪里可以知道老人很节俭?
生:他每天步行20多里来喂海鸥,连坐车都舍不得。
生:我查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说老人当时工资只有308元,他自己只花100元,其余的钱都用来买食物给海鸥吃,自己连5角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每天走3个小时来翠湖给海鸥喂食。
师:那是什么动力使他这样做?
生:因为老人很喜爱海鸥。
师:是的,老人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课文中的哪些情景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如亲人般的关爱?4分钟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 第3自然段:喂食师:看到第三段,齐读。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学生读,老师出示相应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
生: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所以海鸥不怕老人。
师:从哪可看出老人经常来给海鸥喂食?
生:从老人一连串的娴熟的动作可以看得出。
师:是呀。70来岁的老人还有这样娴熟的动作,是因为他经常这样做。
生:海鸥不但不怕老人,而且听到老人呼唤便应声而起,配合得十分默契。记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这说明海鸥吃得很快而且吃得很干净。
师:除了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配合很默契?3分钟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多美的画面呀。有声有色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海鸥成群地飞起,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生:海鸥听者老人的呼唤起起落落。
师: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
生:海鸥的鸣叫。
生:老人在亲昵地叫着海鸥的名字,像唱歌一样。
生:海鸥扇动翅膀的声音。
师:你所听到的,所看到的就成了有声有色的乐谱。来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起来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分钟。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3段,你们读海鸥的表现,老师读老人的表现,看看我们是不是也能像老人与海鸥那样配合得十分默契。
师生配合读3段。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老人把海鸥当人、当亲人一样来对待?1分钟。
⑵ 第4自然段:呼唤名字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生:这里老人给海鸥都取了名字,这一般的只有人才有名字,老人把海鸥看成自己的儿女,给它们取名字。
师:在叫海鸥名字的时候,老人是怎么叫的?
生:抑扬顿挫地唱。
师:抑扬顿挫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师: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齐读师: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3分钟。
⑶ 第10、11自然段师:老人是那样地关爱海鸥,只要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
生:生动起来了。
师: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可以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灵?
齐读10、11自然段。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人喜爱海鸥。
生:……
师:当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
生:思念。
师:我们该怎么读?生自由读:海鸥最重情义,……今年也没有来。6分钟
⑷ 企盼:
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海鸥飞走的时候,老人的心情怎样?从课文的哪里可以看出?
生:老人心里充满着企盼。
出示句子,指名读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师:从老人的话中,在老人企盼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什么?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去滇池。
生:老人希望自己也能变成一只海鸥,飞在海鸥群中,永远与海鸥不分离。
师:谁再来读出老人的企盼。齐读句子。3分钟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老人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是的,十年来,老人那无私爱着海鸥,他换来的又是什么呢?1分钟。
〖板书
21、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海鸥送别老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14~19段
1、读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意想不到的事情”。
课件3: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亲人,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生: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师:海鸥与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但是老人把海鸥当成自己的儿女,海鸥把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生: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课件5: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生:“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生朗读)
课件6: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引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多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能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朗读)
师:这里还两次写了鸣叫,海鸥们似乎似乎在说些什么呢?
生:……
师:“盘旋”“旋涡”是什么意思?
生:“盘旋”指环绕着飞的意思。
生:“旋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流体旋转时行成的螺旋形。在文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种速度,感觉到海鸥的多。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学生朗读。)
三、学习省略号的作用(18段)
师:在17段与19段之间有一个单列一段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海鸥的表现生:省略了人们的表现。
生:省略了作者想要继续表达的但还没有表达完的。
生:……
师:请把这省略的写出来。学生写然后再展示。
师:大家写出的都是感人的一幕幕,但为什么作者用简单的省略号表达?
生:让人回味,写不完道不尽,不忍心写了。
师:此时,这个省略号是无声胜有声。这个省略号似乎化作了什么?
生:美好回忆的画面,两行热泪……
师:这样感人的一幕幕为什么会发生?
生:老人十多年 的付出换来的,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情意换来的……
四、小结
虽然老人去世了,但老人的身影依然在我们的眼前,人鸥合一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间。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老人关爱海鸥 围着遗像 站成两行
海鸥送别老人 肃立不动 扑过来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和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测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学前准备】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同学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同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导入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身的爱憎、自身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同学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4、考虑: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同学把课文分作两局部: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示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评:字词学习可以通过预习、小组交流来完成,但老师要注意参与同学学习中,了解学习情况便于指导,不要将此流于形式;此环节重在引导同学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四、再读课文,质疑
1、同学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考虑: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同学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评: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同学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此环节注意引导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⑴“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⑵“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⑶“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评: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考虑方式,教学中要让同学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三、学习第二局部
1、读14~19自然段,考虑: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⑴“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和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敬爱。)
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同学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哀,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导同学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评:此环节的教学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同学的思维特点。
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同学可就在书上写,然后集体交流。)
评:对课文的总结采用了一种同学练笔的方式,防止了老师的说教,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四、拓展
交流收集的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保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身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读悟结合、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努力打造本色语文的过程。
【预设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4.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的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重点学习1——13段,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品读14——19段,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预设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铺垫情感
重新板书“相依相随”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学习了1到13自然段,感受了老人对海鸥的深爱之情,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静静凝视相依相随这个词语(播放舒缓的音乐),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你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干什么?
二、细读14——19段,体会海鸥对老人难舍难分的真情。
过渡:是啊,十多年了,老人在的地方,海鸥都会相依相随,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是一道出人意料的风景线,这是一道让人难忘的风景线。然而,就在我见到老人的十多天后,老人去世了。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一件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请你静静阅读14——19段(播放乐曲),划出让你感到意外的句子。
2、意外,有时带给我们的是惊喜,但这里带给我们的是感动。请你再用心读读这些话,海鸥的哪些举动最让你感动,打上记号,反复朗读,看谁最能用朗读打动我们。
3、品读三处重点句子。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抓住“大不一样”这个词语,读悟结合体会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意外之痛的心情。
1)、此时大不一样的叫声会是什么样的?(声嘶力竭、悲痛欲绝、嘶哑的嗓音、惊慌失措、如怨如泣、哀叫、嘶哑——婉转、动听、清脆)
2)、大不一样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急促、慌张、慌乱、快速盘旋、一下栽倒、晕头转向、无头苍蝇、相互碰撞)
3)、为什么与平时大不一样?指导读。平时大不一样的叫声和姿势,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请你说说,对海鸥来说这是一件什么大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靠山、没有了依靠、天塌下来了)
4)你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大不一样吗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抓住“肃立不动”、“轮流飞”等词语,读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1)、你从哪个词能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理解“瞻仰”
2)、从“急速”你能看出什么?
3)、“站成两行、肃立不动”这情形仿佛和生活中什么样的场景类似?
4)、深情地再读这句话。
C、“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抓住“扑”这个词语,读悟结合体会海鸥面对老人去世的如痛失亲人般的心情。
1)、“炸了营似的扑过来”这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哪?
2)、从两个“扑”看出什么?
3)、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是指什么?
4、整体感知海鸥的举动,叩问海鸥的内心世界。
1)同学们,老人去世了,海鸥的举动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体会海鸥的表现(出示这三句话),生配乐齐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你的翻飞盘旋,你的连声鸣叫,你的肃立不动,你的炸了营的扑,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想诉说,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赶紧动笔写下你要说的话语。
交流:
生①:我的亲人啊!别留下我们,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字字是泪,声声是情啊!)
生②:你在家里休息该多好啊!如果你在家休息,你就不会走了。(对啊!)
生③:谢谢你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而你却不求回报。我只想说谢谢!(老人一定会明白你的心意)
学生哭……
师:虽然你没往下说,但我们都听出了你要说的话。
正是因为老人深爱着海鸥,所以才有海鸥加倍的回报之情。
把你们写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诗,这就是“白鸥飞处带诗来”,想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爱”!
三、感悟提升,激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1、回应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加深和巩固课文的理解。
老人离开了人世,鸥群依然盘旋在空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还记得上节课开课时老师呈现过这样一段话(出示画面)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普通老人的青铜塑像。他叫吴庆恒,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无儿无女,1995年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块。他与海鸥之间发生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人称“海鸥老人”。据说,当代中国大陆,为一个普通人塑造青铜像并且安放在公众场所,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看到这段文字,现在,请你再用心读读这段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如今,翠湖公园的老人塑像已经摆放两年,如果你来到翠湖公园,你会在这个铜像旁题写一句什么话呢?
总结:同学们,你们已经理解了老人与海鸥的深情,理解了老人的伟大之处:是他守护了海鸥对人类的这份真情,是他创造了人鸥和谐的精神,所以才有了海鸥们加倍的回报之情。我们能像老人这样去对待身边的小动物、小生命,去创造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吗?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关于《老人与海》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这部伟大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古巴老渔民,在海上三天两夜捕鱼的经历”,因其故事的完整性,震撼性,寓言性,人文性,使我初读、深读后受到感染和感动,那苍茫的大海、孤独的老人、艰辛的搏斗、不屈的灵魂、巨大的象征意义以及似乎能从中找到的自己生活的影子,都激发也激励着我去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老人与海》教学反思。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一个神奇的宇宙,我想努力看到冰山下更为丰富的世界,我想努力把感染和激励了自己的伟大作品从更高层面上介绍给学生,看到学生心神领会的颔首,也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我认为一节有价值的课首先要达到以下几点:一是圆满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二是教学节奏紧凑顺畅,课堂自然天成;三是学生学有所得;四是教师有教学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基本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朗诵的激趣导入到了解故事内容,从分析故事情节到初步把握人物性格,从深入感受人物真实而强悍的性格特征到定性辨析人物形象,最终探究小说的象征意义,拓展到作者海明威的人生以及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对于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节奏紧凑顺畅。但是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由于实力不够、经验不足,我有时倾听不仔细,没有敏感地把握住学生分析的亮点,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赞许,而失去了很好的引导契机。
学生学有所得,是老师的最大收获。通过这节课,学生既全面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重点情节和人物性格,同时也通过深刻的心理剖析,辨析了人物形象,在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思维定式下有了新的认同赞词,桑地亚哥不止是一个勇敢面对失败的硬汉,更是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看到生存的意义、在战斗的残酷中展现生命的价值的真实而强悍的胜利英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生命旅程就像是大海,激励了自我要如桑地亚哥一样,在人生长河中坚守生命尊严,为了理想永不言败而且永不停息地奋斗。
从教学的成就感来说,莫过于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在课堂的层层推进下引导学生从模糊到清醒、从质疑到认同、从理解到深受感染,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心领神会的微笑、情不自禁地挺直身背,结束时似有不舍与回味。同时通过学习这一篇课文、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激励着在今后的人生长河中,永不屈服、永不放弃、永不停息坚持人生的方向,实现自我的价值。
课堂总是一们遗憾的艺术。上完之后,掩卷沉思,对于课堂内容的设计、对于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都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我不停息地弥补、加强、完善。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老人与海鸥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锦集五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模板十篇
有关老人与海鸥教案锦集10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锦集五篇
老人与海鸥教案模板十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西南财经大学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湖北高考排名17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青海高考排名290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197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298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369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蚌埠医学院和温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安徽高考排名177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61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732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湖北高考排名227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和浙江工商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671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022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418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有关老人与海鸥教案锦集10篇
老人与海鸥学生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读书个人心得600字
关于老人与海鸥教案合集五篇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读书心得
有关老人与海鸥教案范文汇编8篇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关于老人与海鸥教案集合9篇
老人与海学生读书笔记(集合8篇)
学生老人与海读书心得范文